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医学物理实验教学

时间:2022-10-08 21:54:47 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医学物理实验教学

  中医医学模式的思考【1】

医学物理实验教学

  【摘 要】 医学模式是对医学本质、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

  本文主要从整体观念、以人为本、个体辩证和取法自然四个方面,讨论中医医学模式的主要内涵,并把中医医学模式总结为“天人整体医学模式”。

  【关 键 词】 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中医医学模式;天人整体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medicai model)是人类对健康与疾病总体认识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医学本质、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活动和医学科学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每当社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医学模式也必然会随之发生相应的转变,这种转变的终极目标是运用医学模式思想的指导,最大可能地满足人类对健康的追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日见端倪,它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考察人体,把人体看成一架精密的仪器,越来越精细的分科,无法看到作为疾病的人的整体。

  所以,它无法解释有些疾病的心理、社会病因以及疾病造成的身心反应,无法解释生物学和行为学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各类致病因素中自然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因素、心理因素等产生疾病的诸多因素构成比例已超过70%,生物因素不到20%。

  中医学在其理论体系形成的同时树立起“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因人制宜”“治病求本”的医学观念,但是后世并没有将其总结为某种医学模式。

  但在《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出了“医道”,是指导中医学发展方向和实践方法之意,其意义等同于医学模式。

  随着近年来关于西方医学模式变更的讨论及对中西医结合问题的探讨,中医学的医学模式逐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普遍认为中医学的医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内涵。

  一、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整体论不仅强调事物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而且认为事物和世界的本源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都是由整体分化而来的。

  中医学一贯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认为虽然疾病从表面上看是身体上的不良现象,但疾病的发生还与所处的环境、心理等因素相关。

  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心身的相互沟通、相互协调,达到“天人相应”,和谐平衡。

  因此,中医学强调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十分重视自然、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二、以人为本

  中医学的整体观是以“人”为核心的整体观,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作为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想属性的统一体来对待,把人的健康与疾病问题置于时间、空间、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的核心来认识和考虑,即从人的生命、心神(包括心理和思维)、环境(包括社会、自然、精神环境)相统一上来认识和调理人的健康和疾病。

  强调认识病要先认识人,治疗上主要依靠人体自身的康复能力,用药不过是借以调动人体自身组织的康复能力,调整重建体内外的平衡协调关系。

  从这个角度讲,中医学是“人医学”模式,注重的是人的健康,而不仅仅着眼于对“病”的防治。

  这种模式在发展水平上虽然还是朴素的,但在性质上比其他医学模式更符合人的实际。

  三、个体辩证

  中医学模式将“人”置于自然、社会整体的核心,既注重人的群体共性,又注意区分个体差异,形成“辩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模式。

  证是中医学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依据,是疾病本质的反映。

  而导致证不同的原因主要在于人体对病因的不同反映,也就是体质。

  重视人的体质以及差异性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特色。

  《素问·三部九侯论》说:“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通过对个体的灵活辩证,确立了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治疗观。

  所以,中医学模式不是就病论病、就人论人的孤立、呆板的医学观,而是以联系、发展、变化的观点来指导医学实践的。

  四、取法自然

  在治疗上,现代医学执掌的是“极端式思维”,追求的是“对抗性”策略,要么抑制“病灶”“扑杀”病源;要么“阻断”异变,“挖出”病变组织。

  中医学对待医学问题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取法自然。

  治病方法主要以中药为主,也包括针灸、推拿、食疗、心理、体育等疗法,这些方法都是从自然着手来解决人的问题。

  其中中药以天然植物、动物、矿物为主,而其他疗法如针灸、推拿等,既不损害人体的自然结构及形态,也无明显毒副作用,属自然疗法范畴。

  中医治病并非着眼于病本身,而是运用自然之理、自然之法,以恢复人体的平和协调状态。

  综上所述,中医学模式构筑于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观及其方法论之上,其中蕴含着丰富而合理的科学内涵。

  以上四点基本涵盖了中医学模式的主要精神。

  基于上述特点,笔者认为中医学模式可以概括为“天人整体医学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从宏观和整体上运用联系、辩证、综合的方法把握健康与疾病问题。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西方医学模式由单一转向复合的整体医学模式背景下,中医学的整体医学模式将显现出巨大的生命力,为人类生命科学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良荣. 聚焦卫生改革[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9~33.

