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如何全面鉴赏文学作品

时间:2022-10-20 15:25:04 学习方法 我要投稿

如何全面鉴赏文学作品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何全面鉴赏文学作品,欢迎大家分享。

  文学作品鉴赏方法

  文学理论告诉我们,文学的意义有表层的意义和深层得意义,文学是情与理的有机结合。

  在文学欣赏中,欣赏者初读只能感受表层意义,而表层意义往往是共性的、情感性的。

  当然这不是欣赏的目的,欣赏的目的在于感悟文学所富有的个性化的深层意义,使文学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

  而“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不但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

  一、“入乎其内”

  《文艺美学》在解析接受美学的观点时指出,阅读是一场作品和读者的对话,阅读中的对话,不是传统认识论中的主体与客体关系,而是你与我的平等关系。

  要理解作品,获得应有的欣赏目标,走进作品是前提条件。

  1、进入作品,凝视观照

  中国古代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文艺美学告诉我们,审美依靠的是形象与情感,在艺术欣赏中,形象的获得与情感的产生,只有读者亲自体验才能获得,“门外汉总是难以知道厅堂的精彩。

  ”因此,在文学作品欣赏中,读者只有亲自接受作品,全身投入进去,将作品中的“此情此景”变成“我情我景”,进入“他我同一”、“无情交融”的艺术境界中,凝视观照,手持虚静,才能缩短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艺术的“陌生化”变为“熟悉化”。

  这样,欣赏才可能进行,欣赏的目的才得以实现。

  2、注重形象,体验情感

  进入作品接触作品内容仅仅是缩短读者与作品间的距离,这是进行欣赏的第一步。

  《古诗鉴赏理论》指出:“读者鉴赏诗歌,就是对其文本的玩味、想象来领悟其生活底蕴和艺术境界。

  ”文学是语言艺术,其文学形象具有非直观性。

  “玩味文本”就是要首先掌握语言义,再借助于联想和想象,才能形成相应的形象,从而感受作品形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比如,欣赏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欣赏者首先接触作品,阅读文字,感知作品内容,在想象和联想中跟随鲁迅的脚步,看到睡姿如“大”字的阿长,听那要我“初一起床先说‘恭喜’的话”,听讲“长毛的故事”,看见阿长把《山海经》交给作者等等。

  一个鲜活的形象展示出来,欣赏者随着作者对主人公阿长的较为深入了解,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由“不大佩服”到“空前敬意”,再到“特别的敬意”等,感受到“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此时,读者“观文辞而动情”,逐渐被作者和作品中的主人公的情感所感动,并达到融合,产生情感的共鸣。

  二、“出乎其外”

  “情感不是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而是主体和对象间某种关系,是主体对对象的一定主观态度的反映。

  ”因此,欣赏文学艺术,不仅要进得去,还要走出来,在审美情感基础上进行理解、思考,把握作品的意义和内涵,从而实现文学艺术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

  1、理解艺术,提高能力

  在中外文学史上由于未能“出乎其外”造成悲剧或险些造成悲剧的不乏其例。

  例如,在国外,一位军官观看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时,当演到奥赛罗听信伊阿古的阴谋,用双手掐死了他美丽善良的妻子苔丝德蒙娜时,军人拔出枪,打死了扮演伊阿古的演员威廉·巴支。

  军官醒悟后,当场自杀。

  事后,人们把他们埋在一起,立下一座墓碑,上面刻着“最好的演员与最好的观众”。

  这一事件说明什么?军官把艺术与现实混淆,没有走出艺术世界。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而文学是作家以全部的情感投入,以自己的审美经验为基础,充分调动艺术想象、联想等心理能力,与生活对象进行情感交流和思想对话的结果。

  由于作者调动了主观因素和审美理想,其中不乏艺术虚构,这样的文学艺术形象就更为丰富、生命力更强,反映社会生活更深刻,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学艺术的载道、求仁、批判、益智、游戏和审美等价值。

  如果把文学艺术等同于生活,就失去应有的价值。

  2、拉开距离,获得美感

  “艺术欣赏贵在深入。

  ”但“入乎其内”还是处在情感层面。

  因此,在欣赏中,总不能入而忘返,要必须获得相应的理性认识,必须“进得来”,更要“出得去”,要有距离。

  我国文学家王蒙说过:“文学既是一个热情投入的方式,又是一个拉开了距离的方式,保持某种客观的心态。

  ”相应的有外国美学中所说的“距离产生美”的思想。

  “距离”包括时空和心理的距离。

  因为,有了“距离”,功利消失;有了距离,欣赏者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回到理性思考中。

  从创作来说,比如,鲁迅得知刘和珍等牺牲的消息,内心十分悲痛,感情浓烈,难以用言语表达。

  事隔一年,冷静思考,才写出了《纪念刘和珍君》一文。

  “这一年”,就是“距离”,这实际上给人一个理性的思考,是由情入理的过程。

  从欣赏来说,如果沉浸在情感中,难以自拔,被情所困,无法冷静思考,就无法抓住文学艺术中的思想,也就是说,只有“距离”,审美认识才能形成,作品的社会价值才得以实现。

  如,欣赏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关键点就在于“为什么”上。

  读者从理性角度引导学生进入深层理解、思考,这不但让读者逐渐认识到在阿长身上所体现出的劳动妇女的为人善良、质朴、乐于助人的品质,认识到一个在封建社会中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妇女所表现出来的落后与愚昧的思想,而且让欣赏者认识到作者在作品中所寄予的“我爱刑天”的不屈的决心等等。

  这样,不但读者能真正把握住作品的深层意蕴,感受到作品的情理交融之美,而且实现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

