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性论文

时间:2021-01-26 18:12:18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性论文

  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性论文【1】

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性论文

  摘要:分析当前形势下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科研和研究生培养现状,探寻当前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创新模式;为加强我院学术发展、人才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扩大了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同时不断完善我院研究生培养工作,近3年我院研究生中期考核、学分、学位论文审核等,均顺利通过并上报研究生学院,在此基础上我院加强与上级部门、兄弟院校间的联系,加强外部沟通及熟练掌握培养政策,有针对性开展我院研究生管理工作。

  以上各项工作对于提高我院研究生的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为探寻医学人才的科学培训方式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研究生培养模式根据专业及学术环境的不同,各个国家均采用了不同的培养模式,当前研究生培养模式基本可分为学术型、专业型、教学型及协作型,临床医学专业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许多国家多采用学术型或协作型,我国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临床医学研究生基本采用学术型结合教学型的培养模式,该模式要求研究生入学后接受一段时间的理论知识学习。

  随后跟随导师从事临床工作,其初看兼顾了培养研究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但经过多年的应用,其不足之处也正逐步暴露出来[1],本文通过探讨当前临床医学研究生存在的问题,结合分析我院研究生培养模式,为探寻更加科学有效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1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1.1招生规模与师资力量的矛盾 我国近些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与之相矛盾的是研究生导师数量无法满足招生需求,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的硕导数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研究生实际培养过程中形成师生比例失调,单个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过多,每个学生获得的临床指导必定相应减少,研究生质量也令人堪忧,同时科研和论文质量把关要求也相对降低[2],为学术造假创造了条件;我院近3年研究生培养人数均稳定在40人左右,但临床医学硕士生导师的数量则逐年增长,我院现有硕导40位,基本能确保1~2名研究生能获得1名导师指导,这为我院研究生培养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培养目标存在一定误区 我国现有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单位主要为高校或医疗机构,前者的培养过程中存在重学术轻应用的误区,后者存在重应用轻学术的误区,加之部分研究生以获得高学历为学习目的,这就造成了实际培养过程中,研究生无法充分扩充自身学识和实际工作能力,另外,还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无淘汰、教学方法单一、临床实践不足等众多不足之处,这些均将表现在毕业研究生的质量上[3]。

  我院为提高我院研究生培养水平,认真组织完成了近3年72名硕士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和学分、毕业考试成绩、英语六级成绩、轮转计划、学位论文的审核,且均顺利通过并上报研究生学院,为帮助毕业研究生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组织我院专家对研究生进行了毕业论文预答辩,按照大学研究生学院要求完成72名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毕业研究生硕士学位申请顺利完成准予毕业。

  2我院研究生技能调查结果统计

  为进一步了解我院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自制了相应的调查表,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

  3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分析

  目前学界对于研究生培养已达成共识,①要注重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②加强研究生职业价值观和临床分析判断能力,针对以上培养要求,本文结合我院研究生培养经验,笔者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3.1导师联合培养制度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导师指导范围过于单一和片面,开展联合培养模式,对于促进研究生全方位成长、开阔眼界和创造性均具有重要作用,无联合培养条件的院校,可实行导师组负责制,不同学科、专业、层次的导师可让研究生接触不同教学风格,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增长和扩大知识面有重要意义[4]。

  3.2鼓励组建学习团队和参加学术会议 学习过程中并不是所有问题和难点都可以通过导师指导获得解决,根据学习兴趣、具体研究方向组建不同形式的学习团队,在学习中共同分享资料、心得和研究成果;所有的创新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鼓励研究生多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让研究生获取新的知识和养成创新性思维习惯,并通过参加学术讨论发现自身不足及和开阔学术视野,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莉,张国栋,袁晓燕,等.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证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11):1506-1511.

  [2]王红.关于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7): 106-107.

  [3]王倩,郑均,刘玉秀.研究型医院建设中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探索[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 (1):51-52.

