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时间:2025-06-17 10:06:13 晓映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教案(通用8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教案(通用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教案(通用8篇)

  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身边可以尝试、探索的场景,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得出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2能进行简单的有理数加法运算。3发展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得出,和的符号的确定;难点:异号两数相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我们早知道正有理数和零可以做加法运算,所有的有理数是否都可以进行加法运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先来分析一下,所有的有理数相加的时候有哪些情况呢?请你想一想

  2从前有一个文盲记录家里的收入和支出的时候是这样的,用一颗红豆代表收入一文钱,用一颗黑豆代表支出一文钱,有一个月他发现记账的盒子里有10颗红豆6颗黑豆,他发现红豆比黑豆多了4颗,于是他不仅知道了这个月结余了4文钱还知道了自己这个月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图形来表示他这种记账方式。“○”,“●”分别表红豆和黑豆。

  这个图形其实就是一个有理数的加法算式:(+10)+(-6)=+4下面我们借助数轴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一个单位代表1千米

  1同号两数相加

  小亮从O点出发,先向西移动2个千米休息一会儿,再向西移动3个千米,两次走路的总效果等于从点O出发向_____走了_______千米,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从上,你发现了吗,同号两数相加结果的符号怎么确定?结果的绝对值怎么确定?请把你的发现填在下面的框里。

  同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__的符号,并把它们的_____________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

  (1)小明先从点O出发,先向东走4千米,发现口袋里的.钥匙丢了,急急忙忙掉头向西走了1千米,找到了掉在路边的钥匙,小明这两次走路的效果总等于从点O出发向___走了____千米,用式子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李先从点O出发,先向东走了1米,突然想起今天家里有事,赶紧掉头向西往家里走,走了3千米到达家中,小李两次走路的总效果等于等于吃哦从点O出发,向___走了

  _____千米。用式子表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上面例子,你发现了异号两数怎么做吗?把你的结论填在下框中。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相等时,取__________________的符号,并用_________的绝对值

  减去_______________的绝对值。

  3一个数和零相加,以及互为相反数相加

  (1)某个人第一批货获得利润3万元,第二批货物保本,这两批货物总的利润是多少万元?

  (2)某人第一批货物的利润是5万元,第二批货物亏损5万元,这两批货物总的利润是多少?

  从上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结论写在下框中,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相加得_______,一个数和零相加,任得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应用迁移,拓展提高

  例1计算(1)(-8)+(-12)(2)(-3.75)+(-0.25)

  (3)(-5)+9(4)(–10)+7

  例2计算(1)(-3)+(2)(-)+(-)

  例3填空

  (1)-7+____=0(2)(+)+______=-(3)____+(-)=(4)__+=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P21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哪些?请你把它们写在下面:

  1

  2

  3

  4

  六作业p24-25A组1-4B1

  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2

  教学目的:

  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教程:

  一、复习提问:

  1、如果向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

  西走3米记作__.

  2、已知a=-5,b=+3,

  ︱a︳+︱b︱=_

  已知a=-5,b=+3,

  ︱a︱-︱b︱=__

  -1012345678

  二、授新课

  小明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5米,又走了3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相距多少米?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

  提问:这题有几种情况?

  小结:有以下四种情况

  (1)两次都向东走,

  (2)两次都向西走

  (3)先向东走,再向西走

  (4)先向西走,再向东走

  根据小结,我们再分析每一种情况:

  (1)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3(+5)+(+3)=+8

  (2)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3(-3)+(-5)=-8

  (3)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3+5(+5)+(-3)=2

  (4)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3(-5)+(+3)=-2

  下面再看两种特殊情况:

  (5)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5(+5)+(-5)=0

  (6)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5(-5)+0=-5

  小结:总结前的六种情况:

  同号两数相加:(+5)+(+3)=+8

  (-5)+(-3)=-8

  异号两数相加:(+5)+(-3)=2

  (-5)+(+3)=-2

  (+5)+(-5)=0

  一数与零相加:(-5)+0=-5

  得出结论: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3、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如:

  (-4)+(-5)(同号两数相加)

  解:=-()(取相同的符号)

  =-9(并把绝对值相加)

  (-2)+(+6)(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解:=+()(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

  =+4(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练习:

  口答:

  1、(-15)+(-32)=

  2、(+10)+(-4)=

  3、7+(-4)=

  4、4+(-4)=

  5、9+(-2)=

  6、(-0.5)+4.4=

  7、(-9)+0=

  8、0+(-3)=

  计算:

  (1)(-3)+(-9)(2)(-1/2)+(+1/3)

  解略

  练习:

  (1)15+(-22)=

  (2)(-13)+(-8)=

  (3)(-0·9)+1·5=

  (4)2·7+(-3·5)=

  (5)1/2+(-2/3)=

  (6)(-1/4)+(-1/3)=

  练习三:

  1、填空:

  (1)+11=27(2)7+=4

  (3)(-9)+=9(4)12+=0

  (5)(-8)+=-15(6)+(-13)=-6

  2、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0;

  (2)如果a<0,b<0,那么a+b0;

  (3)如果a>0,b<0,|a|>|b|,那么a+b0;

  (4)如果a<0,b>0,|a|>|b|,那么a+b0

  小结:

  1、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正确地进

  行加法运算。

  2、两个有理数相加,首先判断加法类

  型,再确定和的符号,最后确定和的绝对值。

  作业:课本第38页2、3

  第40页1、2

  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有理数加法的教学,表达化归的意识、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拟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

  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在里,同学们已经学过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数是正整数、正分数、和零,也就是说,这些运算是在非负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自从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就扩大到整个有理数。那么,在有理数范围内,怎样进行四则运算呢?今天,我们来探索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教师板书课题:有理数的加法〕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两个有理数进行加法运算时,这两个加数的符号可能有哪些情况。

  师:呈现思考1,引导学生说出两数相加的九种情况并归纳三种类型。

  生:加数都是正数或都是负数。〔教师板书:同号两数相加〕

  加数一正一负〔教师板书:异号两数相加〕

  师:还有其他情况吗?

  生:正数与零,负数与零,或者两个都是零

  师:同学们答复得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具体问题:一位同学沿着一条东西向的跑道,先走了5米,又走了3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 我们知道,求两次运动的总结果,可以用加法来解答。可是上述问题不能得到确定答案,因为问题中并未指出行走方向。

  二、讲授新课:

  1.发现、总结:

  ① 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东走3米,结果怎样?

  生:向东走了8米

  师: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

  生:表示为〔+5〕+〔+3〕=+8

  师:我们可以画出示意图1。 〔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1〕

  ②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如何?

  生:向西走了8米。可以表示为:〔-5〕+〔-3〕=-8

  师:我们可以画出示意图2。〔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图2〕

  师: 从两个有理数相加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符号和绝对值观察总结出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师板书法则〕

  师:让学生动手自己完成③、④、⑤、⑥种情况的示意图〔小组完成〕

  ③ 向东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呢?

  生:向东走了2米。可以表示为:〔+5〕+〔-3〕=+2

  ④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东走了3米,结果呢?

  生:向西走了2米。可以表示为:〔-5〕+〔+3〕=-2

  ⑤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结果呢?

  生:回到原地位置。可以表示为:〔+5〕+〔-5〕=0

  ⑥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结果呢?

  生:仍回到原地位置。可以表示为:〔-5〕+〔+5〕=0

  师: 从两个有理数相加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本组同学交流。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很好!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两个有理数相加的情况与加法要复杂一些,是否还有没有考虑到的情况呢?

