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班语言古诗画教案

时间:2025-05-29 10:56:08 诗琳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班语言古诗画教案(通用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语言古诗画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语言古诗画教案(通用9篇)

  小班语言古诗画教案 1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喜爱春色;

  2.初步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中景象的图片一幅,多媒体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古诗《清明》,请全体幼儿一起朗诵1-2遍。

  (二)谈话活动,引出话题。

  1.小朋友有没有记得《清明》这首诗中所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啊?(春天)

  2.对了,春天到了,那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的时候,发现春天带来的变化呢?(幼儿自由回答)

  (三)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画,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有没有在画上看到了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地上和河里的花瓣是怎么来的呢?它怎么会落下来的啊?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回答。

  教师小结:这是因为,在春天的一个晚上,下了一场雨,到了早晨的时候,树上的很多花瓣就飘落了下来。当时呢,就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诗人,看到了这些景象,他就写下了这样两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请幼儿一起跟教师跟读两遍。

  6、小班语言古诗清明

  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活动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3.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参考资料: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小班语言古诗画教案 2

  活动目标

  1、喜皇读古诗《咏鹅》,并能用动作表演诗歌内容,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初步了解白鹅的外形特征。

  重点难点

  喜皇读古诗《咏鹅》,并能用动作表演诗歌内容,激发幼儿诵读古诗的兴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白鹅叫声录音带、《咏鹅》朗读带、音乐带,自制正在游泳的白鹅图片,课前事先画好的“小河”。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猜一猜。

  1、放白鹅叫声录音带,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出示白鹅的图片。(事先把图片贴在黑板上,再用一张白纸遮住,以此设置悬念,进一步激发幼儿兴趣)。

  (二)看一看,说一说,学一学。

  1、引导幼儿观察白鹅的外形特征并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1)鹅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

  (2)白鹅的脖子长得怎么样呢?(长长的)

  (3)这只白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向着天空在唱歌呢,我们听一听它是怎样唱的。(放白鹅叫声)

  (4)我们也来学一学白鹅唱歌吧。带领幼儿模仿动作,伸长脖子学白鹅叫声。(引出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4)白鹅最喜欢游泳,它是怎样游泳的呢?(引导幼儿用双手模拟划水的动作,引出诗句“白毛浮绿水”)

  (5)白鹅小脚的颜色真漂亮,是什么颜色的呀?那么白鹅游泳时脚又是怎么用力的呀?请幼儿自主创编动作,然后集体模仿(引出诗句“红掌拨清波”)。

  (三)听一听,读一读。

  1、放《咏鹅》朗读带,幼儿欣赏。

  2、教师有感情配乐朗读,边读边模拟动作表现古诗内容。

  3、教读两次。第一次拍节奏读,第二次边读边模拟动作。

  4、跟读一次。放录音朗读带,幼儿边跟读边用动作表演。

  (四)音乐游戏:快乐的白鹅

  1、放音乐歌曲《咏鹅》。

  2、教师带领幼儿扮演白鹅,边听音乐边表演,来到“小河”里尽情的嬉水玩耍。

  小班语言古诗画教案 3

  教学内容:

  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创作。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为古诗配画。

  2、通过欣赏古诗配画作品,培养学生对古诗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了解诗配画这种艺术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审美情感。了解诗配画的特点,激发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

  2、学具准备:古诗、绘画工具及材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的古诗精彩绝伦,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漂亮的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配画《草》。(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受

  1、中国的古诗短小精悍,简洁抒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胸怀志向及他们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它犹如一杯醇香的老酒,只有耐心品读、背诵,才能品出其中的甘醇。老师这里有一首特别喜欢的'诗。(出示课件《草》)

  2、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3、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三、欣赏作品

  1、你觉得哪一幅配画你最喜欢。为什么?请从画的色彩、用笔、构图等方面加以讨论。

  2、你准备用怎样的给它配画?

  3、刚才同学们看到的都是用儿童画的方法表现出的作品,其实诗配画除了用儿童画的方法表现,还有其它的表现方法,请看:

  (课件出示诗配画作品,有国画,儿童画,卡通画,手工制作等)小结:从这里我们看出诗配画的形式多种多样,要想让你的画面洋溢诗情画意,首先选材要精准,把古诗当中的关键词当做主景,其次构图要恰当,色彩要符合古诗的意境。)

  四、学生创作

  1、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诗配画是不是特别想自己亲手画一幅。老师想搞一个画展叫做《诗情画意作品展》,下面请同学们把这首诗配上画,赶快动手吧!(板书)诗配画小提示:(1)构图。 A、确定主景

  B、画面内容与诗中关键字相对应表达出诗的意境(2)着色

  2、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的《诗情画意作品展》中。

  2、老师设立了几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构图奖……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

  五、总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棒,绘画作品更棒。今天我们把古诗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语言美融为一体,创作出了漂亮的古诗配画。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自己喜欢的文章、歌词配画。

  小班语言古诗画教案 4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首、无”等7个生字。

  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3.联系实际生活、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会写“首、、无”等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说一说这是什么?哪个季节才会有呢?

