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桥教案

时间:2025-07-14 07:18:26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桥教案汇总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桥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桥教案汇总五篇

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二、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理解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方式。

  四、激发学生赞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力量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理解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桥,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介绍)大家介绍的都很生动,但却没有把你举的桥系统的说出来,怎样说呢,那得抓住各个桥的特点,怎样抓住特点去说,《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会给你一个很好的答案。

  二、检查预习

  1、字音:

  洨 张嘉贞 匀称 惟妙惟肖

  2、解词:

  匀称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三、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说明对象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桥洞拱形、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3、速读课文,给本文划分段落,并说说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明确:段落划分:

  一(1-2自然段):石拱桥的特点。

  二(3-9自然段):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三(10自然段):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四、研讨归纳

  读(3-9)自然段回答:

  1、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

  2、卢沟桥的特点是什么?

  3、赵州桥、卢沟桥各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4、作者为何不举一例而举两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呢?

  明确:

  1、赵州桥:(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4))、全桥结构匀称,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

  2、卢沟桥:(1)、联拱石桥(2)、坚固(3)形式美观

  3、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洞呈拱形的特点;“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结构坚固的特点;“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和“全桥结构匀称,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的特点。

  卢沟桥:“联拱石桥”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洞呈拱形的特点;“坚固,发水时极少出事”现出中国石拱桥的桥的'结构坚固的特点;“狮子形态各异,卢沟晓月”体现出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的特点。

  4、因为赵州桥是单拱石桥,而卢沟桥是联拱石桥,选择事物时,即要抓住事物的共同特点,又要抓住事物本身的特点,这样才能把事物说明全面。

  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说明文既要抓住事物的共同特征,又要抓住事物自身的特点来写,只有这样,才能把你所要说明的事物说明的更全面。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点。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相关练习。

  我们使用的笔都有哪些种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每种笔又有哪些自身的特点呢?

  要求学生说出笔的种类,并说出各种笔的共同特点及各种笔自身的特点。

  五、畅谈收获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总结,比如字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等,力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进行总结,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

  六、布置作业

  以《笔》为题写一篇小说明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来说明的?

  想把所说明的事物说明白,就要用到一些说明方法,本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一些说明方法,并体会一下它们的作用。

  二、赏析探究

  1、分小组找出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

  (1)、列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通过确凿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桥的规模,突出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

  (2)、打比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形象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

  (3)、引用:“创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突出了赵州桥构造的奇特。

  (4)、摹状貌:“有的……有的……有的……”描绘了狮子的生动姿态,显示了卢沟桥的艺术特色。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比较早。

  (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3)、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4)、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明确:这些加点的词不可以去掉,因为它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然后再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语句,进一步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感悟抒情

  学了本文,你领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吗?是什么样的感情?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呢?

  明确:本文体现了作者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赞美和敬佩,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赞扬,然后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学生领会本文的中心。

  四、拓展延伸

  说出有关桥的成语,诗句,典故,传说。

  五、布置作业

  假设你是桥梁设计师,设计一座桥。

  板书设计

  中 自身特点 共同特点

  国 赵州桥(单拱) 桥洞拱形

  石 形式优美

  拱 卢沟桥(联拱) 结构坚固

  桥 历史悠久

桥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学生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具有高尚品质的优秀党员、干部已有过多次学习,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已有过多次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通过写景以渲染气氛,侧面烘托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有过接触,但并没有刻意强调,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相关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开始老师的叙述便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师从学过的课文入手,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投入到课文中去。】

  3、自学课文,要求:

  ⑴ 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⑵学生自由识记字形,并说说有哪些字容易写错,要注意什么?老师指导“肆、奠”字的书写。

  ⑶ 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党支部书记----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相机板书“洪水 老汉 村民”等词。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只要求学生整体把握,为后面的细读、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二、细品词句,感受情势危急

  1.过渡:是的,一场可怕的灾难来临了,看到“洪水”这两个字,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播放洪水视频,感受洪水的可怕。)

  2.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⑴默读,找句子画线。

  ①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⑵朗读,体会。

  ⑶汇报交流感受。(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点拨,并引导感情朗读。)

  ①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洪水凶猛,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这些句子很多都采用了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一、两句为例,不用拟人或比喻与原句进行比较,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你也能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洪水狂奔的场景吗?

