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水教案

时间:2025-07-22 09:51:2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水教案汇编九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水教案汇编九篇

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月光下的凤尾竹》乐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是哪里想去吗?走,打好背包,让我们出发吧!

  (图片)孩子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迷人的西双版纳,这里是傣族人民世代居住的地方,傣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神奇的民族文化。

  这里不仅是植物王国,还是动物王国,浓郁的民族风情更令人神往,看,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

  这里是老师刚接到的一个邀请,傣家人要我们去过批、泼水节呢?想参加吗?那就用你喜欢的方法快速浏览课文,并且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泼水节。巡视(姿势好)

  好,告诉老师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泼水节?

  (指导读 高兴一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让我们来进一步体验一下欢乐泼水节,请读§2,标出共几句话,量出指数。

  第① ②句

  泼水节就要开始了,我们该准备些什么呢?请自由朗读§2前两句话。

  你准备了什么?(边说边做理解几个动词 提、端、滴、撒,随机闻一闻,看一看)

  让我们提好捅、端好盆赶紧去大街上,我们会看到些什么?出示:这一天……

  请一个方阵来读

  其他方阵看能听懂了什么?

  看来大家都想表达自己最美好的'祝愿!

  我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欢乐时刻的到来,就我们一起表达出此刻的心情吧!齐读这一天……第③④句

  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

  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

  我们都看见了:开始……齐读

  你们书上有泼水节的场面呢!同位的两个小朋友说说图上内容吧!同位汇报。

  这是一个泼水节的广场,来,咱们泼水吧!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上泼,动起来,跑起来。

  能告诉老师你刚才是怎么泼水的?有什么感受吗?

  自读 那么高兴,咱们来很高兴地读读才行吗?

  好,很高兴的,自己练练看,表情,多高兴呀!

  我们请3个方阵各派一名队员参加,看你们泼得那么开心!你脸上笑开了花吗?

  范读 老师也想泼,能把这句话让给我吗?我读得怎么样?

  好该你们了,老师为你们喝彩。

  疑问 多美呀,读到最后一句你有什么疑问吗?

  第⑤句

  因为清…… 吉祥如意 指名读,你笑开了花吗?

  听老师读这一句,“怎么能不高兴呢?”

  愿意学哪一种?好,预备起 怎么

  好,把整句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同桌你听我读。如果他读得好,用你喜欢的方式夸夸他。

  一起来,美美地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泼水节活动结束了,我们是不是也该结束今天的族行了呢?请你自读§3,用笔勾画出泼水节还有哪些活动。来,谁来说,女同学,拍打着象脚鼓,跳起孔雀舞,快来参加吧!(女生齐读)

  男同学,别光看,也一起参加吧!(男生齐读)

  ②跳《金孔雀轻轻跳》

  让我们都唱起来,跳起来吧!

  ③感悟

  如此开心的时刻,你们舍得离开吗?少用书上的那句来表达呢?

  比赛,看谁最能把依依不舍读出来?指名读,读到这,你想说点什么吗?

  ④回归全文

  把你们的欢乐传递给每个人吧!

  三、拓展作业

  今天你们和傣族人民过了一个欢乐泼水节,如何将欢乐进行到底?我们四人小组讨论,我们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节日,希望同学们课下也到其他民族过过欢乐的节日。

  教学板书 :

  20.欢乐的泼水节

  提 端 滴 撒

  灌 泼

  吉祥如意

  教学反思:

  此课教学,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师生都能融情于文。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学生的齐读太多,指名读太少,朗读水平有待指导。此外,我希望我评价学生的语言更精炼些,不要重复学生的答案。

水教案 篇2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1、能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并能结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演绎歌曲。

  2、通过歌曲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想象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其团结协作的精神。

  3、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激发起学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探索傣家人民生活习性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亲近感。

  教学重点:对泼水节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

  教学难点:注意“人人都像只小水鸟”的节奏

  教材分析:

  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大致了解傣族“泼水节”、蒙族“那达慕”、彝族“火把节”等重要民族节日。通过唱歌、欣赏、和音乐活动,使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调,并能初步记忆和辨认。歌曲《快乐的泼水节》旋律采用傣族民歌的典型音调编写,歌曲为单乐段结构,每乐句四小节,第一、二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第四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相似,但第三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的不同,在节奏上形成了起承转合的关系。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总是喜欢通过肢体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在课堂中培养孩子们自由表达的能力与胆量,让他们大胆的“说起来”、“动起来”、“跳起来”。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动脑,愉快的迈进音乐的殿堂,营造一个轻松而愉快的学习乐园,让孩子们不仅学到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并且主动去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完整地学唱好歌曲。

  教学准备:电子琴、“泼水节”影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播放孔雀舞 舞蹈视频,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师生做音乐律动

  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 刚才我们观看的这段舞蹈, 有谁知道这是什么舞?

