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河南博物院观后感(通用15篇)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河南博物院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河南博物院观后感 1
我最近去了河南博物院,领略了许多关于河南文化遗产的精彩展览。这次参观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我有好多感受想要分享。
走进博物院,带着我最想看的展览已经开始了。第一幅展板上,是中国第一座包括哥特式因素的石窟——龙门石窟,我瞬间被屏幕里流淌的色彩和细节所吸引。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已经有超过1500年的历史,它与其他石窟最大的不同在于龙门石窟还具有西方建筑的痕迹。在展厅中,人们也可以孟如龙、吴为山、罗忠良等艺术家克服重重困难深入龙门石窟,进行了深入的记录和拍摄,带给我们更多真实的`感受。
接着,我看到了一件千年如一日的陶瓷艺术珍品——“二绿一libai”唐三彩,它引领了长期以来的陶瓷艺术。放眼望去,这件陶瓷器的三色结合鲜艳亮眼,吸引着所有观众站在它的面前,难以抱持住自己的激动心情。这三色:白色的底部,绿色的草叶花纹,以及渐变的红橙色,这三种颜色的互相混合使得作品非常生动,仿佛在展示出一世纪前的美丽瞬间。
“郑设相馆看是非,一目了然在胸间”,这是我在展区走进清代名相郑景宠的家里,看到的一句棋局唐诗。这一句话描述了郑景宠的智慧和卓越。随后我看到了他的书房,书房里面没有太多摆设,只留下了一张写字台和一些书籍,这些物品向我展示了一个人的人生。我喜欢这个空间带给我的快乐,逝去了时光,但他的思想和人格仍然被留存下来。
最后,我关注的最后一个展览是关于“太极拳”的——“太极拳与文化篇章”。在这个展览中,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太极拳”文物和相关人物的故事,这深深呼吸装载着观众深邃的心灵。在保护我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太极拳”这个项目承担了不可或缺的任务。在博物馆与其他物品一起记录下来的太极拳文化对于大家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
总之,我参观河南博物院时看到的文化和艺术珍品令我不想离开。这是一个让人陶醉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美博物馆,我相信它会为观众带来无数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启发。
河南博物院观后感 2
河南博物院是享誉中原的一家博物馆,不仅陈列着丰富的文物,还有专业的讲解员为观众讲解,深受游客的欢迎。我也来到了河南博物院,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魅力。
一进入河南博物院的门厅,就能感受到气氛的严谨和庄重。俯瞰大厅,门厅中央耸立的是汉代铜制半人马骑士像,这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我决定首先参观这件文物。半人马骑士像高大而壮观,展现出古代工匠们的无比智慧。看到这样的神话传说形象竟以铜铸成,我不禁感叹人类文明的神奇。
继续前行,来到河南博物院的各个展馆,展陈内容错落有致,增强了观众的丰富度和印象度。我又看到了记载商代文明的《殷墟甲骨文》,了解国家的历史可以让我更加爱国。同时也看到了名家的书法艺术品和古代器皿,有历史渊源的陈列物品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历史底蕴。
河南博物院更贴心地设置了专业讲解员,他们向游客诠释着文物背后的渊源和蕴涵的哲理。他们的专业水平高、知识面广,让博物馆的氛围更加浓厚。我记得在“亮相新中国”展厅,一位讲解员向我们讲述了毛泽东“七一”重庆演讲,让我对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除了丰富的收藏和专业的.服务,我还发现了河南博物院的设计极其精美,具有建筑学上的价值。整座博物馆园林花园风格,让人感觉整个博物馆是隐于花园中的自然生态,实际嵌入了建筑的生态构想。这个设计不仅充分展示了艺术美感的韵味,也具有实用和教育性。
现在,在我看来,河南博物院是中国文化瑰宝展示的先锋,为我们身为中华儿女的每一个人提供了翱翔思维的土壤,加深了大家对祖国文化的认识。因此,无论是国人还是外人,都必须在河南博物院留下永久的足迹,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华丽多彩。
