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班数学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2、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能用三角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
活动准备
兔子、萝卜、蘑菇图片,幻灯片,图形拼图2幅,各类几何图形散放到桌子上,三角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利用体态动作复习3的数数。
拍手拍手,123;拍头拍头,123;拍肩拍肩,123;拍腿拍腿,123。
二、小兔子找食物。
“小兔子出去找食物,走着走着,采到了一个大蘑菇。又继续走,找到了一个大萝卜,小兔子带着蘑菇和萝卜,高高兴兴回家了。”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子找食物所走的路线,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三、认知三角形特征。
每人从各种图形中找出一个三角形,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进一步感知图形特征。
四、巩固对三角形的认识。
1、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活动室中哪些物品像三角形。说一说,自己见过哪些像三角形的物品。
2、观看教师搜集到的像三角形的物品图片。
五、小小魔术师。
1、观察三角形拼图。说一说这些拼图像什么,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
2、我是魔术师。
幼儿用三角形拼摆,教师巡回指导,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3、互相欣赏,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请幼儿到生活环境中进一步寻找三角形的踪迹。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巩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初步感知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2、在活动中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感受色彩的奇妙变化,体验玩色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一、巩固三种颜色
1、教师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引导幼儿观察,说出颜色的名称。
(1)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颜色吗?(幼儿准确地说出三种颜色的名称。)
(2)我已经准备好了三种颜色宝宝,现在来变魔术。
二、用两种颜色进行操作,并进行相关的记录
1、王老师有教师两个不同颜色的`杯子,如果把将一个杯子中的颜色倒入另外的一个杯子里,可能会发生什么呢?发生变化后记录下来。
2、交流
(1)小朋友,你们在玩颜色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2)颜色是怎么变的呢?并记录。
3、师小结:原来两种不同的颜色倒在一起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三、鼓励幼儿继续游戏,变出不同的颜色
1、师:接下来请小朋友再去玩玩,到你们没有玩过的组玩,看看和小朋友的发现是不是一样,也动动小脑筋,想想你能不能变出新的颜色。
2、幼儿进行第二次的实验操作。
原来,相同的两种颜料用的量不同,变出来的颜色也就不一样了。
四、活动延伸师:我想变出五颜六色,那我把所以的颜色倒在一起试一试。
咦,怎么变成什么颜色啦?
我们回教室一起去试一试,好吗?看看是不是和王老师变得一样。
教学反思:
活动通过幼儿自己亲自操作、游戏等的一系列串联的活动,让幼儿掌握了如何按颜色分类,几个活动的目的虽都是让幼儿按颜色分类,但幼儿并不感到枯燥,而且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将本来单一的活动变得丰富起来,目标完成的很好。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尝试按钮口的特征(颜色、大小、纽扣上的洞洞的数量等)进行配对。
2、乐意帮助别人,感受帮助小动物找到纽扣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PPT、塑封的小动物、塑封纽扣、草地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师:这是什么?有几颗纽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个故事“一颗纽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观看PPT
1、观看PPT1提问:这颗纽扣是什么样的?
小结:小老鼠捡到了一颗白白的、圆圆的、上面有4颗洞洞的纽扣。
2、观看PPT2提问:
(1)这颗纽扣是小狗丢的吗?
(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小狗的纽扣是红色的,小老鼠的.纽扣是白色的,它们的颜色不一样,所以不是小狗丢的。
3、观看PPT3提问:猜猜小兔会怎么说?
小结:小兔的纽扣是三角形的,小老鼠的纽扣是圆形的,它们的形状不一样,所以不是小兔丢的。
4、观看PPT4提问:
(1)小老鼠会怎么问呢?
(2)如果你是小松鼠会怎么回答?
小结:小松鼠的纽扣上有5个洞洞,小老鼠的纽扣上只有4个洞洞,它们的洞洞不是一样多,所以不是小松鼠丢的。
5、观看PPT5提问:小朋友想一想,这颗纽扣是小蚂蚁丢的吗?为什么?
小结:小蚂蚁的纽扣小,小老鼠的纽扣大,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所以也不是小蚂蚁丢的。
6、观看PPT6提问:
(1)它会怎么问妈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老鼠的话。
(2)这颗纽扣是妈妈丢的吗?为什么?
小结:妈妈的纽扣和小老鼠的纽扣都是白白的,圆圆的,上面有4个洞洞,大小也是一样的。
7、观看PPT7
三幼儿操作
1、还有一些小动物没有找到纽扣,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2、每人抱一个小动物,在草地上找到相应的纽扣并贴在小动物身上。
3、交流分享,并验证。
小结:你们也是爱动脑筋又会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反思总结:
倡导孩子的自主学习是当前课改的主流方向,因此,整个活动中我都以幼儿为主体,为幼儿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由于活动的情景性比较强,幼儿们在整个活动中都很投入孩子们很喜欢故事的内容,能跟着小老鼠一起寻找纽扣的主人有积极表现的欲望。多媒体辅助法等适宜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仔细的观察图片内容,帮助小老鼠一起寻找纽扣的主人,又通过白板课件,增添活动的乐趣。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认真观察物体并比较物体的大和小。
2、了解物体的大小是相对的。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大大小小的皮球若干。
2、大小不同的球形操作图卡。
3、小兔的头饰。
4、记号笔一只。
【活动过程】
一、教师戴头饰展示皮球宝宝,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今天,小兔豆豆给小朋友们送来了很多很多的皮球宝宝,你们开心吗?我们快一起看一看吧!
2、教师带领幼儿玩皮球,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玩法,体验皮球带来的快乐。
二、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皮球的大小。
1、师:这些皮球宝宝一样大吗?我们来做一个“我举你说”的游戏,我拿两个皮球,小朋友们告诉我哪个大(小)!
2、教师与幼儿做若干组“我举你说”的游戏,让幼儿能正确的比较大小。
三、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大小是相对的。
1、教师准备大、中、小三个皮球宝宝,先让幼儿比较大、中两个皮球宝宝的大小。
2、师:请你告诉我,这两个皮球宝宝哪个大?哪个小?让我们在小的皮球宝宝身上做上标记吧。
3、教师展示中、小皮球宝宝:请你看看这两个皮球宝宝哪个大?哪个小?
4、师:为什么同一个皮球宝宝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又变小了呢?(幼儿自由回答)。
5、教师小结:物体的大小是相对的,当一个物体与比它大的物体比较时,它就显得小;当这个物体又与比它小的物体比较时,它又显得大了。
四、游戏《举皮球》。
1、师:今天我们请皮球宝宝来做游戏,现在请你在操作盘中选两个皮球宝宝卡片。
2、师:和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手中的皮球宝宝,哪个大?哪个小?
3、师:请小朋友听口令选皮球宝宝,请把大(小)皮球宝宝举起来!
活动建议:
活动延展:教师准备两个颜色不一样的筐,一个用来盛放大皮球宝宝,一个用来盛放小皮球宝宝,让幼儿把自己手中的皮球宝宝按大小放入不同的框里。
家园共育: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物品,如路上有大汽车和小汽车、有大树和小树、有大人和小孩,家里有大桌子和小桌子、有大碗和小碗等等。在让幼儿比一比、说一说的过程中,家长有意识的向幼儿渗透大小的相对性观念。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经典]07-29
小班数学教案08-06
小班数学教案08-06
小班数学教案 《分类》03-26
小班数学教案(热)07-25
(必备)小班数学教案07-29
小班数学教案[荐]08-04
小班数学教案[精]07-29
[经典]实用的小班数学教案08-03
小班数学教案(荐)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