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临床医学发挥西药的中药特性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09 02:57:25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临床医学发挥西药的中药特性研究论文

  临床医学发挥西药的中药特性研究论文【1】

临床医学发挥西药的中药特性研究论文

  【摘要】中药是具有中药的特性如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并以中医药术语表示其功效,从而能按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来使用的药物,西药则是以物理学、化学的指标来表示其特性,并以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表示其功效,从而能按西医药学理论体系来使用的药物。

  有相当一部分中药,经过现代科学研究,其部分特性,特别是功效方面,已可以用现代科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来表征,从而可按西医药学理论体系采使用。

  如大黄,味苦,量少可作苦味健胃药,有致泻、利胆、抑菌等作用,从而可治疗相应病症如便秘、胰腺炎、胆囊炎、阑尾炎等。

  笔者认为,如果将西药按中医药理论体系进行研究,设法标定出其相应的中药的特性,并用中医药术语表征其功效,人们就可以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西药。

  【关键词】西药 中药 特性和功效 研究

  现代科学研究,有相当一部分中药的特性,特别是功效方面,已可以用现代科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来表征,从而可按西医药学理论体系采使用。

  对此,如果将西药按中医药理论体系进行研究,设法标定出其相应的中药的特性,并用中医药术语表征其功效,人们就可以按中医药理论体系来使用西药。

  那么,临床医学中如何发挥西药的中药特性和功效呢?

  1.中医具有研究西药的中药特性和功效的悠久历史

  现在使用的一些中药,本来并不是中国产的,它们在传入我国之前,即使作为药用,因其不具备中药特性和中医药学术语所表示的功效,也只是按西医药理论体系或民间药来使用。

  但在传入中国后,由中国的中医药人员加以使用和研究,逐渐总结、归纳出它们的中药特性和用中医药学术语所表示的功效,使它们能被中医按中医药理论体系使用,最后成为中药,有的并成为常用中药;例如番红花主产南欧及伊朗等地, 乳香产在红海沿岸至利比亚、苏丹、土耳其等地,苏合香主产土耳其西南部,没药主产红海及阿拉伯半岛,西洋参主产美国及加拿大等地。

  西医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是按西医药体系来使用的,而现在它们早已是常用中药了。

  就是在近年,这类研究工作仍在进行,如水飞蓟,为菊科植Silybum marianum(L.) Gaertn 的瘦果,原产南欧及北非.六十年代末及七十年代初,国外报道,它可治疗肝炎,并进行了化学、药理、临床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确可治疗肝炎。

  我国将其引种后(主在华北、西北等地),不仅进行了现代科学的化学、药理等研究,同时进行了西医药学体系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也证明,确实对肝炎病有一定疗效,另一方面,又对其进行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下的研究,经临床使用和总结,归纳出了它的一些中药特性和中医药学术语表示的功效。

  如“性味:苦、凉; 功用:清热解毒、具保肝、利胆、保脑、抗X线 用”(《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 125).这样它就成了中药,可被中医按中医药理论体系使用了。

  总观之,过去既已把一些按西医药理论体系使用的西药,经过研究,总结和归纳出它们的中药特 性和功效,那么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西药,包括天然和人工合成的单体化合物,经过研究,总结和归纳出其“中药”特性和用中医药学术语表征的功效。

  2.通过文献研究,归纳西药的中药特性和功效

  中药的特性和用中医药术语所表示的功效,从根 本上来讲,是由临床疗效总结、归纳出来的。

  就中药的重要特性一一性味而言,就是这样进行的。

  例如秦艽,《本草衍义》云:“秦艽,《本经》谓之苦平,而《别录》 加以辛及微温,以其主治风寒湿痹,必有温通性质也,然其味本苦,其功用亦治风热,而能通利二便, 已非温药本色,后人且以治胃热黄疸烦渴等证,是非温性,更是彰明较著。”可见,作者倾向于此药为寒 性。

  再如雄黄,《本草经疏》云:“雄黄,味苦平,气寒有毒,《别录》加甘、大温,甄权言辛,大毒。察其功用,应是辛苦温之药,而甘寒则非也。” 对于西药,己进行了大量的药理学和临床学研究,并通过临床应用,对它们的功能、主治、毒性、 副作用、禁忌等,都已积累了大量资料;根据这些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并按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来分析和归纳西药的中药特性和功效,可以赋与它们相应的中药特性和中医药学术语所表示的功效,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

