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

时间:2025-08-29 09:26:53 教案 我要投稿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民币的认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重点

  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

  每个学习小组(2人一组)准备一个纸盒,纸盒里至少有l角、2角的纸币各5张,硬币各5枚;5角的纸币各2张,硬币各2枚;1元的纸币1张,硬币1枚。最好能准备一些1分、2分、5分的纸币或硬币。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 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 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评析:从购物情景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自主探究

  1.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提问: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

  (2)分组活动。

  (3)小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评析: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认识,通过找出认识的人民币,向其他同学介绍,让学生在交流中互补,在讨论中学习。这个教学过程,给学生创造了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2. 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2)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评析: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提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实现了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真正把学生推到了活动主体的地位。]

  (3)出示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学生汇报拿1元钱的不同方法。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

  (4)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 )角 1角=( )分

  [评析: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也使用过人民币,因此,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应用已有的经验主动构建新知。通过从盒子里取出1元钱,使学生看到取钱方案的多样,并从中总结出1元=10角,再推想出l角=10分。学生自然地掌握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5)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评析:通过换币,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元=10角的认识。]

  三、应用拓展

  1. 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并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 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3.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从1张5角、2张2角、5枚1角中拿出5角,鼓励小朋友想出不同的拿法,对每种拿法都要组织学生评价。

  (2)想想做做第4题

  想一想:寄往外地的信要买8角钱的邮票。怎样付8角钱?

  先让小朋友自己想办法拿8角钱,并在小组内交流。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两种呢?三种呢?

  4. 游戏:购物。(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枝4角),自动铅笔(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评析: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体会到今天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用的数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总结延伸

  请学生说说学到了哪些本领?有哪些收获?放学以后,到商店去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评析: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鼓励学生用所掌握的本领到周围更广阔的领域去探索,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价值。]

  总评

  本课尊重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了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里,在各自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是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进行认币、换币、取币和付币,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发展。同时,教师还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的教育,塑造了学生美好的心灵。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2

  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元,角,分。

  2.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微,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要爱护人民币。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重点:

  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活动难点:

  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值。

  活动准备:

  1.相关课件,各种面值纸币和硬币若干2.学具:每组一盒人民币,内有元、角、分若干,"超市"货架及货物,人手一份买文具的作业单。

  教法:提问法观察指导法,组织游戏法,操作法学法:观察法,探究法,体验法活动过程:

  一、开始导入

  (1)、教师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它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叫什么?"(钱、钞票)"我们熟称的钱,也可以称为人民币,它分为纸钞和硬币。""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知道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通过观察人民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知道上面有国微)幼儿依次认识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3)、幼儿一起辨认人民币上不同的面值,了解它们的意思。

  2、了解等量关系:

  (1)、教师告诉幼儿元、角、分的等量关系。

  (2)、幼儿按老师的`出题,选出对应的钱币:

  --"一元等于几角?"二、游戏"买文具"。

  "今天我们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

  (1)幼儿逛文具超市。

  (2)幼儿用完整地语句讲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们要来买文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需要多少钱?先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价格.了解小数点前面数字和后面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儿操作。

  三、小组活动。

  "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买文具的作业单,我们也来做一次小顾客,也来买文具。买的时候请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面值,然后用线把它们连起来。"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教师小结,今天你们认识了人民币,并学会了用钱购买物品,今后不要乱花钱,要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

  四、活动评价。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评价

  五、活动延伸:

  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任务,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和父母一同去逛商场,超市等地方详细看一看大人如何购物,如何使用人民币,也可以自己去购买,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一下,也可以告诉老师.

  教学反思

  1、教学活动准备充分,所用的真币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对幼儿很有吸引力。他们兴趣高,都乐于表现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比如告诉幼儿人民币不能撕毁,这是犯法的,幼儿都很认真的和老师一起把撕烂的钱币粘补好。通过给幼儿自己认真观察,给他们了解可以通过颜色、数字的不同,认识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大班幼儿对数字有一定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展开“兑换”这一环节,我从简单的2角兑换1角到5角兑换2角和1角,一步步引导幼儿掌握了简单的兑换关系

  3、老师适时把自己当成幼儿,既是活动的主导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和老师打成一片。

  4、本次活动整个过程幼儿很活跃,超乎我本人想象中,以为会是枯燥的一节课,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了解教材,更加要去了解幼儿。

  5、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在此基础上,加入故事情节,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故事让幼儿更深地了解人民币,并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怀。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3

  一、回顾引入。

  1、问: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元、角、分,元、角、分是什么的单位?你已经认识的人民币的哪些知识呢?