  ⑷ 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①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②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③ 学生模仿说句子。

  3、过渡:

  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

  ⑴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

  (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⑵学生自由发言。

  ⑶找出文中描写人们惊慌失措的有关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后请学生板书从文中找到的关键词。)

  课件出示:

  ①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②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③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用去。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这也是学习这组课文的阅读要求。因此,在这个环节,我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谈感受。】

  5、小结: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在死神面前,人都有求生的欲望,唯有一个人是例外的,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作出了怎样的抉择呢?下节课再学。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播放洪水录象,再现危急情势。

  二、再读再悟,体会英雄人格

  1.过渡:是啊,灾难来了,洪水像恶魔般在路上舞蹈,露着狰狞的面目,人们惊慌失措,极度恐慌,唯有一个人是例外的,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作出了怎样的抉择呢?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体会到的?(同样请学生将描写老汉与村民不同表现的关键词板书出来。)

  老汉 村民

  站、不说话 惊慌、你拥我挤

  像一座山 疯了、乱哄哄、跌跌撞撞

  3.学生自由读文,体会关键词句。教师巡视,作适当的指导。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先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然后说说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读,再大家共同评议。

  5.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体会老汉“先人后己、临危不惧、不循私情”的高尚品质。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结合山的画面,感受山的特征。(高大、雄伟、稳、有安全感……)

  (2)抓住“乱哄哄”一词,想象当时情景.

  (3)对比在山洪暴发时老汉与村民的表现,感受老汉的威严、冷静。体会“他像一座山”这个比喻的丰富内涵。体会老汉的临危不惧,在山洪暴发时老汉是村民的主心骨,对稳定村民情绪起重要作用。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想想老汉为什么这么说?作为村支书他想到了什么?

  (2)急着逃生的人们有没有听从他的指挥?从文中找出依据。感受老汉的威严与冷静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引导学生找出体现“老汉凶得像只豹子”的词。(突然、冲、揪)

  (2)引导体会这时老汉为什么要揪出小伙子?如果不这么做,会是什么后果?体会老汉在危急时刻把小伙子党员揪出来,严格要求党员把生的希望让给村民们,把死的危险党员扛起来,避免再次陷入慌乱。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引导学生把这句话与上句话进行对比,发现老汉的“矛盾”之举,体会老汉的父爱如山。

  6.反复咏叹,感受亲情

  (1)引导学生把 “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到文章中去,再次深情地朗诵14-23自然段,进一步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

  (2)想象:如果时间就此定格,老汉会对儿子喊什么?

  7.评价: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用我们的话来说说这位老汉,他做了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他是个 的人。(让学生自由说,如:他第一个来到桥边,却没有只顾自己逃生,他是个先人后己的人。)

  8.老师小结:是啊,初次读课文时,老汉与小伙子前后矛盾的行为曾让我费解,可当我们读到文章的最后,谜底揭开后,内心难以平静,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这位不徇私情的老支书让人肃然起敬。

  【设计意图:此环节,以过渡语巧妙地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老汉的身上,引导学生用心灵与文本对话,感受老汉的高大形象。通过反复的引读,让学生的心间溢满对老汉的敬仰之情,一个像山一样高大的、巍然屹立的老党支部书记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三、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1、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齐读最后四自然段。

  2、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参考题目:

  爷爷,我们想您!

  老支书,慢走!

  洪水退后……

  【设计意图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此环节是学生在感悟语言的同时,也要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四、抓住言行,研读体会

  1、指名读第七到第二十三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仔细读一读,然后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课堂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1)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大山。”

  ①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老汉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

  老汉先村民到来到木桥前,却没有夺路而逃生,真是一个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好书记,怪不得他受人“拥戴”,老汉在村民中的威信“像一座山”。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拥戴。老汉为什么会受村民“拥戴”呢?想象老村书为村着想,为民着想的事例。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五、回顾全文,领悟表达方法

  1.过渡:这篇文章感人至深,除了内容感人这方面的原因外,其实跟作者独具匠心的表达方法也有很大的关系。请大家再认真读课文,看看作者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看看谁的发现多。

  2.分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3.全班交流自己的新发现,老师总结归纳。

  ⑴ 巧妙的设置悬念。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

  ⑵ 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⑶ 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表达方法上的特点,能较好地指导学生今后的写作。】

  六、再读课题,探究深意

  1.文中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老汉)为什么文章要以“桥”为题?