  总之,“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不但是一个文学欣赏的过程,也是一种欣赏的方法。

  欣赏者从表层到深层,从情感到理性,逐层深入,理解形象感悟作品的深层意蕴,实现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

  拓展阅读:

  高效评价和鉴赏文学作品方法

  评价鉴赏能力属于创造性思维,即读者在阅读完作品以后产生感想、评论、审美意识、价值或意义判断等。这时读者的思维已不只是停留在作品的内容上,而是把作品的内容和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比较、推理,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因此评价和鉴赏能力属于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

  我认为评价和鉴赏能力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就是把文章的思想内容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之下,对其作出具体的分析,从而形成一定的价值判断。一般来说,有以下三个重点:

  1.评价文章中的人物。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尤其是小说,分析、评价人物形象总是其中的重点。分析、评价人物,包括分析、评价人物的命运、性格,以及形成人物命运、性格的主要原因和社会意义等。

  2.评价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事件。评价故事情节和主要事件,主要是指分析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事件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起什么样的作用,有时还要对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作具体分析。

  3.评价文章中的观点。评价文章中的观点,包括分析某种观点提出的依据、评价某种观点的价值以及指出某种观点的局限性等。

  二、评价文章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技巧等。评价文章表达技巧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一般表达技巧,也就是叙述这种表达技巧的作用。

  2.评价修辞技巧的表达作用。对于文章中运用的修辞技巧,不但要能辨别,更要能评价它的表达作用。

  3.评价某些艺术方法。这里所指的艺术方法,属于能够反映作者创造精神的更高层次的创作技巧。评价这种艺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评价作品的消极因素。

  作品是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作家的创作既要受时代和其阶级的限制、束缚,也要受个人文化修养、气质、学历、阅历等条件的影响,因此在作品中自然会产生某些局限和消极的因素。正确地评价这些消极因素,也是我们阅读的主要目的之一。通常作品的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对社会生活的局限。某些作品,对于社会生活的现象刻画得较为细致精确,对于人性的展示也较为深刻,但是,他们对于产生这些社会现象的本质并不了解,对于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未来并不能作出科学的预见,所以,在这些作品中常常会显露出一定的局限性。

  2.作品的格调和情趣不高,不能催人向上。作品的格调与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阶级立场、道德情操等有直接的关系。格调不高的作品对于读者会产生不良的印象,因此,必须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3.作品的意境比较浅薄,缺乏艺术魅力。文学作品应该通过语言来描绘社会生活、塑造形象。

  4.作品内涵的.糟粕。某些以宣扬色情、凶杀、封建迷信等为主要描写内容的作品,尽管其构思极为巧妙,也只能是文化垃圾,应该属于被批判的内容。

  四、鉴赏作品的结构美

  结构是指文学作品的内部组织,即作品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安排。作品有了完美的结构,才能把诸如人物、事件、场面、情节等文学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因此,鉴赏文学作品就必须鉴赏作品的结构美。一般说来,文学作品的结构美,既有统一的一面,又受其文学体裁的影响,有着多样性的另一面。

  五、鉴赏作品的写作技巧

  通常我们所见的艺术技巧有以下几种:

  1.隐晦与显豁的技巧美。如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里面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具有强烈的隐晦艺术技巧;而郭沫若的诗歌则常常表现出显豁的艺术技巧。

  2.抑扬与虚实的技巧美。例如杨朔的《荔枝蜜》,先实后虚,体现了一种和谐的艺术技巧。

  3.画龙点睛和侧面烘托的技巧美。所谓画龙点睛,就是在文章中直接点明寓意的手法,而烘托则是通过渲染、侧面描写来达到突出主要描写对象的艺术效果。

  4.设置悬念与蓄势待发的技巧美。设置悬念在某些小说和戏剧中大量出现,可以说,没有悬念,就没有叙事性文学作品的情节和任务的塑造。而蓄势待发则显然是设置悬念的最佳方法。

  六、鉴赏作品的语言美

  作品的语言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语言的形象性。形象性的语言可以把人物、事件、情景活生生地描述出来,使之凸现在读者面前。

  2.语言的精确性。例如在科技说明类的文章中就要求所运用的语言必须是极为精确的。此外,精确的语言还可以用较少的文字来准确地表现了丰富的内容。

  3.语言的情感性。作者在描述艺术形象时通常也注入了自己的情感,使得某些作品的语言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例如《雷雨》中的很多台词就体现出这种特点。

  4.语言的音乐美。语言的音乐性在诗歌等韵文作品中体现得特别明显。音乐性的语言可以起到非常有效的艺术效果,非常便于人们朗读和欣赏。

  七、鉴赏作品的风格美

  文学作品的风格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大类,鉴赏作品的风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雄健豪迈的风格美。这种风格通常是表现宏大的场面,刻画慷慨悲壮、豪迈坚强的艺术形象。苏轼的某些词中就具有雄健豪迈的风格。

  2.清新婉约的风格美。这种风格常用细腻隽永的语言,创造出小桥流水般的意境,给人以阴柔之美。李清照的很多词曲就表现出这种婉约的风格。

  3.冷峻沉郁的风格美。这种风格的代表作家首推鲁迅,他的作品大多体现了这种艺术风格。

  4.本色自然的风格美。这种风格的作品保存着天然的情趣,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具有强烈的民族和民间色彩,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沈从文的作品就体现了这种风格。

【如何全面鉴赏文学作品】相关文章:

文学作品鉴赏文章02-14

文学作品鉴赏范文02-13

儿童文学作品及鉴赏02-15

文学作品鉴赏300字02-13

儿童文学作品鉴赏06-02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07-27

儿童文学作品的分析与鉴赏06-01

英美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与阅读审美01-29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