  师:全班同学共同说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教〔板书〕: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如果绝对值不相等,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为0.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是这个数。

  三.例题:例1:计算:

  ①―3+(―9); ②(―)+3.9;

  ③(+2)+ (―11); ④(―9)+(+9)。

  解:①―3+(―9)=―(3+9)=―12;

  ②(―)+=―(―)= ―0.8;

  ③(+2)+ (―11)= ―(11―2)= ―9

  ④(―9)+(+9)=0

  四、课堂练习: 教科书P18:1,2,3, 4 五、课堂小结:

  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先定符号,在算绝对值。

  六、课外作业:

  七、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如果绝对值不等,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为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八、教学反思: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认知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学生是否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认知活动。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闪光点:1.通过回忆已具备的局部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产生一个暂时成功感和满足感,到达一个暂时的心理平衡。

  2.以提问的形式展现新矛盾、新问题,挑起学生引起心理的不平衡。旨在诱发学生好强、好胜的天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导向下一个环节。

  3.再次以提问的形式,渗透分类的思想,将学生的思维导向分类探索的境地。旨在让学生的思维能圆润地过度到探索新知情境之中。

  4.分类展示生活情境,放手让全体学生感受并探索,从而构建加法法则。

  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共同探索有理数加法、减法法则,从而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减法的法则以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在有理数的范围内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与简化计算。

  【教学难点】

  应用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及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先看一个例子:

  (-8)-(-10)+(-6)-(+4)

  这是一道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题,你会做吗?请同学们思考练习。

  『自主探究』

  全班交流:老师适时引导、指导、边讨论边总结如下:

  (1)上题可以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逐一加以计算;

  (2)上题通常也可以用有理数减法法则,把它改写:

  (-8)+(+10)+(-6)+(-4)

  统一为只有加法运算的和式、把加减法统一写成加法的式子,有时也叫做代数和。

  (3)在一个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如上式可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8+10-6-4

  (象这样的式子仍看作和式,读作“负8、正10、负6、负4的和”,按运算意义也可读作“负8加10减6减4”,在这里把除第一个数外的数字前面的符号都可看作为运算符号,又可看作性质符号,这样,性质符号与运算符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时可以互相转化。)

  『例题讲评』

  例1、计算:

  (1)2+5—8;(2)14—(—12)+(—25)—17

  (3)—3—5+4;(4)—26+43—24+13—46

  例2、巡道员沿东西方向的铁路巡视维护,从住地出发,他先向东巡视了7km,休息之后,继续向东维护了3km;然后折返向西巡视了11.5km,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驻地的距离是多少?

  2.4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4)————随堂练习

  评价_______________

  1、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说出它们的两种读法。

  (1)(-12)-(+8)+(-6)-(-5);

  (2)(+3.7)-(-2.1)-1.8+(-2.6)

  2、把6-(-9)+(-15)-(-3)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计算。

  3、计算:

  (1)7—(—4)+(—5)(2)—5—(+3)+(—9)—(—7)+

  (3)(—10)—(+12)—(—36)+(—23)(4)

  (5)(+16)+(—8)—|—3|+|+8|—|—12|—(+5)(6)—21—12+33+12—67

  (7)5.4—2.3+1.5—4.2(8)

  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5

  教学目标

  1. 会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2. 会把省略加号和括号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看成几个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进一步感悟“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的有理数加法,运用运算律交换加数位置时,符号不变.

  教学过程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速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1.完成下列计算:

  (1) 3+7-12; (2)(-8)-(-10)+(-6)-(+4).

  归纳: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 运算;

  (2)式统一成加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和( )后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交流

  1.把下列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1)(-12)+(-5)-(-8)-(+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5)-(-15)-(+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5-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4-(-12)+(-25)-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下列有理数加法运算中,加号省略:

  (1)12+(-8)=________________;

  (2)(-1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5)+(+15)+(-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运算先统一成加法,再省略加号:

  (-15)-(+63)-(-35)-(+24)+(-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仿照本P37例6,完成下列计算:

  (1) -4-5+6 ; (2) -23+41-24+12-46.

  5. 仿照本P38例7,巡道员沿东西方向的`铁路巡视维护,从住地出发,他先向东巡视了6km,休息之后,继续向东维护了4km;然后折返向西巡视了12.5 km,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驻地的距离是多少?