  2.学生自由发言。

  3.让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用上“桥”字,好吗?如:“老支书,您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啊!”“老支书,是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深化主题,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赞美老汉,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一个高大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将永远定格在学生的心中。】

  七、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写一篇读后感或写写你所知道的像老汉一样的人。

  【设计意图:文章感人至深,学生心中一定有很多很多的感动,让他们拿起笔来写写,这种情感的熏陶会更长久。】

桥教案 篇3

  1.教学目的和要求Teachingaimsanddemands:

  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单复数的概念,能够用所学的单词进行替换练习。学习新句型,复习已经学过的'词汇。

  继续学习相关音素,复习已经学过的词汇。

  2.交际用语Expressionsincommunication:

  Thisismyfriend,Tony.

  It’sourfuntimetoday.

  What’sinmyhat?

  What’sonthetable?

  Whocanmakeyourownchant?

  Letmetry!

  3.重点朗读词汇Keywordsandexpressions:

  ahat,aturtle,atable,apig,afriend,aclock,afish,abaseball,abird,apen,apouch,Tony,fun,time.

桥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此单元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的一个说明文单元,学生对说明文的认知结构才刚刚建构。因此根据本文的特点(本文是一篇美学小品文,诗意化的描写文字和说明性的文字相互间出),教学中一方面旨在加强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常识。

  课文简析:

  这篇美学小品的作者是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文中具有诗意的描写性文字与带有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让我们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美学常识。文章的语言也极具个性色彩。此处,作者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从独特的角度发掘了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同时,也让我们读者能够从美术工作者的独到的视角,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并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焕发着美的灵性与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能根据说明文的常识和小品文的特点去学会自我分析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 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掌握段落中心句的方法来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并理解本文的主旨。

  2. 通过与《中国石拱本桥》的对比阅读,来进一步掌握本文在内容与写法上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由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2. 找出文中说明性的文字,并指出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 引导学生能对本文的重点语句,学生入情入理的'分析。

  教学手段:

  本文借助两个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媒体之一:有关卢沟桥、宝带桥、赵州桥、风雨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英国的康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乡间的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小桥等图片。

  媒体之二:课堂教学过程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及一些问题的提示答案等。

  教和学的过程

  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中所提及的桥。

  二.提问:为什么看了这些图片之后,能给人产生一种审美的愉悦之感?

  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听听画家吴冠中先生,是怎样告诉大家这个答案的?

  1.欣赏桥之美

  2.思考并回答问题

  整体感知(约6分钟)提出默读要求:

  1. 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尽量做到不指读,不回读,不发出声音来读。

  2. 对默读的内容要进行最大限度的有效记忆。

  1. 默读课文

  2. 根据记忆,简单复述课文的内容

  细研课文(约10分钟)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所提出的问题及问题的答案提示)

  一.说明文的角度来提出问题:

  1. 从作者的角度看,桥之美主要体现在何处?

  (让学生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点)

  2.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在文画出能表示这些说明顺序的句子或词语。

  3.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4. 从说明的角度看,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如何?

  5. 本文有哪些语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试举例说明。

  二.从小品文的角度来提出问题:

  1. 什么是小品文?

  (小品文是散文的一种形式,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内容多样化。)

  2.找出文中诗意化的描写性语句,并简述这些句子中所蕴含的情味。

桥教案 篇5

  【班会主题

  架起心灵间沟通的桥梁,让生命充满阳光

  【班会背景

  初二学生,很容易与父母,家长,同学产生观念上的冲突,这也跟他们特定的成长阶段有关。现在是自我意识的萌发时期,不再像以前小学阶段那样对父母,老师言听计从了,希望自己做主的意识特别的强烈。

