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教育的随笔

时间:2024-12-30 14:03:08 随笔 我要投稿

教育的随笔优秀(12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说到随笔,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经典的随笔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的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的随笔优秀(12篇)

  教育的随笔 篇1

  欣欣是班里比较内向文静的女孩,这学期她妈妈也到沿海城市打工去了,把欣欣留给爷爷奶奶照顾。

  我时常把她揽在怀里问:“妈妈回来了吗?你想她了吗?”她总是摇头或者点头。我心里暗自“佩服”这个懂事的孩子。

  然而,一个偶然的电话,让我感到震撼。一天上午,我正在给孩子们讲故事,电话铃声响了,我“嘘”了一下,拿起话筒,是欣欣妈妈打来的。她想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也想和欣欣通个电话。我叫欣欣来接电话,又压低了嗓门继续给孩子们讲故事,只听到欣欣“嗯”、“好”的答应声。过了一会儿,听见欣欣说:“妈妈,你早点回来啊!”我扭头看了一下,欣欣离开了电话,泪流满面地向我走来,却没有哭出声。多么坚强的孩子啊!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赶紧接过话筒,对欣欣妈妈说:“孩子想你了,多回来看看她啊!”电话那头哽咽着,没有了声息。

  我能做什么呢?一张泪流满面的孩子的脸庞,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刺激着我的心灵。我把欣欣拥入怀中,一边给她擦着泪水,一边对全班小朋友说:“欣欣多了不起呀,爸爸妈妈都到外地去工作了,她跟着爷爷奶奶,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我们大家应该向欣欣学习!”孩子们热烈的`掌声让欣欣不再流泪,重新融入了我们这个幸福的大家庭。

  “老师就像我的妈妈呀”。欣欣,但愿老师和小朋友的爱能像妈妈一样温暖你的心灵,也祝愿欣欣能早日和妈妈团聚!

  教育的随笔 篇2

  今天我和孩子们在讲故事《我有多爱你》讲着讲着,孩子们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老师,你这么爱我们,我们也爱你!”,“老师我爱你,就像妈妈爱我一样!”,听到孩子们的这些话语,我激动。我兴奋,我和孩子们抱成一团。无意间我发现龙孤独的坐在角落的板凳上向我们张望。龙龙是一个孤独的孩子,为此我和家长绞尽脑汁,用了不少办法,但效果不明显。嘿!办法有了,和龙拥抱,说不准会让龙有所改变。

  第一天的拥抱,孩子们用过来了,龙在看着我们,第二天的拥抱,龙象征性的和我拥抱了一下,第三天的拥抱,龙慢慢地靠近了我。第四天的拥抱,龙主动和我拥抱,有点不自然……慢慢地,龙变了,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了。

  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我们老师要学会思考。学会冷静。学会宽容。学会分享,我们要学会换个角度看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可爱的一面。

  世界真的很美。很温暖,我们不要带着冷漠的心看生活,我们要学会点燃孩子的激情,那么我们的世界会因此很精彩的。

  我们老师要想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就要学会等待。观察,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体会到你的关心。爱护,他才会慢慢地打开心结。

  老师们,我们要相信爱是有无穷的力量的。

  教育的随笔 篇3

  “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每个做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情迫切,都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前途。但是现在的父母在教育上有很大的弊端,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孩子们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从身边的每一个小事做起,要真正做到教育孩子无小事。

  有一天,张艾萍小朋友眼含热泪来到幼儿园,我发现她的情绪不好,就跟她进行了交谈,原来她今天穿的衣服是姐姐以前穿过的,是旧的,不是妈妈专为她买的,她说旧衣服难看死了,小朋友会笑她的,这时,我对她进行了教育:衣服虽然不是新的,但是很干净,衣服旧一点没关系,只要干净就行了,小朋友不会笑你的,接着我又问其他小朋友,张艾萍的衣服是否干净,大家都说干净,于是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通过这件事使我想到: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有挑吃挑穿的.毛病,吃东西时只要有自己喜欢的,就吃个没完,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谦让,衣服挑新的穿,心中想的只是自己,所以我们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健康的成长。

  教育的随笔 篇4

  在给孩子分点心、水果时,总会听到孩子们会为了一块面包、水果而发生争执。一天,这样的事情又一次上演,我看到两个孩子紧紧的拉着半块苹果,说个不停。我轻轻地走到两个孩子的中间,摸摸他们的头说,“不是还有一块多吗,为什么你们两个都喜欢拿这块苹果。”两个人异口同声的说,因为这块苹果看上去光滑,可是哪一块苹果皮上一点一点,我不喜欢。听了孩子们的说法,我也开始仔细打量了这两块苹果。确实是和孩子们说的那样。

