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

小学作文

时间:2024-09-13 14:22:41 小学生作文 我要投稿

小学作文(优)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作文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作文(优)

小学作文 篇1

  石头,一种平凡的东西,没有什么人会去刻意地去注意它。它就这样存在着,默默无声地存在着。它是平凡的。在悬崖峭壁,在素湍急流,在万顷碧波,在林海苍莽,哪里没有它的踪迹?

  它无处不在,无论什么地方都可见它的踪影,无论什么地方都有它的存在,或许就是因为它这么常见,才导致了它的平凡。它只是一块石头,没有什么大的功绩,它安安静静地存在着,一声不响,没有什么人会去注意它。它就平凡到这种地步。而它似乎也对自己现在的这种地位没有什么不满的,仍是无言着,存在着。历代文人墨客不知在这世界上留下了多少诗篇,可是在那浩如烟海之中又有几篇是写它的呢?通常是它在诗中充当配角的情况多,而是以写石为主的却不多见。你要是问他们,他们会说:“石头?

  石头有什么好写的,那么平常的东西,还不如写竹、兰那些雅物呢!”它这么平凡,平凡得让人可以忽略它的存在。它是平凡的,可是它绝不是平庸的。它存在着,在厚实的土地下,是它支撑着大地;它存在着,在几棵凤尾竹边,默默无闻地作着陪衬;它存在着,在大山内部深处,是它作为大山地核心!它存在着,淡然地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它尽自己的力量去点缀大地,却一直无言着,颇具世外高人的风范。做好自己该做的,不去争什么,也不去计较什么。这样淡然的个性,造就了它表面的“平凡”。

  它虽然平凡,可是在它之中又不乏不凡之辈——不,应该说它们都是平凡的,只不过在它们平凡的`外表下是一颗无价的心。玉、金、铜、银……它们也都是石头,在未被别人发现之前也都是平凡的石头。但是它呢,不声张不炫耀。就算是一块内含金块在你面前,你会知道吗?只有有眼光的人才知道它的价值,才配发掘它的财富。这是一种对世间的傲然还是一种谦虚?只有懂石的人才会去爱石。爱石的人会想成为石那样的人,平凡而不平庸。

小学作文 篇2

  在最后的作业整理课,老师与同学们正兴高采烈地津津乐道。突然,窗外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犹如滔滔江水翻滚一般,气势汹汹地袭来。天渐渐灰暗下来,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赶回家去。

  回到家后,我把窗户和电器设备全部关闭后,便下楼去爸妈的摊位上。我刚走到最下面一层,雨水便泛滥起来。倾盆大雨,一泻而下,大为壮观。我站在漆黑的楼梯口,一看,哇!这么点时间,变化如此迅速,从让人怜爱的蒙蒙细雨,转眼间变成了肆虐的狂风暴雨,让人叹为观止。楼上屋子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楼梯口也好不到哪里去,我心中涌起了一种莫名的恐惧,我害怕黑暗,害怕孤独,想赶紧到父母那儿去。我望瞭望这令人生畏的,漆黑一片的天空,吞下一口唾沫,将心中的恐惧压了下去,鼓足了勇气,立刻向外奔去。在奔跑的途中,我发现这雨比看到的大了不知多少倍,豆粒般大的雨点像扫机枪般直射下来,身上像有棍子和鞭子在抽打一般。我的`衣裤刹那间湿透了,真是眼见不为实啊!我虽中了“枪林弹雨”,但仍然往前冲着,像一位义无反顾的战士在战场上陷阵杀敌。我之所以不惧怕着狰狞的暴雨,是因为我知道现在放弃就是半途而废,况且我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可不能让这些付出白费啊!我双眼望着前方的道路,奋不顾身地奔跑着,向着终点勇往直前。

  我跑到了,但衣服没有完全被淋湿,我用了自己的努力换取了成功,使损失降到了最低。这就是一个人生哲理。努力吧,奋斗吧,向终点前进吧!

小学作文 篇3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提出《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这一课题,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基于对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现状的思考。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文教学改革已初具成效,学生习作已由以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再品尝,教师也逐步树立了“为情趣而作文”,“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教学追求做人的真谛。趁着这股改革的东风,我校提出“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的课题一定会让广大语文教师更多地吸取人家的经验,更好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师生语文素养的共同提高。

  2、基于我校作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校师生对作文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我们的语文教师也积累了一定经验,对作文教学的内容、方法指导、评价机制等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因此,在此基础上研究作文教学生活化课题具有更大的意义。

  3、基于我校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应用的条件。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仓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大量阅读,进而提高作文水平。随着我校信息技术硬件装备的不断完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已成可能。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起来,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成长服务。

  二、研究的目标:

  1、作文是为了同别人交流思想、情感、经验,达到某种交际的目的。因此,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尤其注重培养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生活作文目标是作真文与做真人的统一,生活作文研究必须树立做人与作文的协调统一的目标,以期达到生活与写作的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最终为达到生活教育理论求真人的目标服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文的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手写我心”;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探索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实验研究,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各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作文教学的策略。

  5、生活作文指导课与作后评讲课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6、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评价体系: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相评价,教师家长评价。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致力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与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我们的首选策略是通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自觉性,通过生活作文的研究来丰富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深入的实践,没有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的生活作文实践是难以奏效的。

  2、牢固确立作文教学的生活本源观——所谓“本源”,是指事物产生的根源。学生作文的本源是来自生活。“生活本源”,是指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世界,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是贯穿小学作文教学始终的主线。让学生生活“语文化”,就是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水平。

  3、追求多种形式的生活作文表达方式,丰富生活作文的写作内容。

  (1)“循环日记”——日记是作文的辅助形式,“循环日记”是作文的补充和延伸。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明确组长和组员,排列好先后顺序。每组同学合用一本日记本,依次轮流写作。每天轮一个人,写什么内容,什么体裁都由自己决定,任何人不加干涉。后写的同学要先当读者,认真阅读自己前一位同学的日记,并写上“评语”。然后,再做作者,也写一篇日记做交流。这样,每天都有若干个同学同时习作。轮到小组内最后一个学生写完后,就是“一轮回”。一轮回,一评比,评出班内这一轮的“最佳习作小组”、“最佳作者”、“最佳读者”。评比的重点是感情是否真挚和语言是否顺畅。评出的优秀日记,每天都要抽空让小作者在班里朗读。之后,收入班级自办的《循环日记欣赏》,并向优秀刊物推荐发表。写“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使他们的眼睛和大脑迅速敏锐起来。 “循环日记”可以使学生健步踏入一个“生活——写作——生活”的'良性循环轨道,可以把读和写、写和评、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写作的轻松,协作的快乐,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画生活中的画,写生活中的事——手画、眼观、嘴说,可调动各种感官,有利于语言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情感;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一句话,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充满幻想和想象的内心世界、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做到了这一点,小学生能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就能写实在的事物,写丰富的想象,抒发真情实感。多引导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了解、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或者要他们走到社会上去,体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再用笔把他们记录下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一句,就写一句;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对写的内容再配一幅漂亮的画。写得好,画得好,及时鼓励。“绘画写话”,学生喜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作文!

  (3)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写出精彩。教师要经常引导并带领学生参与生活,观察、体验生活,积累有关材料,互相交流所得,记录他们的见闻和感受,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备、误解时的难过与愤慨……引导学生把这一切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开辟第二课堂活动阵地——组织开展写作兴趣小组活动,学生们通过活动,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与感受,如果记下来,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生活的印记,生命的律动。

  4、加强生活作文指导课的研究。

  作前指导是学生习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储存,完成见闻、思想、情感等信息的输出。作前指导一是夯实表达基本功,即做到“能以妙笔绘春秋”,用扎实的训练提高写作技巧;二是要打开学生思路,调动生活积累,减少训练作文的“假”的因素,以激发动机,提高兴趣,促进生活作文的良性循环。此外,还要重视写中指导,除了传统的课堂巡视、个别指导外,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采用“现说现录”“现评现改”的“现场教学”新方式。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有说到写、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既让学生高效地掌握基本的习作知识与技能,又真切地体会到了作文的轻松快乐,还完整地呈现了作文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的课应该是比较理想高效的。

  5、生活作文评讲课的研究

  作后评讲是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作文评讲必须体现发展性,通过评讲发展学生的认识和表达生活的能力。通过评讲,解决本次作文的普遍问题,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可以先示范评改,然后集体尝试修改,再由每位学生作自我评改,让学生们逐步养成“推敲”的作文习惯。

  6、生活作文批改方法的研究。

  生活作文坚持“学生是作文批改的主人”的观点,研究改革批改方法,切实提高作文批改的效能,克服“教师批得累死,学生无动于衷”的弊端,变教师埋头苦批为学生互批互改,变书面集中批改为分散轮流批改,变统一要求批改为分层批改。同时,我们鼓励每个学生阅读批改,小组讨论批改。让学生懂得: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文往往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7、师生共同开展“大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教师要读读文学作品,增强文化底蕴。要求孩子们读的书,教师首先要去读一读,真正成为孩子们阅读、作文的引路人。

  8、教师要养成写下水文的习惯。一方面,让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们的专业成长,让师生在课题研究中共同成长。