  2、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一首写小孩情趣的诗,它叫――

  板书课文题目:《池上》。

  二、初读古诗,初识字词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正音。

  2.学生自由古诗,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组读古诗,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2.出示带去掉拼音的词语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4.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指名读。

  (3)学生齐读。

  借助图片了解“浮萍”。

  四、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用“/”标出诗的停顿。

  2.与老师标出的停顿对比一下,看自己是否标正确。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4.请能正确读出停顿的同学读给大家听。5.全班齐读。

  五、细读古诗,品味情趣

  1、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读出小孩对白莲的'喜爱之情,读出小孩的顽皮。第三、四句“解”可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就是“知道、懂得”的意思。“踪迹”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就是“行动留下的痕迹”。“一道开”用想象画画的办法理解。

  4、讨论:从诗中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娃?

  六、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出示要写的字“首”“”。

  1.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首”“”。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七、巩固训练

  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二首》”,一起来闯关吧!

  八、布置作业

  1.把《池上》背诵给别人听。

  2.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池上》,这节课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充满夏日情趣的古诗――《小池》。(板书课文题目:小池。)

  二、初读古诗,初识字词

  1.学生自由古诗,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正音。

  3.学生分组读古诗,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2.出示带去掉拼音的词语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4.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指名读。

  (3)学生齐读。

  四、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用“/”标出诗的停顿。

  2.与老师标出的停顿对比一下,看自己是否标正确。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4.请能正确读出停顿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5.全班齐读。

  五、细读古诗,品味情趣

  1、教师:同学们朗读得很棒,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诵得最快。

  2、学生自由背诵。

  3、话题交流:读了诗,我觉得这方小池。我们读一下前两句诗,都有什么景物?后两句呢?

  5、美丽的画,需要同学们动情的朗诵来衬托,让我们一起尽情朗诵吧!

  六、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出示要写的字“无”“树”“爱”“尖”“角”。

  1.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无”“树”“爱”“尖”“角”。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七、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二首》”,一起来闯关吧!

  八、布置作业

  1、把《小池》背诵给别人听。

  2、阅读《春日》。

  小班语言古诗画教案 5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17课(46—47页)

  教材分析:

  《古诗配画》是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7课,本课通过“古诗配画”活动,让学生体会图、文结合形象直观,能更清楚表达主题信息的特点,学会在Word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文稿。本课教学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如何输入文字及文字的修饰等已掌握,并且具有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学好本课,有利于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Word这个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

  教学目标:

  1、学会在Word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文稿。

  2、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基本的信息素养。

  3、培养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5、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感。

  6、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图、文结合形象直观,能更清楚表达主题信息的特点。

  教学重点:

  如何在Word中插入图片并设置图片格式

  教学难点:

  合理安排古诗与图片的位置

  教学具及相关资料准备:古诗配画的课件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谈话导入法、任务驱动法、交流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思路:

  一、背诵古诗,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会背诵古诗吗?

  那好,我们就来举行一次小型男女赛诗会,你可以把你最喜欢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

  同学们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从同学们清脆的声音中,踊跃的态度上,老师看出了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程度,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首古诗,老师对你们真是刮目相看了。大家知道,我国古诗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不离画,画不离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准备了几幅画,每幅画对应着一首古诗,请同学们欣赏。

  出示课件,同学们欣赏。

  同学们刚才看得非常投入,听得也非常认真,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谈感想。

  其实你们也可以做出这样的效果,那么,就让我们把对古诗的喜爱化作动力,共同学习制作古诗配画吧!

