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班科学课《不会下落的乒乓球》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课《不会下落的乒乓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课《不会下落的乒乓球》教案 1
设计意图:
在一次谈论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时,有孩子说,最佩服运动员骑着自行车在大圆筒的斜壁上走,还问这是不是一种特殊的自行车?我引导孩子去观察,在生活中是不是还有类似的现象存在?同时设计了这个乒乓球的活动,旨在让孩子亲自感受到离心现象的存在和它带来的奇妙乐趣。
活动目标:
1、 通过探索活动,感知乒乓球在瓶内旋转的离心现象,培养观察的敏锐性和操作的准确性。
2、 理解应用概念:旋转、绕动、转动。
活动准备:
玩绳子系着沙包的做圆周运动的游戏;乒乓球、瓶口大瓶身高的无底塑料瓶等。
活动建议:
1、动手使乒乓球在瓶中旋转
●猜一猜
乒乓球能在瓶中旋转吗?
●试一试
将桌面上的乒乓球扣入一个底部开口的塑料瓶,尝试让球旋转起来
2、感知离心现象
●猜一猜
离开桌子,乒乓球还能在无底的塑料瓶里呆着吗?
●试一试
怎么做才能使离开桌子的乒乓球还能留在塑料瓶里,不掉下来。
●谈一谈
实验的体会
瓶子离开桌子的同时,还要继续转动瓶子,才能使离开桌子的`乒乓球不掉下来,(产生离心现象)
绕得越快,球升得越高,
如果不转动,球就会掉下来。
3、运乒乓球比赛
●练一练
幼儿分成两组,练习手拿瓶子同时转着球,从一张桌子向另一张桌子运球,使球不掉下来。
●比一比
哪组幼儿运到的乒乓球多。
● 想一想,
是什么让乒乓球在旋转的时候,不会从瓶子里掉出来
活动延伸:
了解生活中的“离心现象”
观察在水面上,汽车快速通过时,带起的弧形水线。
在盛有水的盆里玩齿轮玩具,当快速转动齿轮时,会带出弧形水线。
快速转动沾水的雨伞,观察飞出的水珠产生的弧形水线。
设计说明
通过动手操作,在让乒乓球在瓶中旋转的过程中,发现离心现象,
以对现象进行描述的方式,与同伴互相交流。
感知现象后,进行练习和比赛,发现在一定力量的作用下,才能使球在瓶壁上不下来。
在延伸活动中,了解更多在生活中的离心现象,并能看到有形的离心作用线,对实验有进一步的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因为离心现象而产生的有趣的事情。但在物理学领域,并不确定有“离心力”这个概念存在,在理论上“离心力”只是一种与向心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所以在本活动中,我们只让孩子感受离心现象,而非离心力。
●向心力是物体作圆周运动受到的合力,一般来讲以地面为参考系。它的方向指向圆心。
如果向心力不足(绳子断了),物体就会越转越离开旋转中心甚至直接被直线甩出去,也就是离心现象。
大班科学课《不会下落的乒乓球》教案 2
活动目标:
1. 了解乒乓球的特性,探索乒乓球不下落的秘密。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分享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乒乓球若干个、透明杯子若干个、吸管若干根、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乒乓球,提问乒乓球的特性。
2. 实验一:让乒乓球悬空,观察乒乓球不会下落的原因。
实验步骤:
将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将瓶子倒立过来,松开压住乒乓球的手,乒乓球掉落。
把瓶子装满水。
把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压住后把瓶子倒立过来。
松开压住乒乓球的手,发现乒乓球被吸住了。
科学原理:这都是大气压强的作用,瓶子里都是水,压强比外面低,于是大气就把乒乓球压在了瓶口。
3. 实验二:用吸管吹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浮力。
4. 实验三:比较不同高度吹乒乓球的效果,探讨空气的力量。
5. 总结:讲解乒乓球不下落的秘密,引导幼儿理解空气的力量。
活动评价:
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评价幼儿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是否能发现乒乓球不下落的秘密。
3.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评估他们的表达能力。
活动延伸:
1. 科学小游戏:吹乒乓球比赛,锻炼幼儿的吹气技巧。
2. 创意制作:用乒乓球制作有趣的玩具或装饰品。
大班科学课《不会下落的乒乓球》教案 3
一、设计意图
在一次谈论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时,孩子们对运动员骑着自行车在大圆筒的斜壁上走的技巧感到好奇,并询问这是否是一种特殊的自行车。基于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此次乒乓球活动,旨在让孩子们亲自感受到离心现象的存在和它带来的奇妙乐趣。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索活动,感知乒乓球在瓶内旋转产生的离心现象,培养观察的敏锐性和操作的准确性。
2. 理解并应用旋转、绕动、转动等概念。
三、教学准备
乒乓球、瓶口大瓶身高的'无底塑料瓶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提问:“孩子们,你们见过乒乓球在瓶子里旋转而不下落的情况吗?”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探索活动
让孩子们尝试将乒乓球放入无底塑料瓶中,并旋转瓶子,观察乒乓球是否会下落。然后,让孩子们猜测并尝试离开桌子后,乒乓球是否还能在瓶子里呆着,不掉下来。通过实践,孩子们会发现,只有继续转动瓶子,才能使离开桌子的乒乓球不掉下来,这就是离心现象。
3. 讨论与分享
让孩子们谈一谈自己的实验体会,并引导他们思考是什么让乒乓球在旋转的时候不会从瓶子里掉出来。通过讨论,帮助孩子们理解离心现象的基本原理。
4. 活动延伸
让孩子们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离心现象,如汽车快速通过水面时带起的弧形水线等,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离心现象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离心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实验内容和形式,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大班科学课《不会下落的乒乓球》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乒乓球的特性,探索乒乓球不下落的秘密。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分享的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乒乓球若干个、透明杯子若干个、吸管若干根、实验记录表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展示乒乓球,并提问:“孩子们,你们知道乒乓球有什么特性吗?”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和讨论。
2. 实验操作
实验一:让孩子们尝试将乒乓球悬空放置,观察乒乓球是否会下落,并尝试找出乒乓球不下落的原因。
实验二:让孩子们用吸管吹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浮力,并记录实验过程。
实验三:让孩子们比较不同高度吹乒乓球的效果,探讨空气的力量对乒乓球的影响。
3. 讨论与分享
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和发现,引导他们理解空气的力量是乒乓球不下落的重要原因。同时,鼓励孩子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活动延伸
让孩子们尝试用乒乓球制作有趣的`玩具或装饰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邀请家长参与乒乓球实验,共同探索科学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乒乓球的特性,还通过实验操作培养了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们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继续丰富实验内容和形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科学,探索未知。
【大班科学课《不会下落的乒乓球》教案】相关文章:
物体下落的速度大班教案03-24
科学课教案06-19
小学科学课教案05-15
乒乓球教案05-24
乒乓球教案07-01
乒乓球教案【荐】08-08
乒乓球教案[热门]11-10
《多彩的颜色》中班科学课教案03-24
科学课《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范文03-23
初中乒乓球教案优秀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