  生:孔雀舞

  师:同学们知道孔雀舞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代表舞蹈吗?

  生:傣族

  1、教师简介有关傣族的知识。

  师:这是傣族舞蹈。傣族有“孔雀之乡”的美称,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的西南部,她神奇秀丽,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下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光吧。

  2、播放有关傣族的配乐短片,教师做文字介绍。

  (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我国的云南省,当你来到他们生活的地方,首先感到是进入了一个绿色的世界,原始森林、橡胶林、果木林、香蕉林、茶山……构成了一幅幅绿海翻波的画面;身材苗条的傣家少女,秀丽清纯,披着美丽的长发,风姿翩翩;因为濒邻缅甸、泰国等佛教国家,所以处处可以看到富有东南亚风情的佛寺佛塔,旖旎神奇的自然风光、浓郁多彩的民俗风情、璀璨悠久的民族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

  师: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傣族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节日,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生:泼水节

  3、泼水节的介绍

  师:在云南的傣族地区,有各种独特的民俗节日,而最具特色最隆重的要数泼水节了。出示周恩来同傣族人民同庆泼水节的图片并介绍( 1961年4月13日~15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来到这美丽的孔雀之乡——西双版纳景洪,和那里的傣族同胞共同欢庆一年一度的傣历新年泼水节。(每年清明节后的十天左右举行)

  二、学唱歌曲

  师:现在泼水节的习俗已经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征,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看一看傣族人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吧!

  1、初听歌曲

  师: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曲你觉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活泼的、高兴的、热烈的、欢快的……

  2、再听歌曲

  师:同学们对歌曲的情绪分析的很准确,那么我们再来一遍歌曲,在听的过程中,同学们跟着音乐节奏做律动,看看音乐节奏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歌曲中有很多处附点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

  生:随着歌曲的旋律做节奏练习。

  3、教唱第一段歌词 找出相似的乐句。

  师:好,我们现在一起来学唱一下第一段歌词,看一看有没有旋律相似的乐句?

  生:学唱歌曲

  生:第一句和第三句旋律相同

  4、教唱第二段歌词 注意“人人都像只小水鸟”这句歌词的节奏。

  师:我们来学第二段歌词,我们不找相似旋律的歌词了,这次我们要注意后十六音符的演唱节奏。

  生:学唱歌曲

  师:我们一起按节奏来朗读一下“人人都像只小水鸟”这句歌词

  生:重点练习后十六节奏的演唱。

  5、歌曲处理

  师:演唱这首歌曲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及情绪才能表现出欢快的泼水节场面和愉快的心情?(速度:稍快,情绪:活泼欢快)

  生:回答

  6、全体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师:好,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按照我们刚才对的分析,速度、情绪,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演唱一遍歌曲。

  7、以小组为单位,随音乐创编舞蹈动作

  师:我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看了一段傣族的孔雀舞,现在同学们分成五组,根据你们对音乐的了解创编舞蹈。

  生:分组进行舞蹈创编

  8、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表演,师生进行相互评价及鼓励。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你们喜欢的节日?

  生:春节、元宵节、六一儿童节……

  9、学生创编歌词(根据自己喜欢的节日)

  师: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把你们自己喜欢的节日创编成歌词,然后按照这首歌曲的旋律把你自己创作的歌词唱出来。

  生:创作歌词、进行表演

  师:给予评价及鼓励。

  三、拓展

  师:我们今天观赏了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场面,也学习了有关泼水节的歌曲,傣族的代表民族乐器,同学们知道有什么乐器吗?

  生:葫芦丝

  师:还知道其他乐器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短片

  师:“节日里人们除了相互泼水表示祝福的同时,人们还会以什么方式迎接盛大的节日,在刚才的短片中你看到了吗?”