  还有一次,教师的话音刚落,其他小朋友都拿着自我的点心津津有味地吃着——豆沙包,唯独轩轩一个人认真地看着这个豆沙包,不敢张嘴。我走了过去,“轩轩,今日午时的豆沙包很好吃,你怎样不吃啊?”“因为那只包子不好看。”我看着这个包子,有点纳闷。“那它哪里不好看,你能告诉我吗?”“它的上头有痕迹。”有了轩轩的提醒,确实豆沙包的'表面上留下了深深的点心夹的痕迹。

  从这两个孩子的事例中,我们完全能够明白孩子对任何物体都有审美的标准,他们会用特殊的方式去看待。每个孩子都有追求自主选择的权利。于是,我们也把这几个事例在班级交流日中和其他的教师共同协商这件事情。班级的教师经过共同沟通后决定让每个孩子自由挑选水果和点心。在一次次的实施中也发现他们并不会应为能够自由选择而将有苹果皮、包子等外观而影响食欲。其实在孩子的眼中的世界跟成人截然不一样,他们看待事情的眼光和角度不一样。就像有的孩子觉得有痕迹的包子不好看,有些觉得这是包子衣服上的花纹。小小的事例,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仅有随孩子的意愿选择时,他们会更投入更用心。

  教育的随笔 篇5

  充分发挥晨间谈话的成效

  晨间谈话,顾名思义就是晨间活动时对孩子进行的群众或个人的谈话活动。我校幼儿老师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发挥它应有的成效,使孩子们的口语潜力将大幅度提高,老师也会从与孩子们的交谈中了解到不少有益的信息,孩子们经过一周的的晨间谈话训练,已逐渐盼望着与老师在晨间交流了,晨间谈话能够渗透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

  如何穿衣服,给孩子讲解不乱扔纸屑的好处,让孩子们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习惯,鼓励孩子们在课堂上肯动脑筋,大胆讲话,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许多孩子在学习上都有了进步。老师和家长的心里都快乐极了!

  教育的随笔 篇6

  现在的教育体制,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上下不能贯通,导致机械式教学模式堂而皇之,对于学生的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都形成了很大的制约。

  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的老师几乎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只追求量化而忽略了质的重要性,一个真正好的老师是理性的,

  会通过自己的勤作,把一些量化的问题系统的进行质化,特别体现在课外作业上,教育部规定的作业量根据不同年级有一个时间的限制,以中等学生完成的时间为参照。这实际就反映出一个问题,要求老师的专业水平更高,为之付出更多。对于学生用多出几倍的时间来完成的.作业进行科学的,系统的梳理,精简,以通俗易懂的内容面对学生,最大限度的由量化转为质化,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才能使的文化和素质齐取并进。

  现在的大多数老师在布置课外作业上也有很大的攀比性,认为自己的哪门课,作业少了就像是占了下风,吃了亏。不去理性的,逻辑的把所涉及的内容质化,优化。还有一部分老师缺乏必要的敬业精神,就像,走形式搞过场,总是机械的去教一些东西,没有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智慧付诸于行动,反而把更多的精力去侧重思考一些关乎自己私人的一些问题。可以说现在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现行教育模式的牺牲品。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文化的教育实质是把吸取的理论知识经过吸收和消化,使之产生一定逻辑性,增加开创性,增强更高的驾驭性。换句话说现在的教学方式只为一部分学生所适应,无论精力和心理,促进了学生成绩高与低的落差,差生久而久之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失去了尽心尽力的动力,形成了教育对于学生的不平等。

  学校的宗旨是教书育人,是广泛性的面对所有等差的学生的,目标是发掘出每个学生的智慧和潜力,好生与差生并重,形成一种平衡,对等的教学模式。

  教育的随笔 篇7

  今天,孩子们的话特别多,走路说,上课说,就连做游戏时,也趁老师不注意,见缝插针说上几句,若他们话瘾上来,想立刻让他们停下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一天午饭后,孩子们的话正说得起劲,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他们,就照老组织法,让他们安静下来,我边拍手边说:请把小手拍一拍,可孩子们根本不理睬我,接着我又说,请把小手弹五下,响应我的也寥寥无几,我有些生气,心想,这小嘴就不闲一会儿,心想声音就不自觉的提高了八度,顺口说,请把小脚跺一跺,我随口说出的话把孩子们吸引住了。这时班里听到得得的弹舌声,我又继续说到…...请把牙齿叩五下,孩子们以极大的`兴趣叩着牙齿,班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又能使他们的舌头,牙齿得到锻炼。教学中,经常遇到孩子们不配合的情况,这就是需要我们变化一下方式,这样孩子们就更容易接受了。

