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交通与旅游的相互影响关系
交通与旅游的相互影响关系【1】
摘 要:在旅游的三大支柱产业中,交通业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它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交通状况的好坏和交通技术的进步都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选择。
同时,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在客观上对交通运输产生着深远影响。
本文就旅游与交通的相互影响关系来做探讨,希望能对我国的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有所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交通;旅游;深远影响;相互关系;探讨
一、前言
在当前的现代经济体系中,旅游业已经显现出了对区域开发、社会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的强劲推动作用。
在此情况下,区域的旅游交通建设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派生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交通,作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将直接影响到旅游业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旅游业在获得相应发展之后也带动了区域交通运输业的进步。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旅游和交通的相互影响关系问题。
二、交通对旅游的影响
在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上,就与交通运输有着密切的关系。
奴隶社会,由于古罗马政府在境内修建了多条宽阔的道路,并设有交通驿站,为早期人们的出游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最早的旅馆的产生。
步入封建社会后,以我们中国为例来说,随着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河的开凿,“直道”和“驰道”开始出现,人们的出游活动变得更加普及,从历史上的统计数据来看,这一时期旅游事业不管是在范围还是参与的人数上,都明显得到较大发展[1]。
近代社会中蒸汽机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呈现了大规模的人员流动趋势,旅行的时间大大缩短,旅行的速度大大加快,旅行,不再仅限于工商人士或政治人物的业务旅行,而是出现以消遣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现代旅游能够发展到今天规模,它的活动范围已能够辐射到了世界各地,汽车、飞机的问世,使得旅游过程中的时空交换更加便捷,不能否认,二战后,国际旅游迅速发展是同航空的普及分不开的。
交通是旅游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以下几方面便可看出。
首先,从供给方面来看,交通业可以称得上旅游业的命脉,旅游目的地首先要具备的就是可进入性,这种可进入性必须能够保障旅游者能够经常的、大量的来访,这样的旅游业才会有发展和扩大的可能。
其次,从旅行者的需求方面来看,旅游者在出门旅游之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从居住地到旅游地的时空转换问题,旅游者的旅游闲暇时间是有限度的,如果在空间转换上所花费的时间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他们就会改变甚至取消旅游计划。
再次,从旅游收入方面来看,交通业本身就是旅游创汇和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从《旅游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分析来看,国外旅客来我国旅游,他们在途中的交通费用支出往往要占到总旅游费用的一半甚至以上[2]。
三、旅游者对于交通的要求
下面我们来看看旅游者对于交通运输的一些基本要求。
一是安全的原则,这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
追求安全的心理,是游客们出门远行的共同心理特征。
并且,近几年来人们对旅游交通安全的关注度在日益提高。
如果游客感觉到基本的安全受到威胁时,很可能会考虑改变行程,所以从事旅游交通工作的部门和个人必须要时刻确保旅游者的安全,意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二是快捷的原则。
旅游者为了能够游览更多的景点,都希望能够更加快捷的到达目的地。
交通行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要考虑到对旅游业的一些影响,要尽可能的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尽可能的直达,旅客对直达目的地有着高度渴望的心理,我们要避免因为过多的更换交通工具而影响旅客的经济支出和体力消耗,直达能够为后续的旅游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二是尽可能的省时,旅游中,人们不仅仅重视金钱的花费,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更加重视时间的耗费,现代旅游业中,旅途的耗时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三是交通环境温馨舒适的原则。
交通环境,既包括交通工具的内在环境,也包括外在的自然和人文的环境。
旅游不仅仅是对某个景点的游览,某种程度上它是一个过程。
如果交通运输过程中,交通工具座位不合适、空气混浊沉闷、行驶时动荡和颠簸、噪音很大、空间狭小等,都会给旅客带来不便,导致旅行不愉快。
例如,现在的旅游车、船、飞机上都提供报刊杂志阅读,装备有影视和音乐设备,这都增加了旅客的乐趣。
同时交通服务更加家庭化和人情味,给人以真诚、亲切、平和之感,这都提升了旅游品牌的建设。
外在环境上,沿途的风光大多选取田园风光,展现着形态各异的地形和地貌,游客的心情也无比舒畅。
四、旅游发展对交通的促进作用
交通对旅游的影响巨大,旅游对交通也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它们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以我国的航空和铁路的发展为例,中国很多有吸引力的景点和城市都有了旅游包机,包机旅游已经成为了我国黄金周期间一种不可或缺的出行方式,虽然民航打折也有一定的促进因素,但旅游业的发展极大的带动航空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铁路方面,几次铁路大提速,和城际快车、旅游专列等特色产品的推出都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分不开,没有旅游就不可能有假日列车的出现。
五、结语
根据综上所述的分析,交通为旅游提供了必要条件,旅游也对交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要妥善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使之做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 莹.提高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对策[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3).