  [设计意图:通过小型赛诗会、课件欣赏,使学生入情入景,充分感受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艺术进行整合所创造出来的魅力。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任务驱动,勇士闯关。

  1、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古诗,并打开。

  2、小勇士闯关。

  第一关:插入图片。

  ①自主探究。

  我们怎样在古诗中插入图片呢?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并尝试P47的内容。

  ②同学交流,解疑答惑。

  ③巩固练习如何在古诗中插入图片。

  第二关:调整图片大小。

  我们已经将合适的图片插入到了古诗中了,但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我们如何将图片调整到我们满意的程度呢?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并尝试P47的内容。

  交流:①单击已插入的图片,这时的图片被选中,看看图片边缘有什么变化。②鼠标指针指向图片边框和角上的小方点,看看指针有什么变化。③分别拖动双箭头指针,图片发生什么变化?将图片调整为合适大小。

  巩固练习:改变图片的大小。

  第三关:调整图片位置。

  根据图片的特点,有的古诗需要放在图片的上面,有的古诗需要放在图片的侧面,怎样将古诗与画融为一体,合理安排古诗与图画的位置呢?

  再次自学P47的内容。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3、完善作品。

  经过同学们的.亲身实践,老师布置给大家的小问题都找到了答案!你还遇到了什么问题,也可以告诉老师和同学,我们一起来探讨解决。

  拦路虎都被我们消灭了,现在就请同学们继续美化装饰自己的作品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步尝试,培养学生自已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交流评价,展示作品。

  刚才老师看到了一些组的作品,发现他们做得可真漂亮!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学生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作品,给每个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四、布置作业,寄予希望。

  了解古诗,就可以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欣赏名句,就可以感受民族文化的灿烂。漫步于学校的古诗长廊,我们心旷神怡,我们留连忘返。让我们品味古诗的芬芳,让我们沉浸在古诗的海洋,汲取古诗的营养,健康茁壮地成长!课下,请同学们自选一首古诗进行创作。

  [设计意图:这样的结束语体现了本节课的完整性,给人以前后呼应的感觉。对学生的祝福,能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树立信心。]

  教学反思:

  学生基本掌握图片编辑、设置图片格式等基本操作,但部分同学版面不够美观,应让学生多看语文课文中的图文混排版面,提高审美能力。

  小班语言古诗画教案 6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朗读的兴趣。

  2、通过欣赏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从而对古诗尝试兴趣。

  活动准备:

  一幅山水画,音乐。

  活动过程:

  一、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幼儿谈论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1、事先布置好场地,教师带领幼儿入场。

  2、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入主题。

  (1)小朋友们,春天的时候你们去山上玩过吗?在山上你看到了什么呢?

  (2)大树上住着谁呢?如果你过去抓它,小鸟会扑棱一下飞走吗?

  (3)小朋友们玩的地方可真多,有山有水有鸟有花,真漂亮!

  二、以郊游的形式带领幼儿去看画。

  1、今天老师也带小朋友们去美丽的山上玩一玩,看看山上有些什么?让我们背上背包出发了!

  2、带领孩子一边开汽车一边欣赏路上的风景(轻音乐起,欣赏图画作品)三、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并初步讲解诗句的意思。

  1、教师与幼儿围在画的周围,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

  (1)小朋友看这个地方漂亮吗?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哪些漂亮的东西?

  (2)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好漂亮的小花,春天过去了,可小花还依然开放的很漂亮(春去花还在)。

  (3)有一座山,我们走远一些看看山宝宝今天穿了件什么颜色的衣服?

  (4)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很漂亮的衣服,有很多颜色(远看山有色);

  (5)(教师手指水)看山宝宝旁边是谁呀?悄悄的走进水宝宝的身边听听,它发出声音了吗?

  (6)竖起小耳朵,再听听水宝宝真的发出声音了吗?(近听水无声)

  (7)漂亮的小鸟,和小鸟打个招呼吧:嗨!你好。咦!小鸟怎么不理我们?我们轻轻的走过去摸一摸,奇怪?小鸟怎么不动的?(这是画上的小鸟)哦!原来这是一幅画!

  (8)结:难怪小朋友刚才没有听到水的声音,小鸟也没有被吓跑,这是为什么?(因为这是一幅画)在很久很久以前许多读书人喜欢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用简单的好听的话写下来,变成诗让别人朗诵。那么古时候有位叔叔就因为非常喜欢这幅画,所以写了首诗,名字就叫“画”。

  四、着音乐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1、师范读古诗一遍。

  2、儿再次静听录音一遍:我们再仔细听听录音机里的叔叔是怎么念的,你听他说到了什么?怎么说的?

