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时间:2022-10-06 10:01:2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一、走进樟树

语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1、导入: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之情走进宋庆龄的故居。(出示课件)

  齐读课题(学生读课题)

  2、读了课文,看了故居,你对什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呀?

  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对象(主要指樟树)

  3、是呀,不仅是我们,而且这故居的主人对这两棵樟树怀有深厚的感情。文中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呢?

  学生读课文中有关的内容:“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4、(课件出示:宋庆龄的照片,旁边是“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齐读这句话,指生读,相机问到“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边读边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感受到宋庆龄对樟树的喜爱)

  5、我们一起来读读,边读边体会宋庆龄同志的内心情感。

  二、体会樟树的“蓬蓬勃勃”

  1、师:同学们,这究竟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让宋庆龄同志如此喜爱、如此眷恋呢?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两棵樟树吧!

  (出示:两幅樟树的图片)

  2、师:能用一个词或是一句话来形容你所看到的樟树吗?

  生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樟树的样子)

  4、文中又是如何来描写樟树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并用笔圈画出樟树特点的词语。

  学生边读边圈圈画画。

  5、指生读第四段,并且说说樟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师相机板书:蓬蓬勃勃、粗壮、稠密、常青

  指生读,读中问到你喜欢樟树吗?你喜欢樟树的什么?请你带着喜爱之情来读这段话。

  指生读,你想赞美樟树吗?樟树的什么值得你称赞呢?请你带着赞美之情来读这段话。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生机勃勃的樟树吧!

  6、下面我们再来欣赏樟树的图片,请大家借助板书和图片试着向大家来介绍介绍樟树吧!

  学生自由练说

  指生来背诵有关樟树的段落。

  齐背。

  三、品味樟树的“高贵”

  1、师:樟树的外形蓬蓬勃勃给人带来了美的享受,其实更值得敬佩的地方还是他的内在气质。

  出示第五自然段,指生读第五自然段

  2、交流:樟树的“高贵”之处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呢?

  ①“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他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②“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③“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提示:从中你读出了什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交流这些句子时,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悟。可以围绕樟树香气的作用及持久性来品读每句话,每个词语。

  相机板书:高贵: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现在大家知道樟树的高贵之处在哪里了吧?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3、文中表现“高贵”品质的仅仅是指樟树吗?

  (学生讲到还有宋庆龄同志,在第一节课就了解了宋庆龄相关的资料)

  好,下面我们就走进宋庆龄,去认识她、了解她。

  出示:宋庆龄的资料

  生自由读“宋庆龄的资料”

  4、读了宋庆龄的介绍,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评价宋庆龄(爱国、一身正气、坚强不屈……)

  是呀,宋庆龄的崇高品质和伟大风范同样值得我们敬佩。所以文中表现樟树的可贵之处,实则也是表现了宋庆龄的高贵之处,下面我们再次去体会一下。

  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瞻仰故居,留影纪念。

  1、师激情导入:宋庆龄在1981年5月29日病逝了,她离开我们已经有26年的时间了,可她的故居还在,她珍爱的两棵樟树依然蓬蓬勃勃地生长着,于是许多人都来到宋庆龄生前的故居来瞻仰,来留影纪念,下面我们一起去瞻仰吧!

  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2、理解瞻仰:恭敬的看。

  师:恭敬地看谁呀?

  学生联系课文,说瞻仰故居、宋庆龄、樟树

  3、思考问题:

  1、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故居,为什么总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才使得很多人到樟树前来留影纪念。

  生思考并且交流各自的答案。

  2、面对宋庆龄故居,面对故居的两棵樟树,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动笔来写写自己的感受。指生交流。

【语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相关文章: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秀教案设计范文10-12

《宋庆龄故居樟树》心得体会07-14

宋庆龄的名言08-16

鲁迅故居作文02-10

游西施故居作文05-04

游鲁迅故居作文05-30

樟树的作文10-19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教学方案10-07

曾国藩故居导游词06-06

鲁迅故居导游词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