[2] 吴 婧.旅游与交通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与生活,2010(9).
地价与房价的相互影响关系【2】
摘要:为了探讨房价与地价的相互影响关系,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分别对全国29个省市1999-2013年的房、地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房价是地价的格兰杰原因,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房价的非理性增长带动了土地价格的上涨,从而导致土地成本上升,但土地成本上升仍然不足以解释房价的继续上涨,引起高房价的根源另有其他因素。
关键词:房地产价格;土地价格;相互影响;格兰杰因果检验
一、引言
近年来,房地产业发展迅猛,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2003年以后房价飞速上涨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引起人们重视。
土地,作为房地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获取方式以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居多,这三种方式充分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的同时,容易导致高地价,尤其是拍卖和挂牌出让,多人多轮竞价,以价高者得,导致有些一线城市寸土寸钻。
那么到底是高房价引起了高地价?还是高地价引起了高房价?房价和地价之间的互动关系成为学者探讨的热点话题。
郑娟尔和吴次芳(2006)从城市层面分析得出结论各城市地价与房价的关系不是唯一确定的,房价的增长更多的受自身因素而不是地价的影响;况伟大(2005)从全国层面分析认为短期内房价和地价相互影响,长期内地价是房价的Granger因;游和远和谭术魁等(2007)以深圳市为例分析地价与房价变动因果关系,得出深圳市地价变动与房价变动不存在因果关系;高波和毛丰付(2003)从全国层面分析认为长期内房价决定地价,短期内两者相互影响;曾向阳和张安录(2006)以武汉市为例分析得出短期内,武汉市房价与地价互为因果,其中地价对房价的影响更大,长期内房价与地价之间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
其他研究成果还有很多,不再一一罗列。
但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多数文献是以全国层面进行分析房价与地价的互动关系,没有因地而异考虑区域因素,还有一些文献以具体省市为例进行分析,不具有代表性。
本文拟考虑区域差异,采用全国29个省份的房价与地价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与对比,以期得出一般规律。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探讨房价与地价的相互影响关系多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本文拟采用Eviews6.0对全国29个省市1999-2013年的房价与地价数据进行检验。
变量的选取,选择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元/平方米)代表房价(FJ),土地成交价格/土地购置面积(元/平方米)代表地价(DJ)。
房价和地价的数据均来源于历年《中国房地产统计年鉴》。
三、实证分析
1.平稳性检验
为了避免伪回归,首先对全国29个省市1999-2013年的房价和地价的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其平稳性,结果表明原始序列FJ和DJ是不平稳的,而一阶差分序列ΔFJ和ΔDJ为平稳序列,检验结果如下表1:
3.格兰杰因果检验
为进一步说明房价与地价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本文对全国29个省份的FJ和DJ数据分别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如下表3(下页):
由表3可以看出,纵观全国29个省市,房价与地价之间的互动关系不是唯一确定的,但房价与地价的相互影响,以房价是地价的格兰杰原因为主导,即高房价引起了地价上涨,而地价对房价的反作用仅在少数省市出现。
四、结论
1.通过全国29个省市的数据分析得出,房价和地价是相互影响的,并且以房价是地价的格兰杰原因为主导,少数省市存在地价对房价的反作用。
2.目前我国实行的招拍挂出让土地方式不是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3.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房价的非理性增长带动了土地价格的上涨,从而导致土地成本上升,但土地成本上升仍然不足以解释房价的继续上涨。
