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大班美术教案

时间:2023-07-04 07:24:43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大班美术教案范文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大班美术教案范文10篇

大班美术教案 篇1

  猫头鹰

  教学内容及目标:

  猫头鹰显性

  显性目标:

  1、能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猫头鹰的形态特点,并能概括的表现出来。

  2、通过学习挤色勾线填色作画,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沥粉画,懂得沥粉画的画法及特点。

  隐性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收集材料,了解有关猫头鹰的一些常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爱护动物等优良习惯,并注重了学科之间的渗透。

  2、“博士组”“探究组”的评比,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沥粉画法做猫头鹰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

  沥粉技法掌握和运用。

  教学准备:

  范例、课件、锡管装水粉色、硬卡纸。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远看像只猫,近看像只鸟。夜晚捉田鼠,白天睡大觉。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猫头鹰”教师导出“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三课《猫头鹰》”课件出课题

  二、讨论出新知:

  “首先欣赏教师带来的猫头鹰的图片。”欣赏课件中猫头鹰的形象。“猫头鹰长的什么样子啊?猫的头,鹰的嘴和身子。它的两只眼睛长在头的正面,而其它的'鸟却长在头两侧。”“猫头鹰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你对它知识了解多少呢?同学们课下都查找了许多资料,我们就来一个小知识竞赛,评出我们班的‘博士组’。下面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小组内部讨论,由你们选出的代表发言。”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评出“博士组”写在黑板上。激发学生积极性。

  三、探究出新知:

  “咱们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在以后的自然课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更多动物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用它来妆扮我们的生活。老师也做了幅猫头鹰的画,打算把它挂到办公室里。哦,有的同学觉得很奇怪,这幅画和平常见到的画不大一样。我们各小组传阅一下,看看摸摸,小组讨论老师这幅画和平常的画有什么不同?”“你们组认为老师是分几步把它表现出来的?最早、最完整总结出来的小组将获得‘探究组’的称号。

  学生发言,老师总结作画步骤:

  1、 大形(画大、简练)

  2、挤色线 3、填色 4、整理

  这种挤色勾线填色作画的方法叫沥粉画。师评出“探究组”激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及合作精神。

  老师这儿有一幅勾好的猫头鹰,哪位同学来试试挤色勾线的过程。

  四、下面,同学们也来试一试用沥粉画方法做一幅猫头鹰装饰画。教师巡视辅导。

  五、学生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六、课下延伸:我们什么方法表现猫头鹰,使它能更好的美化我们的生活。课件出表现猫头鹰的多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

大班美术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正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上所说的“每个幼儿的心理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只要给孩子提供了足够的自由观察发现的机会,孩子就会用童稚的眼睛发现生活中最朴素无华的美。是啊!秋天到了幼儿园的银杏树叶都变的金黄绚丽。和孩子一起在散步捡拾落叶的时候,孩子们对于秋天树叶的变化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坐在草坪上观察树叶的颜色,并请孩子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散步的时候看看秋天的树叶还有什么颜色。通过这样的观察孩子们发现秋天树叶的色彩十分的绚丽,有黄、有橙、有红等。

  于是综合孩子们的兴趣点和日常观察。我尝试运用孩子们很少接触的点画的方法,表现秋天树叶颜色的美及层次的丰富,让孩子在自由点画的过程中感受美、创造美。而对于颜色的选择,则综合孩子们的反馈及艺术表现力等情况,选择用同类色来变现秋天树叶的层次,并且让孩子感受同类色交织在一起时产生的和谐自然。

  一、活动目标:

  1.在观察秋天树叶的基础上尝试用点画的方式,表现秋天树叶颜色的美及层次的丰富。

  2.运用同类色表现秋天树叶,感受同类色交织的和谐自然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运用同类色进行点画,感受同类色交织的和谐自然之美。

  2.教学难点:幼儿在点画过程中能比较合理得安排颜色的深浅,表现秋天树叶颜色的自然丰富。

  三、活动准备:

  1.红、黄、橙、蓝的水粉颜料;水粉笔、水桶、擦手毛巾等。

  2.画好树木的操作纸(有远近关系的);

  3.秋天树叶颜色层次分明的.PPT;

  4.前期带幼儿在散步的时候感受秋天树叶颜色的变化。

  四、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感受秋天树叶颜色的美及层次的丰富。

  1.发现秋天,寻找秋意。

  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你是从哪里发现的呢?

