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毕业论文

双黄连粉针活性炭处理前后的对比试验

时间:2021-02-11 18:33:41 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双黄连粉针活性炭处理前后的对比试验

  双黄连粉针活性炭处理前后的对比试验【1】

  摘 要:目的:在双黄连粉针剂中加入活性炭,并且观察活性炭前后的对比状况。

  方法:在双黄连粉针剂中,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成分,整个过程中遵循相应的工艺规程,并且根据相关质量标准进行检测,按照指纹图谱中的相关内容观察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结果:通过比较可知,在双黄连粉针剂中,有效的物质含量基本没有出现较大的变化,但是在加入活性炭以后,对药液中指纹图谱进行观察后发现,其中所具有的相似度为0.999以上,并且溶液的颜色呈现出变浅的趋势。

  但是只有仔细观察后,才能细微的察觉出颜色的变化。

  结论:活性炭对双黄连粉针剂的影响并不明显。

  关键词:双黄连粉针剂;活性炭;指纹图谱;含量测定;吸收度值

  在当前的中药制备过程中,双黄连粉针剂主要是由三种成分构成的,一种是金银花,一种是黄岑,另外一种是连翘,将这三味中药成分提取并且进行配制后,研制成静脉注射剂,目前这一静脉注射剂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并且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双黄连粉针剂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病毒,抑制由细菌产生的感染,同时对免疫力的提升也具有一定的帮助。

  因此在治疗流行性病毒感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问题上具有显著的效果。

  在该实验中,向双黄连粉针剂中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成分,并且观察加入前后的有效成分含量以及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证实是否可以将热原物质使用活性炭进行去除。

  1、设备与试剂

  在该实验中,主要的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型号为Agilent-1100,同时配有柱温箱、在线脱气机、紫外检测器以及四元梯度泵等。

  选用YMC-Pack ODS-A型号的色谱柱,其规格为(4.6×150mm),色谱纯有两种的,一种为乙腈,另外一种为甲醇,均由美国某公司生产,选用冰乙醇为分析纯,由哈尔滨某化学制剂公司生产,化学对照品为黄芩苷,其生产批号为110715-201117;化学对照品为绿原酸,生产批号为110753-201314;化学对照品为连翘苷,生产批号为110821-201213,上述化学对照品均是经过我国药品相关部门检定合格后才能进行使用的。

  实验中选用的活性炭为杭州某公司生产的产品,属于专门应用于针剂的活性炭。

  同时在某双黄连粉针剂车间配有活性炭处理前的双黄连溶液以及活性炭处理后的双黄连溶液。

  2、试验方法

  取同批双黄连粉针超滤前后药液三批,使用732型针用活性炭,按工艺规程加入处理,按照成品质量标准项下含量测定方法进行含量测定,并监控指纹图谱,同时监控溶液颜色变化。

  并考察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变化。

  溶液颜色检查法:取药液适量,约含固形物50mg,加10ml水溶解,在460nm波长处测吸收度值。

  3、试验结果

  双黄连粉针剂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3味中药提取制成的静脉注射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作用为抗病毒、抗细菌感染和增强免疫力等。

  药理学研究表明,它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Ⅲ型等具有较广谱的抗病毒作用。

  在其生产制剂过程中可能会引入热原物质,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因此药典规定注射剂要检查热原,实验通过对比加入活性炭除热原前后有效成分含量、溶液颜色的变化来比较是否可以通过加入活性炭来除去双黄连粉针剂中的热原物质。

  注:具体操作:取药液417mg左右(约含固形物125mg),于25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在460nm处测其吸收度值。

  通过脱炭处理溶液颜色有轻微变化,有变浅的趋势,但不明显。

  4、讨论

  在本实验中,主要目的是针对双黄连粉针剂的热原物质去除问题进行了实验,在配制双黄连粉针剂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成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观察与分析,分别是在加入活性炭前的情况以及加入活性炭之后的状况,通过观察指纹图谱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结果证明在配制双黄连粉针剂的过程中,如果在其中加入适量的活性炭,药液共有三批,一批为绿原酸、一批为黄芩苷,另外一批为连翘苷,这三批药液在加入活性炭成分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含量以及固形物,并且在指纹图谱中观察到的结果显示,相似度超过0.999以上,但是在颜色方面则具有细微的差异,呈现变淡的趋势,但是如果不仔细观察,是很难分辨清楚的`,所以这一变化并不明显。

  由此可知,在采用活性炭对热原物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并不具有影响力,也就是说活性炭在处理有效成分时,对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双黄连粉针剂的相关实验工作还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深入,这样才能确保双黄连粉针剂获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文春,孙永慧,解黎雯,付饶,李长新,苏德龙,王英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双黄连粉针剂中钠与钾的含量[J].中医药学报.2014(01)