  教育的随笔 篇8

  “老师,给……”早晨,刚到教室晨检,峰同学走近我,把手中的一枝花送给了我。我一愣神:今天不是9月9号吗?这孩子都提前准备好教师节礼物了!等我反应过来,峰同学已经默默地回座位了。

  我连忙朝峰同学说:“谢谢峰同学给老师准备的教师节礼物!”我话音刚落,立马有孩子在底下嘀咕:“切……那是朵假花!”随着年龄的增长,五年级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但他这么说会伤害到峰的自尊的。我回应道:“即便是朵假花,也是峰同学的一片心意。再说了,真花易谢,假花比真花更易珍藏留念!”

  “就是!就是!”见大部分同学认同了,我话锋一转:“不过,老师更希望得到你们亲手做的贺卡或其他手工,要是能给老师写封信就更好了,这样更有珍藏意义哦!”趁着教师节还没到,怕前面的话给孩子们误导都去店里买花,赶忙补充一句,我真觉得家长们每年这样买花太浪费钱了,与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也背道而驰。

  第二天便是教师节,虽然还是有孩子买了花送给我,但是果然少了许多。其中雪同学用卡纸做了一束花,我觉得做得精致,还真是个心灵手巧的`女孩。只可惜当时只是表示了谢意,没有就她这一优点表扬她,只能以后再找适当的时机夸夸她了。可是,没有一位同学给我写信,自昨天说完那番话,我便期待着收到孩子们的信。是哪儿出现问题了?我不禁问自己。三年级开始带孩子们,那时孩子们喜欢围着我们老师,叽叽喳喳说不完的话。那时刚到小学来的我,还嫌弃孩子们吵闹。如今,孩子们渐大,想听听孩子们的心里话却听不到了。也难怪,让他们写,他们自然也是不愿意的了。看来,这俩年,我做得不够好,到现在还没有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回顾这两年,我是怎么对待这群孩子们的?因猛一从中学到小学,中学生的静与小学生的闹形成了强大的反差,让我无法适应,甚至反感。因此,除了上课的时候表现仅有的“温柔”,看班和课间我几乎都是板着脸,一脸严肃的样子,以便能“镇住”这群孩子。效果是有的,孩子们渐渐地不闹了,打小报告的也少了……可是在这一错误思想的引导下,我与孩子们的关系渐行渐远。

  直至在董艳老师引领下,加入叙事者学习,一方面听各位优秀老师的成长故事,一方面跟着共读几本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相关著作。自己的心灵仿佛也被群里面一篇篇“柔情”的教育叙事浸润了般,小学生的教育,尤其是调皮捣蛋的孩子需要老师更多的耐心和爱心。读了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儿童人格教育》,明白每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自卑情节,需要我们去走近他们,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需要我们尽可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逐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感受到阅读的指导意义,有了读更多教育类和心理学著作的欲望。本月共读了《园丁与木匠》,然而我也迫不及待的阅读董艳老师推荐的下个月共读书《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一本有关家教,一本关于教学,二者并不冲突,却都是自己此时急需补充的“营养”,在学习中,试着改变,愿自己能真正走近学生,与学生既为师生,亦为朋友。

  教育的随笔 篇9

  今天,在小班的一日生活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孩子们的纯真与活力。

  早晨,阳光洒进教室,孩子们像小鸟一样欢快地飞进来。我组织他们进行了简单的晨间活动,孩子们积极参与,笑容满面。接着是早餐时间,我注意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和喜好,于是我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吃得开心。

  上午的教学活动中,我教授了一首简单的儿歌。孩子们学得很快,他们稚嫩的嗓音唱出了美妙的旋律,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课间休息时,我和孩子们一起玩起了游戏,他们围在我身边,笑声不断。

  午餐后,我组织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在阳光下,他们奔跑、嬉戏,释放着无尽的活力。我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安全,确保他们在游戏中得到快乐的同时也能健康成长。

  一天下来,我深感小班教育的重要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作为教育者,要用心去感受他们的世界,用爱去引导他们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教育的随笔 篇10

  今天的美术课上,我一改往日的命题作画,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像,随意自由作画,画什么都可以,最后还要讲一讲自己的画面的内容。孩子们开始作画了,我也在留意的观察着他们,随时对他们的画面作一指导。

  “老师,我画完了,你来看看我画的画吧。”平时画画较好的李昊宇小朋友大声对我说。

  “李昊宇小朋友画的真快,让老师看看你画的是什么。”我走过去一看,在一张大纸上,画了一艘大轮船,在旁边还有一艘小的轮船,蓝蓝的海面上,还不时的有小鱼蹦出海面,确实很有创意的。我就和李昊宇开始了一段对话。

  “李昊宇,你画的真好,你能讲一讲你的.画面的内容吗?”