  2.感受秋天树叶变化之美。

  秋天来了,树叶也悄悄地换上了漂亮的颜色,让我们一起看看PPT欣赏一下秋天树叶颜色的美。

  你看到了秋天树叶有哪些颜色呢?你感觉怎么样呢?

  4.介绍同类色,感受同类色组合在一起的和谐自然之美。

  红色、黄色、橙色我们说他们是同类色,当他们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总能感到那么的和谐自然,有种颜色渐变的美感。

  (二)用同类色点画秋之叶。

  1.观察范画、发现不同。

  看,今天我就把秋天的树叶给画了下来。你们发现我的画和平时看到的画一样吗?我用的是什么方法画下来的呢?

  2.介绍点画,萌发幼儿的兴趣。

  对了我用点的方法,将同类色组合到一起,表现颜色层次不同的秋天的树叶。这种绘画方法叫做点画。

  3.表现秋之叶

  (1)——今天我们就用点画的方法来画一画秋天的树叶吧!

  看今天我们的画纸上有棵小树想寻求我们的帮助,帮他画上秋天漂亮的树叶。

  (2)布局及颜色渐变的美

  你们认为应该先给它们点上什么颜色为好呢?

  我们先从最浅的黄色开始,给他点上片片黄色的树叶。当然秋天来了也有不少树叶飘落到地上,我们可以在小树的根部为其点上一些被风吹下来的落叶!

  哇!我们已经把小树点画的枝繁叶茂了,这时候我们在需要的地方为他点上一点橙色,把小树打扮的更加漂亮。

  最后,我们在小树需要的地方点上一点点的红色。为其增加一抹亮丽的色彩。

  (3)丰富画面,添画背景天空。

  最后我们用蓝色水粉来点画蓝色的天空。

  (三)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注意树冠的形状及树叶的布局。

  2.提醒幼儿注意颜色深浅的分布,表现秋之树叶的意境。

  3.提醒幼儿毛笔蘸取适当的颜料后要舔笔,尽量保持画面的干净整洁。

  (四)童心童眼,秋之美

  孩子们,你们秋天的树都画好了,你最喜欢谁的作品呢?为什么?

  每一幅画都凝结着你们的智慧,谁愿意向大家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呢?

  这些画中哪一幅作品颜色搭配的最和谐自然,让你感受到秋天的美呢?

大班美术教案 篇3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祝发燕

  1、元宵彩灯

  活动目标:

  1、学画几种不同造型的花灯,色彩要漂亮。

  2、学画提灯和看灯的小朋友。

  3、再次回忆和体味元宵节的欢乐气氛。

  活动准备:

  花灯范画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出内容:

  我们中国有个节日,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团,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你是怎么过元宵节的?最难忘的是什么?

  2、出示各种范例(圆灯笼、长方形灯笼、熊猫灯笼、鱼灯笼等),引起幼儿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各种花灯的外形结构,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花灯。

  3、讲解示范:

  示范灯笼的画法及看灯人的画法。

  4、幼儿练习:

  提醒幼儿画抬头看灯的小朋友时,先画圆圆的头,把头发画在下面,嘴巴画在上面,眼睛放中间,头就抬起来了;要求幼儿涂上漂亮的色彩;引导动作快的幼儿大胆添画(礼花等)

  5、结束:

  把幼儿作品展示主题墙上,开个热热闹闹的元宵灯会

  2、春天来啦

  活动目的:

  1、通过小燕子的眼睛,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2、尝试创编故事。

  3、培养探索精神。

  4、享受创意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l、燕子北归的大图片。

  2、 图画纸、彩笔、粉蜡笔、水彩、无油的圆珠笔或牙签。

  活动过程

  1、出示有关燕子北归的图片,让幼儿欣赏并描述图片内容,请幼儿说说想到了什么。

  2、老师提示幼儿假想燕子北归的途中会看到哪些春天的特征,请幼儿尝试创编故事。

  3、自由分成几组,请幼儿在图画纸上用油画棒以画彩虹的方法涂满五颜六色(注意画面上方用黑色的水粉涂一部分,以刮画燕子),然后再用水彩把纸面盖满,待干后在上面用无油的圆珠笔或牙签在上面勾划燕子、大地上的花草树木、小动物等。即让幼儿以刮画的形式对创编的故事内容进行自由创意表达。 4、请幼儿把自己创作的画挂于展览区,和其他伙伴共同分享。

  总结分享:

  幼儿能感受并描述出小燕子北归时在空中所看到的春天的颜色、春天的山、水时的高兴心情。

  活动评价:

  1、能说出小燕子在空中看到的花草树木的变化。

  2、能创编描述燕子和春天的故事。

  3、能用刮画的形式创作出作品。

  4、在小组活动中知道合作。

  3、春天的花园

  活动目标:

  1、欣赏迎春花、梅花、桃花,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

  2、根据画纸和实物的大小比例,尝试合理安排画面。

  3、感受春天的五彩缤纷、春意盎然和生机勃勃。

  活动准备:

  1、认识观察迎春花、桃花和梅花。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笔、颜料,范例画一幅,吸管。

  活动过程:

  1、谈话,回忆在春游时找到的关于春天的经验。

  师:春姑娘来了,给我们带来了春天,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师小结: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草长出了绿绿的嫩芽,树枝上也长出了新芽,公园里美丽的花也开放了。

  2、观察画面,了解桃花、迎春花和梅花的外形特征

  师:小朋友说春天到了,许多美丽的花开了,你看到哪些花开了?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花瓣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说自己看到的花的外形特征,学习用图形小结花瓣的外形。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些花的图片,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花?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花瓣是什么形状的?(教师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各种花)

  教师小结:迎春花开在长长绿绿的枝条上,枝条长在地上,矮矮的,迎春花就像金黄色的小喇叭。桃花的花瓣有五个,形状是圆形的,粉粉的,嫩嫩的,真美丽。梅花也有五个花瓣,形状和桃花差不多,不过梅花有各种颜色的,还散发着淡淡的香味。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范画,了解吹画和毛笔点画的作画过程和步骤。师:看,老师这里也有一幅画好的春天的花,看看是用什么画的?怎么画出来的呢?(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范画,了解吹画的操作方法。)

  师:我们先用毛笔蘸点咖啡色的颜料,点在画纸的下面,然后用吸管吹出树干,然后再用毛笔蘸上颜料点画花瓣,画的时候可以把毛笔转着来画。 教师示范后,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幼儿尝试根据实物和画纸大小比例合理布局。

  (1)了解实物大小与画纸大小之间的比例。

  (2)幼儿作画,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分布画面和毛笔的运用。

  5、展示作品,幼儿互相评价,师将幼儿作品展览在展板上。

  4、小兔采蘑菇 教学目标:让幼儿根据故事的开端和结尾,绘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并能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构思的意图。教学准备:每人一张白纸、水彩笔教学过程:

  一、交代任务,引起幼儿听、编故事兴趣。

  二、教师讲述故事的开端和结尾

  小兔子住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天,兔妈妈对小兔子说:“小兔,今天是你姥姥的生日,我们一起去给他过生日吧。你先带蛋糕 到姥姥家,我把衣服洗好了就来。”小兔听了妈妈的话,带着蛋糕高高兴兴的先去姥姥家了。

  兔子妈妈洗完衣服,心想:姥姥和小兔宝宝一定等急了,可是当它赶到姥姥家的时候小兔子还没有到,小兔子上哪里去了呢?小兔子妈妈和姥姥非常着急,他们刚要去找,只见小兔七踹吁吁地跑到姥姥家。兔姥姥、兔妈妈又心疼又着急地问:“孩子,你上哪里去了?怎么现在才来呀。”

  小朋友,小兔是怎么回答的呢?请你把小兔子为什么来晚了,画在纸上。

  三、 幼儿绘画,构思故事的中间部分。

  提示:小朋友想一想,小兔子在路上会遇到什么事?发生了什么事呢?小兔子是怎么做的?