  [2]姚造极.双黄连粉针剂输液浑浊事件调查[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09)

  [3]谢子任.双黄连粉针剂的组分及药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09(32)

  [4]黄大鹏.中药双黄连粉针剂的特性[J].中国实用医药.2007(10)

  双黄连粉针临床安全应用【2】

  [摘要] 目的:探讨双黄连粉针的临床安全应用。

  方法:通过对562例应用双黄连粉针静脉滴注患者进行分组临床观察,评价其安全性。

  A组选择无双黄连过敏史者180例给予常规剂量应用双黄连粉针,其静脉滴注速度为每分钟40~80滴。

  B组选择无任何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并排除年老体弱者382例给予常规剂量应用双黄连粉针,其静脉滴注速度为每分钟30~40滴。

  结果: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黄连粉针的临床安全性与病例的选择及静脉滴注速度密切相关。

  [关键词] 双黄连粉针;临床;安全;不良反应

  双黄连注射剂包括注射用粉剂和注射液,是中药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物制成的纯中药制剂(主要含绿原酸、黄酮苷、连翘酚、皂苷、黄芩苷和黄芩素等),具有清热解毒、清宣风热功能,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临床适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及细菌感染的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1],已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为全国中医院急诊首批急诊必备中成药[2]。

  随着双黄连针剂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屡见报道,甚至有严重不良反应如死亡病例的报道。

  其如何能更加安全的应用于临床是临床医生非常关切的问题,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选择2008~2010年因呼吸道感染而应用双黄连粉针剂患者562例,男284例,女278例,年龄18~82岁。

  随机分为两组,A组:选择无双黄连过敏史者180例。

  B组:选择无任何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并排除年老体弱患者382例。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双黄连粉针剂(哈药集团中药二厂生产)2.4 g加0.9%氯化钠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

  A组静脉滴注速度为每分钟40~80滴。

  B组静脉滴注速度为每分钟30~40滴。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共有11例发生不良反应:过敏性哮喘1例(曾有哮喘史),神经血管水肿并胸闷1例(有食物如西红柿过敏史),皮疹8例(3例有青霉素过敏史,1例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发热反应1例(其年龄>60岁)。

  其中4例皮疹患者给予减慢静脉滴注后皮疹无增多,无其他不良反应。

  余患者因病情较重均迅速给予停止静脉滴注双黄连,并根据情况给予吸氧、抗过敏药物应用等处理后症状逐渐缓解。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1%。

  B组共有5例发生不良反应,均为轻度皮疹,面颊、颈部或手臂处共散在有1~4个皮疹,减慢静脉滴注或不处理,观察无皮疹增多,无其他不良反应。

  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讨论

  双黄连注射剂为复方中药制剂,由金银花、连翘、黄芩3味中药组成,每一味中药都含有多种成分。

  金银花中的有效成分绿原酸是一种致敏原,且在控制质量标准时又采用绿原酸作为主要质控指标,所以在注射过程中可能出现过敏[3]。

  黄芩苷可引起发热、白细胞骤降和致敏反应[4]。

  故在临床应用中变态反应现象比较常见。

  本观察结果显示,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有药敏、食物过敏史者及年老体弱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大。

  有统计资料表明,过敏体质患者发生变态反应的机会较无过敏史的患者高出4~10倍,双黄连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23.3%有过敏史[5]。

  此外,不良反应的发生也与患者的身体状况有关,如患者伴发其他疾病,特别是肝肾疾病,可能影响机体对药物的代谢功能,降低患者对药物的耐受力,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5]。

  老年人群各系统功能减退,对药物中的某些成分耐受性较差,较其他人群更易出现严重ADR反应[6],故而病例的慎密选择和用药的安全性密切相关。

  在临床应用双黄连时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或尽量避免给有药敏史、食物过敏史及年老体弱患者静脉应用。

  双黄连针剂的静脉滴注速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息息相关。

  由于中药注射剂纯度不够[7],输液时滴速过快,则单位时间内药物进入患者体内过多,亦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8]。

  虽然理论上变态反应的发生与给药剂量关系不大,但药物引起的抗体滴度变化仍与血液中药物浓度密切相关[5]。

  本观察结果显示,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且在发生变态反应时减慢静脉滴注速度可适当缓解其变态反应进程,故推荐在临床应用双黄连针剂时尽量选择慢速滴注为宜。

  [参考文献]

  [1]林飞,尹利辉,金少鸿.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分析[J].中国药事,2009,23(5):499-502.

