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论博客与传统日记书写特征之差异

时间:2021-02-02 19:11:41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博客与传统日记书写特征之差异

  每一个大学生都要经历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毕业生们能否顺利毕业,所以还是要认真对待的。下面YJBYS提供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一篇,欢迎大家阅读思考!

论博客与传统日记书写特征之差异

  摘 要:作为由计算机数码技术和超文本链接技术联合打造的网络写作新平台,博客既有对传统日记写作精神的传承,又有对传统日记写作模式的突破性变革与超越;分别从写作心理、写作机制、写作形式、写作内容等方面对传统日记与博客作以比较,探讨出二者书写特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私密与共享、单向与交互、文本与超文本、“小我”与大众化。

  关键词:博客;传统日记;书写特征;差异

  “博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Blog的音译,Blog是“Weblog( 网络日志)”的缩写,因此博客又被称作“网络日志”。博客是继E-mail、BBS、ICQ 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往方式。博客于2002年正式登陆我国,而且后来居上,发展迅速,已成为目前最具吸引力的网络交流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其中博客用户达3.18亿,较2011年底增加7.9%。作为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种互联网文化现象,博客这一现代新媒体技术下的“网络日志”与传统的日记写作相比,究竟新在何处,其自身所具有的突破性变革又体现在哪些方面,本文将分别从写作心理、写作机制、写作形式、写作内容等方面作以探讨。

  一、 写作心理:私密与共享

  传统日记带有很明显的私人性,它忠实地记录客观生活,尽情地倾诉心灵私语,每个作者都不希望自己的这片私密领地被“他者”偷窥。而博客则是私人性和公共性的有机结合。虽然博客又名网络日志,但它绝不仅仅是纯粹个人思想的表达和日常琐事的记录。由于网络空间无限扩展的传播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作者一旦选择了在网络上写日志,也就意味着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内容共享。在写作网络日志时,作者或多或少都会预设到读者的存在,即使是把日志当作单纯的日记来写的人,在潜意识里仍会若隐若现着读者的概念。因为不得不考虑可能的读者(尤其是熟人朋友)的感受,博客的内容多多少少都会对原生态的生活情感进行一些不露痕迹的修饰,以一种相对真实的面貌呈现。“博客是传统个人日记的网络表达,只不过是从‘私密‘的本上搬到了‘公开’的网上”,由‘自己写自己看’转向了‘自己写大家看’。”[1] 跨越时空的分享交流是博客平台与传统日记私人话语空间的一个重要区别,即使博客的作者(即博主)只对少数几个朋友开放自己的博客,也能表现出他们对于交流分享的心理需求。

  二、 写作机制:单向与交互

  传统日记的写作主体与写作受体是重合的,作者本身即为读者,其文本写作一经完成即基本定型不再改动,因而传统日记的写作往往呈现出一种单向的封闭凝固的状态。基于互联网络的博客则彻底打破这种封闭与凝滞,其书写机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与互动。在互联网上,任意两个结点之间都可以进行实时的信息沟通。开放性与互动性是网络技术的基本特性,同样也是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写作的基本特性[2] 。

  “相对于纸笔书写,网络写作的不仅是‘可读’文本,而且是‘可写’文本。”[3]P(90) 对于博客写作而言,一篇博文在网络平台上诞生后,不仅作者可以随时随意地对文本进行改动,而且大量的网络潜在读者还可以即时作出评论和留言,为作者提供博文后续修改与更新的倾向性意见。博客上发表的博文可以被看作是一部永远未完待续的作品,呈现出动态流动的开放性姿态。这些作品可能是博主独立完成的,但更大的可能是博主与访问者双向互动交流的成果。在这一写作机制下,作为写作活动的'主体,“自我与网际交流中‘他者’的关系不是‘宣谕—聆听’的关系,而是自我与另一个我之间的‘交往—对话’的相遇和互动关系。”[3]P(84)写作主体与受体在不同的网络结点上经常扮演着相互转换的角色,轻松实现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充分体现出博客写作所具有的“交互性”[4] 特点。

  三、写作形式:文本与超文本

  在纸媒时代,文本的任意连接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当今的网媒时代,电子书写形式的文本往往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单纯文本,综合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而且还经常包含有多种链接,此类文本被称为“超文本”,也叫“超链接”。美国学者罗兰.德.沃尔克曾把这样的“超链接”形容为一扇门──“通过这些门,一个人可以漫步到法国巴黎的卢浮宫, 然后去中央情报局的总部看看, 最后再到一个朋友做的关于他家小狗的主页瞧瞧,……”[5] 无疑,在纸页上一字一句亲笔书写的日记是传统意义上的平面“文本”,而通过敲击键盘进行输入的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的博客则是现代味十足的立体“超文本”。

  相较于由多个方块字拼接而成的传统日记,博客在表现形式上显得更为生动灵活,博主甚至还可以根据写博时的心情随时更换日志的模板和颜色。更为重要的是,博客可以通过“超链接”的强大功能,从一个网络空间游弋到多个网络空间,一扇扇信息资源库的大门被打开,极大地拓展了网络日志的多维空间。而这些特点,都是传统日记的平面书写所不具备的。

  四、 写作内容:“小我”与大众化

  传统日记具有不被打扰的纯粹私人性,大多是对个人日常生活琐事的细微记录以及思想情感波澜的心灵独白。与网络日志相比,日记更有隐秘性,更加有一些作者不愿为人所知的心灵深处的东西,流淌于作者笔端的是一个真实自我的“小我”。早期博客的写作也主要是围绕自我活动和感受等内容,倾向于“向内”的自我表述;时至今日,博客写作已经从传统日记“向内”的自我表述延伸至“向外”的自主表达,其写作意旨正在由小我乐趣逐步转向大众狂欢,这一变化集中体现在几乎无所不包的内容上。除了个人日常生活与情感,时政热点、社会民生、娱乐追星、原创写作、复制转载等等均被纳入博客写作范围,五花八门的内容如同夜色中绽放的烟花那般令人眼花缭乱,呈现出一道众声喧哗的大众文化景观。“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按照商品市场规律动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的日常文化形态。”[6]在后现代大众文化背景下,博客写作者往往对自身有着强烈的普通大众之一员的身份认同,“去崇高”式地活在当下的日常经验中,即使是私人情感也表现出一种日常性的泛化;同时出于对高点击量的某种期许,其博客书写更注重吸引外在的大众读者的目光,广泛触及诸多领域的大众焦点话题,以期形成喧嚣互动的话语格局,从而使得当前的博客书写明显具有草根性大众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