  2、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练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

  二、基本练习。

  1、再现旧知。

  (1)出示准备的几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说说各是多少钱。

  (2)人民币的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按元、角、分的顺序,依次说说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口答。

  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1角的`?可以换几张5角的?为什么?

  如果用分币来换,几分可以换成1角?为什么要10分?

  如果只有单位是分的人民币,1角2分应该取多少分?你是怎样想的?

  如果在全是单位角的人民币里取1元2角,你怎样取?为什么?

  2角和15分哪个多呢?说说你的理由。

  3、练习十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结果,指名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指出:把1元几角换成多少角,可以按1元是10角,再合起来是十几角;把十几角换成几元几角,可以想其中10角是1元,就可以很快知道是几元几角了。

  4、练习十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指出:如果比较几元几角哪个大,可以先比几元的部分,几元的部分相等再比几角的部分;如果把多少角和元比,可以先换算后再比较。

  三、应用练习。

  1、练习十第3题。

  出示图,问:题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回答什么问题?

  同桌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集体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6+10+12=28(元)

  并明确:三样商品各买一件,共需要28元,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多,就够了;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少,就不够。

  2、练习十第4题。

  出示图,先让学生了解价格和解决问题的要求。

  “把10元钱用完”是什么意思?请学生自己找一找你能找到几种买法。

  组织交流,师板书并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说明: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按价格合起来正好10元钱,一种一种地列出来,就能找到许多不同的买法。

  3、练习十第5题。

  出示图,学生观察情境,说说知道了什么,求什么问题。这里找回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小结:我们购物时,付出的钱比商品的钱多,营业员阿姨就要把多余的钱找回给我们。求找回的钱实际上是求还多余多少钱,所以用减法计算,只要把付出的钱-买商品应付的钱=找回的钱。

  4、练习十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5、练习十第7题。

  同桌讨论,该如何付钱。再集体交流。得出:付钱时要么正好,不多也不少;要么稍微多付一些,让营业员找钱。

  四、介绍古钱币知识。

  五、全课总结。

  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10元钱能买些什么。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4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52页例8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应用人民币和100以内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在过程中培养合作、探究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较简单的元、角、分的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了解信息

  同学们请你们说说喜欢什么玩具?了解它多少钱买的吗?

  (学生自由发言)

  2、(多媒体出示商店的画面或者画好许多小商品的小黑板)同学们!看看这是一家小商店,这家小商店里都有什么商品?它们的价钱是多少呢?同桌相互说一说。

  (同桌交流汇报)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刚才大家都说出了许多小商品,有学习用品、有玩具,那如果你有10元钱,你想买什么?用多少钱?还剩几元?(先想想,自己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0-6=4(元)

  10-8=2(元)

  ..................

  机器人几元?飞机几元?机器人比飞机贵几元?怎样列算式?

  (让学生说一说,然后独立列算式并计算答案)

  你还能根据这幅画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请其余学生回答,说明解题思路)

  三、购物实践活动

  大家参观完了这家商店后,你们现在最想做什么?下面我请几个同学上台演示买东西,其余学生认真观察。

  在过程中会出现找钱的情况,这时教师引导全班思考:刚才他拿出多少钱买东西?买什么?价格是多少?应该找回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小组活动:

  1、设立各小组商店,说明规则。

  每组将你们的商品放在一起成为一个小商店,然后选出一名售货员负责管理和卖东西、一名财务人员负责记录(姓名、买了什么、付了多少钱、找了多少钱)其他组员当顾客。

  2、指导学生购物和出售,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发现闪光点及时作出评价。

  四、教学效果测评。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可直接写在书上。在应找这一栏应写上算式和结果。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5

