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医学生临床实践论文

时间:2021-01-24 19:23:06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医学生临床实践论文

  医学生临床实践论文【1】

医学生临床实践论文

  摘要:临床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采取“教学―临床―教学”轮换的新型师资队伍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关键词:临床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教学水平

  目前,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许多临床教学医院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已远远满足不了临床教学的需要,许多课程的讲授和临床带教都是由年轻教师,特别是毕业不久的硕士生承担。

  一方面他们缺乏系统的教学培训制度和教学上岗选拔制度,对临床教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不熟悉,不能正确地指导学生;其次,他们在知识结构上本身实践知识就贫乏,临床内容知识储备不足,在教学方法上单一、落后,很少有经验可谈;加之医疗、教学近期效益的悬殊差距致使部分教师工作重心的偏移,教学意识薄弱,存在重医疗,轻教学的思想,对教学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缺乏奉献精神,或不肯带教,或带而不教,甚至把教学当作一种负担,应付了事,把医学生的临床实践变成了“参观性见习”[1,2],严重打击了学生临床实践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使命、教学水平等已不能更好地满足临床教学的需要,如不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因此,建立高效的临床教师师资培养新途径,是提高医学生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

  从2013年开始,本课题组通过制定临床实践教师遴选标准,修改传统临床教师师资培养的模式,采取“教学―临床―教学”轮换的新型师资队伍模式,在我院见习的2010级中医学类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方案的验证,有效的提高了教师临床实践的带教水平及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具体做法如下。

  一、研究对象

  课题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首先在我院中医内科随机抽取20名教师进行分组,其中专职教师10人,对其进行教学能力培训1个月后进行转职教学6~12个月,其余10名教师采用传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带教,两组教师在年龄、性别、学历、教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随后在2013年在我院见习的2010级中医学类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方案的验证。

  将中医本科专业医学生21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05名,两组在年龄、性别、平时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给予专职教师进行带教,对照组由另外10名教师进行带教。

  二、研究方法

  1.新型培养模式。

  大力选拔和培养一批有3~5年的临床经验,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的教师进行轮训、培训,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理论、教学法、教学程序等内容,使他们逐步从具单纯临床经验的“医师”转变成能运用学理论结合临床经验的“临床教师”。

  通过增加集中学习培训的时间,邀请教学名师定期对教师进行理论授课或示范教学,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座谈,交流带教经验;定期选送教师至区内外成功的教学医院进行观摩学习及组织教学竞赛等方法手段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

  同时,实行临床实践教师定期轮换制度,各专科每位教师专职临床实践教学6~12个月后轮换,再次进入临床进行医疗工作。

  2.传统方法。

  临床医师毕业后经过国家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后获得教师资格证即可进行临床见习带教,带教教师不固定,根据科室工作安排,每次见习为不同的临床教师。

  3.评价方法。

  定性法采用个人访谈和小组访谈法,发放“见习生对带教教师评价表”,让见习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和监督,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问卷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教学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充实,重点是否突出;教学态度是否严肃认真,是否严格要求学生;是否能正确解答学员在见习中的疑难问题;是否注意发现学员的优点和不足;激励学员学习兴趣的效果如何;采集病史时老师是否在场指导;病例准备是否充分,提问是否得当;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成效等。

  同时对参与见习的医学生进行考核,从临床病史采集及中医四诊能力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4.资料处理与统计分析。

  定性资料主要采用归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定量资料采用Excel软件录入,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主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统计分析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等,并应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构建临床教师培养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5.结果。

  课题组共发放带教教师评价表210份,回收204份。

  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专职教师的带教能力满意度为85%,满意程度明显高于非专职教师组的7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另一方面,对两组医学生进行临床病史采集及中医四诊能力进行考核,实验组成绩优秀率(80分以上)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三、讨论

  医学生进行临床实践是临床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培养目标的最后阶段,是医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熟练掌握临床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的重要时期的关键时期。

  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实践活动在临床教学基地进行,在临床带教教师指导下参与临床诊疗活动,实现学习目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经验对于保证医学生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临床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

  本课题组通过改革常规临床教师师资培养模式,对具有教学资格的医务人员进行轮训、培训,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理论、教学法、教学程序等内容,使他们逐步从具单纯临床经验的“医师”转变成能运用学理论结合临床经验的“临床教师”,甚至向新型临床教学队伍应涵盖理论课教师、临床带教教师以及科研教师的“三师型”(讲师型、临床医师型和实验员型)转变,切实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为临床教师师资培养开辟一条新途径。

  从上可见,临床实践教师定期轮换制度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教师在经过系统的教学方法培训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式与CBS是“以病例为基础(Case basedstudy,CBS)”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自学和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3],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此方法的应用明显地提高了学生见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题组还定期组织专家进行督导检查,进行评教、评学活动,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并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改进办法,以提高带教水平。

  将临床教学质量的考核纳入到教师的职称评定当中,增强临床医生的教学意识,将教学压力变为动力;将临床教学工作与医生个人发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结合起来,将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情况纳入到考核体系;同时要把考核结果与聘任、奖惩、晋级等切身利益直接挂钩,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励临床教师进一步改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当然,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还需要临床教学工作者不断地努力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霍勤.试探中医专业临床教学的困惑与出路[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

  [2]陈刚,焦旭芳,王庆成,等.新时期影响临床实习质量因素分析及对策[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26(6).

