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论文

多维的土建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

时间:2023-03-22 05:44:34 研究生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多维的土建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

  【摘要】当今我国土建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些缺憾,主要表现在生源工程实践经验匮乏,教育模式陈旧,课程内容层级性缺乏、前沿性和国际性不足等。本文结合我校研究生培养,阐述了多维的土建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多维的土建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

  【关键词】土建类研究生 多维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新时期随着研究生的连年扩招,研究生教育无论从层次上还是从规模上都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目前国内土建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目前国内土建类工程技术人员大多是理论知识扎实,创新能力相对低下,土建工程科学方面的原创性成果少,土建工程技术上的模仿性创新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产品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究其症结,笔者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生源缺乏工程实践经验

  自2000年以来,我国研究生招生数量连续7年实现20%以上的增长速度,我校土建类专业研究生招生数量也实现17%左右的增长速度。我校近年来大部分生源来自于本地区比我校相对弱的其他高校以及我校毕业生,我校优秀的生源则考取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近几年本校学生考取的研究生约占45%左右,本校应届学生比例达30%,他们的年龄较轻,阅历较浅,从事研究的工作经验有限,需要在科研实践中经受锻炼,相比以往的研究生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缺乏。

  1.2 课程体系结构发展不均衡

  公共基础课所占课时数偏多,而选修课门数偏少;理论性课程偏多,实践性课程偏少;方法论课程开设情况较差。课程内容层级性缺乏,硕士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内容仍然存在较大的重复,没有凸显研究生教育在课程内容上的要求和特色;博士生课程没有体现其应有的高、深、专。课程教学较少强调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国际性不足,不太重视对国外新版教材的引进,使得一些最新的研究热点问题和尚存争议性的问题很少能够及时、迅速反映到研究生的课程之中。

  1.3 传统教育模式陈旧

  前期主要依靠课堂式教育,其课程安排、课堂内容及知识传授方式基本是本科教育的延续;对研究生教学过程的评估和考核方式单一,仍然以期末考试或试验报告和课程论文为主。授课教师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教学方法单一;讨论、案例、实践等教学环节薄弱,没有突出能力培养,教学效果不理想;国内教师自己编写的优秀案例少。后期的科研阶段主要是以导师的安排为研究方向,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一对一师徒式的指导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科学研究的视野、兴趣点的培养和接受多种科研实践的机会,忽略了培养研究生自我思索和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培养条件不足

  研究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导致导师科研项目和科学实验的相对不足,阻碍了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小型、封闭、分散的问题。研究生的培养停留在知识结构单一、专业过窄,以技能训练为主的阶段,研究生自主意识、创新意识较弱。另外,研究生教材的更新速度已跟不上日益严峻的形式要求,教材保障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

  1.5 管理体系不适应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总体上依然是学校主管全校研究生的教育管理,二级学院的自主权力和自主管理意识相对较差,很大程度上形成了管理制度的僵化,使得各项管理办法难于全面反映所有学科专业的特点,缺乏对学科发展的适应性。

  2 我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内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建类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土建类学科群拥有若干个国家重点学科和陕西省重点学科。近五十年来,我校秉承“创新”的校训,通过研究生教育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土建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为我国地区经济建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历年来,我校土建类毕业研究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多家用人单位反映,我校毕业土建类研究生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厚,适应性灵活,头脑敏锐,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具有强烈的创造精神,对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型和洞察力、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求实的科学态度。不言而喻,研究生教育诸多成绩的取得是与我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内涵密切相关的。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

  (1)学校打破了一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具体管理研究生培养事务的组织格局,科学划分了各层次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的职责;二级学院更多的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自主管理研究生教育,充分发挥了院系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使管理规章的制定与执行更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2)学校把握共性与个性结合,宽广与精深结合,知识与能力结合的原则,精简课时、压缩学分,撤销一批内容陈旧、无人选修、偏离学科内涵的课程,合并一些内容重复或相近的课程,突出教学实践、专业文献阅读和学术活动等三个实践环节;加大学位论文工作比重。在课程教学方面,打破讲座式的单一模式,积极推广小班教学,增加必要的讨论、实验、实践和课程论文研讨等,采用严格和灵活的课程综合考核办法,改善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同时培养学生自觉进行专题研究的兴趣,训练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研究的技能。在科研研究方面,打破一对一师徒式的指导模式,通过院系内部的科研交流活动,让学生与导师组在更大的范围里沟通交流,给与学生在相对广泛的领域选择研究兴趣的空间。同时学校大力加强了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日本九州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法国波尔多建筑学院、乌克兰基辅建筑工程学院、韩国顺天大学、挪威科技大学等几十所海内外拥有土建类学科的知名学府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拓了我校研究生国际化科研视野。