  【课题】

  认识人民币

  【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这些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些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教材首先通过商店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买东西要用人民币,又分两个层次展示了1元和小于1元的纸币和硬币,供学生认识。在购物活动中教学1元=10角,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推想1角等于几分。在“试一试”中通过换钱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单位间进率的认识。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一系列的换钱和模拟购物的活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的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课标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另外还以发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把所要学习的知识渗透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入境生情,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目标预设】

  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使用人民币。

  3、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及与他人合作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难点: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联系实际,学习新知—创建购物情景,巩固新知—总结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1、播放动画导入新课。

  在一片美丽的小树林里,小动物们正在开会呢,瞧,大象爷爷来了。“小动物们,你们工作的很出色,今天我要好好的奖励一下大家,你们说说都想要什么?、小猴要桃子、小狗要骨头、、、、、、小朋友们你们说发什么好呢?(发钱)。

  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

  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2.板书课题: 认识人民币

  二、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1.认识1元、1角、1分。

  (1)、自主探究,试着向自己同桌介绍学具中的人民币。

  (2)、找小老师向大家介绍认识人民币。

  ①认识壹圆的人民币:壹圆(1元),圆(元)是人民币的单们。国徽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②认识壹角的人民币。知道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想一想壹圆人民币和壹角有什么区别?

  ③认识壹分的人民币。

  ④小朋友们一元、一角、一分有什么不同吗?

  ⑶.那么人民币的单位是什么? 板书:元、角、分

  ⑤认识其它面值的人民币。

  我们已和1元、1角、1分都交上了好朋友,还有许多新朋友等着我们认识呢?(投影出示)。

  提问:谁来说说你又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2、播放动画:小朋友们,刚才大象给小动物每人发了一个红包,小猪得意的说“哈哈,我发财了,我有这么多钱”。小狗却伤心的说“嗯,我只有一张”。带领孩子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拿到子多少钱:

  ⑴小狗:1张壹圆

  ⑵小猪:10张壹角

  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狗和小猪的钱怎么样啊?

  数一数,一元和一角怎么样啊?

  (一元=10角,10角就是一元)

  (3)我们再一起去看看小马和小猴的红包吧

  小马也有一元,里面都是5角,你们猜是几张呢?

  小猴也是一元,里面有相同的5张,你们说是几角?

  小结:你们说他们的钱怎么样啊?

  (4)、小练习:

  1元=()角 2元=( )角

  10角=()元40角=()元

  3、动画创设情境,教孩子们在买东西时同一个价格可以用哪些方法来付钱。

  ⑴小狗拿到钱后将钱存进了银行。第一次存了两张(课件出示),第二次存了三张(课件出示)小狗一共存了多少钱?

  ⑵小狗拿到钱后来到了产店里看上了棒棒糖,一个棒棒糖伍角钱,请问一下小朋友小猪可以怎么样付钱呢?用自己桌上人民币小组同学在一起摆一摆。汇报给老师。

  ①一张伍角。

  ②5张壹角。

  ③两张贰角,一张壹角。

  ④三张壹角,一张贰角。

  同学们壹圆等于十角,那一角与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4、播放动画《一分钱》。

  5、活动:小小文具店。

  三、创建购物情景,巩固新知。

  1小猴利用钱开了一间文具店,你们看这儿货架上有许多物品,你们想买吗?可是缺一个营业员,谁愿意来当?

  2.提问:在买东西之前,你们应该怎样做才是一个文明小顾客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6

  活动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元、角、分的等量代换关系。

  2、知道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

  活动准备:

  每组一盒人民币,内有元、角、分若干,“超市”货架及货物。

  活动过程:

  1、认识人民币:

  (1)、教师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叫什么?”

  (2)、知道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

  ——“人民币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幼儿一起辨认人民币上不同的面值,了解它们的意思。

  2、了解等量关系:

  (1)、教师告诉幼儿元、角、分的`等量关系。

  (2)、幼儿按老师的出题,选出对应的钱币:

  ——“一元等于几角?”

