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导师制

本科毕业论文 时间:2017-12-20 我要投稿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导师制,下面带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导师制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导师制【1】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导师制的特点在于,导师“导学”的出发点是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成为应用型人才;导师“导学”的宗旨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导师“导学”的途径是对话、商讨、示范、建议;导师与“导学”对象的关系既是师生关系又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导师因材施教,以更好地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发展规划,使其真正成为有理论、有实践且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分制; 导师制

  一、本科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及共性内容

  (一)本科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

  1.完善学分制教育体制的必然要求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生自主选课为前提,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来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源于选课制的产生和发展。

  学分制包含选课制、学分绩点制、导师制等基本制度。

  其中,导师制是实施学分制的重要保证。

  学分制和导师制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没有导师制的学分制是难以有效推行的;而没有学分制的导师制是缺乏内涵的。

  一方面,学分制的实施给导师制的推行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导师制也为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因此,推行学分制下的导师制是促进和完善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2. 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统一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模式以及统一的考核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多的共性特点,缺少个性,也就是说个体的创新能力不足,妨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导师制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种弊病,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凭借对学生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充分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辅导,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也有利于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有特色即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3.体现高校教师“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

  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一直都是专业教师只负责教学,不问学生思想状况,而辅导员只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懂学生的学业情况,导致学生的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被割裂开来,出现脱节现象。

  而本科生导师制突破了这种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分离的局面,把教书和育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助于学生既树立远大的理想又能踏踏实实地规划大学的学习安排。

  4.有利于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尤其在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志向上各不相同。

  在学生制定大学发展目标、学习计划以及规划人生的过程中,导师的介入可以帮助学生完整准确地了解相关专业的特点、发展动态以及社会需求情况,并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志趣、爱好等,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大学学习和发展规划。

  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和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二)本科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共性内容

  在职能分工上,导师的指导内容与辅导员和班主任有所区别,分工有所侧重,指导的工作中心放在专业指导上,同时要辅助指导员进行就业指导,协助班主任进行生活指导和思想指导。

  其共性表现在:??

  1.专业学习指导

  在实行学分制情况下,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增加,班级的约束减少,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就显得十分重要。

  新生入学后,导师要向学生详细介绍专业课程体系,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专业细分方向和专业选修课,让学生对本专业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便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就业愿望和兴趣爱好在学习中有所侧重点。

  导师在专业方面的指导是全程式的,指导的时间横跨本科学业的四年,贯穿所有学习过程,包括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指导、参与导师的科研专业竞赛和专业实践等。

  2.职业规划指导?

  从入学之初,由导师负责向所指导学生详细介绍本专业毕业后就业方向、行业发展态势,据此要求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通常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没有了高中阶段的紧张学习,极易产生过分放松心态,也会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专业而不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导师可以通过谈话,详细了解学生的个性、能力、兴趣、理想,共同制订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入学之初,就能明确今后四年的学习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防止学生入学后产生的松懈和懈怠情绪。

  3.生活、情感指导

  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之后,开始面对独立的生活,部分学生会有不适应的感觉,也可能会有个别学生过度放纵个人生活,甚至逃课。

  导师要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规范良好的生活习惯,制定系统的生活计划,合理安排大学生活,防止个别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防止生活上的过度或奢侈消费。

  4.理想、价值判断指导

  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教育和文明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培养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

  导师要认真观察、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变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学生因学业、家庭、爱情等因素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总之,本科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共性特点在于:重导师指导;重博览群书;重思想见解;重因材施教;重学生成长、成才。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导师制“导学”的特点

  应用型本科院校导师制的特点在于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发展规划,使其真正成为有理论、有实践且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1.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学”的出发点

  应用型本科院校导师制“导学”的首要特点在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学的出发点。

  学生从进校开始,导师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指导学生制定大学四年发展规划;每学期学习计划;实训与实习计划;假期社会调查实践计划以及大学生职业规划。