  “老师,我画的是一艘大轮船,在海上航行。”

  “那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

  “我要当船长,拉着客人到海上航行,想到哪个国家就到哪个国家。”

  听到孩子有这么大的理想,我心里非常高兴,便又和他攀谈下去:“你的想法是很好,如果你的船走着走着没有油了,那你怎么办呢?”

  “老师,旁边不是还有一艘小船吗?我就跳上小船。”没等李昊宇说完,其他的孩子哄得一声笑开了,有的说:“你自己跳上小船,大船上的人怎么办?”有的孩子还说:“你光顾你自己,不管别人,要是遇上大风,把船掀翻了,船上的人不是有危险吗?”,听小朋友们这么一说,李昊宇的脸刷的红了,结结巴巴的说:“老师我还没说完呢。”

  “是吗?那你再继续往下说。”

  “我跳上小船,是想到岸上去拿油,然后再回来装到大船上,有了油大船不就能走了吗。”

  听他一说完,孩子们朝他鼓起了热烈地掌声。

  我们要学会倾听,听孩子们要把话说完,倾听他们内心的世界。

  教育的随笔 篇11

  孩子的数字启蒙教育会关系到他日后学习数字的兴趣。一般的家长在教孩子数学时,容易以自己理解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却忽略了自己的指导方法。由于指导方法的不当,会让孩子原本浓厚的兴趣被扼杀掉,更可能造成孩子拒绝学习,这样的现象是我们要尽力避免的。所以父母学习如何去引导孩子,是教导孩子时应有的态度,这是很重要的。

  教孩子基本的数学概念

  三至六岁的小孩,应开始用有趣的实物来教他数学概念。例如,不要只是教他用心来数1~10,应该每数一次指着他的一个手指。要他数物件时将物件移放在一处。否则,他可能会以为“4”是意味着在一序列物件中的第4件,而不是整群物件共有4件。

  你也应该教三至六岁的孩子认为“0”是一个数字的概念。通常,人们让孩子们以为“0”与没有是同样的。这在以后将使孩子在数学上发生极大的困难。例如,35和305两个数:在第一个数中“3”与“5”之间没有“0”;在第二个数中,“3”与“5”之间有“0”,但孩子也会认为“3”与“5”之间没有东西;这岂不是两个数都相同了?但实际上两数有很大的差别。

  其次,在孩子数物件的时候,写给他看由0至9的写法,如果你将数字写得大至可以用他的手指依循墨迹画出来,大多数孩子都可以较快地学习。有好些形象化的方法,都适合在家中教学前儿童数学概念。例如,在孩子已学会数东西和认识了数字之后,给他一个箱子,分成十格,各写上由0至9的数字,再给他45块鹅卵石或硬币,让他正确地分配放人各格中(即一格放一个,两格放两个,三格放三个等等)。这个箱子,让他可以在若干程度上自己矫正错误,使他能独立地实践与学习。

  另一种教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游戏是:在若干纸条上,分别写上不同的数字,然后放在一布袋内,每次让你的孩子抽出一条纸条,抽出的纸条上写的数字是多少(你不要将数字读出来),就要孩子拿出同样数字的鹅卵石或硬币来表示。

  将若干数字的硬币放在一堆,同样数目的硬币放在另一堆,要孩子在每一堆中每次拿掉一个,他就会自己发现相等的概念是怎样的。如果两堆中有一堆的硬币数多一些,他就会发现较多和较少的概念是怎样的。

  提高孩子的数学能力

  要让孩子的数学能力提高,就要通盘地学习每一种数学领域,基本上数学领域划分为四大部分:数与计算;量与实测;形状空间;逻辑推理关系。我们很简略地介绍一下。

  (1)数与计算。

  唱数与点算:唱数是语言上的表达,点算是手与口的对应,为了让幼儿确实了解数字的量,可以用实际的物品给孩子点算,像2个苹果,口里说2,手上数1个、2个苹果。比较多少:让孩子透过具体的物品比较出数量的多少,哪一个少或是一样多的意义。像2和3哪个多?可让孩子透过“一一对应”的方法,如苹果要装在篮子中,有3个篮子,2个苹果,可不可以装得刚刚好。

