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正式向社会公布。在公布的方案当中,从2018年起北京市中考将采取科目“多选”的考查方式,考试科目为3科必考加3科选考加体育,通过排列共有9种科目组合可以选则。
根据新的高考方案,从2020年起,北京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形成“3+3”模式。北京市教委昨日(4月7日)向社会发布了《北京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整体方案改革措施包含了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中考综合改革、高考综合改革、相关配套政策改革、深化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考试招生改革、强化监督管理等六项。北京市教委发展规划处处长姚林修认为,这不仅是中考和高考的改革,同时也是涉及整个,从义务教育入学到中考到高考,还有成人高考,以及学习型城市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而之前备受大家关注的中高考考试方案也是纳入在此次的整体方案改革当中。其中,新的中考改革从2018年开始实施。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及化学、体育共计9门课程,总分为580分。其中,语数外为必考科目,而外语则增加了听力、口语考试,满分为100分,其中60分为笔试成绩,只能考一次;40分为听力、口语成绩,与笔试相分离,但学生可以考两次,取最高分成绩。其他科目,实行选考,从除体育外的5门科目中选择3门参加考试,成绩由高到低按照100%、80%、60%的系数折算为实际分数。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臧铁军认为,此次的中考改革,很好地和之前的义务教育整个课标的要求结合在一起,学生的选择也更加多样了。“原来考6科,现在是10科,语数外加上理化生、史地政,加上体育,学生在这些课程都学过之后,到了课程结束时,学生才面临着要选择哪三张试卷进行考试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改革措施,学生家长杨女士表示,新的中考改革方案更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培养学生的多元兴趣。“我们家孩子马上就要上初中了,这次改革可以说给小孩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以前只是让自己的孩子重视语数英主科,现在应该让孩子多元发展,毕竟现在也在提倡素质教育嘛。”
而高考的改革方案,也正如大家所预料的一样,科目调整为“3+3”模式,也就是3门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另外3门为自选科目。从2020年起,文理不分科,考生可以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6科中任选3科。自选科目,不用参加高考统考,采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方式,计算高考成绩。
三本合并到二本高校无影响
新的改革方案指出,从2017年起,将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待条件成熟,将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
据北青报记者了解,本科三批目前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2006年,由于当时招生高校不断增加,为了给考生更多机会,北京高考增设了本科三批。填报志愿也较之前发生了变化,分为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等,不少曾经可能只能去专科学习的北京考生通过新增设的三批录取得到了进入本科院校学习的机会
北青报记者从北京部分有三本专业的高校了解到,这一改革对高校的专业设置不会有任何影响。据了解,我国从2006年起首次增设本科三批录取批次,以独立学院为主。从去年开始,全国各省的高考改革相继对“批次”下刀,取消本科不同批次是大势所趋。例如,上海市从今年起率先取消高招录取中一本、二本的划分,所有本科院校平等竞争,成为全国第一个取消本科录取批次的省市。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的招生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由于各省对录取批次的政策不同,明年该校的某个三本专业在上海是与所有本科专业一起录取,在北京是二本录取,在其他省份可能是三本录取。但无论学生是在哪个批次被录取的,一旦入学就都编在一起学习。也就是说,“批次”的概念只存在于录取环节,不存在于人才培养环节,学生入学后都是一样培养的,所以高校不会针对上述政策对专业进行什么调整。“取消批次有利于高校发展自己的优势专业,我们也愿意这样。”这位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