  四、教师巡回看幼儿作画,了解他们构思的意图。

  大班春天的动物美术泥工教案篇三:大班美术活动设计:春天的画

  活动目标:

  1. 大胆想象画出春天的美丽景色,尝试运用点彩的画法装饰背景。

  2. 讲述画面意思,感受春天温暖、勃勃生机的氛围。

  活动准备:

  自制幻灯《春天》一个、点彩画一幅、水粉颜料、铅画纸

  班得瑞音乐:四月之春

  活动过程:

  1. 幻灯导入,感受春天的美景

  师:春天来了,看看春天是什么样的?春天给你什么感觉?(观察各种春天的图画:花草树木、动物等等)

  2.欣赏范画,引出点彩画,感受点彩画的色彩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幅画,请你仔细看清楚了,猜猜看画的是什么季节?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温暖、很有生机)

  师:这幅画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画的?上面都有哪些色彩?说说是怎么画出来的?(点出来的)

  师:那什么叫做点彩画呢?(用排笔在纸上点出来的)

  师总结:选择合适的色彩用点的方法一点一点交错地画在画面上,这种方法叫点彩

  教师边总结边用排笔在纸上示范点画的方法

  师:谁来试一试?请小朋友来点一点(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教师再强调点彩画法:一定要一点一点地把色彩点上去,把需要的地方点满,千万不能用笔刷)

  3.提出要求,进一步了解点彩画的作画方式

  师:大家想试试这种点彩的画法吗?春天里有什么?

  教师播放班得瑞音乐,引导幼儿闭上眼睛,伴随音乐优美的旋律回忆春天美丽的景色

  (有五颜六色的画,有绿绿的小草,孩子们在地面上放风筝&&)

  师:刚才听着音乐,你好像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色?

  如果我们把这些画下来,会不会更美呢?

  师:要把主要的东西画好,涂好颜色,然后再用色彩点画背景,如草地、天空等等,点的时候想一想草地、天空什么颜色比较适合?(另外,这个地方可以引导幼儿在绘画之前合理布局,将自己想要画的内容用铅笔事先勾画好,想好色彩搭配,再用不同颜色的颜料进行点彩。)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把主题的东西画清楚,画大,并注意涂色均匀。点彩背景的时候注意慢慢点,不能着急,注意色彩的搭配

  (2)重点指导班级中能力稍差的孩子点彩

  5.讲评

  (1)请一位能力强的幼儿先介绍自己的作品(重点:画面的布局、结构、色彩)

  师:介绍一下你的作品,你画的是春天的什么景色?用到了什么颜色?在点彩的时候你觉得什么地方最困难?你是怎么解决困难的?

  (2)教师有意识选出一幅作品进行讲评(重点:绘画的内容)

  师:大家猜一猜,这位小朋友画的是春天里的什么?他好像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有针对性地找两幅差异大的作品进行观察、点评(重点:通过对比观察,同伴互助,学习别人好的地方,提升作画水平)

  师:老师手上有两幅作品,大家来看一看,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幅?

  那你对另外一幅作品有更好的建议吗?

大班美术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农村幼儿老师要从以往只关注教材转向关注孩子的兴趣,适时生成既符合孩子兴趣又符合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活动。有一次,我带孩子们到户外春游,一路上,孩子们看见路边各种各样的野草,建才小朋友问;"老师你看,这种草很像小狗的尾巴。"我说:"你真聪明!这种草就叫狗尾巴草""我可以带回去做小狗的尾巴吗?"建才问。我说"当然可以"。有了建才小朋友这一说,其他小朋友纷纷议论:"我觉得这种叶子像金鱼的尾巴","我觉得这叶子可以做房子","我觉得这种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数字"……看到孩子们对野草这么感兴趣,我便抓住这个契机组织了《有趣的野草》。

  活动目标:

  1、尝试按自己意愿大胆用野草在不同的材料上进行画面装饰,体验活动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带领幼儿春游,认识各种野草。

  2、物质准备:范图四幅(分别在合板上、在磁砖上、纸板上、在盒子上用野草装饰的范例),各种野草、线、透明胶、剪刀、双面胶、记号笔、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1、欣赏范例,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指导语: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班上有什么不同?这些图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如果让你们用这些材料来装饰漂亮的画面,你想怎么做?