  3、超市购物:

  (1)、教室布置成超市的模样,幼儿手持面值不等的人民币,按货物上的标价购物。

  (2)、幼儿集体围坐成圈状,交流各自所购的物品且同伴间相互验证。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解决关于人民币的简单问题时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策略,指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

  三、教学准备

  学具:书籍封面的.图片纸。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题意

  1、出示情境。

  教师:玲玲和妈妈在书店看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可是零用钱只剩下13元了,妈妈也没有带多余的零钱。于是,妈妈就跟玲玲说:“我们今天先买两本书,你就把13元正好花完吧,没有买到的书,我们下次再买。”玲玲这下有点犯愁了,该买哪两本书呢?同学们快来帮帮她吧!

  2、理解题意。

  出示问题:用13元正好可以买哪两本书?

  教师:谁来读一读?

  (预设)学生1:语气平淡,没有突出“正好”。

  学生2:突出“正好”。

  教师:有同学突出了“正好”两个字,那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学生1:生活中的意思是不多也不少。

  学生2:这道题中“正好“的意思是把这13元都花完,不剩钱。

  3、揭示课题。

  教师:玲玲该怎么选书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问题,寻求策略

  1、在尝试解决问题中获得方法。

  教师:请你拿出第一张纸,用你喜欢的方式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巡视监控,收集学生信息。

  (预设)学生会出现不正确答案:5+7=12(元)或6+8=14(元)。

  教师监控:

  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审题,重点理解“13元正好要花完”的意思。5+7<13,说明有剩余;6+8>13,说明超出了13元,只能等于13元。

  教师引导学生把错误的算式变成对的。例如:

  在算式5+7=12(元)中,把5换成6或者把7换成8。

  《认识人民币》第5课时 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第5课时 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第5课时 教学设计(2)

  《认识人民币》第5课时 教学设计(2)

  (预设)学生依据单价找书的名称;依据总价找到缺失的书价钱,并找到书的名字,最后修复账单。

  小结: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依据条件逐步推理出结果。

  (三)回顾总结

  1、这节课上,什么知识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2、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策略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比如,一把锁只能用配套的钥匙开门,如果有很多把钥匙,那么哪一个是配套的钥匙呢?我们通常会逐个尝试找到配套的钥匙,这个过程就是“尝试──调整”策略。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8

  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元,角,分。

  2。知道人民币上有我国的国徽,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要爱护人民币。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活动重点:认识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活动难点:知道10以内为计量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值。

  活动准备:

  1。相关课件,各种面值纸币和硬币若干

  2。学具:每组一盒人民币,内有元、角、分若干,"超市"货架及货物,人手一份买文具的作业单。

  教法:提问法观察指导法,组织游戏法,操作法

  学法:观察法,探究法,体验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导入

  (1)、教师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我们熟称的钱,也可以称为人民币,它分为纸钞和硬币。""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知道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通过观察人民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知道上面有国徽)幼儿依次认识l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

  (3)、幼儿一起辨认人民币上不同的面值,了解它们的意思。

  2、了解等量关系:

  (1)、教师告诉幼儿元、角、分的等量关系。

  (2)、幼儿按老师的出题,选出对应的钱币:

  一元等于几角?"

  二、游戏"买文具"。

  "今天我们要去文具小超市逛一逛,请小朋友注意观察,文具超市里都有哪些文具?"

  (1)幼儿逛文具超市。

  (2)幼儿用完整地语句讲述文具超市里文具用品。

  "今天我们要来买文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需要多少钱?"先引导幼儿观察物品的价格.了解小数点前面数字和后面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3)幼儿操作。

  三、小组活动。

  "今天老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张买文具的作业单,我们也来做一次小顾客,也来买文具。买的时候请小朋友看清楚文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面值,然后用线把它们连起来。"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小结,今天你们认识了人民币,并学会了用钱购买物品,今后不要乱花钱,要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

  四、活动评价。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评价

  五、活动延伸:

  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任务,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和父母一同去逛商场,超市等地方详细看一看大人如何购物,如何使用人民币,也可以自己去购买,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一下,也可以告诉老师。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9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及1元和5元的面值。

  2、初步尝试有计划地使用人民币,感知并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

  (二)、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小朋友,再过几个月你们就要上小学了,小学生要用到很多的学习用品,今天,我们就去逛逛文具店,买一些学习用品,好吗?

