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毕业论文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复习

时间:2021-02-02 17:29:22 政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复习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复习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复习

  【摘 要】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直以来是历史高考的重点之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就这一单元的复习谈一谈个人的教学心得。本文将从“一个核心、两对矛盾、六大体系、七大皇帝。”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中国古代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两大矛盾;六大体系;七大皇帝

  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直以来是历史高考的重点之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就这一单元的复习谈一谈个人的教学心得。 古代中国这只制度的复习中要抓住“一个核心、两对矛盾、六大体系、七大皇帝。”

  “一个核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两大矛盾”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中央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六大体系”为:

  ①最高统治者制度;②中央官制;③地方管理制度;④选官制度;⑤官员监察制度;⑥权位财产继承制度 。“七大皇帝”为上述制度实施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康熙帝以及雍正帝。 以下将以古代政治制度的“六大体系”为线索谈一谈笔者的复习思路。

  一、最高统治者制度

  这一体系很简单,只要指出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后期的民主禅让制,夏启开创的王位世袭制和秦始皇开创的皇帝制)和皇帝制的基本特征(皇权至上,凸显人治、神化和专制色彩)就可。

  二、专制主义不断强化的中央官制

  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实质为中央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其发展趋势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取消,中央与地方权力全归皇帝。 复习中重点分析清楚古代中央官制的“四大阶段”:

  (1)先秦时代:夏商周时代已初步建立起相、卿士制度,古代中央官制初步形成,按照宗法制的基本原则,实行世袭,相卿士权力较大。

  (2)秦汉时代:秦始皇在先秦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三公九卿制。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分管政事、奏章诏令和军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他们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向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3)唐宋时期:为了进一步强化皇权,推出“多相制”来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的独尊。以魏晋南北朝到唐代,逐步形成相对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掌管各项具体事务。

  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两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行驶丞相职权,为了制约相权,宋太祖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作为副丞相,分割丞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这样就极大程度地削弱了丞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4)明清时代:在经历了短暂的丞相制度后,推出“无相制”,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明初,明太祖以谋反罪诛杀丞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政务大事都由皇帝决断。但皇帝经常力不从心,于是增设“内阁”作为辅臣。但是到了明朝后期,内阁的地位提高,主持阁务的首辅权压众臣,俨然成了“无相制”时代的新相。

  清初,仿效明代制度,但军政要务被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皇权受到很大限制,为此,康熙亲政后,为了扩大皇权,增设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相互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之后,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上传下达,军国之事由皇帝一人裁决,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

  总之,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中,经历着“一相制——多相制——无相制”的转变,丞相臣子的地位也经历着“坐着——站着——跪着”的变化,皇权不断强化。

  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地方行政制度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实质为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斗争,其斗争趋势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日益收归中央。这一制度,组织系统庞大,结构严密,他们在你征发徭役、兵役、征收天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向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治,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复习中重点复习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

  (1)夏商时代,地方封侯伯,侯伯作为臣服中央的方国,定期向中央纳贡,并奉命征伐。

  (2)周代,推行分封制。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王分封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按照宗法制的原则,层层分封,形成了等级森严的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地方管理制度,分封诸侯享有较大的权利,但也必须为周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纳贡等义务,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3)春秋战国和秦代,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郡县制开始,秦统一后,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成为中国古代唯一没有分封制的王朝。

  (4)秦之后,基本采用郡县和封国制并存的地方管理政策,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时隐时现。在汉初、晋初、明初曾出现严重的地方豪强,藩镇割据的局面,针对上述状况,汉武帝、宋太祖、元明清等王朝分别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无力对抗中央。

  北宋初年,宋太祖将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转运使掌控财政,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地方长官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

  明太祖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

  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不断完善,作用巨大。今天不但被我国甚至被世界各国引用和借鉴。

  四、选官制度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由血缘政治——官僚政治——血缘政治——官僚政治的反复,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管理水平。

  复习中重点复习选官制度的沿革和特征。

  (1)先秦时代,各级官员严格按照宗法制原则实行世袭制,即“世卿世禄制”,体现了那个时代血缘政治的特征。

  (2)秦汉时代,这是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第一个官僚政治时代。秦代废除贵族特权,奖励军功和耕织,以军功大小等作为任免官员的标准,汉代为了进一步搜罗、管理人才,实行察举制,按照儒学标准,以才能和孝廉作为选官的标准,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3)魏晋南北朝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进入中国又一个血缘政治时代,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4)隋朝以后,推行科举制,中国官僚政治进一步完善,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次极大的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结合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五、官员监察制度

  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集权,形成了一套极其严密的监察制度,较好地稳定了政权、端正了官员。

  秦汉时代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汉代增设刺史,加强对地方官的监督。

  隋唐以后,吏部成为监察百官的主要机构,宋代设通判、明代设按察司等加强对地方官的监督。

  六、权位财产继承制度的宗法制

  为了加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开始实行宗法制。

  西周宗法制非常严格,以父系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小宗服从大宗等为原则,来维系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

  春秋之后,虽然统治者也极力维系宗法制,但随着王室的衰弱,血缘关系的疏远,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冲突,宗法制在整个封建时代不断受到极大的破坏。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后世,甚至对今天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以上心得,与各位同仁共勉,有其不妥,望批判指正。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复习】相关文章:

西方政治制度之思想文化基础02-04

政治制度与古代文学研究07-07

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02-04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评价标准研究02-04

中国古代餐桌礼仪12-30

中国古代财税制度07-02

中国古代美学的特质02-03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07-27

中国古代文学之唐诗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