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论文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08 07:35:39 经济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高校在农经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构建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批复合型农经人才,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应对科技革命的需要。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培养道路。为适应并满足社会对农经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优化改革尤为重要。

关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如何协调农业和林业经济管理课程体系,制订科学培养计划。20世纪90年代末,通过教学改革撤消了林业经济管理专业而设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由于林业经济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所实践的领域和服务的对象有较大差别,在本科教育中很难培养出适用于两个领域的高质量人才。随着林业传统功能的改变,林业和农业差别不断加大,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要求的差距也在增大。如何设计出既适合林业经济管理要求,又能满足农业经济管理需要的人才培养计划是专业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2.培养目标不明确。目前大学生存在相对过剩的情况,若不立足于区域农林业特色及区位优势,明确或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将会造成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就业困难,学生对学业失去兴趣,家长对专业不够认同,社会知名度逐渐降低,最终导致生源困难。

  3.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目前教学内容大部分以理论教学为主,能让学生亲身感受的实践教学较少,实践学时占整个课程学时的比例较小,总是处于理论课的从属地位。其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跟不上。由于学校经费投入不足,教学实习基地开发难度大。

  4.尚未建立科学完善的教材体系。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近几年来相对不被社会重视,教材体系建设相对落后。而且从最近几年的教材发展来看,真正围绕农林经济管理的教材较少,正逐渐地变化为与工商企业管理相对应的教材,导致专业的特色性无法从教材中体现。5.专业建设资金缺乏。在人才培养、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教学设备的购置、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参加学术会议、举办专题讲座等方面急需资金支持。而在这几个方面,学校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远远不足,许多必须要完成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由于资金不到位而流于形式。

  二、复合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本专业将以服务于区域特色农(林)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为方向,以教师为中坚力量,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竞争能力和持续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进一步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与教学团队建设、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与基地建设、增加教学投入、改善科研与教学条件、构建科研教学奖励与教学管理新机制、形成以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与教学团队建设为框架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新格局,形成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复合型农经人才的培养应围绕以下四个目标:第一,建设一支“以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基础,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优秀教学团队。第二,打造一个“以专业理论为根本,体现学科动态和区域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第三,形成一种“以教为辅,以学为主,教学互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第四,完善一个“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复合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1.立足于区域农业特色,培养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经人才。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农林经济管理人才的新需求,立足于区域特色,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广东省地处沿海,有着丰富多样的气候资源和独特的农业资源,同时消费优势、资本优势、信息优势、交通优势极其明显,目前全省已培育了近150个具有较高效益和品牌的特色产品,区域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人才培养方案应立足于广东区域农业特色,对专业课程、特色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2.建设教学团队。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对教师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指导。每年举办高层次专题进修班、讲习班、研讨班等,并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讲学,指导、帮助教师拓宽视野,提升知识层面;鼓励年轻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选送青年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及国外进修或合作研究,对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重点扶持、优先培养。建立动态的师资管理机制和开放的人才管理模式,积极聘请政府、大型企业、研究部门等国内外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充实教师队伍。同时出台有关教学奖励办法,向为专业建设做出贡献的教职工倾斜,不断改善教师工作条件。通过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梯队结构,形成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3.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必须紧紧围绕当前国家发展战略转变的要求和“三农”问题,体现广东区域农业特色,注重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教学内容与结构的改革,及时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特别是本学科前瞻性问题和有代表性的成果。突出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由知识型向能力素质型转变。

  ①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突出区域特色。同样一门课程其教学内容应结合当地的特点而有所区别。广东省地处沿海,是中国经济总量最大和发展最快的省份,也是中国农副产品最为丰富的省份,农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现代化加工的特色明显,应根据沿海经济特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适当调整课程教学的内容,同时增加涉农(林)专业相关选修课,增加中国农(林)业经济专题、农(林)课业热点问题、农业理论等方面的内容,根据社会需求、当前热点问题等适当增加相关课程。逐步形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与现实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

  ②以素质和能力提高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第一是对每门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有效的衔接,避免重复、遗漏;二是加大力度,鼓励教师围绕实际问题自编讲义、丰富教材内容;三是对课程内容改变单纯的原则框架式的介绍,注重对学生思维分析方法、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当今社会经济、管理现象的分析能力,以及动手处理某些具体问题的能力;四是要打破统编教材的局限,大量增加最新的理论和方法,以学生现有知识结构为基础,增加对现实经济管理问题的介绍和引导性分析。

  ③教材建设。课程教材应涵盖基本教材、实习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电化教材、电子教材等内容。以特色课程、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紧密围绕农林经济管理的特色性,积极组织教师编写农业经济学、农村发展经济学、农业政策学、林业经济学、农业企业管理学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系列教材,出版与专业课相关配套丛书,扩大电子教材的建设和应用,选用先进适用的外文教材参考书,提供详细而适量的课外阅读文献目录。

  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鼓励教师开展教法研究,经常组织开展教学工作交流会议,总结教学方法改革的成功经验,推广好的教学方法。按照目前情况,教学环节大致分为课堂讲授、实习、论文写作和考试,侧重于知识性教育,改革教学环节就必须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上,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尤其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室、资料室和教学实践基地,综合运用讲授、个案分析、专题讨论、演讲、辩论、社会实践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推进师生互动式教学;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上网开放相关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教学案例、参考文献目录等,以便于学生学习,并且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课程成绩根据平时课堂讨论、课程论文、作业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5.实践教学与基地建设。

  构建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如将学生划分为若干项目小组,为学生提供典型案例进行讨论,提交案例分析报告,以培育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加大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聘请兼职教授,邀请企业家来校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课外科技活动和学术活动,将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并给予各种形式的资助、指导,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各级大学生创业大赛和创新大赛。建立稳定的能够满足需要的教学实习基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基地开展多种形式、多渠道的科学研究与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试点实行“导师制”。

  充分发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学科建设方面的优势,将特色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与专业人才培养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导师制”培养试点,从大学三年级开始,由一名教师担任一个专业班级导师,指导、督促、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并对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进行指导。同时导师积极吸纳所指导的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提高其动手和创新能力。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经济管理教学模式研究论文10-12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困境农科论文10-12

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10-1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论文10-09

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模式构建研究论文10-10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模式研究论文10-10

化学教育专业教法实验模式研究论文10-11

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模式研究论文10-09

电子商务专业模拟教学模式研究论文10-12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考核模式研究的论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