  分解合成、数的四则运算:先了解数的分解合成是练习四则运算(+、-、×、÷)的基础。像3可以分成1和2,或是3个1。2和3合起来是多少?可让孩子再算一次,合起来是5,运算的式是2+3=5。

  序数:表示数的顺序且可以表示位置,像第一名、第二名??另外就是表现位置的方向和先后,要先提醒孩子起点和方向,像“从右边算起第3个”,右边就表示方向,第三即是位置。

  保留概念:让孩子知道物品不论它的.位置如何改变,它的数值都是不变的,像原本00000排成00,000,通通都是5个。

  分数、倍数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大人可将水果平分成两份,妈妈一半,孩子一半,或是有5个糖果要分给5个小朋友,自己分分看??

  (2)量与实测。

  长度:像远近、深浅、高矮、厚薄,可在生活中多给孩子猜猜看哪个长,比比看哪个远的实际测量及估量的机会。

  时间:时间观念务必与生活结合。先让孩子从感觉时间的长、短,再去分辨时间的先后顺序,再慢慢认识几点钟,也可让孩子看看沙漏漏完要多久?或是蜡烛烧完要多久?

  重量:比比看棉被重还是枕头重?先对比轻重差别较大的两种物品,让孩子拿拿看,用手掂掂看,让孩子感觉并分辨出哪个轻,哪个重。

  体积(容量):体积是三维概念,可找家里的盆子、瓶子、罐子,让孩子透过实物比较,或是在瓶内装水,看看哪一个瓶子装的水比较多。

  面积:找一些不同大小的硬纸板,实际比比看,哪一张纸板比较大,或是找一些不同形状大小的小纸片覆盖在书本上,看看要几张小纸片可将书本表面全部覆盖。

  钱币:在逛街或是买菜时给孩子换钱、找钱的机会,再分别认识1元、5元、10元等不同币值,多给孩子自己掌握金钱买东西的经验。

  速度:观察路上的车子哪辆跑得比较快,比比看妈妈和孩子哪一个走得快,或是哪一个比较慢。

  (3)形状、空间。

  平面图形:认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说说看这些图形的特性,像三角形有三个角,正方形有四个角??

  立体图形:让孩子堆叠柱子、立方体、三角锥、积木,试试球、圆柱体可不可以堆叠?方位概念(上下、前后、左右):要分辨上下、前后、左右要先找出一个基准物,像在桌子的上面,或是下面,孩子的左手,或是右手,等孩子熟悉这些概念后也可将二者配合起来,像将花放在左边的第二格,这可帮助孩子将来对坐标概念的理解。

  (4)逻辑、推理关系。

  分类:主要是教导幼儿如何让自己的观念清楚,之后才能决定数算的范围。分类可以是单一标准如“哪些是绿色的?”也可是多重标准如“找出都是穿裙子的,而且是女孩子。”或找两种因素,另一种是“找出长头发或是穿短裤的。”

  部分与全体:拼图可让孩子认识部分与全体的关系,另外像5可分成1和4,5即是全体,可分成两部分,即1和4。

  逻辑推理:从已知的条件中去推断未知的情况,像排序列“排○□○□,接下来要排哪一种”,也可请孩子找找看这个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原因和结果: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是让孩子在玩游戏时多想想“为什么?”、“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仔细地观察,探索原因和结果。要想让孩子的数字能力发展得很好,就要均匀地从上面的四大数字领域开始培养,并不单纯选数与计算的那部分,这就像吃东西一样,要每种营养都摄取,若只喜欢吃汉堡包、薯条,不仅会过胖,且会伴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难治的疾病,唯有对每一种养分都均衡的摄取才会长得健康又健壮。

  教育的随笔 篇12

  我班有一个男孩子他叫岩岩,今年4岁了。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脸,一对大眼睛乌黑发亮,闪动着聪慧,樱桃小嘴一笑,嘴边还有两个小酒窝。天真可爱他长得眉清目秀,就如我儿子所说,他叫“小可爱”。

