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拾金不昧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拾金不昧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拾金不昧教案 1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拾金不昧是诚实的表现。
2、知道一些拾金不昧的格言或故事。
情感:
1、愿意做到拾金不昧,并以此为荣。
2、拾到钱物时,替失主着急。
行为:
拾到钱物及时交还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学重点:
知道拾金不昧是诚实的表现;拾到钱物要急人所急,替失主着想;拾到钱物要及时送还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育过程:
一、导入,解题。
1、同学们,你们谁曾经丢过东西?你当时是什么心情?
小结:同学们丢了东西,特别是自己所喜欢的、急需的或经常要用到的东西丢失了,心里很着急,真希望马上有人捡到它并交还给自己。
2、你们捡到过别人丢失的东西吗?你当时是怎么做的?
小结:同学们捡到别人丢失的钱或物品,自己没有要,有的交给了老师,有的交还给了失主(也就是丢失东西的人),这样做就是拾金不昧的表现。
板书:拾金不昧
3、解题。
(1) “拾”就是“捡到”,“金”是指“钱或物品”,“昧”就是“隐藏”,“不昧”就是“不隐藏”,也就是自己不要。
板书:捡到钱物,自己不要
(2) 小结:拾金不昧就是捡到钱或物品,自己不要。
过渡:在我们国家,从古代到今天,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有很多很多。古代有一个叫林积的人,他在这方面做得就特别好。你们想知道他的故事吗?请大家看大屏幕。 学文明理。
1 看林积还珠的故事(开头……我一定要想办法把珍珠还给失主)。提问:
(1)林积是怎样发现这袋珍珠的?当时有人看见吗?
小结:林积住在客店里。夜深了,四周静悄悄的',他躺在床上,总觉得裤子下面有什么东西硌着,他揭开褥垫,发现了这袋珍珠。你们知道吗?在古时候,珍珠都是从深海中打捞上来的,只有深海中的贝壳里才有,是很难找到的。因此一颗珍珠就值很多很多钱。林积捡到一袋珍珠,非常贵重,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如果他自己不说,隐藏起来自己要,不会有任何人知道。
(2)在这种情况下,林积想到的是什么呀?
小结:面对这袋珍珠,林积想到的是失主丢失了这么多的珍珠该有多着急呀,我一定要想办法把珍珠还给失主。
(3)林积捡到的珍珠那么贵重,当时又没有人看见,他为什么自己不要,却要交还给失主呢?
小结:林积捡到的珍珠是别人丢失的,不是自己的,自己就不能要,这是诚实、不贪便宜的表现;再说失主丢失了这么多珍珠一定会非常着急。林积一心替失主着想,急人所急,他要尽快地把珍珠交还给失主。
板书:不是自己的 诚实 不贪便宜 急人所急
过渡:由于这袋珍珠太贵重了,因此林积在寻找失主时特别慎重。为了能把珍珠交换给真正的失主,他动了一番脑筋,想了一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是什么办法呢?请同学们继续看大屏幕。
2 继续看林积还珠的故事。(第二天……在房间的墙上写了一行字:“龙溪林积曾在此住宿。)
提问:林积在寻找失主时采用了什么方法?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小结:林积非常机智,他想到失主一定会回来寻找珍珠。于是他先向店主打听失主的情
况,说自己是商人的朋友,让店主转告商人到太学找自己,然后又在房间的墙壁上写了一行字“龙溪林积曾在此住宿”,暗示失主是龙溪的林积捡到了珍珠,引着失主到太学去找。 过渡:林积采用这种办法,找到失主没有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继续看课文听故事。
3、看课文,听故事(再说……“愿意!愿意!”商人连声说到)。
(1)讲述:商人找到了林积,林积为了证实眼前这位商人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失主,他让商人到官府去报失。等官员问明情况,林积便把珍珠全部还给了商人,也就是交还给了失主。
板书:交还失主
(2)提问:官员觉得林积拾金不昧,品德高尚,要奖励他一半珍珠。你觉得林积该不该受到奖励?林积会不会要这一半珍珠呢?为什么?(讨论。)
(3)林积是不是这样做的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林积坚决不肯接受……商人深受感动,连声向他致谢)。
(4)小结:奖励林积一半珍珠,这是官府的决定,商人愿意,我们大家也觉得应该。林积如果收下珍珠,没有什么不对。可林积呢,不是自己的东西,即使是奖励,自己也不要。他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过渡:林积拾金不昧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高尚品德,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4)提问:我们应该向林积学习什么呢?
小结:我们应该学习林积捡到钱物不是自己的不要,一心为失主着想,急他人所急。这种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是诚实、不贪便宜的表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联系实际。
过渡:从古至今,像林积这样拾金不昧的人和事有很多。
1、谁能讲讲拾金不昧的事例?
小结:社会上拾金不昧的事例还真多。
2、在我们班有没有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呀?夸夸我们班上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请被表扬的同学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
板书:交还失主(结合学生发言板书)
小结: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些同学,有的捡到东西及时交还给失主,有的找不到失主就主动交公。
3、听了他们的事迹后,你们有什么想法?你打算怎样奖励他们呢?