  [2]吕本强,杨常成,张贞良,等.双黄连粉针剂化学成分进一步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9,25(3):225-227.

  [3]肖若媚,范治国,王琦,等.78例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14):1107-1109.

  [4]唐春燕,曾立威,林昊,等.广西2009年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16):1501-1504.

  [5]吴嘉瑞,张冰.双黄连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流行病学特点[J].中成药,2007,29(5):638-641.

  [6]成岚,王莉,袁强,等.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2):140-147.

  [7]谭丽萍.双黄连注射剂所致药疹与病症及滴注速度的关系[J].中国药业,2010,19(12):65..

  [8]张赞玲,阎敏,龙丽萍,等.双黄连注射剂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1):1704-1707.

  双黄连粉针配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观察与体会【3】

  【摘要】 带状疱疹是较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

  发病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减退、病毒激发有关。

  鹤岗市传染病医院皮肤科病房收治51例状疱疹患者,采用了双黄连粉针静脉滴注配合中药治疗效果良好。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带状疱疹;病情观察;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51例患者中男32例,女19例,年龄27~70岁,发生部位多在肋间神经处,其次是三叉神经处、腰骶部神经处及颈部神经,临床表现均有急剧的神经痛。

  2 治疗方法与观察

  2.1 治疗方法 注射用双黄连粉针为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物制成的无菌橙黄色粉末,稀释后为棕黄色或深茶色澄清透明液体,将双黄连粉针根据60 mg/(kg•d)的剂量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

  1次/d,连用7 d。

  选用中药:青黛20 g,冰片20 g,雄黄20 g,硼砂20 g研磨调醋外敷疱疹处,3次/d,直至干涸脱落为止。

  2.2 用药后症状的观察 注意观察神经痛开始减轻、消失的时间以及水泡干涸的时间[1]。

  51例患者中神经痛减轻的平均时间为用药后的2~6 d,水泡开始干涸时间为3~7 d,39例用药3 d后开始止痛,神经痛完全消失为4~10 d,无后遗神经痛。

  2.3 不良反应观察 用药前认真查对有无过敏史,虽然该药稀释后放置数小时无变色、浑浊、沉淀现象,但为保证其稳定性和疗效,应采用现用现配的方法,并且在1~3 h内滴完。

  开始滴注时应20滴/min,10~20 min后如患者无不适,可改为60滴/min左右,并且经常巡视,切勿将药物滴注血管外。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本组51例患者中80%为老年患者,因本病疼痛明显,多有紧张、恐惧心理。

  所以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笔者经常深入病房,了解患者情况,多安慰、鼓励患者,做好用药前的解释工作,给患者以安全感、信赖感,激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2 饮食护理 宜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畅[2]。

  忌食辛辣刺激及发酵食物,不宜饮酒。

  3.3 水泡未破时的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勤换内衣、床单。

  每日用呋喃西林清洗患处,动作宜轻,以免擦破水泡。

  如患处皮肤有毛发,应先修剪毛发然后再清洗上药。

  如水泡缩小,疱疹无扩散,皮肤红斑减轻,疼痛减轻则是病情好转现象。

  3.4 水泡破溃后的护理 对创面较大,分泌物较多的皮肤笔者用呋喃西林液直接冲洗,然后用光谱理疗仪照射20 min,以减少创面渗出,消炎止痛,再涂百多邦药膏,尽量使创面暴露[3]。

  室温低时可用无菌纱布覆盖后用胶布固定于正常皮肤处。

  嘱患者尽量避免压迫患处。

  3.5 康复指导 疱疹愈合时会有皮肤瘙痒症状,指导患者勿抓破皮肤,保持皮肤清洁,穿宽松柔软内衣,避免摩擦和外界刺激,告知患者疱疹愈后会遗留神经痛,特别是中老年患者,有时会长达2~3年。

  消除患者的忧虑,嘱其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增加机体免疫力,保持心情舒畅乐观。

  参考文献

  [1] 周新.带状疱疹的心理护理分析.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3:123.

  [2] 陈红媛.头面部带状疱疹的护理66例.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6:43.

  [3] 罗秀梅,张颖.老年心理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5,9:95.

【双黄连粉针活性炭处理前后的对比试验】相关文章:

双黄连粉针临床安全应用04-10

血栓通粉针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04-10

抗生素瓶粉针生产工艺设备04-10

运输包装件倾翻试验标准解析与对比02-17

炎琥宁粉针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临床04-10

造纸填料预处理方式对比分析论文03-22

对比服装企业使用电子商务的前后展现电子商务的优势论文03-17

前后鼻音的绕口令05-26

关于前后鼻音的绕口令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