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
美术泛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就叫作美术。如果让你设计九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你会如何设计呢?以下是关于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欢迎阅读!
一、教学目的:
1. 对中国结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 能够运用材质、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知识,对编制的结进行装饰与美化。
3. 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确中国结的特点和编织方法。
教学难点。
抽结形。
教学准备:
1. 自绘编结步骤图一张,泡沫板一块,大头针若干,红色丝绳 2 米两根,黄色珠子一颗,各种中国结若干。
2. 学生自备中国结工艺所需的材料、工具。
三、教学对象:
九年级学生
四、教学过程:
一)赏析导入:
出示双钱结、万字结、吉祥结、盘长结等中国结。
同学们,这是什么?(中国结)。
漂亮吗?(漂亮)。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自己亲自动手编织一个呢?(有)。
好,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中国结》。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 教师介绍:中国结的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分析、探讨中国结的形、意与结各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中国结这一独特而又古老的结艺。
2. 教师示范:( 1 )先易后难,首先练习编织平结。
教师把丝绳用大头针钉在泡沫板上,一边走线一边讲解。
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其规律,平结是最古老最实用的基本结,可作手链、表带、小挂饰甚至服装等。
( 2 )吉祥结的编织。
教师出示吉祥结的编结步骤图,先编好线路,然后按照步骤图走线,强调注意用大头针固定丝绳以免滑走。
走线完毕,到了抽结形最关键的一步,教师再次强调结形一定要先爪耳翼,逐段一点一点的抽,还要注意线路有无扭转。
另外结形不可抽得太紧,否则失去美感。
然后修饰结形,在中心空隙处缝上与丝绳颜色相配的珠子,线头打个简单的结完毕。
3. 看结欣赏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要学生注意首先心境要轻松平和,耐心细致。
刚开始先用大头针将线固定在泡沫板上,可用普通发夹来"引线",按着图解的步骤依样走线即可。
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2】
教材分析:
本课隶属初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格调高雅的生活品味}中的学习内容。
对高尚生活品味的追求,体现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修养。
本课重点用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剪纸来装点美化我们的生活。
教材介绍了剪纸的起源、作用、特点、制作方法等。
还配有做工精致的窗花和挂签范作。
以单色和彩染的形式出现。
让学生感受到了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审美及其文化内涵并学会设计制作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剪纸作品。
教学思路:
本课紧扣如何以剪纸艺术的形式来美化装扮我们的生活,提高自身文化品味进行课程设计。
导入部分回顾复习写实作品的表现性,继而引起对其他艺术形式表现现实生活的思考,引入剪纸艺术。
结合附中学生到美国表演剪纸受到热烈欢迎的真实案例,点出中国剪纸艺术的无穷魅力:强烈的民族特色,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探论剪纸起源、功能及其文化内涵。
学生选择有传统文化意蕴的设计剪纸图稿,完成剪纸制作。
注重引导学生继承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热爱生活,提高生活品味。
导入:
师: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再现生活真实的绘画”说说自己的作业
生:展示作业情况,用了素描的方式
师:再现生活中的真实,这种绘画方法,称为“写实”
讲故事:毕加索与学生的画像,抽象与具象的对比,现实生活中各种形象可以采用不同的艺术形式
生:剪纸艺术等
请学生看课本第四单元,齐读出:格调高雅的生活品味
师:喜不喜欢高雅格调的生活品味?
讲附中学生暑期访问美国,带去了东方韵味的剪纸,引出板书——剪出美好的生活
师:剪纸起源及史迹
汉代雏形,用于春节前后喜庆(展示实例 窗花)
师:请陈述方法
生: 撕、刻、剪
示范:边讲解折叠 4折 、6折 ,可拓印,可点染
师:剪纸分布较广,全国范围都有,集中于山东、陕西、山西等
师:南北方剪纸特点?
生:南方细腻,北方粗犷
师:示范对称性 窗花、对鱼儿
生:剪1----2个窗花
师:巡回并指导
生:作业展示小结
师:做总结
教学反思:
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她朴素、通俗、美观,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本课重点关注学生能否感受并理解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审美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学生通过收集、探讨、欣赏、评述、实践一系列活动,感受剪纸艺术的形式美及高雅的审美情趣。
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评述能力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稍差。
在作品构思、创意上仍有欠缺。
老师也应多收集剪纸作品实物,更能形象直观的感悟其形式美,感受劳动人民对美的无穷创造力及蕴含的文化精髓。
欣赏剪纸艺术作品,观察思考,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是提升我们道德文化修养的极好途径。
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3】
《旧照新影》教学设计
大连市第五十一中学 美术组 曹靖
“老照片”不仅迎合人们怀旧心理的审美价值,还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一、解读教材中的内容:
本课的教材中给出的内容很少,
1、《新马路湾》、《旧马路湾》 的照片对比;
《新中街》、《旧中街》 的照片对比;
2、一位学生的从小到大的成长系列照;
3、几张旧社会的市井风俗照片;
4、学习建议:
(1)把旧照人物召集在一起,按照旧照片的场景及人物姿态拍摄一张新照片,与旧照装裱在一起进行展示。
(2)结合旧照新影用书写或口头表达的形式讲述其中的故事。
二、教材的分析与利用
本课的教材中给出的内容很少, 但却足够提纲挈领,给授课教师既明确又很大的发挥空间。
通过我的分析和归纳,我把照片分为两类:市井风俗的变迁和学生的成长记录。
确定教学目标,即在阅读老照片的之后感受两个词:变迁和发展。
有了教学目标和思路,于是开始收集整理资料。
三、教学环节的设计
我将所有教学的内容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部分:流金岁月
讲述市井风俗的变迁
1、大连的旧貌新颜
2、重玩老游戏
3、照相姿势的演变
4、结婚照的演变
第二部分:光阴的故事
讲述成长的故事
1、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2、讲述我们自己照片背后的故事
第三部分:但愿人长久
召集旧照片的人们,重回旧的场景,以旧照片的人物姿势,重新拍照。
1、老场景旧姿势的照片
2、学生同一个场景的照片
3、“班班有歌声”的照片
四、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第一个环节中,赏析大连街市的老照片,为了达到激发兴趣,加深印象,培养团队精神的目的,设计了分组竞猜的形式。
赏析旧时老游戏的老照片时,设计了用肢体语言表现图片中游戏,并竞猜的形式。
赏析照相姿势时,运用了创设情境法,讲述老照片中各种姿势的由来。
五、思想情感的恰当升华
大连街市的新旧照片对比,引导学生感悟岁月的沧桑,聆听历史的心跳。
老游戏的照片,带领学生重回童年,感悟成长,回归精神家园,珍惜时光,珍视宝贵的文化遗产。
结婚照的演变,感受时代的变迁,每个时代的主旋律,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生生日照片以及学生讲述手中旧照片背后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珍惜亲情。
同一场景,同一姿势的新旧照片的对比,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珍惜拥有。
六、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在学生讲述的部分多一些时间,更深地挖掘其中有意义的内容。
【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11-13
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03-30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12-07
广美版美术教案(通用10篇)02-15
人美版美术二年级教案:雄伟的塔10-07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有人脸的器物11-10
人美版第九册《人物与环境》教案10-11
人美版二年级小学美术教案小画笔的童话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