小结:这些同学拾金不昧,品德高尚,应该受到表扬。让我们一起办一期板报,标题为“拾金不昧的小标兵”,并把他们的事迹写成表扬稿投到学校的广播站,通过广播号召全校同学都来向他们学习。
三、辨析导行。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发现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中,有些人捡到东西以后,却出现了这样的想法和做法。
1、请你帮助他们。
(1)看录像。(小超在教室里拾到一支漂亮的钢笔,他非常喜欢,心想,反正又不是偷的,也没人看见,不要白不要。)小超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小结:捡到钢笔自己留下用,这样做就是贪便宜,发展下去会犯大错误。因此捡到东西,不管自己是否喜欢,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要,不能贪便宜。
(2)看录像。(小宇拾到一个铅笔盒,他明明知道是小丽的,却不直接还给她,而是交给了老师。)如果是你捡到这个铅笔盒,你会不会像小宇这样做?为什么?
小结:小宇明知道铅笔盒是小丽丢的,就应该马上把铅笔盒交还给失主,不应该为了自己受表扬,让失主着急。
(3)看投影幻灯。(小辉看见老师表扬班里拾金不昧的同学,也想受到表扬,但又捡不到东西,于是就把自己的尺子交给老师,说谎是捡的。)小辉这样做是拾金不昧吗?为什么? 小结:拾金不昧是诚实的表现。捡不到东西就把自己的尺子交给老师,这是弄虚作假,是不诚实的表现。我们要做诚实的孩子,就要真正做到拾金不昧。
2、看投影幻灯(课后“议一议”),议一议:下面三种做法哪种做法对,哪种做法不对?你觉得有哪些好方法?(讨论。)
小结:我们捡到东西,应及时交还给失主。如果找不到失主,就要主动交公。在学校交给老师,在马路上交给警察叔叔,如果是在街道捡到的,还可以交给居委会。交公也是为了请有关人员帮助找到失主。如果实在找不到失主,东西就归公。
3、有一个同学曾经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一天,她和小华一起上学,在路上,小华捡到一角钱。她让小华交给老师,而小华却说:“就这么一点钱,不交算了。”你们说小华的说法对吗?你们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小结:捡到的钱不在乎多少,只要能做到拾金不昧,就是最宝贵的。
四、齐唱歌曲,总结。
1、你们会唱《我在马路上捡到一分钱》这首歌吗?(齐唱歌曲。)
2、提问:这首歌歌颂了什么好品质?
小结:它歌颂了拾金不昧的好品质。
3、总结:这首歌,你们的爷爷奶奶唱过,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唱过。它告诉我们,捡到的东西不在乎多少,只要能做到拾金不昧,就是最宝贵的,因为这是诚实的表现。让我们一起用实际行动把这首歌世世代代地传唱下去吧!
拾金不昧教案 2
一、活动目标
通过《小鳄鱼的钱包》故事,使幼儿理解诚实与善良的价值,明白拾金不昧的意义。
引导幼儿讨论和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诚实与善良。
培养幼儿的道德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二、活动准备
《小鳄鱼的钱包》故事书或相关绘本。
与故事内容相关的道具,如一个模拟的钱包。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故事朗读音频(可选)。
三、活动内容
导入:教师向幼儿们介绍今天的教学主题:“诚实与善良的重要性”,并询问幼儿们对这两个词的理解。通过幼儿的回答,引出《小鳄鱼的钱包》故事,告诉幼儿们这个故事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诚实与善良。
故事讲述:教师讲述《小鳄鱼的钱包》的故事,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道具模拟故事中的场景,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突出小鳄鱼在面对诱惑时的坚定和找到失主后的喜悦,让幼儿感受小鳄鱼内心的挣扎和成长。
讨论与分享:故事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们讨论:“为什么小鳄鱼要把钱包还给失主?他得到了什么?” 鼓励幼儿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通过讨论,引导幼儿理解诚实与善良的重要性,以及拾金不昧的`意义。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补充,帮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实践操作:教师设置一个场景:“如果你在幼儿园里捡到了别人的东西,你会怎么做?” 让幼儿们进行角色扮演,实践诚实与善良的行为。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幼儿将诚实与善良的价值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四、总结与延伸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诚实与善良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到拾金不昧,传递正能量。
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实践诚实与善良的行为,共同培养幼儿的道德意识。
延伸活动: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绘画、手工制作等延伸活动,让幼儿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诚实与善良的理解。
拾金不昧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知道拾金不昧是诚实的表现;知道一些拾金不昧的格言或故事。
情感目标:愿意做到拾金不昧,并以此为荣;拾到钱物时,替失主着急。
行为目标:拾到钱物及时交还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拾金不昧是诚实的表现;拾到钱物要急人所急,替失主着想;拾到钱物要及时送还失主,找不到失主要交公。
教学难点:激发同学们的拾金不昧精神。
三、教学方法
表演、交流、游戏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以前捡到过东西吗?捡到过的'同学是怎么做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看一段动画片。
放映动画片:动画片大概十分钟,看完动画片,教师问同学前面问题的答案。教师问同学这段动画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一个拾金不昧的故事)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拾金不昧是什么意思吗?(金:金钱,财物。昧:隐藏。捡到东西不据为己有)
引申:拾金不昧是一种传统美德,古代就有许多这样的人你们能想一想古代有什么人拾金不昧?事例:曾经有个秀才叫何岳在夜晚走路时捡到 200 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他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那人很感激他就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给他,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些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 那人说了谢谢就走了。
小结: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也要有这种美德,当我们把捡到的东西交给丢了东西的人时,他会很开心,我们自己也会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而开心。
六、板书设计
拾金不昧
何岳
拾金不昧教案 4
一、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世界的认知逐渐加深,但对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还缺乏深刻的理解。通过本次活动,希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目标
理解 “拾金不昧” 的.含义,知道捡到别人的东西应该归还给失主。
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 “拾金不昧” 的含义,知道捡到别人的东西应该归还给失主。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虚拟的 “失物”,如钥匙、钱包、手表等。
准备一个 “失物招领处”。
五、教学过程
引入主题:老师讲述一个关于 “拾金不昧” 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主题。提出问题:如果你捡到了一件东西,你会怎么做?