  师:介绍乐器铓锣和象脚鼓(背景音乐《快乐的泼水节》)

  (1)全体学生坐着模仿老师敲击象脚鼓的节奏动作。

  双手拍左胯 X XX

  (2)全体学生站着用书代表象脚鼓模仿老师敲击象脚鼓的动作。

  X X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对傣族节日、歌舞及音乐有了点滴认识,傣族只是我国众多个少数民族中的一个,在下节课,我们还将领略到其它民族风俗带给我们的快乐。让我们在快乐的泼水节的歌声中期待着下节音乐再相会。

水教案 篇3

  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习惯。

  2、培养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

  3、让幼儿知道只要讲卫生、爱清洁,就能预防和减少疾病,身体才会健康。

  活动准备:1、将幼儿洗过手的.水和干净的水分别盛在两个瓶子里,让幼儿观察两瓶水的不同。

  2、收集讲卫生的宣传画张贴在活动教室里。

  3、有关讲卫生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听故事《大家爱清洁》。请幼儿讲述小白兔为什么找不到朋友?小鸭子、小花猫、小花狗都在家做什么?

  2、送垃圾会“家”。教师带领幼儿检查幼儿园各个地方卫生,如果有垃圾,拣起来放入手提垃圾袋中,最后丢进垃圾桶内。带幼儿洗手后说一说自己劳动后的感受。

  3、小组讨论。幼儿自由结伴,说一说在马路、公园、商店、汽车站、火车站等公共场所,有了废纸、瓜果皮、饮料筒等垃圾,应该怎么办?明白只有人人讲卫生,保持环境清洁,才能使人们心情舒畅,有利于身体健康。

  4、请幼儿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语言的完整,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述。

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体会自然美与行为美的和谐。

  3、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4、促进阅读和想像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

  信息资料

  1、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

  2、轻音乐和课文录音。

  3、收集保护环境的标语或广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出示插图或课件,在美妙的轻音乐中,师激情导入:这是一湾清澈的湖水,湖面水平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一切美不胜收,让人仿佛走进画卷之中。孩子们,这一湾清澈的湖水你喜欢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27课-------《清澈的湖水》。

  (综合利用多种媒体,创设美的意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情趣,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创造契机。)

  2、启思:(教师板题)提示学生,什么样的湖水?读出“清澈”的意思。引导学生思考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

  (问题是启发学生走向探索的引路人,敢于并善于提出问题是学生应该逐步养成的一个良好思维品质,由“清澈”入手,抓住了课文发展的一个重要线索。由此引发联想,训练学生的思维。)

  对话平台

  二、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哪个生字难读的打上记号多读几遍。

  (自读能力的培养是低年级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自读中引导学生巩固、发现、掌握读书学习的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你发现哪个字比较难读呢?(学生汇报,师出示卡片,强调重点字音。如:“侧”是平舌音,“卷、演、扔”要注意声母的读法等。)下面,就把你认为难读的字在小组里合作着学习,大家共同解决困难。

  3、检查学习情况。(带拼音读,注意重点字音是否读得正确。)

  4、利用插图或课件,开展读字词游戏:小洁和爸爸妈妈一块划着游船去欣赏湖光山色。游船已停在岸边了,你如果能读准去掉拼音帽子的生字娃娃,让它们都跳到船上,我们就可以随着小洁去游览了。(引导学生正确读出字词,利用插图或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字词的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进行设计。自读寻找----尝试认读----突出重点------游戏巩固,这些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字词教学的科学性和层次性,形式与内容充分融合,增强了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三、感知

  1、音乐响起,播放课文(1---4自然段)录音。(也可利用插图或课件,边放录音边演示。)

  2、自读课文,思考: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3、汇报交流,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营造欣赏美文的情境,在学生情绪高涨的状态下,适时引导自读质疑活动,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和理解。)

  四、赏读

  1、(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景物?这么美的景物,书上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请找出文中描写景物优美的句子认真读一读。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同桌听。(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如:想像读、表演读等。)

  3、指读,思考: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4、尝试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

  (抓住“景美”这一特点,从读入手,引导学生多形式读书体会,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背诵,促进语言积累。)

  五、讨论

  1、启发小组讨论:这样的景色给你怎样的感受?小洁的感觉如何?

  (通过讨论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小洁心情的变化过程,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2、引发想像:如果你是湖面的游船、水中的小鱼或是岸边的景物,你的感受会怎样?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想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创意的活动设计,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结:

  师:小洁在企盼什么呢?她手中的面包纸会扔在何处呢?她为什么那样做呢?让我们下节课来进行学习。

  (故布疑阵,引导学生课外读书。)

  六、写字:

  1、出示生字“失、觉、扔、掉”,引导学生观察,你是怎样来记住这些字?哪个字比较难写?