4.引起高房价的根源另有其他因素,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郑娟尔,吴次芳.地价与房价的因果关系[J].中国土地科学,2006(06)
[2]况伟大.房价与地价关系研究:模型及中国数据检验[J].财贸经济,2005(11)
[3]游和远,谭术魁,林宁.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的地价与房价关系分析[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
[4]高波,毛丰付.房价与地价关系的实证检验:1999-2002[J].产业经济研究,2003(03)
[5]曾向阳,张安录.基于Granger检验的地价与房价关系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6(02)
艺术与设计的相互影响【3】
摘要:随着民间艺术的蓬勃发展,设计与艺术趋向一体化,逐渐形成各自不同的专业领域,直至发展为当今设计和艺术的新融合。
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如火如荼,艺术源于生活,设计是艺术的展现形式。
因此,本文对艺术与设计进行了思考探索。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艺术体系设计方法
设计与艺术经历了最初的一体化,逐渐形成各自不同的专业领域,直至发展为当今设计和艺术的新融合。
在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他们之间并开始逐渐趋于融合,艺术的概念很大,一切符合人们有关美的东西或事物都可以称之为艺术,艺术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它一般是在一个不现实的虚幻的空间事物里一种抽象的情感表达,自从有人类以来的原始社会起艺术就已经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原始时期的许多生活用品也可以是艺术品,一件艺术作品也可以说是一个设计,看来在很早艺术与设计就已经是一个紧密相关的了。
艺术是一种以情感为主的活动,是心灵的不断超越,是十分自我的情感表达行为,它不需要考虑外界事物带来的各种影响,艺术仅仅是艺术,是一种崇高的纯粹的情感表达。
阿切尔在《设计者运用的系统方法》中说:设计师是围绕目标的求解活动。
设计是根据一定的需要发现和精心构造备选方案的活动,是人类有目的性的审美活动,是为了达到某一明确目的性的预见性的自觉的行为,是为了满足人们某种需要而进行的,设计始于需求,需求由设计来满足,设计与生产力密切相关,反映着生产力的水平。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设计艺术化、审美化,艺术实用化、生活化,这一发展趋势使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艺术与设计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多,并在某些领域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艺术有了设计的艺术,设计是艺术的设计,他们是一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艺术在一开始影响了设计的审美观念,为设计美学奠定了基础,设计是艺术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它使艺术更真实化,让艺术走进了生活,现在许都的设计品也可以称得上是艺术品,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利用一些绘画艺术的灵感上的再创造,设计已在追求艺术的基础上设计,它不仅要让产品的功能性满足社会还要让产品的外观上满足艺术的审美要求,这一成为设计的一大基本理念了。
可想而知艺术在设计中的巨大作用。
1、设计中的艺术
设计在我们生活中现在已经随处可见了,设计品与艺术品之间有的已开始画上等号,许多设计都是从一些伟大的艺术作品中探求,演变而来。
设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渗透着艺术的存在,所以我们不能孤立地强调功能主义,而忽略艺术对产品本身的影响,同时也不能过分为表现艺术而忽略功能性,艺术与设计必须完美地结合。
设计始终是由艺术审美做指导的具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形式”。
只有经过了艺术的思考后的设计才是好的有价值的设计。
艺术已成为设计的一种无形的灵魂,产品设计追求形式的美观和多样化,与艺术创造上强调运用抽象的艺术方法去表现主观情趣,也是互为表里的。
追求多样化,反对千篇一律,是艺术上的特性和创造上的特殊要求。
说明今天的设计技艺及其产品已逐渐向艺术创作靠拢。
现在设计师一般都需要一定的艺术素养,为了确保他的作品有艺术价值,具有艺术的感受。
如今设计已充满我们的生活的各个角落,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展示设计,建筑,标志,服装等这些设计的发展也是艺术的一种发展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视觉艺术享受。