河南博物院观后感 3
天灰蒙蒙的,却能给人一种激动的心情,我们踏着整齐的步伐穿梭在道路上,向着目的地出发。
道路上依旧穿梭着忙碌的车辆,呼号着从我们身旁经过,大家排着整齐的队等候在博物院门口,享受着博物院外围所带来的盛大气势,宏伟的建筑算不得高大,却隐约地透着点威严。一个个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洋溢着青春的微笑,彰显着作为院工作者的骄傲。
跨进了这向往已久的大门,逐渐融入了一种和谐安详的氛围,心飘飘乎,仿佛又重新见证了历史,仿佛又重见了各古国的前身,演绎着战争、和谐与繁华。曾几何时,看到了它们一个个为这遗留的文化付出了多少鲜血、多少代价。
踏进这神圣而又庄严的建筑中,重新领略到先人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件件遗留的都印证了这一切。在此仿佛又看到那渐行渐远的身影,那印证着艰辛与汗水的沉重脚步,那悄然滑落的汗水。
就是这栋只有四层的建筑,融合了多彩的文化。虽然有些已锈迹斑斑,但它们使我们对那些古老的故事无法忘怀。每间展厅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仿佛我们成了考古人员,仔细地观赏着这些在我心中如星辰般闪耀地残骸碎片。看着这些只有在电视上只能看到的实物,心中很是激动。
上到四楼的时候,我惊呆了。本不喜欢蓝色的我竟能陶醉在这蓝色光芒中。几个小时悄然流逝,我却还沉浸在这古典美美中。
9月10日下午,利用到郑州出差的机会造访了河南省博物院。
原来对河南的历史知之甚少,此行使我对河南多了几分景仰之情。省级博物馆能称得上“院”的寥寥无几,但河南省博物院久远的历史,精湛的设计,丰富的馆藏,科学的陈列,人性化的服务,让人耳目一新,不得不佩服“博物院”不是白叫的。个人觉得河南的历史,代表了中国远古时代的'历史。
河南博物院建立于上世纪20年代,由时任河南省政府的冯玉祥主导创建,内有藏品30万件,其中许多是民国和抗战前发现的国家级文物。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就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有一种恢宏的气势,让人为之一振。
从门口取票开始,就感觉到了这里管理的科学,在大门口凭身份证在自动取票机上一扫,就出来一张参观卡,而且电脑会自动统计出参观者的基本信息。参观结束,在出口处的旅游商品,大多是根据馆藏的文物造型或是图案设计的,虽然多数价格不菲,但别的地方估计是买不到的,这种旅游商品我原来只在青岛的极地海洋世界看到过。展厅里许多重要的文物,旁边有电脑演示其构造及不同寻常之处,可谓独具匠心。馆内导游讲解也很好,而且研究人员也很热情,有的主动给我们讲解。回来看河南博物院的网站,内容象馆藏一样丰富生动,值得一看,能从中学很多东西。
馆内主要有八个展厅,在此不一一赘述,印象最深的是青铜器、陶器、甲骨文、还有洛阳、开封、安阳等地的城市规划建设等,当然最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当数青铜器,在这些器物面前,我们不得不被先人的智慧所折服。
河南博物院观后感 4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六年级学生参观河南博物院,我了解到了中华璀璨的历史。博物院里珍藏着上有远古石器时代,下至民国的文物。河南博物院收藏着大量的玉器、骨器、金银器、石像、钱币、书画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有的精美绝伦,有的玲珑剔透,有的'古色古香,有的价值连城。特别是河南永城僖山汉墓出土的金镂玉衣,整件玉衣设计精巧,作工细致,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让人叹为观止。
骨器中有一件“中华第一笛”美称的骨笛,骨笛是中国最早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可吹奏的乐器,中华最早的笛子就是它。还有象牙萝卜、象牙白菜两件艺术品造型精美,萝卜由深到浅的红色直至下端的象牙很漂亮,连萝卜根须上的泥土都清晰可辨。白菜翠绿鲜嫩,叶子脉络清晰,显得生机盎然。趴在白菜叶上的蝈蝈惟妙惟肖,形象逼真。
十一面六臂观音像,有十一张脸六只手,神态自然逼真。我还看到了刻在龟甲上的文字——甲骨文,它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起源。中华大地,历史悠久,在这片广袤土地上有着无数的英雄史诗,演绎了璀璨的华夏文明。看了河南博物院,我对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我感到作为中国人非常自豪。