  3.创立适合中药特性和功效的实验动物模型和指标来进行研究

  创历史和研究的中药性和功效性的实验动物模型和指标进行研究,这种方法是一种很重要、并且很有前途的研究方法。

  其优点很多,如能控制条件,进行对比研究,能将动物处死,作深入研究等。

  但就目前情况看,这样的模型和指标,还仅处于探索建立的阶段,也就是说,还不能很有效地用来研究中药的特性和功能.尽管如此,到目前为止所取得的进展还是鼓舞人心的。

  例如,用大剂量考的松所致小鼠肾阳虚模型,用温补肾阳的药物治疗时,有较好功效。

  如果何种西药能治疗的话,则能说明此种西药具有温性这一中药特性及补肾阳这一中药功效。

  再如用大黄所致小鼠的脾胃虚寒证模型,如果何种西药能使动物的这种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那么它就是能对抗大黄苦寒性,而本身为温热性的药物了。

  在进行研究时,可设立多种药物的多种剂量组,又可将动物处死后进行深入研究,故为一种应当引起重视的研究方法。

  4.重点选择一些西药和对更多西药相结合而开展研究工作

  西药药物种类很多,到底先研究哪些西药的中药特性和功效,依研究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笔者倾向于先研究如下两类药物:第一是那些已开始显露某些中药特性和功效的西药,如前面提到的考的松、阿托品等,再进一步进行全面研究,系统总结和归纳其中药特性和功效。

  第二是那些原是从中药中得到的有效化合物,然后又已作为西药使用的药物。

  因为它们是中药中的成分,又往往表现中药的一定功效,因此易于反映中药的一些特性和功效,研究起来会更方便一些. 对所有现代所称的西药,都可进行其中药特性和功效的研究。

  再如,中医所称的热证,一般是用寒性药物治疗,若药物的作用机理弄清了,那么,就可以说明证的本质。

  西医的热症,是指体温高于37℃而言;而中医的热证,不仅包括高于37℃的体温,还包括体温并不高于37℃的热证,在中医的热证中,一般用寒凉性药物,但对那些假热真寒证,却要应用甘温药,即谓甘温有时能祛大热。

  这样,如果对不同类型热证(或热症)所用药物的作用机理搞清楚了,那么,也就可以把中医和西医关于热证 (症)的概念得以划分或统一,进而促进中西医的结合。

  但对更多药物来讲,这种普遍性的研究,目前还是以积累有关资料为主,以后再深入地总结和归纳其中药特性和功效。

  西药的中药特性和功效这一领域的研究,将会为医药学打开一个新局面,同时也将会是中医药学对世界医药学的新贡献。

  参考文献

  [1]岳凤先;吕士选; 论西药中药化研究的意义[A];1999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0年.

  [2]廖立新; 浅谈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根本―中西医药学结合[A];2006井冈山中西医结合发展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从中药药理和中药临床的研究范围探讨西药中药化的研究【2】

  【摘要】 西药中药化, 顾名思义就是在中药理论研究基础上对西药进行开发, 以此达到中西结合目标。

  伴随现代社会不断发展, 我国无论是中医理论还是中医技术都得到西医认可, 且二者之间互补和互通关系, 能使西药开展更为顺利。

  本文将重点以中药药理和中药临床研究为主进行西药中药化的研究, 希望对今后西药中药化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中药药理;中药临床;西药中药化

  对于西药中药化的研究在中药药理和中药临床的研究内容, 首先要明确中药和西药之间存在的差别, 即二者之间存在的不同。

  若不能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很难深入研究西药中药化发展的, 从现在的研究看, 对于中药药理和中药临床研究存在较大问题, 主要也是在中药和西药的范围上存在模糊区域。

  中药, 是我国传统中医发展中的药学统称;而西药, 则是西方医药发展过程中的药学综合。

  不论是中药还是西药, 究其药理研究主要还是从其所有药学中的属性发展。

  因此, 西药和中药在本职上看具备的是两种不同的药理属性。

  西药既不具备中药药性特质, 所以对西药药学进行宽范围研究中, 可以对重要药理和中药临床进行研究, 通过二者研究得出中药药学发展中的特殊性, 基于目前世界上对中药没有明确的使用范围和判断, 在西药药学理论研究中加入重要药学发展特性研究有利于现代药学的系统化、规范化和全面化发展。

  因此, 对西药中药化的研究对今后世界药学研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1 西药中药化成为现代中药发展新途径

  不仅我国, 西方各国的专业学者在近些年也着重对我国中药进行研究, 立足通过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临床观察, 通过中药研究出新西药。