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对设计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与灵感,如古典主义中的绘画艺术效果,古典建筑,雕塑都影响着现代的设计艺术感受,巴洛克、洛可可式的美好浪漫在现代家居设计中运用广泛。
古典的建筑、雕塑在园林景观上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2、当代艺术在设计中的体现
在当代,设计的艺术化势头更是迅猛,尤其是大众文化产品,人们消费的是艺术符号,消费的是产品的意义。
艺术设计追求的是一种审美体验,设计的是一种“感觉的组合”,“设计”用一种抒情的方式去展示失控的现代秩序,设计意在创造秩序,成为心灵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许多艺术大师同样是设计大师,他们在追求美上面是没有区别的,可想而知设计与艺术的界限开始模糊,艺术在形式上也开始有了设计的思维,设计里面的创造性思维。
现在艺术也需要设计的艺术,艺术是魂,设计是人,像立体主义、构成主义,已经让我们看到艺术与设计无法分割了,并开始把构成引入了平面建筑工业设计中。
当代和现代艺术对设计的影响非常显著,现代主义是20世纪设计的核心,不但深刻影响到整个世纪的人类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同时对本世纪的各种艺术、设计活动都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从20世纪现代艺术发展到顶峰,我们不难看出艺术与设计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立体主义,野兽派,构成主义,抽象主义绘画越来越多的影响着现代设计。
设计开始也逐渐地抛弃了装饰图案和纹样,开创了以设计内容决定设计形式的功能主义设计理论与实践。
现代的抽象绘画对设计的影响也毋庸置疑的,有的优秀的景观设计考虑到人的走动,这种注意动态的思维与绘画中动态的思想一样,有的设计师丢掉了传统观念中“优美”的曲线,而是吸收了蒙德里安构成主义绘画中的概念,像有根据蒙德里安色块构成设计的衣服,椅子,家居等。
还有的设计师利用马蒂斯拼贴绘画的构图手法,虽然要遵循许多设计原则和限制,而且永远不能像马蒂斯那样随心所欲,但设计理念与绘画无疑是相同和相似的。
其实在大多数的现代景观设计中,都可以或多或少的看到现代抽象绘画的影子,或者说体现了现代绘画中的某些观念,景观设计师从现代绘画中获取灵感,扩大了景观艺术的表现力。
无论我们是进行平面设计或是空间设计,现代主义艺术家所创造的造型方法对于现代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艺术与设计这两种具有不同内涵的艺术学科,有着各自独立的观念形态和发挥空间,但又在密切联系中相互影响,共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二者的互融性特征更为显著,因而我们既要肯定二者的交叉,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又不能将二者的概念模糊一谈。
作为艺术现象中具有相对个性品格的不同艺术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二者都是沟通人类创造性地双重特质。
在社会化,科技化,人性化的日益兴盛的当代社会,艺术与设计正以各自独特的存在轨迹发挥功效,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彭富春、身体与身体美学2004,(4).
[2]、张贤根、民间工艺审美的现象学阐释——以土家织锦为例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2).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技技术出版社1998年8月
[4]、李娜、浅谈艺术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安徽文学2007年第9期
[5]、宁绍强,穆荣兵.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10.
【交通与旅游的相互影响关系】相关文章:
浅议旅游与文化的关系10-05
旅游意识与地方旅游业发展关系的探讨10-05
现代旅游与社会学的关系10-06
旅游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10-01
我国旅游交通发展10-07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10-05
桂林旅游交通优化对策10-07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关系10-05
旅游交通管理简历模板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