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参考模板
五年级下册的语文是面向中考的语文,这一阶段的基础打好尤为重要,那么该怎么设计和安排好五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推荐三篇精选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参考模板,希望能帮助大家教好五年级下册的语文,快来看看吧!
人教版语文五下:《养花》 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需劳动,又长见识。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完成课后“练笔”的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教学难点:
完成课后“练笔”的作业。
教学构想:
可以从预习入手,要求学生读课文,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初步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养花?体会到了什么乐趣?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理解词语开始,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清课文条理,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爱花吗?哪位同学养过花?能说说养花的感受吗?(同学自由发言)
2、我们今天要学习第九课《养花》,通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老舍先生养花的感受。
3、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脉络: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养花中得到什么乐趣?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你喜欢课文的哪个自然段,能读给同学们听吗?
2、从这些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1)理解“奇花异草”,作者养的花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理解“置之不理”“自生自灭”。
(3)作者认为养花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4)理解作者“摸着的门道”是指的什么?
(5)让学生从课文中找语句说说作者为什么“可得感谢它们”
(6)全家抢救花草时十分紧张,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作者两次提到“腰酸腿疼,热汗直流”是在抱怨吗?为什么?
(7)理解“秉烛夜游”引导学生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养花还给作者带来哪些乐趣?
《跳水》教案设计【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模仿”、“显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教学难点
学生认识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动。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课文内容,练习用“模仿”、“显然”造句。
(四)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事物是在联系和发展变化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动。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跳水》一文是谁写的吗?
(他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
他的一生写了许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跳水》这篇文章是托尔斯泰为我们小朋友写的,故事内容惊心动魄。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学习第一段
请一名同学读一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作者在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作者首先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起因。
地点:在帆船的甲板上;人物:水手们和猴子;起因:大家取乐猴子,猴子放肆起来。
)
什么是放肆?从哪儿知道它放肆起来?
(放肆的意思是任性,一点也不受约束。
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
)
“显然”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起什么作用?
(显然是非常明显的意思。
它在这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们拿猴子取乐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请同学到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来。
同学齐读第一段,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师归纳板书,在风平浪静的环境中,人们在甲板上拿猴子取乐。
(三)学习第二段
自由读一读第二段。
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越来越放肆?
读完以后用“△”标出描写猴子动作的词,用直线画出描写孩子主要神态的词。
让学生动手、动脑,加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作者写作的方法。
认识事物是在不断联系和变化中发展的。
(猴子的动作:跳到、摘下、戴在、爬上、坐在、咬、撕、抓着、爬。
孩子的神态:哭笑不得、脸都红了。 )
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其他同学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
人教版第十册《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本课六年级下册第7单元中的精读课文。
课文主要记叙了腿有残疾的刘老师课上笑谈残疾、转写板书、课下和学生一起放风筝这三件事,在对刘老师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腻描写之中,在作者叙事后的议论中,表现出了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追求理想的思想品质,同时体现出作者对他深深的思念、钦佩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三个特写镜头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夹叙夹议,借景烘托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在语言描述中体会人物精神境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春景导入,引发阅读
1、出示古诗《村居》,配乐朗读。
2、春天可是一个放风筝的好时节,你喜欢放风筝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春天放风筝的快乐,唤起学生放风筝的真实体验)
3、揭示课题:是啊,放风筝能带给我们快乐,可在著名作家苏叔阳的心中,风筝,不仅带给他许多快乐,还寄托着不尽的思念呢。
课文预习了,你知道他思念的是谁呀?(板书:刘老师)。
那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啊,使得作者难以忘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在离开刘老师近三十年后写下的文章——理想的风筝。
(齐读课题,强调风筝中“筝”的读音,在词语中读轻声,单独时是一声,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文章的生字,词语。
(出示)
你能读准它们吗?谁想来试一试?(圆口韵:蜈蚣;多音字:翘)
2、生字解决了,那通过预习,你能说一说在作者的思念里,文中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吗?
板书:笑谈腿疾 转写板书 放、追风筝
3、总结课文主要内容:你能根据老师的板书总结一下课文内容吗?
