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环状混合痔临床医学论文

时间:2021-03-17 18:53:54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环状混合痔临床医学论文

  1资料与方法

环状混合痔临床医学论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在本院门诊接受治疗的39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痔临床诊治指南(草案)》,及2006年修订的《痔临床诊治指南》中关于环状混合痔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为确诊病例。39例患者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24岁至65岁,平均年龄44.5±19.6岁。其中静脉曲张性环状等11例,结缔组织性环状痔12例,急性嵌嵌顿性环状痔16例,病程6~32年,痔核手术枚数为7枚者1例、6枚者4例、5枚者6例、4枚者5例。

  1.2方法

  治疗方法:患者取右侧卧位或者膀胱截石位,布比卡因或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在肛门后正中位(膀胱截石位6点位)切开,以见“MINER三角”为度,在切口两侧边缘结扎处理。在前正中位切开,以手指无张力感为度。内痔在肛门镜下注射消痔灵注射液(1:1)1ML—2ML,使痔核肿胀饱满为度,并按摩该处。然后以肛门为圆心作4—6个放射状小而浅的切口,并从中剥离出曲张的静脉团,修整皮缘,使伤口成自然纵形闭合状,若遇伤口有活动性出血点,可缝扎止血,术毕用亚甲兰长效止痛。肛内置油纱少许,塔形纱布垫压,丁字带固定。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应用抗菌药物3天,豫防感染。口服安络血4MG,每日3次,5日可。饮食如常,术后24小时后可排便,便后用雷氏苦参液坐浴5—10分钟。然后,痔疮栓1枚纳肛,复方黄连霉液纱条外敷,每日便后如前法,直至痊愈。

  1.3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创口愈合者

  好转:症状及体征好转,创口愈合者

  未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甚至严重者。

  2结果

  术后皮瓣轻度水肿11例,2~4d自行消退。本组全部治愈,疗程15—21d,平均17d。所有患者术后均肛门外观规整,无后遗症,肛门生理功能正常。安全可靠,治愈率高,随访3年,无一例复发。

  3讨论

  混合痔的特点是肛管失去正常生理结构,痔位于齿状线上下,表面同时为直肠黏膜和肛管皮肤所覆盖。如混合痔围绕直肠肛管一周,则称为环状混合痔。环状混合痔多发于肛门齿线以上,截石位于3、7、11点处,是痔疮中最严重疾病之一,国内外将其列为难治之症。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大便时出血,严重者站立、行走、咳嗽、喷嚏时痔核会脱出,无法自行回纳,须用手推回,或平卧、热敷后方能回纳,痔核脱出嵌顿者,往往发生肿痛,糜烂、坏死,甚至化脓,继发肛瘘等证。常规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剥内扎、切扎及激光疗法等,但是这两种方法均有切除过多,产生大量瘢痕,无法保留足够皮肤黏膜桥,无法一次处理3个以上环状外痔等不足之处。本组治疗中采取的前后正中位切开,多个小切口浅结扎术的治法是依据“肛门是一纵形闭合器官”的`生理特点,采取这一治疗方法具有对肛门损伤小的特点,可避免肛门失禁、肛门狭窄,以保持肛门的正常生理功能,同时也能缓解因内括约肌痉挛而引起的便秘。但应注意手术过程中要避免大束组织结扎造成创面大,愈合慢;外痔部分缝合与结扎需注意保留适当皮桥,尤其切除不应过于彻底,因为术后创面挛缩,血供减少,残留皮赘还可能萎缩,以避免肛门狭窄。治疗静脉曲张性环状痔的过程中,剥离静脉团时应避免损伤括约肌。术中可在括约肌表面保留少量血管丛及结缔组织,可采取剪破血管法,这样在不损伤括约肌的前提下,减少愈合后瘢痕,同时又能防止括约肌力学失衡。本组39例患者术后均肛门外观规整,无后遗症,肛门生理功能正常。随访3年,无一例复发。“前后正中位切开伴多个小切口浅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出血量少,不损伤正常皮肤和黏膜,安全、可靠、治愈率高,治疗后并发症少且无后遗症,能保持肛门正常生理功能等特点。但对手术医师掌握局部解剖知识要求较高。伤口愈合时间偏长。

【环状混合痔临床医学论文】相关文章:

混合痔术后自控镇痛的护理分析论文03-30

临床医学论文01-17

PICC临床医学论文07-27

临床医学论文模板12-23

临床医学论文范例12-01

临床医学论文减肥07-05

静脉输液临床医学论文08-24

阿司匹林抵抗临床医学论文07-22

医学教学临床医学论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