河南博物院观后感 5
星期六,爸爸带我去参观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我带着无比好奇的心情来到了这里。它坐落在郑州市郑东新区,在大门口迎接我们的是栩栩如生不用伸手就能吃到树叶的一个巨型恐龙模型,爸爸拿着身份证取了两张门票,我就急不可待地跑了进去。
展厅里有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等。我和爸爸先来到了地球厅,在地球厅里我知道了奥妙无垠的宇宙和地球许多知识。宇宙大约形成于150亿年前,在经历了亿万年的时间之后形成了巨大的天体——星系、银河系、太阳系等,他们和宇宙空间共同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星空世界。我们永远也无法找到宇宙的.尽头在哪里。
恐龙厅是我最喜欢的展厅。这里展示的是大家都非常喜爱的史前恐龙,它们地霸主恐龙、空中霸主翼龙、海洋霸主鱼龙等,我还看到了世界最大的一窝恐龙蛋化石,亚洲体腔最大、最重的恐龙,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中国唯一的结节龙。之后又参观了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等。
虽然这次参观的时间很短,可是我的收获却很多,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同学们,有时间你们也可以来看看,我保证你也会喜欢的。
河南博物院观后感 6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坐落在郑州市郑东新区金水东路。在博物馆的大门口,有两头恐龙立在那里,显得十分威严。馆内有7个展厅,分别是: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地质环境厅和矿物厅。
因为人多,导游姐姐先带领我们参观了三楼的古象厅。来到了古象厅,迎接我们的是两头古象的骨架化石,两个长长的象牙,看起来十分锋利。古象厅很小,内容不多,所以我们很快参观了下一个展厅:矿产资源厅。
矿产资源厅的东西可多了。奇形怪状的石头,黑又厚重的煤炭,晶莹透亮的水晶,洁白无暇的美玉……其中让我最喜欢的是发晶与烟水晶。发晶是是一块接近椭圆形的水晶,上面没有一点瑕疵,水晶的上半部分是许多像黑色的头发组成的,所以成为“发晶”。烟水晶和发晶差不多,上面也是黑色的,只不过烟水晶的'形状很奇特,有些像珊瑚。
接着我们又走进了矿物厅,从矿物厅走出又参观了地球厅和恐龙厅。看完这些展厅,我真觉得这个世界可真奇妙啊!真可谓是无所不有!
最后,我们参观最后一个展厅:生命演化厅。生命演化厅不像其他展厅是一间房子,它就像一个螺旋长廊。长廊从低处到高出呈螺旋体,一侧摆放着一些椅子,当疲乏的人休息时同样也可以获取知识。生命演化厅主要是讲了从最早时期到现在地球上生命的变化。
原始的地球,陆地上什么也没有,光秃秃的,多数植物动物都生活在水中,陆地上的第一个植物是一种蕨类植物,它只有光秃秃的树干,从来不生长茂密的树叶。陆地上的第一种动物还是一种两栖动物,它们级可以在水中游玩,也可以在陆地上沐浴着阳光……慢慢地,水陆又多了许多生命,使地球变得充满生机。
通过这次一个多小时的参观,我学习到了好多知识:如认识了水晶、石膏、钟乳石等,也知道了生命是怎样演化成先在的。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所以我希望老师以后还要多多举办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
河南博物院观后感 7
今天妈妈带我去参观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到了大门口,我拿着妈妈的身份证。和我的学生证领了票,就向大厅走。还没走进大厅,就看见两只庞大的恐龙,好像是母子俩似的,站在省地质博物馆的门口,那造型,那肉感真像是真恐龙呢。我们刚一进门把票给那个收票的.叔叔。然后他问我带水。如果没,那就进去。如果有,还得试喝一口,我拧开盖儿,喝了一口水,那个叔叔才让我们进去。妈妈说,那可能是怕坏人破坏那些贵重东西吧,里面还有人检查身体是否携带危险物品。足见博物馆中的物品很是珍贵。
我们接着向里走,这儿的建筑风格与别处的不一样。别的都是一层一层的,这儿的却都是螺旋状的,像一条长龙似的上升着,我们一路爬坡,一面欣赏着美丽的展览品。
大厅里有庞大的恐龙化石,海洋类化石,还有矿物质,玉石,煤,各种类型的都有。最吸引我的要数恐龙化石了,那庞大的骨架有三层楼那么高,看着这恐龙化石,我仿佛走进了三叠纪,侏罗纪世纪。人站在它们面前彷佛是只小蚂蚁似的,光一个恐龙蛋就有我一半大了呀!
