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树林里》第一课时教学教案

时间:2022-10-07 20:30:0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树林里》第一课时教学教案

  《树林里》第一课时教学教案

  教材分析

《树林里》第一课时教学教案

  《树林里》是《现代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部分第20课。这篇课文很有情趣,尤其是第二自然段出现的几个象声词啾啾啾、咚咚咚、卡滋卡滋、哗啦哗啦形象生动,会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课文的插图是彩色的,图中的鸟窝\树洞\天牛 \毛毛虫栩栩如生,是看图识字的好资源。凭借教材优势,让学生愉快地识字。在此同时,也体会到树林里各种小生命的可爱。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在识字写字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愿望。

  2.新课程标准下识字教学的走向是课内识字,课外巩固;课外识字,课内展示。在课内,教师要充分地调集学生已有的积累,在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自觉地多识字。

  预设目标

  1.认识啾啾、咚咚、哗啦等词语,交流孩子熟悉的像声词中的简单汉字,并引导发现构字规律;看图认识鸟窝\树洞\天牛 \毛毛虫

  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音、细。

  2.正确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初步感受树林里各种可爱的生命。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境识字

  (师:老师带小朋友到森林里玩玩。)

  1.请学生进入森林听声音,说说听到了什么。

  2.大屏幕出示啾啾啾、咚咚咚、卡滋卡滋、哗啦哗啦这几个像声词,请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评说:运用现代媒体,将学生带入一个有声有物的环境中,增强了主体感受,激发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

  3.交流:

  猜猜说说啾啾啾、咚咚咚、卡滋卡滋、哗啦哗啦都是谁发出的声音。

  ①关于啾啾啾的学习

  怎么读?啾啾啾是谁在唱歌?

  通过创设情境,教师将学生不知不觉地引入了角色。

  请看一段实录――

  生:啾啾啾是小鸟在唱歌。

  师:现在,我们把这里当作树林,那你们就是(生接)小鸟。那我呢?

  生1:您就是大鸟。

  生2:您就是鸟妈妈。

  师:我是鸟妈妈,你们都是我的孩子。下面妈妈和小鸟们一起来唱啾啾啾,你们先唱还是妈妈先唱?

  (齐读个别读)

  评说: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非常的亲切、自然。当孩子把jiu读成jio时,妈妈就亲切地唱给他们听(这里实则起到了正音的功效)。妈妈的'唱是范唱的作用。在正音的过程中,也有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但用请这只(群)小鸟来唱来指挥,学生就觉得非常有趣。于是机械的生硬的生字记忆便充满了生趣。

  ②咚咚咚的教学

  师:咚咚咚是谁在做什么呀?

  咚咚咚,究竟是谁在做什么?学生因为有了充分的候答时间,有了足够的体验的空间,于是就有了各种生动的咚咚咚。

  请看一段实录-

  师:咱们先不急着回答,好好想想看,咚咚咚是谁在做什么呢?来,我们边读边来做做动作。

  (学生边读边做动作有的做敲门的动作,有的做啄木鸟给大树啄虫的动作,有的在敲鼓,还有的小朋友离开位置,从不远处大摇大摆地走过来。)

  教师随机走到其中的一名学生面前,开始交流。

  师:请问,你是谁?你在做什么?

  生1:我是啄木鸟,我正在给大树治病呢!(请该生表演,其他学生读咚咚咚)

  生2:我是兔妈妈,刚刚采蘑菇回来,正在叫小兔子们开门呢!

  生3:我是大黑熊,我在森林里散步呢!