  2、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强调重点字的写法:如“扔、掉”可以复习提手旁的'写法,“觉”字的下面不要写成“贝”等。

  3、先描红,再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学生评议,把写得不好的多练习几遍。

  (写字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观察,挖掘学生的认字写字经验,以便做到指导活动有的放矢。)

  第二课时

  一、对话平台

  导入

  1、复习生字词。利用生字词卡片,随机指读。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二、练习

  1、有感情指读课文前4个自然段,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评议。

  2、出示课后“读读说说”中的句子。引导学生说说文中还有哪些景物“像”什么?你能用“像”字来说一句话吗?

  (结合对文章相关语句的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美,训练学生语言,促进语言能力发展。)

  三、研读

  1、启发思考:小洁在企盼什么呢?下了船的小洁飞快地跑向何处呢?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小洁的心理变化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结合课文第5自然段的朗读和上节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利用上节课小结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读书讨论,实现全篇课文内容的衔接,揭示文章的主题。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促进学生理解感悟。)

  2、结合周围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如果让你分别对那个小孩子和小洁说几句话,你会说什么?

  (挖掘学生的认识,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

  四、写字

  1、出示“眼、睛、纸、船”。引导学生观察(结构特点、偏旁,以及每个笔划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重点指导:目字旁的写法,首先要让学生把“木”和“目”字区分开,把目字旁称为“眼目旁”,同时引导学生把字形与字义结合起来记忆“眼、睛”两个字。然后范写两个字,强调左窄右宽。

  3、描红、临写,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抓住规律,指导写法。培养学生良好地书写习惯。)

  五、扩展

  1、交流课下收集的保护环境的标语或广告等。

  2、试着说或写一句公益广告。

  (引导正确行为,培养环保意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合理估算、正确进行连乘运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40 ×6 70 × 8 600 × 3 800× 9 25 ×4 15× 6 18× 3 24× 4

  二、研究新课:由运动会话题引入。

  出示例题。(要求学生默读题目,理解条件)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矿泉水,每箱24瓶,每瓶3元。请你估计一下张老师大约花了多少钱?

  2.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

  3.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正确的估算方法和关注估算值与准确值的大小关系)

  4. 提出第二个问题:张老师一共花了多少钱?要求学生独立

  5. 小组内相互讲解自己的解题过程。

  6. 全班交流:指定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过程。

  7. 归纳学生的解法:让学生进一步解释三种算式:24

  8. 试一试:

  (1)计算下面各题: 15 × 4×7 125 × 8 × 6 102 × 4 × 5

  (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

  (师:首先确定你的估算方法,然后搜集整理数据)

  三、巩固练习:

  (1)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5 × 6 × 8 36 ÷9 ×12 (15 + 35 ) × 6 32 +17 ×3

  (2)小明每分钟打41个字,一篇稿件共325 各个字,5分钟后还剩多少个字?再打3分钟,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四、总结:组织学生交流本课知识重点。

水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感受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索水,保护水的意识。

  2、通过搜集信息与实验体验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的意识。

  3、能够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教学重点:了解水的作用,节约用水。

  教学难点:因学生的家庭条件都较好,学生难体会“缺水”。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搜集信息,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万物之灵、地球体内的血液、大自然赐予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晶莹剔透、激昂澎湃、浩瀚如云

  你们知道这些美好的词汇都是描写什么的吗?

  2、对,水是大自然赐给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这节班会课,我们就来聊聊节约用水的话题。

  二、水的用途

  1、身边哪些地方要用到水?

  2、除了在生活中离不开水以外,水还有哪些用途?

  三、水资源现状

  1、地球上的水资源现状。

  地球表面有水很多,但大多都是咸水,利用扇形统计图来告诉学生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的一小部分。

  2、通过一个小游戏来说明地球上淡水的情况以及人类实际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面对地球上这么珍贵的淡水资源,我们一定要做到—对,节约用水。

  3、我国以及我们身边的水资源情况

  (1)中国在水资源方面的现状

  A、我国的水资源也是严重匮乏的,人均仅拥有水资源2200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数的1/4,是世界最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

  B、看一段视频和一些图片,来感受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

  (2)我们身边的.水资源情况。板书“身边”。

  4、国家在节约用水方面的一些举措。

  四、算一算

  1、平日刷牙时的用水习惯。

  2、算算不同的刷牙用水方式所需要的用水量的多少。

  3、由身边的小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板书“从小事做起”。

  五、金点子

  1、在节约用水方面,你还有哪些好的金点子想和大家分享?