  二、认识人民币

  (一)、认识部分人民币的面值

  1、买学习用品要用什么?(钱、钞票)我们国家使用的钱(钞票)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人民币)

  2、课件(出示所有的人民币):看,这些就是什么呀?(人民币)你认识哪张人民币?它的面值是多少?

  3、课件(出示数字7):那今天我们要用几元人民币去买学习用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7元)

  (二)、取钱

  1、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个储蓄罐,里面有很多的人民币,现在请你们从储蓄罐里取出7元人民币。(幼儿操作)

  2、你取了几元人民币?是怎么取的?谁也用了这种方法?

  幼儿讲述取7元人民币的方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简单认识一下纸币和硬币);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小结:原来,7元人民币有两种取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还有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3、请小朋友把7元人民币放到钱包里。(幼儿把7元钱放到钱包里)

  三、制作计划表

  1、小朋友们已经把钱准备好了,那么你们准备到文具店里买些什么学习用品呢?(请2——3名幼儿简单讲述)

  2、出示课件:我们先来看看文具店里有些什么学习用品?这些学习用品的价格又是多少?

  3、原来文具店里有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它们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小朋友有几元人民币呀?(7元)该买些什么呢?我们先来计划一下吧!

  4、出示计划表:这儿有一张表格,我们可以把想买的东西先来记录一下。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集体交流:小朋友们都做好了计划表,现在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计划表。(我想买一本子,2元;一支笔,5元等)

  7、自由交流:其他的小朋友呢?你们想不想交流一下?(想)现在就请你们和边上的朋友看一看,说一说。

  四、购物

  1、现在我们都做好了购物计划,接下来就请你们每人带7元人民币按计划买学习用品吧!(幼儿按计划购物)

  2、你们都按照计划挑选好自己需要的东西吗?现在我们一起去收银台付钱吧!(幼儿付钱)

  3、你们买到了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开心吗?

  小朋友们真棒,都是用7元人民币,买到这么多不同的学习用品。

  五、人民币的用途

  1、那你们知道人民币除了可以购买学习用品外,还有什么用呢?(幼儿自由回答)

  2、看多媒体:我们一起看看人民币还有什么用?(简单地说一说,看一看)

  3、小结:原来,在我们生活中,用的、吃的、玩的、穿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人民币,今天,我们一起去文具店用人民币购买了学习用品,以后我们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用人民币做其他的事情,好吗?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10

  学习目标:

  1.掌握元、角、分加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用人民币之间的单位换算来解决简单的加减计算问题。

  3.理解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学习重、难点:

  解决一些简单的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问题。

  学习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元8角=()角12角=()元()角

  1元3角=()角15角=()元()角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观察课本57页例6,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圆形气球心形气球笑脸气球花形气球长气球

  5角8角1元6角3元1角

  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

  1、买一个圆形气球和一个心形气球,要多少钱?

  ()角+()角

  =()角

  =()元()角

  2、笑脸气球比花形气球贵多少钱?

  1元=()角

  ()角—()角=()角

  3、买一个笑脸气球和一个长气球,要多少钱?

  ()元+()元()角=()元()角

  师生小结:1、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

  3、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减,要转化为相同单位后才可以相减。

  4、元角分的加法计算,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分和分相加,满10分为1角,满10角为1元。

  四、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1、教材57页,做一做第2题。

  牙膏牙刷洗发水香皂毛巾

  3元7角2元2角1元3元9元

  (1)香皂和毛巾一共多少钱?

  (2)牙刷比洗发水贵多少钱?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算一算。

  8角+7角=()元()角7角—2角=()角

  3元+4元6角=()元()角5角+1元3角=()元()角

  12元4角+2元=()元()角

  五、迁移运用、拓展探究

  橡皮钢笔文具盒

  6角6元9元

  (1)买一块橡皮和一个钢笔,一共()元()角。

  (2)上面三种物品各买一个,一共()元()角。

  (3)小红买了一个文具盒和一支钢笔,付给售货员20元,应找回()元。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6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2、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计算。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今天我们再一起来认识面额较大的1元以上的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你认识这些人这些人民币吗?自己先说说看,再互相说说。

  2)老师介绍一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人民币正面左上角印的是国徽,新版10元、20元、50元、100元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的像,有大写面值与小写面值,人民币是由国家印制的,我们应该爱护它。

  3)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一些1元以上面值较大的人民币,现在说一说1元以上的人民币有哪些?