  [2] 文国英,杨集群. 浅谈中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J]. 当代医学,2008(22).

  医学物理实验教学【2】

  摘要:医学物理学是现代医学科学和物理科学交叉的学科。

  医学物理实验也是高等医学院校必修的课程内容。

  本文将首先阐述目前医学院校中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提出几点关于改革医学物理教学实验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 医学物理实验 教学

  一、医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1.单一的教学模式,降低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进行科研研究的能力。

  但是现在高等院校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受到了课程安排和实验条件的限制,非常缺乏在实验方面的操作和研究,在加上陈旧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很难认识到医学和物理学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这样非常不利于医学院校的学生对物理的求知欲和兴趣。

  2.实验设备落后,达不到实验效果

  现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都是模仿的工科院校的物理实验体系,没有体现出医学物理实验的特殊性,多是注重理论讲解,忽视实用意义的验证性实验模式,和医学生之后所学的专业课程没有很大的关联性。

  比如CT,核磁共振成像、隧道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很多科技在医学临床上都有很广泛的使用,但是在医学物理实验中都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进程。

  二、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

  1.认识到医学物理实验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对医学物理实验的兴趣,老师可以向学生说明物理和医学存在的必然联系。

  比如,光学和影像专业的联系、流体力学与检验专业的联系、以及原子物理和药学专业的联系等。

  在向学生讲述理论定理的时候,可以介绍理论的来源,使用怎样的方法能够对理论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并向学生介绍我们院校能够进行这个实验的仪器设备。

  在进行实验之前就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2.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形式

  对传统医学物理实验内容进行改革加强实验内容和医学方面的联系。

  比如进行液体粘滞系数测定实验时,传统的实验是采用泊肃叶定律原理,利用比较法测量酒精或是水的粘滞系数,这样的单纯测量的实验内容显得十分单调,而且和医学缺少联系。

  所以可以在水中添加一些红色的颜料和甘油,看起来像粘滞性的血液,在结合临床诊断中关于人体血液的粘滞性的问题,可以丰富实验内容,让实验课程内容设计上显得非常饱满。

  再比如进行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实验,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和人体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调节表面张力系数的适应性变化进行联系,提升实验整体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对开设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学生在进行综合性实验时,能够让学生从实验准备到实验操作和实验观察再到最后的实验分析总结,每一个实验环节都能让学生亲自感受,并通过实验体会到实验教学对之后专业实践和科技发展的作用,很好的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观察事物变化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进行设计实验,需要学生独立的查找资料、设计对应的实验方案,制定合理的实验步骤,选择自己需要的仪器设备,并完成最后的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的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4.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了,在实验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滋生抵触心理。

  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预习实验内容,并撰写预习实验报告,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预习后设计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表达出来,然后老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的随机抽查,让学生有一种学习的紧迫感。

  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主体,老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遇到学生的不规范操作进行指导,之后将学生实验中出现较多的问题进行全班示范。

  尽量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完成后进行讨论。

  院校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将实验室开放使用一天,老师进行值班,学生课后发现不懂的问题,可以重新进行实验操作,还可以尝试提前进行教学内容上的实验操作,但是需要有老师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5.完善实验考核体系

  对于学生的实验考核一般包含三个部分,第一是学生学的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主要检查预习报告是否有抄袭书本和是否就有总结性。

  检查实验报告数据处理是否准确合理。

  第二就是在物理实验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这个尤为重要,能够看出学生的真实表现。

  第三就是期末实验操作测试,检验学生效果。

  结合这三个部分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

  结束语:总而言之,高等院校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改革过程是系统长远的工程,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教育经验,更新教学理念,拓展专业文化知识,掌握和了解最新的医学信息,懂得将物理知识和医学课程实现有效的结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高校医学物理实验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孙蕊,赵强. 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探讨[J]. 物理通报,2012,09:29-30.

  [2]王光昶,张建炜,张婷,周继芳,刘玉红,陈涛. 加强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条件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2,06:3834-3836.

  [3]匡宝平,苗丽华,李玉生,申笑颜,关理,孙慧哲,朱启文. 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究[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3,05:4457-4460.

【医学物理实验教学】相关文章:

分析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物理实验教学10-02

医学物理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精选10-06

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物理实验教学分析09-30

物理实验教学思路10-01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10-01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分析10-01

物理实验教学分析10-01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模板10-01

关于物理实验教学论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