  但从研究看, 这对中药的研究实际上是根据中药某一单一属性和复合属性进行的生物活性综合, 其最后的结果都是中药的西药化。

  如长期发展必然导致中药临床无药可用, 我国中医也很难有建设性发展。

  从现代科学发展角度, 中药属性不应被“利用”或是为西药药理研究提供服务, 而是应当在现代科学中积极促成中药发展, 即西药中药化[1]。

  西药的主要特点在于能在西药药品中明确标注出西药成分、比例。

  因此, 西药中药化后, 中药所占比例、成分也能被明确标注出来。

  目前世界上西药中药化的药品千百种, 若可以明确标出药品中药物成分, 则可以通过药性中共性进行药性属性分类, 如温性药、化合物等。

  以中药中著名药品人参为例, 由于我国中药并不是未对内部成分进行研究, 而是根据多年对人参的使用及临床经验判断人参属性。

  所以, 人参内部具体成分是很难判断的。

  现在在中药药理和临床研究基础上融入西药药理, 可以通过现代技术对人参进行生物活性分解、成分、对人体作用进行分析研究, 因此说西药中药化是现代科学发展新途径[2]。

  2 西药具备中药基本内容是实现西药中药化的关键

  首先, 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 其存在的根本目的都是防治或解决人体所面临的疾病, 并且中药和西药都是属于化合物构成。

  这就说明, 中药和西药二者服务对象一样, 并且二者具有生物活性的统一性, 都以化合物分析为构成要件, 能有效观察和释放化合物, 便于人体吸收, 改变疾病状况。

  基于中药和西药无论是构成属性还是服务对象可以得出结论, 中药可在西药药理基础上进行转变, 成为西药, 西药也可以在中药药理基础上进行转变, 成为中药。

  其次, 从中药的发展历史看, 我国中药药品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在不断发展、研究、实践中演变为今天的中药药品。

  在发展中, 中药基于不同物品的属性, 赋予其治病功能, 成为中药, 充分证明中药药理研究的广泛性。

  如我国的藏药、蒙药, 都是在了解其有一定生物活性, 但并不了解具体活性内容, 因而被放入到中药药学理论的研究范围, 重点以中药临床为主要研究方面, 待研究成果出炉后被确定为中药。

  基于中药的广泛研究, 西药也可以认定为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但并不了解具体西药中含有的活性成分, 因此, 可以被纳入到我国中药药学理论研究之中, 成为我国中药研究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中药药理和中药临床研究是西药中药化的研究方法

  ①临床研究具有实践性, 因此要研究西药中药化, 中药临床研究必不可少[3]。

  从中药研究理论中可以看出, 人体在使用中药后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治疗作用;二是毒害作用。

  所以, 中药使用中可以将其理解为, 某中中药药品可以使热证患者痊愈或好转, 也能使寒症患者使用后毫无帮助甚至出现其他更为严重的后果, 可以判断该中药不适于寒症患者, 属寒性药, 乃驱热解毒之用。

  这种通过实践能取得用药认知、了解用法、明确属性、避免出现错误的药用方法即为临床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对西药中药化也可使用。

  ②西药的研究大多基于临床观察, 所以对西药中药化研究可以使用大体方法。

  即针对某种疾病进行西药治疗, 在使用西药的后期工作中一直采用中药药学理论和临床观察的方法, 研究西药和中药对相同患者的药学使用情况判断上的不同, 以此可以作为西药中药化研究的基本内容。

  需要明确一点, 西药对患者的使用要进行中西药的分别判断, 这有这样才可保证在客观基础上的合理研究。

  最后, 中药西药化可以采用文献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文献都是在专家学者多年观察和研究基础上的著名论断, 在相关文献基础上进行西药中药化的研究理论价值更强。

  临床研究告诉作者, 这是一个漫长的工程, 如对某一论断进行研究从新进行必然耽误更多时间, 这时文献研究就体现了其价值, 为西药中药化研究提供更多中药药理学和中药临床的相关研究。

  总结目前世界各国在中药和西药, 相关成型的文件资料丰富, 对西药中药化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 小结

  伴随现代社会发展, 我国医学发展更倾向西药和西医治疗方式, 中药发展规模和影响较西药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但经过实践证明, 我国中药药理及中医治疗方式更符合节气、人体结构规律发展, 更具科学性。

  尽管目前西药中药化发展进程较慢, 但随着对中药药理研究深入, 西药中药化发展趋势成为必然, 今后必然能够使西药实现全方位的中药化。

  参考文献

  [1] 王思文.西药中药化实验方法研究.西北大学, 2014.

  [2] 岳凤先.西药中药化与新药研制.中国水电医学, 2011(3):36.

  [3] 岳凤先.从西药中药化论述中药现代科学化和西药的出路.中国水电医学, 2011(2):109.

【临床医学发挥西药的中药特性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临床医学论文中药10-01

中药制药技术研究论文10-09

论科技旅游功能的特性研究毕业论文09-30

光学特性的数字图像取证技术的研究论文10-02

临床医学教学研究论文10-01

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论文10-09

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的融合论文10-09

中药现代化和临床医学融合论文10-09

临床医学实习考核法研究的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