体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 “拾金不昧” 的体验活动。将虚拟的 “失物” 随机放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学生去寻找。当学生找到 “失物” 后,引导他们将 “失物” 交到 “失物招领处”。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体验活动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老师进行总结,强调 “拾金不昧” 的重要性。
解决问题:出示一个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关于 “拾金不昧” 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老师进行点评,给予指导意见。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心得和收获。老师进行总结,强调 “拾金不昧”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将其发扬光大。
六、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 “拾金不昧” 的含义,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实践这一美德。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体验活动。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对 “拾金不昧” 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学会了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践这一美德。然而,本次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体验活动中,由于时间限制,学生们寻找 “失物” 的时间较短,可能无法充分体验到整个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延长体验活动的时间,让学生有更深入的感受。
拾金不昧教案 5
一、班会主题
拾金不昧,传承美德
二、班会目的
让学生深入理解拾金不昧的含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处理拾到物品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拾金不昧的行为,营造良好的班级和校园氛围。
三、班会准备
收集关于拾金不昧的故事、案例、图片、视频等资料。
制作相关的 PPT 课件。
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奖励在班会中积极发言的学生。
四、班会流程
导入:播放歌曲《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引导学生跟着歌曲一起哼唱。歌曲结束后,提问学生:“这首歌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从而引出本次班会的主题 —— 拾金不昧。
含义讲解:通过 PPT 展示,向学生解释 “拾金不昧” 的字面意思:“拾” 就是 “捡到”,“金” 是指 “钱或物品”,“昧” 就是 “隐藏”,“不昧” 就是 “不隐藏”,也就是捡到东西不据为己有。然后举例说明生活中拾金不昧的行为,如捡到钱包交给警察、捡到文具交给老师等,让学生对拾金不昧有更直观的认识。
故事分享:讲述古今中外拾金不昧的经典故事,如 “何岳拾金不昧”“林积还珠” 等,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拾金不昧者的高尚品德。故事讲完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人为什么要拾金不昧?他们得到了什么?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明白拾金不昧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还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和他人的尊重。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如出租车司机捡到乘客丢失的贵重物品后主动归还、学生在校园里捡到钱物后不知道如何处理等,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案例中的做法是否正确,以及如果自己遇到类似情况会怎么做。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处理拾到物品的方法:首先要尽量寻找失主,可以通过询问周围的人、在原地等待、交给相关管理部门(如学校老师、警察等)等方式;如果一时找不到失主,要妥善保管好物品,避免物品损坏或丢失。
班级拾金不昧事迹表扬:表扬班级中曾经有过拾金不昧行为的同学,邀请他们上台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对这些同学进行奖励,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承诺签名:发放承诺书,让学生在承诺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承诺在今后的生活中做到拾金不昧。然后将承诺书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作为学生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的依据。
总结:老师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强调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鼓励学生将拾金不昧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行动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
五、班会延伸
在班级中设立 “失物招领角”,方便学生将捡到的物品集中放置,同时也便于失主寻找丢失的物品。
开展 “拾金不昧小天使” 评选活动,每周或每月评选出在拾金不昧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更多学生积极践行这一美德。
鼓励学生将拾金不昧的故事讲给家人和朋友听,带动身边的人一起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美德。
【拾金不昧教案】相关文章:
拾金不昧作文12-04
拾金不昧的作文04-21
拾金不昧作文【精】02-14
拾金不昧作文通用09-30
拾金不昧的通告的范文03-29
关于拾金不昧的作文04-18
拾金不昧感谢信08-02
拾金不昧表扬信05-09
拾金不昧感谢信10-13
拾金不昧表扬信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