这个地方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呀。我好像走进了一座知识的宫殿似的。
河南博物院观后感 8
想要了解河南的历史,就一定要去河南省博物院。今天我就来到了这里,带大家去了解一下河南的历史。
由于主展厅在维修,我们参观了东西配楼,西配楼是中原瑰宝展,一进入展厅,我就看到那件著名的贾湖骨笛,原来它就是距今4000多年的在贾湖出土,以鹤类尺骨制成的七孔音阶,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管乐器,古人的智慧可真大啊!紧接着我又看到一尊大鼎,我走进一看是兽面乳钉纹方鼎,方鼎的四面饰有乳钉纹,纹路中间有两个凸起的,就好像一双大大的眼睛,在展品旁边,有一个电子显示屏,屏幕上演示了鼎的制作过程,先制作好方鼎的一面模具,向里面注入滚烫的青铜水,等它冷却了,将模具敲开,四个棱角也需要单独制作,最后把八面拼接到一起,方鼎就做好了。我看过《国家宝藏》这个节目,知道云纹铜禁入选故宫博物院九件国宝特展。这件云纹铜禁精美至极,令人叹为观止。它的四周攀附着12条龙形异兽,下面蹲伏着12条虎形异兽,形成了巧妙的镂空,据说这是中国最早使用“失蜡法”制作的器物。“失蜡法”就是先用蜡做出器物,镂空件,用石膏把它糊起来,把蜡融化后,将青铜液倒入里面,敲开石膏,器物就完成了。我还了解到,云纹铜禁的.“禁”就是古代盛放酒器的案子,也是禁酒的意思,是警示我们后人不要饮酒。
这次的省博之旅,让我见识到了中原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看到了我们老祖宗的智慧。
河南博物院观后感 9
在上一年,我们整个六年级都去参观了河南省博物馆,经过几十分钟后,我们终于到了盼望已久的博物馆。
踏入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立体画面:两只大象中间有一个人无比的壮观。接着,我们继续往里面去,看到了这几个字:中原古代文明之光。心想:里面全都是古代历史的东西吧?是不是都是价值连城的?都是珍宝?带着好奇的心情,我们大家进入了第一个展厅。
第一个展厅,那里面主要是关于旧时期的东西。在那里,让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仰韶文化中最具代表的器物,那就是彩陶双连壶,他是由两个壶组成的一个壶,外观色彩丰富。然后,我们随着大部队进入了第二个展厅。
第二个展厅,那里主要是商代的青铜器,那里有两个东西让我久久不能忘怀,那就是兽面纹铜圆鼎和兽面乳钉纹铜鼎,为什么他们可以让我久久不等忘怀呢?那是因为它们的个头巨大无比,是在第一展厅和第二展厅最大的两件了。
而第三个展厅大多是西周时候的青铜器,但是那里的甲骨文让我知道了不少的知识,甲骨文,指龟甲和兽甲。刻或写在甲骨上的文字。
到了第四个展厅,也就是春秋时期,这时候的物品就已经比较精美了,刚进入大门,有的同学就说,哇塞!
你看着武器,多么壮观呐!
于是,我就飞快的跑到那里,一看,是春秋时期的兵器,棍子是由木头制成的,尖器是由铁制成的,无比的锋利。
第五展厅,也就是二楼,我看到了三种东西,让我记忆深刻,第一是石辟邪,它的外表像是石狮子,传说有辟邪的能力。第二个是“透光镜”是一种特殊的青铜镜,正面凸,可以照人,只要有光照射在镜面时,镜面的反射投影像。第三个就是金缕玉衣了,由一片片玉所构成的',用金丝穿起,十分昂贵。
第六展厅,那里的陶庄园具有居家田园双重功能,呈前院、中庭、后院三重宅第,庭中有马,等东西,反映了两汉中小地主的庄园生活。
第七展厅,那里的十一面六臂观音石造像最让我惊叹不已,因为一尊佛像里居然可以隐藏着十一个面和六个臂。
在第八展厅里,我看到了故宫,里面有天坛、望火楼等诸多个建筑,分厂壮观!