  2、学校在节约用水方面开展了哪些活动。

  六、拓展

  1、如何让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加入到节水大军中来呢?本周的社区行活动,大家有行动目标了吗?

  2、小组讨论,各组制定自己的行动目标。

  3、增加的一个好习惯:和父母一起节约用水。

  4、喊出的节水口号: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

水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2、帮助学生积累“火红的杜鹃花”、“大口大口地吃着”等词语,引导学生感悟,并愿意在说话写话时应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丁冬、丁冬,是谁在山上弹琴?是呀,一股清泉从石缝中冲出来,复现“股、缝”,它潺潺地流淌,一路上流过了哪些地方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泉水(板题)

  二、朗读感悟

  1、师指导感悟第二自然段:

  ⑴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泉水首先流进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

  ⑵指读有关的句子。

  ⑶看P20图。图上画了一个美丽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呢!复现“罐”字,她看着满池的泉水,会想什么呢?

  ⑷泉水看出了姐姐的心思,它是怎么对姐姐说的呢?(指读)“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帮助学生理解。复现“塔”

  ⑸此时的泉水心情怎样?为什么?是呀,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这份快乐,读读泉水的'话(自读、指读、齐读)

  ⑹听了泉水的话,山里的姐姐会说什么呢?

  2、生自主感悟三~五自然段:

  ⑴听了姐姐的话,泉水更欢了,它继续流淌,洒下一路爱心,它还流过了哪些地方,看见了什么,它是怎么说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的三~五自然段,在文中找找,划划,读读。

  ⑵全班交流:

  ①用“首先……然后……最后……”连起来说说泉水流过了哪些地方,看见了什么?

  ②读读泉水的话,说说从泉水的话中明白了什么?指导朗读

  ③发散:杜鹃、果树、画眉鸟会对泉水说什么,会怎样感谢他呢?

  3、引读第六自然段。师生互演问候、约定部分。

  4、丁冬,丁冬,泉水还将流过很多很多地方,还会继续奉献甘甜和快乐。不过,最终,他们将流向大海。齐读P22“我知道”

  5、学了课文,你想对泉水说些什么呢?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是呀,只要我们也能在生活中处处帮助别人,乐于奉献,一定也能像泉水一样感受到快乐。板:(乐于助人,无私奉献)

  6、齐读全文,再次分享泉水的快乐。

  三、日积月累

  1、本文有很多优美的词语,你能把你喜欢的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听吗?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2、生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

  【板书】

  5、泉水(乐于助人

  无私奉献)

  很多很多

  很清很清

  很甜很甜

  很美很美

水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本文描绘了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的美,表现了作者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教学目标:

  ⒈品味文章诗意美。

  ⒉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⒊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⒋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

  教学重点:

  ⒈品味文章诗意美。

  ⒉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教学难点:

  ⒈学习和尝试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⒉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

  教学思路:

  ⒈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⒉通过对文章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高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及仿写的能力。

  课前布置:

  ⒈查找相关资料(桂林、新疆等地的旅游资源)。

  ⒉学生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快到寒假了,有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一些旅游景点。我从网上下载了许多相关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后,我有点拿不定主意了,去哪好呢?想请同学们帮我拿个主意,看看到底去哪好。

  (出示图片,让学生讨论)

  有一位桂林的朋友也给我发来了邮件,说你看看这一篇文章吧。看了这一篇文章后,我决定,放假就直奔桂林。想知道是什么样的文章有如此的魅力,让老师一下子就拿定主意了吗?

  (《画山绣水》)

  这篇文章的作者可是比较有名的,同学们想了解他吗?(出示杨朔的相关资料,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二、正课:

  ⒈朗读课文,品味诗意。

  杨朔曾这样说过,“我喜欢写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又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所以杨朔的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说说这篇文章的诗情画意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文章的标题是画山绣水

  说明:a桂林山水的自然美如画如绣,妙不可言。

  b互文的`手法使自然的山水更充满诗情画意。

  ②文章中有些景及故事也充满了诗情画意。

  课文中堪称“画山绣水”的景有哪些?

  桂林山水(第二段)

  漓江水色图(第四段)

  鱼鹰捕鱼图(第五段)

  ⒉小组合作进行赏析和仿写。

  四人一组有感情地朗读所选文段,说说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栩栩如生的,再用文字的形式为这段话写几句评语,并仿照例句描写一处景物?

