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国内的文学作品

时间:2022-08-08 15:37:51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国内的文学作品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国内的文学作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内的文学作品 篇1

  1.《史记》

  《史记》这一部书,很多人都认为它既是一部伟大的史籍,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我个人同意这个看法。

  平常所称的《二十四史》中,尽管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哪一部也不能望《史记》之项背。

  2.《世说新语》

  这不是一部史书,也不是某一个文学家和诗人的总集,而只是一部由许多颇短的小故事编纂而成的奇书。

  有些篇只有短短几句话,连小故事也算不上。

  每一篇几乎都有几句或一句隽语,表面简单淳朴,内容却深奥异常,令人回味无穷。

  六朝和稍前的一个时期内,社会动乱,出了许多看来脾气相当古怪的人物,外似放诞,内实怀忧。

  他们的举动与常人不同。

  此书记录了他们的言行,短短几句话,而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3.《陶渊明集》

  有人称陶渊明为“田园诗人”。

  笼统言之,这个称号是恰当的。

  他的诗确实与田园有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名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

  从思想内容上来看,陶渊明颇近道家,中心是纯任自然。

  从文体上来看,他的.诗简易淳朴,毫无雕饰,与当时流行的镂金错彩的骈文迥异其趣。

  因此,在当时以及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对他的诗的评价并不高,在《诗品》中,仅列为中品。

  但是,时间越后,评价越高,最终成为中国伟大诗人之一。

  4.《李白诗集》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这一点是谁都承认的。

  杜甫对他的诗给予了最高的评价:“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李白的诗风飘逸豪放。

  根据我个人的感受,读他的诗,只要一开始,你就很难停住,必须读下去。

  原因我认为是,李白的诗一气流转,这一股“气”不可抗御,让你非把诗读完不行。

  这在别的诗人作品中,是很难遇到的现象。

  在唐代,以及以后的一千多年中,对李白的诗几乎只有赞誉,而无批评。

  5.《杜甫选集》

  杜甫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千余年来,李杜并称。

  但是二人的创作风格却迥乎不同:李是飘逸豪放,而杜则是沉郁顿挫。

  从使用的格律上,也可以看出二人的不同。

  七律在李白集中比较少见,而在杜甫集中则颇多。

  摆脱七律的束缚,李白是没有枷锁跳舞;杜甫善于使用七律,则是带着枷锁跳舞,二人的舞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在文学批评史上,杜甫颇受到一些人的指摘,而对李白则绝无仅有。

  6.《李煜词集》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传留下来的仅有三十多首,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仍在江南当小皇帝,后期则已降宋。

  后期词不多,但是篇篇都是杰作,纯用白描,不作雕饰,一个典故也不用,话几乎都是平常的白话,老妪能解;然而意境却哀婉凄凉,千百年来打动了千百万人的心。

  在词史上巍然成一大家,受到了文艺批评家的赞赏。

  但是,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美后主有佛祖的胸怀,我却至今尚不能解。

  7.《苏轼集》

  中国古代赞誉文人有三绝之说。

  三绝者,诗、书、画三个方画皆能达到极高水平之谓也,苏轼至少可以说已达到了五绝:诗、书、画、文、词。

  因此,我们可以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

  论诗,他为宋代一大家。

  论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笔墨凝重,大气磅礴。

  论书,他是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家之首。

  论词,他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

  8.《纳兰词》

  宋代以后,中国词的创作到了清代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

  名家辈出,风格不同,又都能各极其妙,实属难能可贵。

  在这群灿若列星的词家中,我独独喜爱纳兰性德。

  他是大学士明珠的儿子,生长于荣华富贵中,然而却胸怀愁思,流溢于楮墨之间。

  这一点我至今还难以得到满意的解释。

  从艺术性方面来看,他的词可以说是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9.《儒林外史》

  胡适之先生给予《儒林外史》极高的评价。

  诗人冯至也酷爱此书。

  我自己也是极为喜爱《儒林外史》的。

  此书的思想内容是反科举制度,昭然可见,用不着细说,它的特点在艺术性上。

  吴敬梓惜墨如金,从不作冗长的描述。

  书中人物众多,各有特性,作者只讲一个小故事,或用短短几句话,活脱脱一个人就仿佛站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