  9、家校携手,形成合力。教师还应该多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多给予孩子参与家庭生活活动的机会,多带孩子外出活动,公园、工厂、乡村、田野……教师甚至可以把此项活动作为回家作业布置给学生及家长,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社会、自然中去,感知现实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这样,我们的生活化作文才会走到一条光明大道上来。

  四、研究方法: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授课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2、文献资料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总结研究的得失。

  5、效果对比法:将实验前后情况作比较,以了解实验的成效。

  五、研究过程和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1)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并申报立项。

  (2)落实课题组织人员,分析教师、学生作文教学现状。

  (3)组织课题研究组人员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方案的内涵。

  2、中期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1月)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并做好对实验目标、实验内容进行调查、记录、调研、研讨展示等工作。主要工作安排:

  (1)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收集和积累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等作研究借鉴用,逐步构建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

  (2)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活动。如问卷调查、课题研究课、作文指导课、作文竞赛等。

  (3)做好实施阶段分析总结工作,并修订完善实施方案。

  3、后期实施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6月)

  (1)根据中期实施阶段的经验和调整的实验方案,继续做好实验工作,进一步完善实验工作体系。全面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2)组织课题结题,接受上级检查、评估、验收;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学生作文集;教师论文案例集等)。

  六、预期成果:

  1、课题方案、专题论文和研究报告。

  2、实验课光盘。

  3、学生习作集。

  4、师生获奖情况及有关资料。

  七、文献资料: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3、《福建教育》、《福建教学研究》、《福建教师》等教育刊物。

小学作文 篇4

  刚刚下过一场春雨,现在正是长春笋的时候。这个星期天,妈妈决定带我去平天湖看春笋。

  一路上,我不以为然地说:“春笋有什么好看的?不就和菜市场上看到的一样嘛!”妈妈回答道:“你可别小看这春笋,一场春雨过后,笋子都‘突突’往上长呢,不是都说‘雨后春笋’吗?”我有点期待了。

  进了平天湖不一会儿,我们看见前面有片竹林,我迫不及待地跑进去,果然看见好几个竹笋,毛乎乎的,穿着棕色的外衣,一个比一个高。我正看得高兴时,不小心被什么绊了一下,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根刚刚从地底下冒出头的小竹笋,尖尖的顶上还带着点黄色的泥土,仿佛对这个世界很好奇地探出头来。我兴奋地大喊:“妈妈,快来看啊,这里有很多笋子,有的比我还高呢!”妈妈让我找了一根跟我差不多高的`笋子拍了个照片,然后就我们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时间像飞箭,转眼间又到了星期天,妈妈说带我去看看上次的竹笋有多高了。我们又来到那片竹林。走进去一看,哇,我都不认识它们了,那棵之前跟我一起合影的竹笋已经比我高好几倍了!它的底部已经脱下了棕色的外套,换上了绿色的裙子,快长成一棵名副其实的春竹了,当初刚刚冒头的小竹笋也比我要高了。我亲眼看见了竹笋那惊人的成长速度,“雨后春笋”原来是这样的!

  多接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会使你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小学作文 篇5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那么爸爸的爱是天空,我飞翔在父亲的关怀中。如果我是一条小鱼,那么爸爸的爱是海洋,我游弋在父亲给的温馨中。如果我是一株小草,那么爸爸的'爱是大山,我成长在父亲无声的包容中。

  我的爸爸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但在我的眼里他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爸爸,他的爱无声无息,却无时无刻不让我觉得温暖。

  记得那是一个寒冬,上学的我为了图方便少穿了一件棉衣,结果冻得直哆嗦,我搓着手心,心里直后悔没听妈妈的话。这时听见有人说:“哎,你爸爸来了!”我急忙走出教室,看见爸爸微笑着看着我,从袋子里掏出一件棉衣,边说边给我穿:“冻坏了吧,赶紧穿上,以后可得自己注意了。”穿上棉袄的我,身上暖和了,心里更是暖洋洋的,我使劲地点了点头。回到家里,妈妈摆起了脸色,正准备训斥我,爸爸微笑着走过来,对妈妈说:“小孩子不懂事,下次注意就好了。”我感激地看着爸爸,是他教会了我宽容。

  在爸妈的关怀下,我一天天的成长。爸爸总是用自己的行动教会我、告诉我什么是宽容,什么是礼貌,什么是亲情,什么是感恩……他教会了我太多太多。我的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他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爱,我在爱中成长,心中亮着一盏感恩的灯,照亮着我的人生道路。

【小学作文】相关文章:

小学的小学作文02-06

小学秋游小学作文10-06

小学作文:难忘的小学10-08

追赶小学优秀小学作文10-09

未来的校园小学小学作文10-01

我的小学小学优秀作文10-08

小学的作文12-07

小学的作文12-08

小学的作文12-15

小学的作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