教案

桥教案

时间:2025-04-15 08:45:52 教案 我要投稿

桥教案模板集合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桥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桥教案模板集合4篇

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高架桥的功能,知道高架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凭记忆,想像和运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画出高架桥壮观的造型、川流不息的汽车和其他景物。

  学习评价词汇:壮观、气势磅礴、优美、节奏、装饰性、层叠、对称。

  2、过程与方法:

  在记忆活动中,了解高架桥的功能;在比较观察中,学习选择不同视角观察高架桥与景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关心生活,体会现代化交通枢纽的气势磅礴。

  教学重点:

  能凭记忆、想像和运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画出高架桥壮观的造型,川流不息的汽车和其他景物。

  教学难点:

  学习选择不同视角观察高架桥与景物。

  能画出有"遮挡、空间感"的高架桥,车辆和背景等物象。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谈话法、观察发现法、比较分析法

  教学准备:

  课件、教具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早上老师上班差点迟到了,可后来我又及时赶到学校,你知道为什么吗?(生:因为老师走的是高架桥。)

  2、提问:你认识哪些高架桥呢?(指名汇报)

  3、师小结,引导分析高架桥的功能:对呀,现在广州的高架桥越来越多了,它有什么功能呢?(指名汇报:增加交通流量,使交通顺畅。)

  4、今天,让我们当一名设计师,设计更美更壮观的高架桥。(板书课题:壮观的高架桥)

  二、课堂发展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任务:

  (一)、记忆感受:了解高架桥的功能。

  (二)、比较观察:各种各样的.高架桥。

  (三)、欣赏学习:学生作品。

  (四)、创作表现:壮观的高架桥。

  (五)、分享评价:我是最棒的设计师。

  (一)、记忆感受:了解高架桥的功能。(已完成)

  (二)、比较观察:各种各样的高架桥。(板书:造型、视角、感受)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图片《好气派的高架桥》,从造型、视角、感受等方面欣赏评价。

  出示评价词汇: 感受类——壮观、气势磅礴、优美、节奏、装饰性;造型类:层叠、对称;

  2、启发了解视角:平视、俯视、仰视。(师生互动,用身体语言表现不同视角的动态。)

  3、简单欣赏其余图片,了解高架桥的细部特征:路面、桥墩、灯柱、指示牌等造型。

  (三)、欣赏学习:学生作品。

  1、欣赏课本学生作品,了解画面的空间感,物象的遮挡等关系的表现。

  如:《弯弯曲曲的高架桥》、《窗外的高架桥》。

  2、师简单范画:表现“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桥梁、车辆(直观画和张贴教具相结合)。

  (四)、创作表现:壮观的高架桥。

  根据回忆,画出壮观的高架桥。

  出示作业要求(课件)

  1、学生自主学习绘画步骤。

  (1)、选取高架桥视角。勾出高架桥。

  (2)、添加车辆。

  (3)、配画背景。

  2、学生自主完成创作。

  (五),分享评价:我是最棒的设计师.

  1、出示评价点:

  A、造型壮观,主体突出。

  B、构图饱满,色彩对比。

  C、有视角取向,有空间感。

  2、自评互评相结合。

  3、情感教育:关心生活,爱护环境。

  板书设计:

  壮观的高架桥

  造型 视角 感受

桥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并初步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节奏感。

  2. 探索在歌表演中如何运用脸部表情和动作与他人交往。

  3. 体验勇敢面对困难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学会儿歌《小熊过桥》

  2. 录音机、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复习儿歌《小熊过桥》

  1、幼儿集体念儿歌

  教师:上次我们学过一首《小熊过桥》的儿歌,现在我们一起来念一念。

  幼儿扮演小熊,教师扮演小熊妈妈,分角色复习儿歌。

  二、.幼儿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初步学唱歌曲《小熊过桥》。

  1、幼儿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用心中墨念歌词的方法,尝试进行词曲的匹配。

  教师:现在我们一边仔细地听着音乐,一边在心理跟着音乐节奏把歌曲念出来。

  2、幼儿跟随音乐旋律,尝试小声演唱整首歌曲。

  3、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两个简单动作,分别表示小熊害怕时的样子和小熊勇敢的样子。

  教师:想想小熊开始过桥很害怕,脸部表情怎样,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小熊经过妈妈的鼓励勇敢地过了桥,又可以用什么动作和表情来表现?

  4、幼儿加入刚刚创编的两个动作演唱歌曲,教师同时做这两个动作,以不断地提示幼儿用与歌词相匹配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三.幼儿学习歌表演《小熊过桥》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曲情节创编整首歌曲动作。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根据歌曲内容边唱边表演,组合成一个好看的舞蹈。

  2、教师注意及时观察和反馈幼儿创编的动作,不对动作进行整理,让幼儿相互学习。

  3、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两个角色

  教师:你们愿意扮演熊妈妈还是熊宝宝?