  2、完成“想想做做”。

  3、完成“想想做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4、填一填。

  先指名说一说题意,然后独立做题,集体交流时说说三张人民币的总面额是怎么算的?

  5、完成“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要说说怎么想的?(如100里面有2个50,所心1张10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2张50元的人民币。)

  6、完成“想想做做”4。

  1)先出示第4题第一幅图,买一盏台灯可以臬付钱?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让学生来会一会。先要求会出的钱和所买物品的价钱相同。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会出。再要求会的钱多于的买物品的价钱,她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会出。

  2)出示第4题第二幅图,让学生像第1题那样动手付一付。习两样东西可以怎样付钱?

  7、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提问:1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

  2)如果只买2样,可以买哪些东西?

  如果买3样呢?够买4样吗?

  8、完成“想想做做”6。

  1)出示第6题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分别多少元?

  2)上面的物品每样买一件,最少要带几张10元的钱?

  学生讨论20元钱,买两种不同的物品,你知道可能买了什么?

  3)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9、完成“想想做做”7。

  1)出示第7题图,仔细观察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2)提问:

  小男孩付出多少元?他需要买什么?应找回多少钱?你怎么想的?

  小女孩付出多少元?她需要买什么?应找回多少钱?

  学生列式计算,集体交流。

  10、完成“想想估做”8。

  (1)出示第8题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提问:

  小男孩的钱正好买一个足球,你猜猜他最多有几张10元?你是怎么想的?(最多4张10元币)

  小女孩买足球付的钱全是10元,你猜猜她付了多少张?你是怎么想的?(应付了5张)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

  教学后记:时间安排得好,课堂气氛活跃、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在购物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加、减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习简单的购物,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加学习的兴趣,接受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掌握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人民币的换和取。

  教具准备:

  多媒体,1号信封(1元、1角、1分的纸币和硬币各一张),2号信封(5角、2分、5分的纸币硬币各一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1、 (媒体播放情境)谈话:星期天,小芳和几个同学去商店买学习用品,买学习用品要用到什么?(指名交流)

  2、 谈话: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人民币,在我们国家

  买东西通常要用人民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二、 自主探索,掌握新知。

  1、 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

  (1)谈话: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媒体出示)请组长打开1号信封,取出里面的人民币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认一认。(小组活动,师巡视了解情况。)

  (2)提问:这些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指名交流)

  (3)谈话:如果把这些人民币分成几类,你可以怎样分?请小组同学一起分分看,想想有没有不同的`分法?(小组活动,师巡视了解分法。)

  (4)提问:如果把这些人民币分成两类,可以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指名交流)

  (5)说明:按照人民币的制作材料不同,可以将人民币分成用纸做的纸币和用金属做的硬币。

  (6)师问:如果分成三类,又可以怎样分呢?为什么这样分?(指名交流,师随即板书:1元(壹圆)、1角(壹角)、1分(壹分))

  (7)说明:这种分法是按照人民币的单位来分的,“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在元、角、分下面加着重号。)请组长把这些1元、1角、1分的人民币都放进盒子里。

  (8)谈话:生活中你用1元钱买到过什么呢?(指名回答),用1角钱买到过什么呢?(指名回答)用1分钱能买到一小块橡皮吗?(指名回答)说明:在元、角、分这三个单位中元最大,分最小。

  2、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情境图)谈话:下面让我们跟着小朋友们去文具柜台前看看,你能看到哪些商品的价格呢?(指名交流)

  (2)(媒体播放:练习本1元钱,我付10角可以吗?)提问:小明想买什么?(指名回答)他说什么?你们觉得可以吗?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提问:用10角可以买到1元的练习本吗?为什么呢?(指名交流,说明理由。)

  (4)谈话:让我们一起来见证一下。(媒体出示元角换算图,生边看边一角一角地数。)问:1元=( )角(生齐答后板书:1元=(10)角)

  (5)谈话:分是最小的人民币单位,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请你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小组交流,师巡视了解情况)