  盘点收获

  个案补充

  课堂反馈

  1.计算:

  2.早晨6:00的气温为 ℃,到中午2:00气温上升了8℃,到晚上10:00气温又下降了9℃.晚上10:00的气温是多少?

  迁移创新

  一架飞机做特技表演,它起飞后的高度变化情况为: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求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

  课堂作业

  本P39 习题2 .5第6题(1)、 (3)、(5), 第7题 .

  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6

  教学目标

  1,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能积极地参与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活动,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4,能较为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间题。

  5,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

  知识重点

  和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回顾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

  在足球比赛中,如果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若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则红队的胜球数,可以怎样表示?蓝队的胜球数呢?

  师:如何进行类似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一起与大家探讨的问题。

  (出示课题)让学生感受到在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可能超出正数的范围,体会学习有理数加法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如果是球队在某场比赛中上半场失了两个球,下

  半场失了3个球,那么它的得胜球是几个呢?算式应该

  怎么列?若这支球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失了3个球,又如何列出算式,求它的得胜球呢?

  (学生思考回答)

  思考:请同学们想想,这支球队在这场比赛中还可

  能出现其他的什么情况?你能列出算式吗?与同伴交流。

  学生相互交流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可以把两个有理数相加归纳为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一个数同零相加这三种情况。

  2,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I

  一个物体向左右方向运动,我们规定向左运动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

  (1)(小组合作)把我们已经得出的几种有理数相加的情况在数轴上用运动的方向表示出来,并求出结果,解释它的意义。

  (2)交流汇报。(对学习小组的汇报结果,数轴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算式由教师写在黑板上)

  (3)说一说有理数相加应注意什么?(符号,绝对值)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如何相加吗?

  (4)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有理数加法法则。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相加,仍得这个数。再次创设足球比赛情境,一方面与引题相呼应,联系密切,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此情境中感受到有理数相加的几种不同情形,并能将它分类,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估计学生能顺利地得到(+)+(+),(+)+(一),(一)+(+),(一)十(—),0+(+),0+(一)。

  但不能把它归的为同号异号等三类,所以此处需教师。点拔、指扎,体现教师的引导者作用。

  ①假设原点0为第一次运动起点,第二次运动的起点是第一次运动的终点。②若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不能很好地参与探究,也可以让其参照教科书第21页的“探究”自主进行。③让学生感受“数学模型”的思想。④学会与同伴交流,并在交流中获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也许学生说得不够严谨,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足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例1计算:

  (1)(—3)+(—9);(2)(—5)+13;

  (3)0十(—7);(4)(—4.7)+3.9。

  教师板演,让学生说出每一步运算所依据的法则。

  请同学们比较,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与小学时候学的加法有什么异同?(如:有理数加法计算中要注意符号,和不一定大于加数等等)

  例2足球循环赛中,红队4:1胜黄队,黄队1:0胜蓝队蓝队1:0胜红队,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让学生读数,理解题意,思考解决方案,然后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学生活动:请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用到有理数加法的例子。注意点:(1)下先确定是哪种类型的加法再定符号,最后算绝对位。(2)教教师板演的例通要完整体现过程,并要求学生在刚开始学的时候要把中间的过

  程写完整。(3)体现化归思想。(4)这里增加了两道题目,要是让学生能较为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拓宽学生视野,让学

  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堂练习教科书第23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己总结。

  本课作业必做题:阅读教科书第20~22页,教科书第31习题1.3第1、12、第13题。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归纳(用自己的语言叙迷)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

  2,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可能立即见效,也不可能靠一朝一夕让学生理解、掌握,所以,本节课在这一方面主要是让学生感知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分类、辩析、归纳、化归等)。如在探究加法法则时,有意识地把各种情况先分为三类(同号、异号,一个数同0相加);在运用法则时,当和的符号确定以后,有理数的加法就转化为算术的加减法。

  3,注意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中受益,学会交流,学会倾听

  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附板书:1.3.1有理数的加法(一)

  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练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2.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过程与方法:

  启发引导式教学,能够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体会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分类与归纳能力。

  2.强化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3.提高学生的自学以及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加法运算律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加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用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得出规律。

  教学准备:

  1.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口算:7+(-5) (-5)+(-4) (-10)+0 (-8)+8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交流、归纳,自主得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小学学过的加法的运算律是不是也可以扩充到有理数范围?