  但是学生在沟通方法上确实需要我们的引导,如果他们掌握了换位思考这个方法,将对处理与别人之间的交流问题非常有用。所以此次班会旨在促进学生做好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让学生都在我营造的特殊氛围下,敞开心扉,学会理解,学会沟通,达成谅解,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帮助学生,使学生顺利成长,作一名快乐成长的阳光少年。

  【班会准备

  1.按照要求提前去要借班上课的班级和学生见面沟通,并使用相机把同学们珍贵的课间活动一一拍摄定格。

  2.在学生中广泛搜集他们对歌星曾轶可的看法。

  3.向班主任充分了解班级里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班级特色。

  4.征得语文老师的同意,仔细翻阅了同学们的作文:成长的烦恼。初步了解班级内孩子们的在与人交往中的烦恼大部分是沟通不畅造成的,所以初步选定以“引导学生如何理解沟通,并且带着情感去身体力行,指导自己的人生充满阳光”的主题。

  【班会过程实录

  课堂之前:等待时间,播放曾轶可的《狮子座》歌曲,起到活跃气氛,提前了解她的故事和背景,加强师生之间心理距离的效果。

  以歌引人

  教师:同学们刚才听了一首曾轶可的歌曲,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

  学生:是《狮子座》(异口同声)

  教师:好,看来大家都初步了解她了,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是怎样看待曾轶可的?

  以歌引话题

  学生纷纷表达,粗略统计了一下,全班大概有10人喜欢她,30人左右不喜欢她,另外10人左右保持中立。根据这三类观点同学们按照我的要求就坐,持同样看法的学生就近坐在一起。

  下面开始第一个活动:

  教师:请你说出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她的理由。

  喜欢曾轶可的同学说出了她的多个优点:如:真诚,歌曲属于原创,有才气,对朋友好,热情,讲义气,外号叫曾哥等等。

  不喜欢她的人情绪很激动,说出的理由是:唱歌跑调,另类,唱的歌太小资,不符合传统的大众审美观等等。

  教师此时不发表任何看法,而是采取让学生继续体验的办法继续第二个活动:先让彼此意见对立的两组同学交换位置,而且让不喜欢曾轶可的同学说出她的优点,喜欢曾轶可的同学说出她要改进的方面。

  不喜欢她的学生率先说出她的三个优点:比如心理素质好;歌曲是原创;歌词比较美;

  喜欢她的学生也说出她的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唱歌不要跑调;做人要再低调一些;唱歌要再加强练习。

  保持中立的同学继续补充曾轶可的其他优点:对人特别宽容;对别人特别真诚;等等。

  然后教师询问一些不喜欢她的同学,“通过寻找她的优点,你感悟到什么道理?”

  学生纷纷表达:任何人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看人要一分为二看;

  看待别人要宽容;等等。这里学生都说的非常好,从而引领学生得出第一个自己感悟出来的道理。

  以话题引方法

  此时教师揭示出:人际交往中要学会换位思考。(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解决所有沟通中出现问题的一个方法,所以我务必做到了重点突出。)继续深入:

  教师:我们学会换位思考仅仅是达到了理解对方的层面,但是这时候对方不知道啊,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毕竟仅仅做到理解别人还远远不够啊,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活动:

  方法深入

  第三个小活动:让一个闭眼睛的同学拉着一个同学在教室里走,不允许有任何交流;

  另一个闭眼睛的同学拉着一个同学在教室里走,可以有任何交流。

  教师问“请你比较一下两组所用的时间,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现场发现可以做任何交流的小组所使用的时间短,过程中的表情也更轻松。

  此时教师特别留下两位闭眼睛的同学,让他们谈一谈当时往前走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

  闭着眼睛但可以和伙伴交流的的女同学说:“当时心里特别塌实,因为我的伙伴一直在后面推着我走,我不担心。”

  闭着眼睛不可以和伙伴交流的同学说,“心里没有底,但是凭着对伙伴的信任,和默契,还是走完了全程。”

  教师高兴的总结“第二组同学虽然在行动中没有交流,但是凭着默契走完了全程,而默契就是沟通的最高境界,这是同学们朝夕相处充分沟通的结果,祝贺你们!”

