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数学三年级《搭一搭》教案分享
教学要求:
能读懂情境图中的蕴含的信息,初步学习画图、列表等多样化 解决问题的策略,认识余数,并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在除法的计算过程中出现余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生不能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需要“试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商”和“余数”的单位需要选择,都必须理解“余数”的意义——“余数为什么一定要比除数小”。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要比除数小”,教材安排了“搭一搭”的活动,用一组连续根数的小棒搭正方形。在搭小棒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小棒正好用完,没有剩余的情况,之后便会出现有剩余小棒的情况,而且剩余小棒的根数由少到多,直到又出现正好用完,没有剩余的情况……把这些操作的情况用算式记录下来,就会清楚地看到“余数都比除数小”,并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借此帮助学生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学情分析:
在除法的计算过程中出现余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生不能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需要“试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商”和“余数”的单位需要选择,都必须理解“余数”的意义——“余数为什么一定要比除数小”。
评价任务:
1.借助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初步认识余数。
2.经历在表格内画一画、填一填算式、观察对比等活动,发现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搭一搭,说一说
组织学生搭正方形,边搭边思考:可以搭几个?还剩几根?
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
结合操作过程,表达操作中的想法。
说一说横式上每个数在操作中各表示什么?
认识并理解余数,会结合操作,说出横式上每个数在操作中各表示什么?
二、搭一搭,填一填
小组合作用14、15、16根小棒搭正方形,边搭边画,在表格内依次用算式记录。
画一画:用17、18、19根小棒搭正方形
鼓励学生结合具体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操作过程及结果。
引导:观察操作图,交流发现
提问:为什么余下的根数都比4根少呢?
引导观察横式,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汇报交流
三、搭一搭,想一想
引导学生思考:余数真的比除数小吗?
引导学生:用25根、31根小棒搭(画)正方形,并写出横式。
思考问题
动手画一画
写出算式
四、交流感受,总结质疑
谈谈感受。
提出问题。
【小数学三年级《搭一搭》教案分享】相关文章:
搭一搭数学教案10-11
《搭一搭》三年级数学教案10-08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搭一搭》教学教案设计10-08
《搭石》教案01-05
搭小屋教案04-06
搭石教案10-07
《搭石》教案10-08
托班游戏教案范文:《拼拼搭搭》10-07
中班数学拼搭教案反思10-05
搭石优秀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