观看博物馆告一段落了,在参观的时间内,我不少有贪念之想,不过我就马上打消了这种念头,因为我不能自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珍宝带走,让剩下的子孙后代都看不到了,那我岂不是成了罪人?所以,为了能让子孙后代都可以看到这些文物,我们一起来保护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珍宝吧!
河南博物院观后感 10
昨天,利用女儿暑假上课放学时间,我们一家人来到了期盼已久的省地质博物馆,让她们去感受地址博物馆的雄伟壮观及对其进行简单的兴趣教育。
一到地质博物馆,小家伙们就抑制不住兴奋劲,直接带着兴趣和疑问冲进博物馆,到了博物馆里面,他们完全被眼前的景象所陶醉了。他们不停地问这问那,特别好奇,每件物品都去参观并询问这是什么,我在看上面的介绍说给他们听,他们似懂非懂地非常认真听,我非常高兴,这正是我所希望的,不是让她们学会多少知识,而是让她们了解一些知识,拓宽知识面,增长见识。他们在里面感受到了文化的气息,但更多的是他们是被美丽的博物馆陈列展品所吸引了,我非常高兴。
通过地质博物馆的游玩,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心情体现地淋漓尽致,兴趣才是他们学习和游玩的.动力,我们做家长的要培养孩子的兴趣,使其全面发展,我相信他们会在我的帮助下快乐成长的!感谢可爱的孩子们,有了你们我感觉非常高兴,我为有你们而骄傲!
河南博物院观后感 11
7月4日,我去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在博物馆门前矗立着两只巨大的恐龙,它们是“汝阳黄河巨龙”,是一对“母子”!
然后我进到博物馆里面,在海洋隧道里,仿佛自己就是一条鱼,在大海里游来游去。在这里我发现了从鱼变成的动物:总鳍鱼变成鱼石螈变成林蜥变成异齿龙。我还了解到人是从鱼进化来的。呵呵,原来人的祖先并不是猴子而是鱼啊!同时,我也看到了一些“微”生物:微网虫和奇虾等等。
走出“海洋隧道”来到了“恐龙世界”。我看到了一只梁龙,估计它高25米左右。在这里好像是在“侏罗纪”一般。在恐龙游戏厅里,我先玩了和恐龙比体重。我是和准葛尔翼龙比,没想到我比它重15倍,我的体重是62斤,准葛尔翼龙才重5斤。我又玩了与恐龙比赛骑自行车,我是和剑龙比,我一上自行车就开始疯骑,快到终点了,我一看连恐龙的'影子都没有,我就开始慢悠悠的骑,没想到它很快就追上了,我就冲刺。啊!到终点了!我赢了!
最后来到了“时光隧道”,这里有人的头骨、海洋化石等等。在“时光隧道”的上面有个象馆,里面有约长1米5的象牙,还有象头。我出门是,发现一副用黄色的石头嵌在墙上的画:是一个人牵着一头大象,我对妈妈说:“这个代表:‘豫’!”妈妈看了许久:“哦,就是这个意思。”
博物馆实在太好玩了,还又让我懂得许多知识,同学们,我建议你们也去看看吧!
