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文三年级的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5-06-24 07:43:4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三年级的公开课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三年级的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三年级的公开课教案

语文三年级的公开课教案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语文三年级的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初步产生喜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从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段落中,选一段背下来。

  4、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春、夏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学难点】

  理解夏季部分中较难的词句。

  【教具准备】

  1、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和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分三课时授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读通课文,达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音、不断词破句;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读懂课文的自然段。体会作者用词的的准确。

  【教学过程】

  一、指导自学,自读读通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1、同学们,看到课题,你们都想知道什么?

  2、简介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

  (二)指导自学。

  1、自读读通课文,达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音、不断词破句。

  2、用序号标出自然段,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学生汇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投影出示生字词)

  2、师范

  3、指名说出本课有6个自然段,再按自然段为序接读课文。

  4、指数名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教师小结

  二、引导读议,深究读懂一、二自然段

  1、提示:现在大家一起来读议课文,我们已知道课文一共有6个自然段,文章是怎样描写美丽的'小兴安岭呢?

  2、读议第一自然段

  (1)启示:

  ①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们都知道什么?

  ②默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地方看出树很多?

  (2)让学生说说

  (3)教师点拔:出示红松、白桦、栎树的图片,认识这些树木,了解各自的特点,并指导第1自然段,体会“绿色的海洋”这句话(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小兴安岭的。树最多,那么,春天的小兴安岭怎样?我们继续学习第2自然段)

  3、放映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重点读议课文第2自然段(春季),指导学习方法。

  (1)投影出示:“春天的小兴安岭插图”,创设情景让学生边观察边自读课文,思考:第二自然段有6句话,分别从几方面描写出景物的特点。

  (2)学生自由发言,找出春天的景物。

  (3)理解描写树木的句子。

  ①读第一句,想想:春天的树木长得什么样?

  ②什么是“抽出”读原句,体会用“抽出”比用“长出”好在哪里?

  ③有感情朗读这一句(过渡:同学们,那其他景物各是什么样?)

  ④师生合作读后几句。

  ⑤看图片想象春天的画面。

  师问:小兴安岭的春天怎样?(美)

  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1—2自然段。

  (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欣赏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景色。

  (2)齐读(带着欣赏欢愉的口气有感情地读)

  6、总结谈话

  (1)大家对第1—2自然段都理解得很好,学习热情高,都争着发表意见,值得表扬。

  (2)这节课我们随作者游览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春天的美丽景色,下面大家按照刚才学习春天的方法,来找出小兴安岭的夏、秋、冬的美景。

  三、学习夏、秋、冬三个自然段。

  1、出示季节和景物的表格,让学生自学课文找到对应的景物后填表。

  2、学生汇报自学成果。

  3、教师相机讲解三个季节的景物。

  4、出示按季节顺序填好的景物概括,学生齐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出示选词填空,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四、总结全文

  1、回忆小兴安岭的美景,体会理解“美丽的大花园”。

  2、回忆小兴安岭丰富的物产,体会理解“巨大的宝库”。

  3、出示图片和课文最后一段话,让学生理解这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和开头相呼应。

  五、带着欣赏愉快的语气再次齐读课文。

语文三年级的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1)多媒体课件展示庐山云雾的奇丽风光。

  (2)练习说话:庐山的云雾()

  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喜欢的原因。

  (2)交流相机给“秀丽”、“尤其”换词。

  (3)指导朗读。

  (4)小结并板书:多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画出中心句。

  2、哪些句子是具体描写云雾地千姿百态的?(读书回答)

  3、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些句子写得这么优美?(体会比喻句之妙)

  4、指导有感情朗读。

  5、让学生画出不同位置的云雾。

  6、根据板画引背。

  7、小结方法。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想想读懂了什么?

  2、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处还可补充些什么。

  4、出示填空引背。

  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总结课文。

  1、配乐朗读或背诵课文。

  2、诵读古诗《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

  七、写字教学。

语文三年级的公开课教案4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句段,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沉默”的可贵之处。

  2、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文中得到启示,做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孩子。

  重难点:

  抓住重点句段,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沉默”的含义及可贵之处。

  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爸爸妈妈爱你们吗?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来?

  那你爱他(她)们吗?你又为父母做过些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24课——“可贵的沉默”。

  提问:

  1、“沉默”是什么意思?

  2、看到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带着课后第2题,默读课文

  2、回答: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用符号把这三部分内容划分出来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的道理

  (一)阅读第一部分

  1、划出你感受较深的句子,谈谈体会

  2、理解“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的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读出孩子们的兴奋之情。

  (二)过渡语:同学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这是不够的,老师还想寻找一种埋藏在学生们心底的`一种极为珍贵的东西,这种东西是什么呢?

  1、请同学阅读第二部分,思考:孩子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沉默的?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2、想想这个时候,孩子们心里会想些什么?

  3、结合插图,对比孩子们的两种不同表现。

  (三)同学们说得真好!在这可贵的沉默之后孩子们懂得了什么呢?请大家继续读后面的内容

  1、从哪些句子你看到孩子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了?

  2、老师仿佛真的听到你们父母在由衷地夸赞你们,作为老师的我也为你们而高兴,我也想读一读,同学们想听吗?师范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总结

  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板书:父母→爱→孩子

  (自然、伟大)

  孩子→爱→父母

  (真诚、可贵)

语文三年级的公开课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3、分角_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陶罐和铁罐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板书(陶罐和铁罐)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在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发言。

  3、师归纳。

  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听1——9自然段的录音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奚落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3、这几个自然段也就是常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①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②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③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6、小黑板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没有>。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傲慢>。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没有>。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很谦虚>。

  ②请同学们自学后面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体现了陶罐和铁罐怎样的态度?铁罐:傲慢、狂妄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

  ③请同学们看到书101页的_图,看一看,哪个罐子是陶罐,哪个是铁罐,为什么呢?

  7、指导朗读1——9自然段。

  ①通过1——9片段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我们就来分角_把1——9自然段读一读。

  ②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

  ③分角_朗读:男生读铁罐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

  ④请两位同学把刚才读的内容演一演。

  四、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3、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总结课文

  完成小黑板上的练习

  这则寓言采用了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看待问题要,任何事物都有和。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比,更不能因此而。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语文三年级的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公开课教案06-17

语文公开课简报(精选)08-21

语文公开课简报06-13

语文公开课评语10-26

语文公开课简报【经典】01-07

大班公开课教案07-12

《分类》公开课教案06-19

小学公开课教案11-14

公开课幼儿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