  这种特技极为罕见。

  10.《红楼梦》

  在古今中外众多的长篇小说中,《红楼梦》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状元。

  中国其他长篇小说都没能成为“学”,而“红学”则是显学。

  《红楼梦》描述的是一个大家族的衰微的过程。

  本书特异之处也在它的艺术性上。

  书中人物众多,男女老幼,主子奴才,五行八作,应有尽有。

  作者有时只用寥寥数语而人物就活灵活现,让读者永远难忘。

  读这样一部书,主要是欣赏它的高超的艺术手法。

  那些把它政治化的无稽之谈,都是不可取的。

  国内的文学作品 篇2

  老舍《端午》

  著名作家老舍在武汉主持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武汉沦陷后,“文协”迁到重庆,在友人家过端午时他感慨万千,写下《七律·端午》:“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前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浅显易懂、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能不使人肃然起敬。

  苏童《祖母的季节》

  苏童一直以来在文坛以颓艳、衰败的情调著称,但《祖母的季节》是一个例外。在这篇文章中她写到:“春天的时候,我祖母还坐在后门空地上包粽子呢。有一只洗澡的大木盆装满了清水,浸泡着刚从湖边苇地里劈下的青粽叶,我家屋前屋后都是那股凉凉的清香味。我走过去把手伸进木盆,挨祖母骂了,她不让人把码齐的青粽叶搞乱了。我们白羊湖一带的人都包“小脚粽”,大概算世界上最好看最好吃的粽子。祖母把雪白的糯米盛在四张粽叶里,窝成一只小脚的形状来,塞紧包好,扎上红红绿绿的花线。有一只粽子挂到我的脖子上了,我低头朝那只粽子左看右看,发现祖母包的粽子一年比一年大,挂着香喷喷、沉甸甸的。”走过春天,走过秋天,即使在白羊湖外面的世界里,祖母的粽子也会留下永恒的清香。青色的粽叶、清泠的湖水、淅沥的雨声等意象冲淡了原本绵密、浓艳的氛围,留下了苏童对祖母的思念。

  林海音《我的童玩》

  林海音在《我的童玩》中描写了许多童年时候的玩耍,其中就包括在端午时候的缠粽子。她在文中这样写道:“用丝线缠粽子,是旧时北方小姑娘用女红材料做的有季节性的玩具。先用硬纸做一个粽子形,然后用各色丝绒线缠绕下去。配色最使我快乐,我随心所欲的配各种颜色。粽子缠好后,下面做上穗子,也许穿上几颗珠子,全凭自己的安排。缠粽子是在端午节前很多天就开始了,到了端午节早已做好,有的送人,有的自己留着挂吊起来。同时做的还有香包,用小块红布剪成葫芦形、菱形、方形,缝成小包,里面装些香料。串起来加一个小小的粽子,挂在右襟钮绊上,走来走去,美不唧唧的。除了缠粽子以外,也还把丝绒线缠在卫生球(樟脑丸)上。总之,都成了艺术品了。这样的端午节,充满了无限的乐趣。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的小说充满“中国味”,这篇《端午的鸭蛋》则充满了“江苏味儿”。“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

  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除了怀念著名的“高邮咸鸭蛋”,汪曾祺还在文中回忆了他小时候过端午的情形,其中“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送符送扇”、“用雄黄酒在小孩额头上抹王字”、“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端午要吃十二红”等习俗均在文中有所提及。还写了他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这也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张恨水《现代青年》

  “粽”与“中”谐音,自古以来就有“高中”的好彩头。张恨水的《现代青年》中就写了这样一段:倪洪氏一伸手,就拿了一个粽子,将棕箬剥了,用筷子夹了蘸好了糖,然后送到计春面前来,笑道:“恭喜你今天毕业,不要忘了高中,高中,粽子总是要吃一个的。这是好口气,以后你还要高中呢。”计春接了粽子吃着,笑道:“干娘还是这种旧脑筋,以为读书的人,都是像从前三考一样,赶考中状元。我和爹爹早说好了,初中毕业以后,我就去学工……”端午节正值毕业季,小小的`粽子也饱含着父母殷切的期盼。但是,此时的周计春正沐浴在西风美雨中,哪有心情理会这等“封建糟粕”呢?他看不上中国传统文化,更看不到长辈们的期待和祈盼。父亲周世良倾尽所有,供其赴京求学,他却流连于歌舞场,堕落于财色虚荣之中。张恨水通过一个小小的粽子,其实早已透露了剧情的走向。