河南博物院观后感 12
今天下午,我参观了位于郑州市金水东路上的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进门后首先看见了耸立在广场上的两个高大绿色长颈恐龙模型,它们仰着头,张着前爪,似乎在仰天长啸,又像是在欢迎游客到来。
兴奋的快步走进馆内,大厅里有一个巨大的'水晶矿石,在射灯照射下,熠熠生辉。顺着展览通道,来到中心大厅,我惊讶的发现,这里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恐龙化石,巨大的恐龙骨架有三层楼那么高,三十多米长,小恐龙只有巴掌大小,世界上最小的窃蛋龙,还有一簇一簇堆放的恐龙蛋化石,世界上最大的一窝恐龙蛋化石。在丛林里,还埋伏着霸王龙、迅捷龙、三角龙……天上飞着翼龙,这里简直就是恐龙主题公园。
这些恐龙化石,都是在世界各地采集的,绝大部分是来自河南省。在一张地图上,标注了发现的地点和时间。看着这些年龄已经上亿岁的恐龙家族,我琢磨,它们为什么会灭绝了呢?科学家给出了几种不同的设想,有行星撞地球说,还有气候变化说。
除了恐龙之外,我对各种矿石也挺感兴趣。通过各种三维动画演示,我了解了如何采集矿石,如何炼制石油,如何挖煤,生物是如何演化的……在大院里,立着几十块各种各样的大矿石,比人的还高。我在一块大矿石上看到了几小片金黄色的东西,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原来这些就是金矿石,那些黄橙橙的粒子就是金子。
通过这次参观,我增长了许多地质知识,为祖国矿产资源丰富而自豪。遗憾的是,知识太多了,我不可能全记下来,以后我还要来参观。
河南博物院观后感 13
在冬日的一缕朝阳下,我与爸爸来到了上海博物馆。这早已不是我第一次来到这里,但还是如同第一次来一样的新鲜。
我们按照年代的变迁先参观了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展馆里陈列着良渚文化的玉琮,玉壁,玉珠;龙山文化的小玉人,玉珠龙……在灯光的照射下,玉器更显光泽。这些被誉为“石之美者”的玉器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曙光。接着,就是最具有时代气息的青铜器馆了。走进展馆,就看见一排排的青铜器矗立着。从书上读到,青铜器刚造好的时候是黄金色的,不难想象这些青铜器的尊贵与华丽。国宝级文物大克鼎像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他目睹了几千年岁月的沧桑。
我仔细端详这位老者,他穿着饕餮纹的大衣,云雷纹的帽子,他的三只巨脚支撑这他那庞大的身躯。在他的“肚子里”,刻着清晰可辨的铭文。我不大看得懂那子,爸爸就像一位老学究一样告诉我:“这是金文,就是青铜器的铭文,是商周两代文字。这些字讲的大概是王赐给克一定的钱,克就用这些钱铸造了这口大鼎。”我猜想可一定是当时有功的大臣,受到了奖赏。在大克鼎的面前我仿佛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不禁感叹“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在小巧精美的齐候匜面前,我幻想着我成为了两千年前它的主人齐候,正用它来浇水洗手,享受这宫廷生活的安逸和快乐。向前走,脚步停在了一柄寒气逼人的宝剑面前。这把青铜宝剑虽然看起来已是“风烛残年”,但仍然颇具灵气。这就是春秋时期吴王光也就是著名的吴王夫差的父亲的宝剑“吴王光剑”。这把剑剑身极长,采用了合金与双层剑身的结构,这使见更加的`坚固,长而不易折断。剑刃上还有两条专门用来加快宝剑放血速度的血槽,在剑背上篆刻着“吴王光之剑”五个字,当时的年代天下都处在兵荒马乱之中,吴越两国战争频繁,这把宝剑就成了克敌制胜的武器。据说,这把剑在刚出土时可以一次划破叠在一起的十几层纸那。我相信这把剑必定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科技的共同产物。
离开青铜器馆,我你们又瞻仰了唐代雕塑所显示出的宗教信仰的博大精深,宋代书画的写真与自然;历代钱币所蕴涵的人文特点与时代背景;明清青花瓷的秀丽端庄;明清家具的奢华精美的工艺……文化悠久的中国在这一日间让我大开眼界。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博物馆的一日中,文化的中国令我难以忘怀。我披着晚霞离开了博物馆,博物馆的奇妙日,留在了我记忆的长河里……再见了,文物们,后会有期!