  (3)结合土建类研究生的培养特点,我们制定适合本专业的招生体系和培养管理制度,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复试环节对考生德、智、体全面考核,着重考核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中研究生须在规定学年内修完所选学分;课程结束后,从课程学习、政治思想、作风纪律、开题报告进展情况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考核。强化培养过程质量监控,研究生在学期间须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刊物(有CN刊号)或正式出版的论文集至少发表学校规定与学位论文工作相关的学术论文;学院从论文开题的硕士研究生中抽查10%进行典型开题报告,对开题报告不符合要求的研究生,在3个月内须重新进行开题报告。对学位论文实行盲评制度,并严把学位授予关和授予学位后进行质量跟踪,对已授予学位的人员,如发现其学位论文存在抄袭、剽窃现象,或在学位申请过程中存在舞弊作伪行为,将撤销已授予的学位,并追究其他相关人员的责任。

  3 培养具有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土建类研究生的多维模式

  (1)理论体系建构模式。建立柔性化课程体系,减少刚性课程选择的限制,开放跨学科、门类的课程选择范围,加大前沿性课程所占的比重,突出对本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扩大了研究生的知识面,开展了交叉学科的研究工作,注重基础性、宽广性和应用性。

  (2)工程实践平台模式。提供研究生参与实际土建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疑难问题的处理等实践环节的平台,着重培养其敏锐的工程思维能力。加强与校外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实现产学研联合培养的模式,让研究生参与更多企业的科研或技改项目。

  (3)科学研究引导模式。在培养方法上以导师引导为主,在实验的关键技术上,以学生开阔眼界、拓展思路为主。通过举办科研与创新方法讲座以及学术沙龙等方式,使研究生掌握科研和创新的特点。通过延长学位论文的科研过程,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充分调动导师掌握的科研资源,扶助研究生进行创新。

  (4)综合素质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导师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对研究生素质提升方向和面临的各种挑战进行透彻的分析,培养研究生建立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鼓励研究生积极与导师、辅导员相互沟通,鼓励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生在遇到外部问题与挑战时相互交流,通过不同的知识积淀、思维方式、处事策略的碰撞与融合,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

  (5)学术磁场效应模式。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形成学术磁场效应,确保研究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及基本技能,又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及创新思维能力。为打破学术门户现象,鼓励与支持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以活跃学术氛围,开阔学术视野。定期或不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介绍学科前沿和最新科研学术成果;要求博士研究生答辩前公开做学术报告,来营造学术氛围。

  (6)标准化管理模式。适应新时期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变,科学划分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的权利与义务,建立科学的有利于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与考核制度。在研究生入学阶段,加强复试综合化考核的同时对学生入学前情况进行细致了解和评判。建立师生双向监督和反馈机制,促进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导师的责任心。规范授课制度,杜绝教师随意调课、停课、代课现象;建立有效的教学检查和评估制度,完善课程考试制度;严格遵守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规定;建立研究生各项奖助学金制度,对学习成绩优异的研究生给予鼓励。对学位论文实行盲评制度,严把学位授予关和授予学位后进行质量跟踪。总之,立足国际,要将标准化管理意识贯穿研究生教育过程始终。

  参考文献

  [1] 吴祖芳,张艳丽,等.工科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2009,6.

  [2] 颜卫东.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高教视窗,2009,7.

【多维的土建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论文10-08

对药学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思考论文10-11

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论文10-08

建筑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论文10-08

中医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论文10-08

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性论文10-09

浅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0-09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践社群分析论文10-08

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论文10-08

论文: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研究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