  (6)提问:1角等于几分?(指名交流)大家同意吗?(生答)谈话:下面让我们一分一分地数数看。(媒体出示分角换算图)

  (7)揭示:1角等于几分?(生齐答后板书:1角=(10)分)

  (8)(及时反馈)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元、角、分虽然是不同的单位,但它们之间却是有关系的,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记得牢不牢。(出示换算练习)

  3、认识5角、5分、2分的人民币。

  (1)谈话:为了使用方便,国家除了发行1元、1角、1分的人民币外,还发行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请各小组的组长拿出2号信封,取

  出里面的人民币,和小组成员一起认一认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小组活动、师巡视了解)

  (2)谈话: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认认看,其他同学看看他说得对不对。(媒体出示这些面值的人民币,指名交流。)提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组长把这些人民币也放进盒子里。

  4、教学“试一试”,加深对人民币单位进率的认识。

  (1)(出示“试一试”第1题)谈话:老师想知道 1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人民币?请每个小组讨论一下,商量好后,再请组长在盒子里拿出5角的人民币举起来。

  (2)交流:你们拿了几张5角?(指名交流,媒体演示。)为什么可以这样拿?其他组也是这样认为的吗?(学生回答后,揭示答案。)

  (3)(出示“试一试”第2题)谈话:几枚5分的人民币可以换成1枚1角的人民币?请每个小组讨论一下,商量好后,再请组长在盒子里拿出5分的人民币举起来。

  (4)交流:你们拿了几枚5分?(指名交流,媒体演示。)为什么可以这样拿?其他组也是这样认为的吗?(学生回答后,揭示答案。)

  三、 组织练习,深化认知。

  谈话:让我们带着今天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问题。

  1、 想想做做第1题

  (1)(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提问:这些商品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2)提问:这张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正好可以买到什么物品?(指名交流并连线)

  (3)每张人民币上都有我们国家的国徽,象征着国家的尊严,所以我们不能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随便揉搓,要爱护人民币。

  2、 想想做做第2题

  (1)(媒体出示第1小题)提问:这张图什么意思?一共有几角?为什么?(指名交流)

  (2)(媒体出示第2小题)提问:这张图又是什么意思呢?一共是几元几角?为什么?(指名交流)

  3、 想想做做第4题

  (1)(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提问:图上这些商品的价格分别是多少?(指名交流)

  (2)问:哪两样商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为什么?(指名交流)

  (3)问:还可以买哪两样商品?(指名交流)

  4、 想想做做第3题

  (1)谈话:小明要给外地的哥哥写信,来到邮局,告诉叔叔(买1元2角邮票。)媒体出示问题:可以怎样付1元2角?

  (2)谈话:小组讨论拿出1元2角可以怎么拿?比比哪个组的拿法多。(小组活动后交流拿法并板书。)

  6、拓展练习

  谈话:

  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人民币图案和颜色都有所不同,下面让我们找准人民币上的关键地方,认一认这些人民币的面值,比比谁的大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1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具准备

  1、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课件及人民币有关挂图。

  2、1角的硬币10个,用胶布粘连在一起;1分的硬币1个,用胶布粘在一起。

  3、学生每人一份配套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10十一是( )十 1个十有( )个一

  2、一百有( )十十 一百有( )个一

  3、2个十是( ) 5个十是( )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板书:元、角、分)

  2、教学例1

  教师: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教学挂图,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 (2)它是什么模样的? ·

  3、教学例2

  (1)出示一枚一分硬币和一枚一角硬币。

  (2)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一个1角硬币可以换几个1分硬币?1角=10分

  (3)出示10个1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用胶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又出示1元问:“谁知道10角和1元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推出1元=10角。(板书)

  (4)引导学生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分?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1题。 2、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2题。

  四、布置作业

  1、填空。

  (1)1张5角饯可以换( )张1角钱。

  (2)1张1元钱可以换( )张5角钱。

  (3)1张1元钱可以换( )张1角钱。

  2、填空。

  70分=( )角 3元=( )角

  8角=( )分 10角=( )元

  50角=( )元 20角=( )元

  五:小结: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分类 : 按单位分:元、角、分

  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1元=10角

  教学反思: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等价兑换,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会认这些人民币吗?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3。

  出示2元、5元、10元、50元、100元人民币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你知道这几张人民币的面值吗?两人小组互相说悄悄话,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同时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人民币。

  2、教学例4

  教师提问,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表示出来,然后填在书上。

  (1)1张5元可以换几张1元?