  这个活动主要目的:揭示除了理解,还要学会沟通。

  教师:在成长的道路上,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我们分享。不过,我也知道,在成长的道路上,并不仅仅是阳光灿烂,还可能有些无奈和烦恼,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说说你在交往方面的烦恼,看能不能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大家一起帮助你来解决。

  接下来是一个活动的小高潮,也是本课的重点:

  诉说烦恼,打开心结。

  学生1 :因为我自己身高不够高,老感觉同学们不太喜欢我,不太愿意和我玩。

  教师: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位同学,你们是这么看待她的吗?

  学生2 :(主动举手)其实她挺好的,我们都觉得她很好,不过看她学习很用功,不好意思叫她一起玩。不是因为她的身高问题。

  教师:刚才同学的回答解决你的烦恼了吗?学生1回答:是,解决了。

  教师:能够进行这样及时的沟通真好,其实身高问题不要太关注,不要自卑就好了。还有哪位同学说出你的烦恼来,我们看能不能帮你解决?

  学生3:我感觉我和父母的关系不够好,老觉得父母太唠叨,我觉得他们一点也不了解我,我还曾经离家出走过。

  教师:(非常关注的往前靠近几步)孩子,你真的离家出走过吗?我现在很高兴的是,现在你坐在教室里,能够和我交流。能告诉老师,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吗?什么原因让你最后又回到了家里?

  学生3 :当时就感觉很烦恼,感觉生活没意思,后来觉得父母不容易,加上父母到处找我,我就回家了,但是……

  教师:我很高兴你能体谅父母不容易,也就是说当时你自己已经有了换位思考的想法了,那么今天学了老师的沟通的办法之后,你有什么打算?

  学生3 :我今天回家之后就和父母沟通,说出我的想法,彼此坐下来好好沟通。

  此时有好几位同学都要举手发言,想要帮助她。

  我叫了一位男同学来发言,就称呼他为学生4吧。

  学生4:我认为你的`做法非常不对,再怎么做也不能作出这么极端的出走事情,还是首先要沟通。父母正确的意见一定要听从,除非是意见不对。不论结果如何都不要作伤害自己的行为。

  教师:对!父母可能会因为自己工作忙碌的问题,情绪的问题等等批评了我们,误解了我们,但是,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轻易的否定父母对我们的爱!

  假如我们的父母意见不对,我们是新时代的中学生,完全可以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现在不是愚孝的时代了。我相信其他同学能听懂我的话。

  还有,这位同学,你能答应我吗?以后我们一起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拥有自己的目标,就不会觉得生活没意思了。还有以后任何时候,都不要通过逃避来解决问题,好吗?

  学生3:放心吧,老师,那是肯定的!

  学生5 谢谢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我有时候知道自己作错了,可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内疚和歉意?老师,我该怎么做呢?

  教师: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就是如何沟通。

  是啊,今天我们学会了换位思考,在理解别人的基础上,要积极和别人沟通。

  那么到底该如何沟通呢?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如何沟通

  学生6 :可以给对方写信,送个小礼物。

  学生7:还可以对对方发短信。

  学生8:可以QQ留言。

  教师:是啊,现在是信息社会,采用QQ很方便,文字的力量可以很好的打动我们的内心。但是不要因为长久的采用QQ ,迷恋了网络,以至于耽误我们的学习。(此时评委老师和听课的老师脸上都浮现出会心的笑容)

  下面还有一个小活动:请各小组同学收集一下本组所有同学认为比较好的沟通方法,请小组长做代表发言。(收集,整理时间大约3分钟)

  同学们收集的方法非常实用,也具备了创新意识。方法上:倾听,聊天,写信,(或写小纸条)打电话等等。教师一边将这些写有沟通方法的纸片用双面胶粘贴在黑板上。一边总结:“这些沟通必须以真诚作基础,以积极态度作后盾,乐观的心态作保证。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

  学以致用:我沟通,我阳光

  教师:现在请你给你的同桌写出你的心里话,表达你的真诚。

  同学们静静的写,只听到偌大的教室里沙沙的写字的声音。还有一些听课的老师纷纷离座,观看同学们写心里话的情况。

  教师:哪位同学能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你的心里话?