  评说:此时,学生的想像释放了,教师及时运用生生互动中显现的各种资源,不仅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识字,也让学生高高兴兴地练习说话。

  ③卡滋卡滋:有的说是人走独木桥时发出的声音;有的说是毛毛虫咬树叶发出的声音。

  ④哗啦哗啦:有的说是泉水流动的声音;有的说是小野鸭在小河里游泳,翅膀拍打水面发出的声音。

  (4)师小结:这些都是树林里的声音。(课件出示声音一词,学生齐读。)

  树林里,不同的鸟,不同的小昆虫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一句:)

  4.正确朗读课文1-2自然段。

  二、随机识字

  1.(播放课件录音几种动物、昆虫的叫声)请学生认真听,再说说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学生一般都能说出这几种象声词:叽叽叽、喳喳喳、呱呱呱、嘎嘎嘎、咩咩咩、嗡嗡嗡、喵喵喵。

  教师随机把这些词和学生见面(如果学生说的词,教师有准备的,就直接卡片出示。如果没准备,教师就写到黑板上。并有意识地把这些词归类。即是口字旁,又是形声字的放在一起;是口字旁但不是形声字的放在一起;不是口字旁的放在一起,如:汪汪汪。)

  2.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

  师:看着这些词语,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一般有以下几种发现:

  (1)除了卡滋卡滋、汪汪汪,其他的都是口字旁;

  (2)都是三个字的,三个字都是一样的;

  (3)都是动物的叫声;

  (4)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的字表示这个字的读音。)

  对于叽叽叽这类简单的象声词,学生早在幼儿时期,通过唱歌、念儿歌和童谣就已经比较熟悉了。课堂上,教师充分调集学生的积累,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真正地让识字回归到生活中。值得一提的是: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构字规律,激发学生自觉识字的热情。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3.指导书写音、细。

  三、看图识字

  1.请学生细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请学生先把认识的词和课文中的插图连线。(课件出示连线的样子)遇到困难时及时找同学或找老师帮助。(如:有些学生不认识天牛,有些学生一下字找不到毛毛虫了等等)

  (2)小组交流:读把认识的词语读给同伴听听;

  听同伴认识的词语我认识了没有;

  学请小老师帮助。

  3.集体交流:读准必须掌握的三个词语树洞、天牛、鸟窝(下限目标)

  4.师生齐读第3自然段。

  这是个全员参与的识字过程。教学时,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有利因素,图文对照,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又一次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个动静协调的过程,在前半节课的热闹的叫声后进入静静的自学情景,也是一种和谐。

  四、尾声

  师:告诉你,在树林里要走得很轻很轻,不要踩到枯枝和落叶,因为小动物一听到声音,就会躲起来的。告诉你,走进树林找一块石头坐下来。静静地听,静静地看,静静地就像一棵树一样。(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生静静地听,静静地看――课件又进入了森林。观看着森林中可爱的小生命们――――――

  课结束。

  让孩子喜欢学习,发自内心的喜欢!――教师需要为孩子创设最佳的学习心境和学习环境。――――设计这节课的教师在努力。

  让孩子感到学习有趣,是让其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并非是当啦啦队的欢乐。让每一个学习者都在真正的学习,而且在自己的起点上提升。――这是每一位新语文课标实施者时时要想到的。――――设计这节课的教师在努力。

  附:课文

  树林里

  树林里有许多许多可爱的生命。

  听!静静听!啾啾啾、咚咚咚、卡滋卡滋、哗啦哗啦不同的鸟,不同的小昆虫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看!细细看!一棵树上,有树洞、有鸟窝;一片叶子上,有天牛、有毛毛虫只要我们慢慢地走,细细地看,你会认识许多可爱的朋友。

  告诉你,在树林里要走得很轻很轻,不要踩到枯枝和落叶,因为小动物一听到声音,就会躲起来的。

  告诉你,走进树林找一块石头坐下来。静静地听,静静地看,静静地就像一棵树一样。

  

【《树林里》第一课时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手印画教案:树林里的动物们01-09

《景阳冈》第一课时教学教案10-10

《一去二三里》第一课时教案设计10-13

《特别的作业》第一课时教学教案10-09

《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教案10-09

《假如》第一课时教案03-06

第一课时《小鱼的梦》教案05-30

《观察物体》第一课时教案03-08

《笋芽儿》第一课时教案03-09

《问银河》第一课时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