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慈母情深教案教学反思模板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反思意为自我反省。如何把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慈母情深教案教学反思模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慈母情深教案教学反思 1
一、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学段要求,本单元以“情”立意,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亲情”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四篇课文
其中《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
本文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三、教学设计
本文情感丰富,每句语言都蕴含情意,但因为是略读课文,学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取其精华中的精华,在教学时,为营造朴素、扎实的语文教学课堂,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和人文味,我紧扣目标,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安排教学内容,主要从以下五个环节设计
第一环节,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简短谈话,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第二环节: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五年级的学生应该达到一定的预习能力,检测词语是对学生识记词语和理解的一种基础检测手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课文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训练手段。
学生们对词语的理解很到位,对“龟裂”学生理解得不够到位,老师给予补充学生能够及时获得信息。课文内容概括得一个比一个好。
第三环节:自学课文,体会情深
因为本篇课文是略读课文,文字浅显易懂,所以本环节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慈母情深,到底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情深?让学生动笔划出感触最深的语句,读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通过对母亲外貌、行动、语言描写的语句的朗读,解决了一个中心问题“作者是如何表现慈母情深的?”体会母情对“我”深深的爱,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敬仰
《慈母情深》一文以对话、抒情为主,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母亲赚钱养家是多么艰辛:“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震耳欲聋”一词写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环境描写衬托了母亲工作的劳苦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且这是个成语,成语的积累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句话反复让学生朗读琢磨体味及至达到背诵,这也是训练语言的一种方法
其中,作者眼中母亲辛苦工作的还有三个镜头,这是作者情感发展的线索,这三个镜头值得读一读,品一品我是让学生自己找出来品读的
镜头一:“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人,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句中的“极其瘦弱”、“脊背弯曲”、“头凑近”将一位承受生活重担,辛苦劳作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镜头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镜头三:“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四个“立刻”写出了母亲抓紧工作,不辞辛劳,而非作者用词的贫乏
作家用质朴的语言抒写人间真情,这些句子是课文的重点所在,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教学中我就是这样让学生通过仔细品味、朗读,在读中悟、悟中读,来体会作家笔下流淌着的真挚感情的
第四环节: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1.引入作者家境的介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2.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了课文后,我们的母亲也同样给予了我们许多关爱,但我们没有用心去感受,讲一讲你体会到的`母爱。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说中深化,感受准确的语言所表达出来的美,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读“阅读链接”中冰心的诗《纸船――寄母亲》;课件展示课外的《母亲颂》
这个环节设计,意在让学生走出文本、走出教材,多角度感受母爱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本文的学习,一定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梁晓声的作品产生兴趣所以,此时,我引导他们去阅读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小说原作《母亲》,课外阅读颂扬母爱或感激母爱的文章,如《母亲的“存折”》、《那一刻,我理解了母爱》、《妈妈的心,是瓷器》等等(可以上网查找)让课堂的余温在课外延伸,体现新课程的“大语文观”
四、教学方法
整堂课,以“情”为经,以“言”为纬,紧扣文章的语言入情悟情抒情,让学生在情感与语言中和谐共振,感悟慈母的情深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找句子,谈体会,本着 “简简单单学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语文教学观,让学生在研读“慈母情”的过程中,以具体语言为依托,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感悟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和人文素养,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五、说板书设计
慈母情深
瘦弱
贫苦
辛劳
通情达理
这个板书设计是文章中心的浓缩,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我抓住重点词板书,简洁而清晰,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六、教后反思
本课教后我有很多感受我认为自己是上了一堂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的课,整个教学设计我认为还是很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的自己认为做得较好的地方:
1.教学目标基本上达成了
2.尽管这节课我觉得时间紧了些,内容多,但教学效果还是好的
3.课堂上我能根据学情灵活调节教学内容,不是在走教案也不是被学生牵着走,能关注学生的学情,调控到课文的重难点上来
4.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的语言,也是我这节课和平时教学中力求做到的,比如:生字词的解决;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小练笔的训练,重点语句的朗读背诵都是在训练学生的语言;
5.引领学生走出文本,走出教材,阅读课外相关文章,都体现了一种大阅读观
6.板书设计体现了灵动性:在课题题眼“情深“下面画了好几道波浪线,是我在讲课中想到的,就画了波浪线,象征大海,情深似大海
上述设计只是我的一些预设预设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比如最后我觉得时间不够了,我就把另一阅读材料语言训练和看课外书当作作业布置了。
慈母情深教案教学反思 2
教案背景
《慈母情深》是一篇描写细腻、情感真挚的文章,通过朴素而又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一份人间挚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母亲挣钱的艰难,感悟慈母情深,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关于母爱的短片或讲述与母爱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
初读课文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同时要求学生注意生僻字和词语的发音和含义。
深入研读
引导学生抓住表现慈母情深的重点句子,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体会母亲挣钱的艰难和母爱的伟大。
通过朗读和品味关键语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深情厚意。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体现母爱的伟大?你又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的?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文或诗歌。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同时鼓励学生珍惜母爱,学会感恩。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导入新课环节设计合理,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归纳能力。
拓展延伸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不足之处
在初读课文环节,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不够细致,部分学生没有充分理解文章内容。
在深入研读环节,对学生的引导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对文章中的深情厚意理解不够透彻。
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部分环节的教学时间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
改进措施
在初读课文环节,可以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如提供阅读提示、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等。
在深入研读环节,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合理规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教学和互动。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计划,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未来展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
将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慈母情深教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慈母情深教案02-13
《慈母情深》教案07-10
慈母情深教案03-22
慈母情深教案优秀03-03
慈母情深作文03-09
《慈母情深》仿写02-21
慈母情深作文600字02-18
慈母情深作文15篇03-15
慈母情深仿写作文(精选38篇)10-27
教案的教学反思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