  2、讲解演示,了解装饰的方法。

  (1)先选择在哪种材料上装饰,再把简单的轮廓画出来。

  (2)大胆用各种野草试一试、摆一摆,选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进行装饰。

  (3)装饰时可以先把野草摆在材料上再粘贴,重点示范如何使用双面胶。

  3、引导幼儿大胆装饰,发挥创作才能。

  (1)提出要求:

  ①有些野草很容易划破手指,操作时就小心。

  ②遇到困难怎么办?可以自己想办法,也可以找老师或同伴帮忙。

  ③对于画面较光滑的磁砖要选择什么材料进行固定?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2)幼儿按意愿选择各种野草及其他辅助材料,大胆地装饰画面。

  (3)教师观察幼儿的创作情况,并给予适时的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体验活动的乐趣。

  4、师幼交流共享:

  让幼儿展示、介绍作品,并引导其体验成功的快乐,发现存在的不足,为更好的开展下次活动做准备。

  5、活动延伸:

  ①野草除了能装饰漂亮的画面外,还可以做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②我们幼儿园周围到处是野草,野草可以做燃料、肥料、还可以当饲料喂牛羊等。大自然给了我们这样好的宝贝,我们应该要保护大自然。

  活动反思:

  幼儿的学习是非常情绪化的,与兴趣有极大的关系。教师所选的内容自始至终都围绕幼儿熟悉、喜欢的活动进行,幼儿活动兴趣浓厚。具体体现在:幼儿注意力专注,情绪愉快,积极参与,思维活跃,教师和幼儿都轻松自如地完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小百科:野草,亦作杂草,一般指在庭园、草坪或农地等土地上并非经由刻意栽种的植物,而这些植物并不只限于草本植物。更多时候,野草专指有侵害性的植物,特别是那些不需栽种而能够自行大量繁殖的植物。

大班美术教案 篇5

  一、设计意图

  幼儿园的美术欣赏,是为了引导幼儿学会体验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国画是我国的国粹艺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涵非常丰富。然而幼儿对国画的接触很少。所以,在这次活动中, 我选择我国古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所创作的几幅《墨竹图》供幼儿欣赏,让幼儿通过看、摸竹子,在了解竹子的外形特征的基础上,感受国画的表现特点和它的意境美。以中国传统艺术——国画作品作为欣赏对象,旨在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国画的特点以及国画的绘画工具。

  2、欣赏画家用墨色的浓、淡变化表现事物,感受国画的意境美。

  3、尝试用水墨画竹子、竹叶,体验动手画国画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萌发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

  三、活动准备

  1、用实物竹子布置活动场地。郑板桥的《墨竹图》四幅。

  2、通过录像欣赏竹林的美

  3、国画材料和绘画工具教师和幼儿人手一份。

  四、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看实物竹子,通过让幼儿看、摸竹子,了解竹竿的颜色、粗细、形状以及竹叶的形状等。

  师:竹子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用鼻子闻,可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通过欣赏录像《竹林深处》,让幼儿感受一片片竹林的'美。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走进竹林,你们感觉怎么样?

  3、让幼儿欣赏国画大师郑板桥的《墨竹图》。

  师:你们喜欢竹子吗?古时候的画家也很喜欢竹子,他们经常边欣赏竹子边把它们画下来。(出示《墨竹图》)

  师:这些画是简笔画吗?(让幼儿知道这是中国画)

  师:它们是我国的国画大师郑板桥画的。(简要的向幼儿介绍郑板桥)

  师:你看到这些画有什么感觉?画面上的竹子颜色有没有一样?浓墨画出的竹子感觉离我们远还是近?那淡墨呢?(感受墨色的深浅变化)

  师:这些竹子的形状有什么不同?(粗细、长短、直斜)为什么有这些不同?