  [3]王晶桐,陈宁,李洁,等.消化科见习学生实施PBL试验教学的初步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

  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论文【2】

  摘 要:临床实践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阶段。

  本文分析了当前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问题;培养途径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桥梁,是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的关键环节。

  然而,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医院内部各种体制的改革与变迁、大学扩招后的影响、新型医患关系的影响和考研、就业的压力等使临床实习面临种种新问题,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路径,已成为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1 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对临床实习重要性认识不够

  一些医学生对临床实习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医生职业精神的含义以及医患关系中医生的义务,缺乏全面的认识。

  在多数学生中存在着重医学专业知识,轻社会文化,没有完全实现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

  有些学生不珍惜实习这段时间,认为将来可以有更长的时间边工作边学习。

  还有的医学生将来不准备从事临床医学工作,只想拿到毕业证就从事其他行业,他们对临床实习没有积极性。

  1.2 教师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

  在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最为直接,许多教师都意识到能力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教育为主,课后与学生交流甚少,并且部分教师还存在自身的创新教育理念不足。

  由于缺乏专业教师的具体指导,学生创新想法无法实现或在实践过程中常常感到茫然无措,不知如何着手,以致参加了实践活动也收获不大。

  1.3 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不健全

  目前的实验教学也基本以教师为中心,实验的设计、内容及操作步骤都是实验教材上现成的,实验的准备工作学生完全没有参与,过程千篇一律,实验结果毫无争议。

  即使少数教师能够带领本科生开展科研项目,但仍以教师的研究领域与路线为主导,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设计方案去执行操作,这种“顺从性实践”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培养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创新实践能力。

  1.4 对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氛围欠缺

  部分高校对实践、创新等的概念存在认识不全面、不系统,导致认识和行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甚至不知如何开展创新实践教育,影响着对医学高校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指导和培养。

  学校的创新教育政策缺乏系统性,创新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被游离于素质教育之外单独考虑,忽略了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考虑。

  学生实践和创新保障体系中各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不明晰,不能很好地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和条件

  2 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途径

  2.1 更新教学观念

  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综合能力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让教师对改进临床教学实践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深入的认识,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更新医学生对临床教学的传统认识,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只有临床实践教学双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观念上达到一致才能更好的改进临床实践教学,提高医学本科生临床实践的综合能力。

  2.2 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创造良好实习环境

  临床教学基地是完成高等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

  加大临床实习基地建设,改善临床实践的教学条件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面对当前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多,附属医院床位相对较少的状况,必须加快教学基地建设步伐,以增加数量、提高质量为目标,加紧与各层次医院联系协商,加强协作,建立一批相对稳定、形式多样、水平较高的临床教学基地。

  在加大临床实习基地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临床实习基地的软件建设,如安排高水平教师进行示范性教学、组织医院间的观摩教学与交流以及加强对各医院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与监督等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意识,提高带教水平,使各教学实习医院的临床教学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2.3 增加医学生实践机会,加强实践指导

  积极为医学生创造实践机会,激发教学双边的积极性。

  同时,在临床实践机会的争取上,应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使自己能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

  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应让学生多看、多做,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应让学生多学、多想。

  临床教师应争取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深入手术室和处置室,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实际观察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

  让学生多接触病人,在可能的情况下,亲自动手操作,熟悉、掌握处理常见病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综合判断能力。

  教师还要把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不仅学会用“一元化”的观点来解释疾病的表现,而且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来分析病情,养成科学的临床思维习惯。

  启发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加强医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

  首先应选好实习组长,委托组长对本组实习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起到上传下达、联络沟通的作用。

  在为期一年的实习期间,学生管理部门应主动派人随同专业课老师一起,亲自到实习医院看望学生,了解实习情况,同实习生沟通零距离,倾听实习生的呼声,为他们排解思想上、心理上的困惑。

  实习单位则应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在学习、生活方面给予足够的关心,实行导师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做好毕业实习总结。

  对表现突出的实习小组、个人要进行表扬,对违纪违规者要进行批评。

  严肃教学管理,严格执行院方、校方的纪律,为打造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缓解经费严重不足等不利因素,加强同学校全方位的合作,多交流、多沟通,为共同培养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学生,为共同创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协调发展”的宽松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黄一虹、王志荣、董晨.五年制医学生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的调研及培养对策[J].医学教育,2007(15).

  [2]李雪彬、王洁、黄瑞雅.设立临床基本技能课程,加强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右江医学,2012(1).

【医学生临床实践论文】相关文章:

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论文10-30

地方院校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02-09

临床实践与药学教育论文12-23

关于药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的论文11-30

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的衔接论文03-20

强化临床实践教学02-03

中医学生论文11-30

医学生毕业论文02-23

医学生论文范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