  例:写桂林的水时,作者说:“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作者先用一组叠词,突出水的碧绿,然后抓住水绿的特点,把漓江的水比喻成“最醇的青梅名酒”,并在此基础上将比喻伸展开去,不用去尝,只要看一眼也会醉人。

  仿写:瞧瞧那满地堆积的棉花,洁白洁白的,白得像冬天覆盖大地的积雪,叫人实在不忍心玷污它。

  (学生朗读,赏析并进行仿写,师生共评)

  ⒊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并分析作者引用这些传说的目的。

  桂林不仅有如诗如画的景色,还有优美动人的传说,文章讲述了哪些传说?

  (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媳妇娘岩)

  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几个故事吗?

  (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这几个故事的共同点是什么?

  (有些凄惨,体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除“寡妇桥”写了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的品质,其余的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

  作者为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中插入这样凄惨的故事呢?可从文章中直接找出答案。

  (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使文章留下了时代的印记,蒙上了一层政教色彩。同时也给这些景色增添了不少人文色彩。)

  ⒋拓展思维,丰富积累,学习如何运用间接材料。

  你游历过哪些风景名胜区,你的家乡应该也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与景点有关的优美的传说或诗句呢?

  (学生说)

  如果需要写一篇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你准备如何去使用这些材料呢?

  (学生出谋划策)

  三、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桂林如诗如画的景色,也倾听了不少优美动人的传说。对桂林,你还了解多少呢?能不能再给老师推荐一些值得一游的景点呢?

  (如:大象汲水的“象鼻山”,碧水潆回的“漓江源头”,刘三姐对歌的大榕树,桂海的碑林,千古灵渠,奇峰镇等)

  四、总结:

  是啊,祖国有着如此神奇而美丽的自然风光,有着如此动人而凄美的传说故事,让我们用双眼去观赏,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感悟,用笔去描绘祖国这

  些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吧。

  五、作业

  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篇介绍家乡风物的文章。

  六、板书:

  画山绣水

  杨朔

  标题:

  景物:

  传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

  七、教学探讨与反思:

  散文是重要的一种文学样式,重在让学生学会在诵读中品味文章的美。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两个重点:①让学生在诵读中领会作者是怎样把景物描写的如此生动的,并学会这种写法。②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并知道如何使间接材料合理而恰当地为自己的作文而服务。

水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淡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生活的环境怎样?你们愿意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板书课题:23 清澈的湖水)

  二、自学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3、分析字形。

  澈:左中右结构,左边是“氵”,中间是“育”,右边是“攵”。

  卷:共8画。

  波: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是“皮”。

  纹:左右结构,左边是“纟”,右边是“文”。

  欣:左右结构,左边是“斤”,右边是“欠”。

  赏:上中下结构,上边足“小”,中间是“冖”,下边是“员”。

  三、学习课文,读懂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同学讨论。

  2、指名读一、二、三自然段。

  讨论

  (1)小洁看什么看得入了神?

  (2)“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3)指导读一到三自然段。读后说一说两岸的风景怎么美,湖里的景象怎么美。

  3、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讨论

  (1)小洁吃完面包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可后来为什么又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湖里呢?

  (2)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美丽景象不见了。“美丽的景象”指什么?为什么不见了?(讨论后读有关句子)

  (3)小洁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她企盼什么?

  (4)小洁跨上岸后在寻找什么?她找到了吗?

  指导读第四、五自然段。

  四、读全文

  小结:我们从小应该懂得保护环境。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讨论。

  2、 读读下面的生字和词语

  清澈 卷起 波纹 跃起 丢进 镜子 变幻 表演 香蕉 企 盼 跨

  二、 识字、写字。

  1、重点教:澈、卷、演。

  2、读读下面的字:皮、文、斤、去、分。

  想一想上面的字加上什么偏旁是本课的哪个生字?

  学生边回答边板书。

  3、出示卡片,独立分析下面的字形。“镜、幻、表、蕉”

  4、书写生字。

  三、 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卡片,认真记忆字形。

  2、听写本课生字。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的教案08-04

水教案07-30

水的小学教案01-07

水的心情教案02-28

好玩的水教案06-21

关于水教案11-07

《有趣的水宝宝》教案01-06

【精选】水教案4篇05-08

周庄水韵教案09-22

教案小班《有趣的水》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