河南博物院观后感 14
4月26日,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正式开馆,我们在工作人员沙阿姨的陪伴下参观了博物馆。
还没进门,我们就先被门前的一个巨型恐龙模型迷住了。这是一个汝阳黄河巨龙,属于大型蜥蜴脚类恐龙,食草类动物。它的头部高高昂起,看上去足有三四层楼那么高,令同学们啧啧称奇。
进了博物馆,我们首先来到了宇宙厅。先进的电光设备、天蓝色的壁灯把这里装点得格外清幽,仿佛来到了神奇美妙的太空。火星、木星、金星和土星,还有陨石等的'介绍一应俱全,令人目不暇接,同学们纷纷睁大了眼睛。只见管筒状的壁穴里,一团白雾冒出,随即呈螺旋状上升,“咦,这是什么?”彭丹昱同学好奇地问。“这是龙卷风演示器,大家可以把手伸过去感受一下。”讲解员阿姨热情地说。我连忙把手伸了过去,手先是凉凉的,接着随着风势不由自主开始摇摆上升,真有意思。
接着,我们来到了地球厅。这里主要介绍了岩石和一些自然灾害。岩石形态各异,名字也各具特色。其中以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最为著名。沉积岩是千百年来历经风雨积压而成,着上去像一本很厚的书。除了这些岩石以外,我们还认识了一些十分有特色的岩石一一荷叶岩、三江岩、千层岩、木棉岩等。
来到第三个展厅,绚丽多彩、光怪陆离的灯光立即把我们带入了距今两亿多年的侏罗纪时代。同学们兴致盎然地观赏着大小不一、姿态各异的恐龙化石。最长的合川马门模龙体长22米,颈长9米,肩高3.5米,真不愧是“龙中之王”。最小的恐龙一一窃蛋龙仅有半尺来长,活像一只小鸡,看到这里,同学们不由得笑了。
随后,我们参观了生物演化厅,了解到了许多动物的历史根源。如生活在距今1160万年至530万年的剑齿虎;生活在距今1.7亿年的狼鳍鱼;生活在距今241万年至227万年的完美中国颌兽;生活在距今530万年至360万年的剑齿象等,真是大开眼界。
最后,我们来到了矿产资源厅。这里集中展示了我们河南省的矿产资源,各类矿产琳琅满目,特别是汉代“河一”冶铁遗址模型,吸引了众多同学的眼球。炼铁高炉两座,炉壁、炉基均用黑褐色耐火土夯筑而成,成品大多有“河一”铭文,是汉代所有郡所辖的第一号制铁作坊,这里最早使用煤做燃料,并运用了预热鼓风技术,代表了两千年前先进的制冶技术水平。听了讲解员阿姨的介绍,我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没想到我们的祖先这么了不起!
参观结束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展厅。听刘馆长说,地质博物馆是国家一流的博物馆,这里将成为我们青少年的又一个科技教育基地,我们特别振奋。今后我们又有了学习科学知识、开阔视野的好去处,怎能不高兴呢?
河南博物院观后感 15
好不容易盼来了暑假夏日比较凉爽的一天,我激动的跳起来,今天可以再到河南自然博物馆玩了!
爷爷和我乘坐地铁3号线来到河南自然博物馆参观,我不知道“自然”的准确含义,我就管它叫恐龙博物馆好了。当我们走进静静的自然博物馆大展厅,就被巨大的两层楼高的恐龙骨架化石所吸引,仿佛来到了远古的世界。
我先在博物馆大厅4D影院观看了4D电影《会飞的恐龙》。
在一楼古生物厅,我看到了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通过电脑屏幕,了解了小恐龙的成长过程,还看到了远古时代一些昆虫、小鱼、青蛙、树木、海星、珊瑚的化石。有趣的是,正在参观时,突然一只大恐龙摇起头来尾巴也动起来,并且发出“呜呜”的叫声,吓我一大跳。?展厅中还有很多现代电子声光图像有趣的.互动游戏,当我走进在地上的光圈抬头一看,大屏幕上自己和小恐龙在一起嬉戏玩呢。
在二楼岩石厅里,我看到了五彩缤纷的宝石,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紫色的水晶石和青白色的玉石,特别是那些玉石,可以用来雕刻笔架、茶杯、手镯等物品。
三楼是河南矿物厅,有煤、铁、铜、金、玻璃等。
最后临走时,我和巨大的恐龙合影留念了。
参观恐龙博物馆,既学到不少知识,又很开心有趣,同学你说呢!
【河南博物院观后感】相关文章:
《故宫博物院》教案05-18
《故宫博物院》教案03-22
参观无锡博物院作文06-29
南京博物院观后感(通用13篇)01-15
河南家乡的作文12-26
河南的特产作文01-09
游博物院作文(精选26篇)07-10
壮壮牛参观博物院作文03-23
【必备】河南家乡的作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