  4、幼儿在座位上和教师合作进行歌表演。教师引导幼儿用面部表情更好地配合表演动作。

  5、请两名幼儿分别扮演两个角色进行表演。教师创设表演情景,用平衡木表示小桥,“小熊”从直线的一端开始,表示正在过桥,“熊妈妈”站在两条线的另一端进行表演。歌曲表演完,教师弹奏舞曲,“小熊”和“熊妈妈”在一起跳舞,两名幼儿表演后,组织。幼儿进行评价,说出他们表演中的`优缺点 。

  6、全班幼儿两两结伴站散点,两个两个地分别扮演小熊和熊妈妈进行歌表演。

  7、幼儿再次交换角色表演。

  8、教师引导幼儿反思:你觉得自己今天表演的好吗?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表演更出色?让幼儿主动认识到表情和动作在歌表演中的重要性。

  活动延伸:

  在幼儿歌曲表演后,可带领幼儿游戏“快乐的小熊”。教师再弹奏一遍乐曲,增加熊走路、熊跳舞、熊骑车等动作。如:幼儿在歌曲[1]~[8]小节做熊走路动作,[9]~[15]小节做熊跳舞动作。

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识7个生字. 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⒈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理解。

  ⒉教师准备几段不同风格(喜庆、悲哀、舒缓)的音乐。

  ⒊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⒋把课文中相关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想象画面,情境导入

  听到“小桥流水人家”,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感觉?

  师:这是一篇文章的题目,以诗句作题目,到底写的是什么呢?读读课文,检验一下你的感觉对不对?

  二、初读课文,领略大意

  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⒉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⒊交流体会

  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赏析课文,领悟写法

  能举例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吗?

  ⒈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学生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⒉根据学生发言,课件出示相应的句段,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课文的第一段写了家乡的美丽景色,从“清澈见底”“长长的柔软的柳枝”“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粼粼的波纹”“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等词句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爱,家乡在他眼里是那么美,可见他是多么地喜欢家乡。”

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积累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 把握作者喜爱桥的原因,掌握文中的事例。

  教学重难点:

  体会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掌握抓住总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引趣激思

  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是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让我们随着画家,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

  作者简介: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 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初步感知内容

  (1)辨清字形,读准加点字字音。

  每学一课书之前,老师都让大家对本课的字词做提前预习,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作业准备的怎样。谁来给大家说一说加点的字的读音?

  煞风景(一声) 和谐 点缀 笼统 脂粉 纤细(首字母为x)

  (2)词语解释

  驻足、史诗、销魂、美感、煞它风景、前瞻后顾、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显示问题组)

  (1)在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3)出示图片,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幅画,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四人小组明确讨论:

  (1)并不着眼于桥本身的结构设计,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桥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这句话我们如何理解,是不是与我们平时说话有些不同,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不如我们找些关键词,你觉得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明确:将“环境”、“作用”这两个词抽出来,可以理解为:“在不同的环境中,桥有不同的作用” 。)

  (2)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3)提示: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

  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三、研读与赏析

  1、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公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吗?

  教师示范:乌镇石桥: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2、学生认真阅读文字,想想文章对几座桥是怎样描述的,请同学们小组交流,用最美的语言来描述。

  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可以降低要求:用“桥之美,美在桥处在__环境中,它给我的感受是__”的句式说话。

  四、美句赏析

  1、(过渡)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1)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反复朗读,体味句子的情味。

  (2)先让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

  重点赏析:

  ①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不做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苇丛使不会感到发闷的,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已全身心荣谷周围环境,或者说自己已经成为环境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②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五、拓展提升

  1、(过渡)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

  (1)相同点:都以“桥”为说明对象;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都用了举例子的方法。

  (2)不同点:内容上,《桥之美》从审美角度说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中国石拱桥》从建筑功用的角度中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

  语言上,《桥之美》是一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描写抒情语言比较多,《中国石拱桥》是较为规范的说明文,语言科学、平实。

  六、课文小结

  七、布置作业。

  美与我们近在咫尺,我们要有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选一景物,抓住景物特点写一段200字的小文,把它的美跃现纸上。

  板书设计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教案07-10

《象鼻桥》教案05-24

活动《桥》教案07-31

中班教案家乡的桥05-26

《桥》教案15篇(精选)08-03

纸桥大班教案01-15

精选桥教案九篇03-19

我设计的桥教案11-22

《桥之美》教案06-18

精选《桥》教案四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