  这个小可爱,不爱说话,不欺负小朋友,不乱跑,上课认真听,睡觉认真睡,不给老师惹麻烦,也是老师眼中的“小可爱”。虽然我们的小可爱和同龄孩子一样大,但是在动作发展、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学习技能等方面却显得比同龄孩子差多。上厕所需要老师提醒,屯裤子把着尿尿;喝水家里人不给用茶杯,每天带一个带吸管的水壶;吃饭时,带一个围嘴;吃点心很慢很慢;洗手还要老师帮着洗;上幼儿园妈妈总是拉着他的手走;不和同伴玩;不和同伴说话;不唱歌;不念儿歌等。

  小可爱虽然可爱,但是小可爱各个方面的发展已经落后于同龄孩子,已经阻碍他今后的成长。作为从教21年来幼儿教师的我,遇到的一位特殊的孩子,特殊的家长,特殊的教育方式。就如《指南》所说:“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岩岩之所以成为这样,和他妈妈的包办代替的教育方式和遗传因素有关,但是在这里,遗传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家庭教育方式。

  通过和家长交流,孩子的爸爸在机场上班,一星期来家一次。平时,孩子都是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妈妈是全职太太,很爱干净,就如她自己所说:“她是处女座”,有点洁癖。”所以,从来不带孩子到公共场合玩耍,孩子在上幼儿园以前,从来没有和同龄孩子玩过。孩子的妈妈性格比较温柔、文静,和孩子总是轻轻、柔柔的说话,用的语言就像和一岁孩子交流的方式一样,表达着对孩子的疼爱之情。这样错误教育方式让我这个有着多年以来教育经验的老教师,分外的难受。真没想到,如今教育的发达,教育理念先进的80后,竟然这样教育孩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就为这些不懂得用科学的育儿观教育孩子指明了方向,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所以,我就趁家长来园接孩子的.实间,和她聊起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让她意识到自己孩子和同龄孩子的差距。“不仅不能自理,不和同伴相处,而且也不写作业等”。然后,我向她推荐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本书,又向她讲解了《指南》的理念和教育孩子的一些关键句子,让她学习《指南》,按照《指南》的教育理念教育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通过学习《指南》,家长认同了我的观念,愿意和孩子的爸爸一起努力,改正他们错误的教育方式,配合我们教育孩子,为孩子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孩子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

  当然,我们要抱着慢慢促进的心理,不要心急,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孩子发展的合理期望。按照《指南》精神,“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岩岩从来不敢玩幼儿园的滑滑梯。为了让他敢玩滑滑梯,玩滑滑梯的时候,我就把他抱上滑滑梯,然后扶着他向下滑。第一次时候,他紧张的要想哭了,当滑下来时候,已经不是那么害怕,我就问他:“好玩吗?”“好玩”。“岩岩真棒!终于敢玩滑滑梯了。”我又抱着他滑了几次。我问他,还想玩吗?他说:“不想玩了。”我知道,初次进行这样有点紧张的活动,不能太久,要慢慢来。又过了几天,又到了玩大型玩具的时候了,我到处找他,想抱他上滑滑梯,看着他玩。没想到,他正小心翼翼的自己爬上大型玩具,看的我都心惊肉跳,真害怕他被旁边的小朋友碰倒。没想到,他到一点不紧张,手脚用力,爬上攀登架,坐上滑梯,又从滑滑梯上慢慢的滑下来,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而且一直坚持到最后。事后,我和他妈妈聊起这个话题,他妈妈说:“徐老师,你不知道他每天放学都要玩滑滑梯,而且一直玩到保安催着才回家。够死了!我都要给晒晕了。”“哦,原来是这么回事,难怪岩岩玩滑滑梯进步这么快。”我接过话茬说:“难道你不高兴,儿子终于能玩滑滑梯了,动作发展了,增强体质了。《指南》里不是告诉我们要利用多种活动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岩岩就是缺少锻炼,你看他也不敢跑,也不敢玩,玩什么都害怕。现在他终于不怕了,你要鼓励他多玩。”岩岩的妈妈听到这些,“哦,徐老师,我知道了。我一定给他玩个够!”

  是的,有了《指南》的指引,就让我们放开我们的手,多给孩子一些“放纵”的机会,让他独立、让他自强!让我们明白“放手是爱”,学会放手,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教育的随笔】相关文章:

[精选]教育随笔08-25

教育随笔(精选)06-12

教育随笔06-11

【经典】教育的随笔08-03

教育的随笔11-08

(精选)教育随笔06-12

教育随笔【精选】10-21

教育的随笔(经典)08-04

教育的随笔【经典】08-05

教育的随笔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