  [4]李培杰,郑乃智,王琛,等.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性研究与探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4):309-312.编辑/肖慧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2】

  摘要: 目的: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方法: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加强岗前培训提高临床基本技能,提高临床轮转质量,严格专业技能考核及论文答辩。

  结果: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和全面素质得到提高。

  结论:以提高临床能力作为培养的核心,采用合理的培养模式,可提高研究生临床能力及全面素质。

  关键词: 专业学位;临床医学;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

  0 引言

  我国自1981年实施学位条例以后,建立了医学学位授权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医学硕士、博士。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8年颁发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学位1998[6]号)(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在临床医学一级学科把学位类型正式区分为“医学科学学位”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以培养高级临床医师为目标,具有明显的实践取向,是区别于其他学位类型的本质特征[1]。

  所以,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符合临床需要、能胜任临床工作的合格学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

  宁夏医科大学自2002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研究生中应届学生比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我院研究生中应届本科毕业生比例从2005年的不足30%上升至2010年超过90%。

  本科阶段学习中,很多院校注重学生考研、就业率,鼓励学生考研,忽视了生产实习,导致这些学生入学时临床技能、知识及经验缺失。

  针对这种情况,我校为了保证培养质量,以《试行办法》为指导,结合本校实际,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体会和经验和大家做以下探讨。

  1 培养模式探索

  1.1 重视岗前培训,强调临床基本技能 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完成第1学期的基础理论课程后,随即进入临床培养。

  每位学生临床轮转前,先接受为期2周的岗前培训。

  培训内容强调临床基本技能,包括:体格检查、内科四大穿刺、外科基本技能操作、心肺复苏等,并针对病史采集、病历及处方书写等内容进行专门训练,开展法律法规、医患沟通等内容的专题讲座。

  岗前培训结束后,由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统一组织对培训所有项目进行考核。

  不合格者继续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科室轮转培养。

  为保证培训内容、手法的规范性,所有的培训教师及考核专家都先期进行了规范化培训,从而保证了岗前培训质量。

  1.2 加强临床科室轮转,保证轮转质量 岗前培训后,进入临床培养阶段。

  要求每位研究生总临床轮转时间不少于28个月;其中二级学科及相关专业的临床轮转,依据各专业情况,轮转时间不少于8-12个月。

  结合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及临床工作实际需要,规定内科学研究生必须轮转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外科学研究生必须轮转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每个必转科室轮转时间不少于2个月。

  此外,为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要求所有研究生必须轮转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

  轮转期间,研究生作为住院医师参与科室日常诊疗活动、危重病人抢救、疑难病例讨论及临床教学等工作,参加医院及科室安排的所有学术活动。

  要求硕士研究生每3个月在所在科室完成公开性读书报告1次,不仅提高了学生文献阅读、综述及语言表达能力,还带动了各科室医师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氛围,促进学科发展。

  为保证每个科室临床轮转培养质量,严格执行出科考核制度。

  出科考核由轮转科室考核小组实施。

  考核小组由学位点负责人、带组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教学秘书组成。

  考核内容重点体现临床思维能力。

  此外还包括劳动纪律、思想品德、技能操作及专业理论。

  考核由专门的研究生工作督导组和管理人员进行督导、反馈。

  在完成二级学科轮转培养的基础上,深入到本专业三级学科,着重于该专业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能力以及科研思维的强化训练。

  参与本学科临床医疗工作,在日常查房时,要求研究生先提出自己的诊断、鉴别诊断、诊疗意见等。

  组织研究生参加科室的病例讨论,并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结合临床工作学习有关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临床决策能力。

  1.3 严格毕业技能考核,提高培养质量 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毕业时不仅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还需参加严格的毕业技能考核,考核成绩合格作为研究生毕业的必须条件。

  毕业技能考核由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统一组织,在二级学科范围内实施。

  考核专家组为前期经过临床基本技能规范化培训的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组成,涉及该二级学科的所有三级学科。

  为了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固定项目的考核专家相对固定。

  考核内容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思维、内科穿刺操作、外科手术操作、放射学、超声学、心电图7大项。

  考核方法为:在二级学科范围内随机抽取病人,由参加考核研究生对其经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然后进行临床思维能力的答辩,包括分析病例特点,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依据,治疗原则,诊疗方案,学科新进展等方面。

  内科穿刺考核由学生在所在科室选取需要穿刺的病人,考核胸穿、腹穿、腰穿、骨穿中任意一项操作,主要考核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应变能力。