  4、进一步欣赏下载的郑板桥的其他的作品。

  教师小结:画家郑板桥爷爷画的是一片竹林,静静的竹林画得很美,用浓淡不同的墨色表现竹子的粗细、高底、远近。让我们看了感觉很舒服。

  5、教师介绍国画材料以及使用方法。示范如何画竹子和竹叶,注意如何让墨色有深浅变化。

  6、鼓励幼儿大胆画出自己喜欢的竹子。

大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学做巧克力,培养幼儿对陶艺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2、复习常见的几何图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三角形)。

  活动准备:

  1、每人一盒陶泥、陶艺板、各种印花工具(小雪花积塑、带有凸凹不平花纹的小玩具等)、几何图形模具(酸奶瓶剪成的圆形小圈、牙膏盒剪成的方形小框、朴克牌折成的小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巧克力。

  2、课前让幼儿观察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的`巧克力图片。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你们喜欢吃巧克力吗?

  2、你们吃过一些什么形状的巧克力呢?

  (老师逐一出示食物巧克力;我们吃过的巧克力上有没有花纹呢?)

  3、今天我们就来学做巧克力,好吗?请小朋友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1)先把陶泥捏一捏,团一团,团成圆形;

  (2)把团好的陶泥放在泥工板上压扁;

  (3)在陶泥上用印花工具印上自己喜欢的花纹;

  (4)用几何图形模具将陶泥切割下来,变成一块圆形、方形或椭圆的巧克力,将边上多余的陶泥去掉。这样一块巧克力就做好了,把做好的巧克力放在盘子里,多余的陶泥放在盒子里。

  4、小朋友自己来学做巧克力。(放一点音乐)

  5、请小朋友把做好的巧克力放到中间的桌上来,让大家都来参观,比一比谁最能干,做得最好。

  6、评讲幼儿作品:

  (1)从形状上看:这些巧克力多美呀!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

  (2)从数量上看:小朋友都很能干,做出了这么多的巧克力,真棒!

  7、品尝巧克力:你们觉得自己做的巧克力好吃吗?我们大家来尝一尝吧,你喜欢什么形状,就拿什么形状的巧克力吃,尝一尝是不是香香的、甜甜的。(洗手、吃课前准备的巧克力)

  活动延伸:

  将陶泥、印花工具、几何模具放在活动区,让幼儿自己玩;老师也可准备一些小动物模具,教小朋友用同样的方法做其它的东西,如;小鸭、小鸡等。

大班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尝试大胆地表现蘑菇房的基本特征。

  2、乐意向同伴介绍蘑菇房,与同伴一起分享快乐。

  活动准备:

  1、画纸;彩笔;蜡笔;

  2、范画《小房子》

  活动过程:

  1、认识蘑菇房子的特征,了解作画方法。

  2、引导幼儿观察蘑菇房子,说说:蘑菇房子是什么样子的.?房顶是什么形状的?房子又是什么形状的?

  3、蘑菇房子房顶是半圆形的,房子是长方形的。房子上有窗户门。

  谈谈房子应该画的如何才能住得下小白兔?(房子应该画的大,才能住得下小白兔。)幼儿想象你想画怎样的门窗?(可以是正方形、半圆形、圆形等等)

  4、幼儿作画,教师个别指导,绘画时可以和好朋友坐在一起,

  5、幼儿大胆作画。

  师鼓励幼儿蘑菇房子画要大的。绘画大胆,门窗自由发挥想象、涂色均匀。

  6、幼儿相互观摩蘑菇房子。教师组织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房子,为什么?表扬作画大胆、涂色均匀的幼儿。

大班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的:

  1.初步感受中国剪纸艺术的美,体验表现美的快乐。

  2.引导幼儿探索剪窗花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3.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设施及课件:《美丽的窗花》。