  学生9:我的同位是一个很善良的女同学,你学习很刻苦,也很爱帮助同学。但是你有一个爱打人的坏毛病,希望你以后改正。

  (此时大家都善意的笑了。)

  教师:刚听前半段话,我真的很喜欢这位同桌。听了后半段,我很想认识下你,你能站出来解释一下吗?

  学生10:我就是这个同桌。我也感觉很对不起我的同桌。我给同桌写的是:对不起,以后我会控制好自己的坏脾气的。

  教师带领全班同学鼓掌。同时发言:“很高兴你意识到了自己的一些小问题。我只问一句话:你是无心的伤害同桌的,还是故意的呢?”

  学生10:无心的。

  教师:好,只要你以后控制好你的情绪,你的同桌一定会体谅你,和你一定会互相帮助,相处的更友好。

  学生11:我要谢谢你,我的同桌。平时你总是帮助我学习,耐心的给我讲解我不会的问题,以后我会好好学习,不辜负家长和老师的希望。

  学生12:有时候真觉得学习上你很慢,但是看着你进步越来越大,也很替你高兴的。(此时我又忍不住带领大家鼓掌表扬这两对同桌的精彩发言。)

  学生13:忍不住对你说,你确实太调皮了,希望你以后安稳一点,学习的时候再专注一点。

  教师:这位同学的同桌是谁啊 ?能说出你的心里话吗?

  此时这个男同桌,怎么也不肯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心里话,表情很不自然。我善意的说:“因为这个同学个人的原因,我们无法和他一起分享他对同桌的心里话了,我们大家要尊重他的个人意见。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8个字基本上是全班同学一起异口同声说出来的)”

  班会总结

  教师:好,同学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一一展示大家的心里话了。请同学们课下把写的信传递给你的同桌,让我们的心灵没有隔阂,充满阳光,再让这份阳光,由内到外,指导我们的行动,做一名阳光少年!请欣赏张老师为大家制作的班级电子相册:(配乐放飞梦想)。(最后3分钟,不再采取教师侃侃而谈的方式,而是将教师需要说的话打出来,配上合适的插图与音乐,让学生在其中静静的去观赏,静静的去思考,没有人打扰他们的思绪。整个班级沉浸在若有所思的温情的气氛里。)

  然后教师总结:大家知道吗?张老师特意提前过来为大家拍照片,就是想和大家做充分的沟通,同时这节课我们也收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果你收获了良好的同学﹑师生关系,会让我们愉快的生活在校园,学习状态更积极,乐观。如果你在生活中收获良好的亲子关系,会让我们的家庭更和谐;将来我们长大了,也能更好的处理好工作上的人际关系,今天这一节班会课以后,希望同学们继续坚持,除了语言上的高度提升,还要有行动上的追踪,我希望你们能内化为自己心理上的高度,每个同学才会觉得充满幸福和阳光,并主动把阳光洒播,让我们的生命充满阳光!今天这节班会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同学们再见!

  【班会反思

  1.特色之一:解决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那一名曾经离家出走过的女生,在很多听课老师和评委在场的情况下,那么信任我,说出了自己的苦恼和下一步的决定,我非常自豪于她对于我的信任,也非常高兴她会继续采用我引导她的办法进行下一步的沟通,从这里来看,班会课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本节班会课通过几个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感悟等形式,对学生在如何与他人交往方面进行指导,重点使他们明白两个方法:换位思考,理解沟通;真诚交流,收获阳光。

  2.特色之二:这节班会课采取了一个对热点话题人物曾轶可谈看法开始,大大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下课之后这个班级的同学告诉我,这节课带给她的感受是班会课的形式非常新颖,自己愿意热情参与,从而得到自己感悟的道理。

  3.一点遗憾:课后没有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导致没有办法知道孩子们班会课之后的心得体会。如果是在我自己的班级上班会课,我会引导他们继续写一篇甚至一系列的日记,或者出一期或者多期板报来追踪,巩固效果。因为这节班会课虽然结束了,但对于同学们一生和别人沟通交流的教育才刚刚开始。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教案07-10

活动《桥》教案07-31

《象鼻桥》教案05-24

我设计的桥教案11-22

《桥之美》教案06-18

纸桥大班教案01-15

精选《桥》教案四篇04-05

精选桥教案九篇03-19

桥教案五篇03-07

有关桥教案模板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