  沈从文《边城》

  《边城》中有着自然纯朴的自然风物和边城人事。从一开始,沈从文就描写了边城端午节的热闹场面,继而补写了两年前端午节翠翠见到傩送的情景。端午节那天,所有的人围到岸边,早早地观看;而年轻小伙则在鼓声的节拍中向前奋划,四周一片吆喝助威……而龙舟竞赛的方式和捉鸭子的可爱场面,也不禁令人浮想联翩了。这便是湘西人民的独特的端午风俗了;所有的戍军长官也一起与民同乐,早早地围在税关前看热闹,并派遣士兵将大鸭子缚上红条放入水中,一起嬉戏。还一同在吊脚楼下听唱曲,划拳行酒,其乐融融。

  边城在沈从文的笔下,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君子遗风。“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将我们引入那纯朴原始而美丽的湘西,去感受那浓浓的情谊,凭着他对故乡下层人民怀有的那份“无可言说的温爱”之情,用热情、迷醉的歌喉对那里的风物人情唱出了一曲心灵的赞歌。

  梁实秋《北平的零食小贩》

  沿街卖的“粽子”,包得又小又俏,有加枣的,有不加枣的,摆在盘子里齐整可爱。

  今日何日?我家老妈子曰:“今天是五月节,大门上应该插一些艾草菖蒲,点缀点缀。”我家老太太曰:“今天是端午节,应该把钟馗捉鬼图,悬在壁上,孩子脸上抹些雄黄酒,辟邪辟邪。”我的小孩子独曰:“今天不知是哪一天,就说应该吃粽子!”我参考众意,觉得今天叫做“粽子节”比较的亲切些。

  文人笔下的食物也与普通人与众不同,别有一番滋味和情趣,别有一番记忆,时光和乡情的味道。

  曹雪芹《红楼梦》

  在《红楼梦》端午节被证实描写的细节很少,只是在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银麒麟伏白首双星”提到过“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王夫人等也置酒庆祝,同时在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宫划蔷痴及局外中”提到节前的那天“那文官等十二个女子都放了学,进园来各处顽耍”。在其中对端午节习俗所提甚少,对于粽子只是用黛玉的一句话“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一笔带过。

  不过,对于“端午赠扇”的习俗,小书中倒是描写较多。第二十八回写贾元春“端午儿”前给亲人们“赏节礼”,给宝玉的便有扇子。

  施耐庵《水浒》

  《水浒》中写到了宋朝的端午节。书中第十二回写到杨志被发配到大名府,受到了梁中书的器重。“自东郭演武之后,梁中书十分爱惜杨志,早晚与他并不相离,月中又有一分请受,自渐渐地有人来结识他。那索超见了杨志手段高强,心中也自钦伏。不觉光阴迅速,又早春尽夏来,时逢端午,蕤宾节至,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庆贺端阳。”书中蕤宾节,就是端午节。这次过端午节,蔡夫人推荐杨志押送生辰纲,引出了智取生辰纲,这个端午节为梁山壮大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书中用一首诗来描写端午节的民俗:“盆栽绿艾,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银,美女高擎青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葵扇风中,奏一派声清韵美;荷衣香里,出百般舞态娇姿。”

  绿色的艾草和红色的榴花相映,又有菖蒲,还有角黍,也就是粽子,营造出了浓烈的端午气氛。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宋朝时期对端午节的重视,体会出其中的一些民俗。

  吴承恩《西游记》

  《西游记》第69回中,有写到毗邻西天的朱紫国过端午节。朱紫国国王向唐僧讲他患病缘由时说:“三年前,正值端阳之节,朕与嫔后都在御花园海榴亭下解粽插艾,饮菖蒲雄黄酒,看斗龙舟。被妖精所吓,把粽子凝滞在内,又思念被妖精掠走的王后,落下病根。”这个国王显然是吃粽子吃得太生猛了,以至粽子凝滞在内,撑坏了。后来,多亏了悟空调排由唐僧师徒医治,得以将粽子糯米饭块排出,才救了国王一命。

【国内的文学作品】相关文章:

国内文学作品11-23

国内文学作品推荐02-15

中国经典文学作品01-06

如何分析文学作品11-01

简爱文学作品赏析07-26

如何全面鉴赏文学作品10-20

叶圣陶文学作品中的社会背景04-29

文学作品独家出版协议04-24

国内导师推荐信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