  2、纸制房子四幢。

  3、色纸、剪刀、筐子等工具和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环境布置和课件《美丽的窗花》,让幼儿初步感受剪纸艺术的美,激发对剪纸的兴趣。

  2、幼儿第一次探索剪窗花。

  (1)提问:你知道窗花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幼儿自由讨论制作方法。

  (3)幼儿尝试剪窗花。

  3、生共同评价,学习剪窗花的技能。

  4、幼儿展示作品,并示范讲述制作方法。

  5、教师示范和小结。

  示范折纸:学习等平对分的折纸技能,鼓励多种折法。

  示范剪法:学习挖空的剪纸技能,鼓励多种剪法。

  6、幼儿第二次探索剪窗花。

  (1)谈话:窗花的作用。

  (2)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放音乐)

大班美术教案 篇9

  目标:

  1、体验快速成型的乐趣。

  2、能根据泼出来的墨迹大胆的想象添画。

  3、尝试用浓破淡或色破墨的方法进行泼墨作画。

  准备:课件:泼墨画。墨、勺子,排笔,毛笔、水墨颜料、宣纸。

  重点:让幼儿感受泼墨画的独特魅力,通过墨点让幼儿展开想象,并用语言讲述。

  难点:学习泼墨画方法及泼墨效果的巧妙利用。

  过程:

  一、观看PPT,引入。

  观看课件:何远鸣的泼墨画《马》。

  讨论:这画上画的是什么?那这匹马是怎样画出来的?和我们平常画的方法一样吗?

  :泼墨法是用很湿的墨,即淡墨用大笔蘸上墨,随意在纸上泼出块状,(教案:)接着根据需要再用浓墨或者颜色泼在上面,增加墨色的层次,这种先泼淡墨再泼浓墨的方法就叫泼墨了。

  二、介绍、介绍作画的工具:排笔、勺子等

  三、老师示范讲解泼墨的方法。

  1、老师简单示范:用排笔蘸上很淡的墨色在画纸上随意泼上一块墨色,再用勺子舀上一勺浓墨泼在淡墨上。

  2、请一名幼儿尝试将墨随意泼在宣纸上,让它自然的渗开。

  3、墨稍干后请幼儿观察画面,让幼儿讲出墨块像什么?引导幼儿转动宣纸从多个角度观察。

  4、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想象出的事物,添加细节。

  5、:泼出的墨块要使它更像你们想象中的.东西,就要来用墨和色进行添画。

  四、 幼儿作画。

  提示:幼儿注意泼墨画的要求,不要把画纸都泼洒满,适当留白,从多角度观察自己的画,(教案:)适当添加一些细节,使画面更像自己要画的图像。

  五、 鼓励幼儿展开想象,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并为自己的作品命题,讲述作品的意境。

大班美术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选择材料,用不同的色彩表现《西游记》人物的面部特征。

  2、学习制作面具。

  活动准备

  彩笔、剪刀、双面胶、松紧带、白纸等;《西游记》中的图片;录音机。

  活动过程

  1、谈话激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制作面具吗?这节活动课我们就来学习制作面具。

  我们大家都非常喜欢看《西游记》,在《西游记》里面谁最的本领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

  出示《西游记》中的图片,观察人物的基本特征,确定要制作的人物面具。

  2、认识制作面具所需要的材料,讲解制作方法:

  3、教师指导幼儿制作自己所喜欢的`面具。

  (1)在制作面具的过程中,注意安全。

  (2)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装饰面具。

  (3)小朋友互相讲讲自己做的是什么面具,怎样做成的。

  4、幼儿互相观看制作的面具,音乐的伴奏下,戴上面具进行表演活动。

  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习,幼儿知道了怎样制作面具,增强了幼儿对制作面具的兴趣,提高了动手操作技能。

【大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教案幼儿美术教案大班03-10

大班美术教案11-04

美术大班教案12-13

大班美术伞教案01-31

大班美术教案优秀02-07

大班美术教案《脸谱》11-17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11-17

大班美术教案【荐】02-17

【荐】大班美术教案02-16

大班美术教案模板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