  从计划的制定到具体地实施,最终的目的是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

  2.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导学”的重心

  应用型本科院校导师制“导学”的重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当然对于本科生来讲,理论的学习和掌握固然重要,但培养的学生更关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

  因此,导师“导学”的重心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成为被市场所需要的人才。

  3.以“双师型教师”为“导学”的骨干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大量 “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的特点在于,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是具备理论课教师应具有的较高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科研能力及素养;二是具备工程技术人员具有的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实践证明,双师型教师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 以市场需求为“导学”的归宿

  高等教育必须面向市场,这是指高校要为整个社会服务,为社会培养出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人才。

  同时依据市场需求和未来社会发展方向来调整和修改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向。

  据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导师导学的归宿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市场需求既是“导学”的出发点,也是导学的归宿。

  这一特点是由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的。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分制下导师制实施的措施

  1.加强宣传,全面更新教育观念

  应用型本科院校推行导师制,要在全体师生中达成共识。

  如果没有共同的教育理念,形不成共识,导师制是难以推行的,即便强行推行了,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在本科生中全面推行导师制是我国普通高校全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尝试,不少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已走在了前面,从已取得的经验看,教育观念的创新主要包括,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学习观等,除了观念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要积极主动的将这些创新的理念转化为创新的实践。

  2.强化队伍建设,确保导师“导”的质量

  仅有观念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从已实施导师制的高校看,普遍反映出的问题是,由于师资水平不够高,尤其是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偏少。

  有的教师专业理论素养较高,但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不知道如何与学生很好地沟通;有的教师能很好的传授专业课,但不会指导学生实训,甚至有的是不愿意代学生实训课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教育,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决定着导师制实施的效果。

  3.正确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分制下导师制

  学分制下导师制的实施,学生是主体。

  没有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很难想象导师制如何有效地推行。

  实施学分制,学生的自律受到挑战。

  首先,学分制给学生提供了比以往更大的学习选择权和个人发展的空间,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自律精神,有些大学生能很好地抓紧时间刻苦学习,但也有少数大学生大量的荒废时间,沉湎于电脑游戏或谈情说爱之中. 其次, 学分制也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面临着挑战。

  学分制下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只要学习完成相应的学分便可获得学位,甚至提前毕业,这使得一部分学生急功近利,只注重学分,一切以学分为中心,选择一些容易得学分的课程或要求不严的老师的课程,忽视自身的全面发展等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一是加强学生自律的教育和培养;二是导师指导一定要到位,要教人学真,学做真人。

  4.努力营造大学生、导师、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师生关系

  首先,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大学学习。

  大学生要认清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作为一名大学生要认清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志向,努力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才。

  大学生要树立新的学习理念,不仅要努力学习,而且要学会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不仅学业上要不断进步,而且综合素质也要不断提高。

  要树立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要积极主动与自己的导师经常联系。

  其次,导师应具有坚定而正确的政治方向。

  要有为党的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自己坚定的信念和对社会主义的真诚感情去教育学生,配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通过自己对学生的指导,使大学生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引导大学生们把自己的志向、意志和勇气转向有利于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学习和研究上来。

  最后,学校应为本科生导师制的长期性和实效性着想。

  学校要制定相关的本科生导师工作管理实施办法,为大学生学习指导提供制度保证。

  要承认导师的劳动付出,可以考虑将其折算成一定的工作量,对于导师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应给予鼓励。

  只有营造出大学生、导师及学校管理者三位一体的和谐关系,导师制才能有效地实施。

  〔参 考 文 献〕

  〔1〕周梅妮. 学分制下本科生导师制建设模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11).

  〔2〕王杰康,丁乔珍. 学分制下的本科生导师制再认识〔J〕.中国成人教育2012,(02).

  〔3〕弓志刚,原梅生.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01).

  〔4〕王东莉,等.大学生修养〔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应用型本科外贸单证课程教学【2】

  摘要: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国际经贸知识基础和熟练外贸业务操作技能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单证工作在外贸业务中至关重要,外贸单证课程的教学效果是衡量专业培养目标实现情况的重要指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