指导总结方法:将各部分的内容弄清楚,再将他们连起来,就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预设一)在笑谈腿疾中初感刘老师:
师:下面让我们走进刘老师的第一个故事——笑谈残腿。
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细的品读第四自然段,用心的感受:哪些词语或者是句子让你怦然心动?从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乐观、幽默)
1、这些外貌描写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刘老师是一个慈祥、忠厚的人。
还让我们知道的他身有残疾。
2、真不简单,一个笑字,你读出了幽默的刘老师;你读出了开朗的刘老师;你读出了乐观的刘老师。
总结:刘老师虽然肢体残疾了,可是他的心理并不残疾,他是那样的乐观开朗,风趣幽默。
(板书:乐观)
你能学着刘老师的样子,笑着读读这些语言吗?(试读、指读)
【师评:真好,你读出了一位乐观幽默的刘老师!】
3、同学们听完故事后,是什么反应呢?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指名读)
同学们笑,是因为——(幽默,把同学们逗乐了)。
那 “酸涩”的感情是以一种怎样的情感?能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吗?【酸是(辛酸)涩是(难受)】“泛起”一词说明这种感情是怎样产生的?(从内心深处,这样的感情更为深刻)同学们的心中为什么会泛起一股“酸涩”之情呢?(同情、理解)。
那么,又是什么让学生们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呢?(乐观、坚强)
4、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能读好吗?(齐读)
过渡: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
同样,他在课堂上所特有的板书姿势也永远的定格在了我的心中。
(预设二)在板书的动作中了解刘老师:
1、孩子们,默默地读一读第五自然段,看看刘老师上课时的哪些动作拨动了你的心弦?将它们圈画出来,并边读边想象着刘老师写板书时的样子,在书本的空白处写一写批注。
(学生默读,边画边写自己的感受,然后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动作)
(“撑地”“离地”“急速”“转”等词语感受老师的板书的不容易,尤其是“急速”中不是轻松,而是竭尽全力的感觉。
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
2、【转】
这段话中连续多次用到了同一个字——“转”,转对我们来说是——(很容易做到的一件事),可是对刘老师来说却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每一次板书刘老师都要这样转过来,转过去,可他却从不嫌麻烦,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体会敬业、顽强的精神)
过渡:多么敬业顽强的老师啊!
3、指导读好这段话。
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一年、一辈子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想来读?
【评价:你的朗读也激起了我激动的心跳】
孩子们,相信那一次次的跳跃旋转已经成为每一位学生心目中最美的舞蹈,让我们共同来记住这美丽的舞蹈吧!(学生齐读)
(预设三)在放风筝中感受刘老师:
过渡:这一切都是那么的令人难以忘怀,然而,留给作者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时的情景。
1、用心读第七、八、九自然段,和同桌一起交流一下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说一说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2、刘老师哪些放风筝的细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1)他制作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
(体会心灵手巧)
(2)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自然——不便于——决不肯失去——亲手——送——快乐等词体会出身体的残疾也阻挡不了刘老师的放风筝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
)(板书:热爱生活)
(3)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
他脸上漾出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和我一样的少年。
这句话写出了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深情,也就是神态描写。
“漾”就是……(水纹荡漾开来)这里用“漾”你感受到什么?(体会刘老师的快乐满足)这依然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
(4)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出示这段文字)
师:这段话写出了刘老师在追逐风筝时一连串的——(动作),(教师重复:这是动作描写),还写出了刘老师叫喊时的——(话语)(教师重复强调:这是语言描写)从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啊?(我被刘老师的自信,顽强不屈、对生活充满了爱与追求、自强不息的品质打动了)
“我自己来!”——刘老师相信自己能够征服困难,自信,挑战自我,
师:怎么喊?你来喊(生读)“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师:还不够,你再来(生读)
师: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情景,然而对于一位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人来说是何等的不易。
咱们一起来读(齐读) (相机板书:自信)
3、整合:虽然生活是清苦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却用各种各样的风筝装点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他不但亲手放飞,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所以,作者记忆中永远留着刘老师放风筝的样子
写作指导: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刚刚我们品读过的这两件事是选取了一个方面的典型事例来写刘老师的,哪个方面(工作方面)?那每年春天刘老师放风筝这件事又是从哪个方面来写的呢?(生活方面)
选取两个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的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品味心声,深化风筝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配乐读“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
刘老师在苏叔阳心中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还有什么——(人生的理想、榜样;做一个乐观顽强、热爱生活的人……)
(补充苏叔阳的资料)
2、那一只只自由翱翔的风筝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风景。
即使过了30年,刘老师放飞的那一只只风筝将永远飘飞于作者的世界里。
(齐读 )
四、提升感悟,放飞风筝
过渡:春天又到了……(配乐朗读)孩子们,作者仅仅是在这儿写景吗?(板书:借景抒情)
此时此刻,让我们与苏叔阳一起默默地对刘老师说——刘老师您在哪里?(出示)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五、作业设计
从你们迈进小学的第一天起,老师就用她的智慧与心血陪你们走过了数个春秋。
趁你们还没有淡忘,那就像苏叔阳写他的老师一样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多个方面,选取不同方面的典型事例写一写自己的老师,为自己的小学时光留下一段美丽的记忆吧!
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疾 乐观 幽默
刘老师 转写板书 坚强 敬业
放、追风筝 自信 热爱生活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参考】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五年级语文教案参考模板10-01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29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07
五年级下册教案语文10-08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02-09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教案01-18
小学语文下册教案09-30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手指》教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