  3.计算下列各组数的值,并观察寻找规律。

  (1) (-7)+(-5) (-5)+(-7)

  (2) [8+(-5)]+(-4) 8+[(-5)+(-4)]

  (3) [(-7)+(-10)]+(-11); (-7)+[(-10)+(-11)]

  结论:在有理数运算中,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仍然成立。

  (二)活动探究,猜想结论:

  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a+b=b+a

  运算律式子中的字母a、b表示任意的一个有理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者零.

  在同一个式子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

  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a+b)+c=a+(b+c)

  这里a、b、c表示任意三个有理数.

  (三)验证结论:

  例1计算16+(-25)+24+(-32)

  (引导学生发现,在本例中,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再相加,计算就比较简便)

  解:16+(-25)+24+(-32)

  =[16+24]+[(-25)+(-32)] (加法结合律)

  =40+(-57) (同号相加法则)

  =-17 (异号相加法则)

  例2计算:31+(-28)+28+69

  (引导学生发现,在本例中,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计算比较简便)

  解:31+(-28)+28+69

  =31+69+[(-28)+28]

  =100+0

  =100

  《2.4.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步练习

  3.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A.一定都是负数B.一正一负,且负数的绝对值大

  C.一个为零,另一个为负数D.至少有一个是负数

  4.两个有理数的和(  )

  A.一定大于其中的一个加数

  B.一定小于其中的一个加数

  C.和的大小由两个加数的符号而定

  D.和的大小由两个加数的符号与绝对值而定

  5.如果a,b是有理数,那么下列各式中成立的是(  )

  A.如果a<0,b<0,那么a+b>0

  B.如果a>0,b<0,那么a+b>0

  C.如果a>0,b<0,那么a+b<0

  D.如果a>0,b<0,且|a|>|b|,那么a+b>0

  《2.4.2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测试

  7.张大伯共有7块麦田,今年的收成与去年相比(增产为正,减产为负)情况如下(单位:kg):+320,-170,-320,+130,+150,+40,-150.则今年小麦的总产量与去年相比(  )

  A.增产20 kg B.减产20 kg C.增长120 kg D.持平

  8.一口井水面比井口低3米,一只蜗牛从水面沿着井壁往井口爬,第一次往上爬了0.5米,往下滑了0.1米;第二次往上爬了0.42米,却又下滑了0.15米;第三次往上爬了0.7米,却又下滑了0.15米;第四次往上爬了0.75米,却又下滑了0.2米;第五次往上爬了0.55米,没有下滑;第六次往上爬了0.48米,此时蜗牛有没有爬出井口?请通过列式计算加以说明

  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8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用数结合的思想方法得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并能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3、对学生加强数感的培养,感受数的意义,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会独立思考,又能勇于创新。

  重点难点重点:

  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进行运算。

  难点:

  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小明在一条东西的跑道上先走了5m,又走了3m,如果

  图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那么红队和蓝队的'净胜球数如何表示?

  二、知识点拔: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与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例题指导

  例1计算

  (1)(—3)+(—9)

  (2)(—)+

  解:(1)(—3)+(—9)=—(3+9)=—12

  (2)(—)+=—()=—

  四、练习巩固:P22 1、2。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六、作业:

  习题1、8、12题

【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教案】相关文章: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07-31

【经典】有理数的加法教案08-08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优秀11-23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精选3篇)02-06

大班数学6的加法教案优秀08-27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7的加法》11-02

中班数学10以内的加法教案11-30

大班数学教案:10的加法01-08

分数加法教案04-13

小学加法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