  外科手术操作则在手术室内进行,从刷手、消毒、铺巾、穿手术衣戴手套、切开、暴露术野、止血、缝合、无菌观念、应变能力各个方面对研究生进行考核。

  放射学、超声学、心电图的考核则结合各专业特点,考查学生对辅助检查项目的阅片能力。

  1.4 论文开题、答辩体现专业学位特点 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三级学科范围内进行论文开题。

  研究生在临床医疗工作的同时,从事临床科研,学习临床资料收集、数据处理分析,培养临床科研思维,撰写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一般结合临床工作实践,以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应用性。

  论文质量标准体现为应用性和创新性,但创新性与科学学位论文的要求不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的创新性主要表现为,研究生通过分析过去及现在的临床工作实际问题,归纳总结出的新理论、新方法或新技术,对以后的临床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具有新的应用价值。

  2 经验总结

  2.1 领导重视,投入充足 我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得到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医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由于我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全部为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进入临床在岗前教育时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规范化培训和实操训练,总医院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外科学实验室,购买先进的模拟人设备,在现下的医疗环境中,为研究生临床基本技能的练习提供坚实的保障。

  另外,医院每年投入300余万元用于研究生培养及导师队伍建设等。

  在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的领导下,由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各学科学位点负责研究生工作。

  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生工作督导组,督导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并及时向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反馈,提出整改意见。

  2.2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关键,导师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灵魂,只有学术造诣深、临床经验丰富、创新意识强、学风正派、思想品德高尚的医学教育者,才能在研究生培养中身体力行,带领研究生跟踪和挺进学科前沿,并把自己好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探索精神、正确的职业道德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培养出素质全面的医学研究生[2]。

  我院定期举办导师会、导师培训班,邀请国内外知名院校导师来院交流。

  明确导师职责,交流研究生带教经验。

  要求导师在除了对研究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工作及生活中遇到是实际困难,帮助研究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采用激励机制,导师竞争上岗,根据导师学术业绩(学术论著、科研项目)和在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等情况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

  对连续几年没有科研成果,或未能认真履行职责而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者,取消其导师资格。

  2.3 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监控体系 严格规范的临床能力考核是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3]。

  国外研究报道,在临床技能考核实施过程中,规范考核标准,减少评判的差异,提高考核的公平性,有助于克服临床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对于客观评价医学生的综合能力意义非常大[4]。

  我们在不断的征求临床专家、尤其是每年的考核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以往培养考核研究生的经验,根据各学科特点,建立完善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临床能力考核指标体系,提高了了考核的客观性。

  并由学校督导组、学院研究生工作督导组对研究生培养及考核工作全程督导,保证了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范性以及考核的公正性,从而严格把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4 注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除了培养研究生具备扎实的临床能力,还注重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缺乏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有的学生与人交往沟通能力弱,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差;有的学生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固定僵硬,与同事关系不融洽,不善于与患者沟通,甚至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5]。

  我校坚持素质教育,进入临床后,注重培养研究生组织协调、团队协作、与人沟通等能力,学会处理好医患关系,使学生树立“生命至上、关爱他人”的观念。

  另外,加强研究生的社会实践,通过义诊、下乡等社会医疗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提高。

  以上是我校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体会。

  以提高临床能力作为培养的核心,采用合理的培养模式,全面的监控体系,严格的检验标准,把握研究生临床能力及全面素质的培养。

  为祖国的医疗事业培养出合格医疗人才。

  参考文献:

  [1]翟亚军,王战军.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主要问题辩证[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23.

  [2]罗琳,王国良.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5):28-29.

  [3]訾秀娟,杜晓红,铁剑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质量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5(10):706-707.

  [4]Peitzman SJ. Clinical skills assessment using standardized patients: perspectives from the education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medical graduates[J]. Am J Phys Med Rehabil, 2000, 79(5):490-493.

  [5]陆才德,王国良,叶华.浅谈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33-134.

【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性论文】相关文章:

试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论文10-28

对药学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思考论文04-11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论文03-20

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论文03-14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培养模式的问题论文03-14

多维的土建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10-28

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思路论文03-19

探讨改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论文10-26

谈创新背景下高校研究生德育模式的现实必然性论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