  3、配乐朗诵古诗。

  4、用动作来表演古诗内容。

  活动反思: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本次活动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点展开描活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让幼儿先从整体再由远到近观察,知道这是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感受景物的美。在尝试朗诵古诗的时候我也采用了多种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幼儿能在活动中保持兴趣跟着整个活动的流程走,对古诗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小班语言古诗画教案 7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为古诗配画。

  2、通过欣赏古诗配画作品,培养学生对古诗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了解诗配画这种艺术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审美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古诗、绘画工具及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配画《咏鹅》(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受

  出示课件《咏鹅》)

  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三、学生创作

  1、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诗配画是不是特别想自己亲手画一幅。下面请同学们把这首诗配上画,赶快动手吧!

  (板书)诗配画小提示:(1)构图。 A、确定主景

  B、画面内容与诗中关键字相对应表达出诗的.意境(2)着色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的《诗情画意作品展》中。

  2、老师设立了几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构图奖……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

  五、总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棒,绘画作品更棒。

  小班语言古诗画教案 8

  活动内容:

  古诗《绝句》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活动准备:

  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

  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

  5.知识拓展: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

  从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三、结束

  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小班语言古诗画教案 9

  教学目标

  知识: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的特点,并运用不同的绘画形式为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配画。

  能力:

  2、在为古诗配画中,让学生把文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

  情感:

  3、在教师讲授与学生创作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一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及内容。

  教学难点

  画面内容的选择,事物的组织及构图安排。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学生画画用作业纸。

  学生搜集学过古诗的相关资料及图片、黑色水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大家以前都学过很多古诗,那今天我们先来做个“古诗接龙”的游戏怎么样?规则是:我来挑两纵队命名为A队和B队的同学来参加,其他同学做观众。游戏开始后,A队和B队的同学同时开始轮流每人背一首古诗,但不要和别人的重复,看哪队同学在最短时间内先进行完,哪队同学就是获胜队。

  2、教师组织学生开始做“古诗接龙”游戏。

  3、这么多古诗你喜欢哪一首?谁能给大家简单说一下你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4、小结,引入课题: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古人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形容诗与画的关系。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为古诗配画。(板书课题)

  二、交流分析

  1、老师让大家课前搜集有关古诗的资料及图片,都谁带了?带的同学给你的同桌介绍一下这些资料,没带的同学想一想:学过的古诗当中,你最喜欢哪一首?

  2、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一首古诗,或是你搜集到的有关古诗的资料?

  3、老师也搜集了几幅古诗配画作品,请大家看一下(点击课件,逐一介绍)

  4、你认为这几幅配画与古诗所描写的内容相符吗?生:相符。因此,图文相符就是古诗配画的第一个特点。(板书:图文相符)

  5、每首诗一般都有四句。那么,这几幅配画是选择一两句作为画面还是把全部诗句都表现在了画面上?生:选择一两句表现画面。

  师小结:以诗中的名句表现画面是古诗配画的第二个特点。

  三、探究总结

  1、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小组讨论:如何为其画出富有诗意的画面。

  2、交流汇报小组讨论意见,使其他学生广开思路,激起为古诗配画的兴趣。

  3、刚才,我们听了几位同学为《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构思的画面。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为古诗配画的'方法、步骤:

  (1)选择古诗,理解诗意。

  (2)根据名句构思、构图。

  ①确定画面的主题。②思考画面内容与诗句是否吻合。

  (3)绘画、涂色。

  ①先画出主题与背景的轮廓。②然后分层次涂色。

  (4)选择合适的位置署名、写诗。

  4、欣赏教材上的古诗配画,你知道这几幅图分别是哪些古诗的配画吗?看完书上的古诗配画以后,你们想不想也画一幅古诗配画?生:想。

  四、创作实践

  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线描、彩铅画、水彩笔画、油画棒画),为喜欢的古诗画一幅配画。

  五、巡视辅导

  指导要点:

  1、先画主题,后画背景。

  2、图画要符合诗句描写的情景。

  3、涂色分层次,对比要突出。

  六、展示评价

  1、学生自评: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古诗配画?

  2、互评:

  (1)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2)你觉得谁的作品,哪个地方修改一下会更好?

  七、总结延伸

  1、通过这节课,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新收获?

  2、老师建议大家课下可以探索、尝试用其它新形式来表现古诗配画。如:剪纸、泥塑、水粉画等。或者把你这节课的感受与收获用文字的形式写进日记里。

【小班语言古诗画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小班古诗教案10-23

小班美术泡泡画教案12-11

小班蔬菜印画教案02-21

小班美术教案:轮胎滚画01-17

小熊画大树教案小熊画大树小班数学教案05-16

幼儿园小班语言课教案《古诗悯农》含反思06-27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05-16

小班语言春天教案11-22

小班语言春风教案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