  (2)1张10元可以换几张1元?

  (3)1张20元可以换几张10元?

  (4)1张50元可以换几张10元?

  (5)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10元?

  (6)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50元?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4页“做一做”。

  2、课本第55页第5题。

  3、第56页第6、7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对人民币的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知道了1元=10角

  1角=10分,你还有什么问题?

  五、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1元=10角 10角=1元

  1角=10分 10分=1角

  教学反思:

  (略)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3.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当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认一认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8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玩具熊等、笔、橡皮、尺、练习本等若干。每人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设计

  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老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猜一猜,用多少钱买来的?

  2.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使用钱?(请回答。)

  看一段录像。教师边看边问: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3.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问:“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渗透德育: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板书:)

  (看课件)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

  (课件出示配音):嗨!大家好,认识我们吗?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看谁学得好。

  1.师: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看,问: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a.区别新版和旧版:以10元为例。

  课件显示放大“10元”,问: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点击数字“10”和汉字“拾”,点击单位“圆”(大写)。

  课件显示放大“10元”(新版),师: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

  师:对!看人民币上的数字和数字后的单位就能知道它的面值。

  师: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图案、大小、颜色等等)。

  师:10元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b.区别纸币和硬币。

  课件显示5角纸币,师:你是怎样认识的?

  课件显示5角硬币,认一认。

  课件同时出现5角纸由和硬币,区别不同。

  课件出示背面,师:背面是什么?(国徽。)

  师: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意损坏它。

  2.随意点一张人民币(大额人民币。),集体回答。

  20元、50元(新、旧版),100元(新旧版)。

  3.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人民币,把它们拿出来。

  活动形式:2人一组,一个拿一个认。

  4.分类: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小朋友按规律分一分。

  ◆按单位分:元、角、分(板书)

  ◆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按数大小分。

  ◆按新版、旧版分。

  师:请同学到展示台上展示。

  5.请小朋友们把钱推到左上角,看教科书第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课件显示。)

  师: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换钱游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不知道聪聪、明明认识了没有?

  (课件显示配音)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一张2角可以换______个1角。

  一张5角可以换______个1角。

  小朋友们,动手换一换吧!

  活动形式:2人一组,可以左右2人一组,也可以前后2人一组。

  反馈:请2组,分别反馈2题。

  2.情景对话:出示课件并配音。

  聪聪:“明明,明明,你到哪去。”

  明明:(手里拿着一堆钱)“我拿10个1角钱去买一把尺。”

  聪聪:“你拿这么多1角钱,丢了一个多可惜呀!”

  明明:“那怎么办呢?谁来帮帮我?”

  请同学回答。

  明明:谢谢你!现在我知道了。1元钱可以换1、2、3、4……10(集体数)10个1角钱。1元=10角(板书)。

  实践活动

  (课件显示配音)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元、角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不想活动活动,老师准备了一些小奖品,奖给活动中表现好的同学。

  1.教师领学生换:老师手中有1元钱,能换你手中几张2角钱?(同桌位同学可以互相帮忙)。

  2.生生互换(解决不同的付钱方法):找方法多的和最简便的。

  师:拿一件玩具,这件玩具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请小组汇报。(组员可以帮忙。)发给点子最多那组奖品。

  表扬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许多种方法,再说出哪种方法最简便。

  3.(课件显示配音)小朋友们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好,让我们去“小小超市”看一看吧!(配音乐)

  选4名售货员,开始自由下位买。

  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小结

  (课件配音)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课件配音)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再见。

  全体学生:聪聪、明明再见!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认识人民币教案06-05

《认识人民币》教案07-30

幼儿园认识人民币教案02-20

人民币教案01-04

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民币的认识教案11-07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06-05

《圆的认识》教案06-26

认识梯形教案11-25

《认识钟表》教案【经典】11-13

认识生字教案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