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走向生活》教案

时间:2024-10-30 10:45:4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走向生活》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走向生活》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走向生活》教案

《走向生活》教案1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条文罗斯福夫人的过程,懂得走向生活,广交朋友,才能为生活赋予价值,增添欢乐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作者向罗斯福夫人提出的是什么问题?罗斯福夫人又是怎样回答的?

  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这篇文章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三、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文章的第一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1)作者当时的身份。“初出茅庐”产什么意思?

  2)当得知让自己去采访前总统夫人的时候,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什么是“非分之想”?

  2、当责任编辑肯定了这件事以后,作者是怎样做的?“功成名就”是什么意思?“成竹在胸”是什么意思?

  五、巩固练习

  1、抄写四个字的词语。

  2、朗读课文第一、二部分。

  第二课时

  一、全班讨论

  1、整个采访过程是哪几个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罗斯福夫人什么样?“魁梧”是什么意思?“敏锐”是什么意思?“不可磨灭”是什么意思?

  3、“我”率先抛出的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是什么?“我”预想的答案是什么?

  4、什么是“始料未及”?

  5、罗斯福夫人为什么选中了作者呢?你怎样理解罗斯福夫人的这番话呢?

  6、对罗斯福夫人的采访作者有什么收获?什么是“座右铭”?

  二、总结课文

  1、罗斯福夫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2、这篇文章让我们懂得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抄写课文中四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决定:初出茅庐 采访

  准备:扎进 寻觅 吮吸 迫不及待

  采访:走向生活 广交朋友

  收获:获奖 座右铭

《走向生活》教案2

  教学目标

  1、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2、练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重点:

  感悟“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以记者身份,采访两会热点话题。如:物价、医疗、住房、教育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用汪国真的人生格言揭开本节课学习的序幕。

  2、学生交流介绍关于埃利诺·罗斯福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生字、词障碍。

  2、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①读一读课文的1~8小节,然后尝试着描述一下采访前科宁斯的心情如何?他作了哪些准备?

  ②说说课文描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三、模拟采访,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1、出示要求

  (1)读一读课文的9至14小节,把科宁斯和罗斯福夫人的对话分别用不同的线条标出来,对采访的内容做到胸有成竹;

  (2)讨论:为了使再现采访能够比较成功,大家提一些建议;

  (3)学生小组内排练;

  (4)上台采访;

  (5)细细地揣摩罗斯福夫人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进一步感悟广交朋友,走向生活的人生态度。

  相机总结:罗斯福夫人是一位充满了热情和智慧的女性。

  2、对于再现采访,老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先读课文相关内容,明确采访

  内容;然后讨论采访应注意什么?

  (记者的注意事项,怎样表现罗斯福夫人等等);

  3、采访时,及时点拨学生注意采访记者和罗斯福说出不同的口吻、语气。

  4、体会罗斯福夫人的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

  三揭示主题。

  1、引读课文第三部分。

  体会科宁斯的.收获。

  2、指导朗读收集的名人名言和人生格言。

  “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给我的生活赋予了价值,增添了欢乐。”

  3、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人生格言。

  四拓展性作业。

  讨论写采访报道的角度;帮助学生复习梳理科宁斯写的采访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写?

《走向生活》教案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词语:功成名就,迫不及待,始料未及,不假思索,座右铭,完尔。

  2.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懂得走向生活,广交朋友,能给人的生活带来快乐。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点拨、引导法。

  (二)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结合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二)解决办法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读、想、画、写、议,理解课文内容,对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师可适当予以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可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谈感想。对于含义较深的句子,教师可适当予以点拨,使其深化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步骤

  (一)设疑激趣

  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一位前总统夫人,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可得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回答。他究竟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总统夫人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

  2.从文中找出“我”提出的问题及总统夫人的回答。

  “我”提出的问题是:“请问夫人,在您会晤过的人中,您觉得哪一位最有趣?”

  总统夫人的回答是:“戴维?科宁斯”,“我一定会选中你:戴维?科宁斯。”

  (三)自主探究

  可让学生参照阅读提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罗斯福夫人为什么要那样回答?她的话在科宁斯身上起了怎样的作用?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四)合作交流

  可先组内交流,然后集体研讨。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题目“走向生活”的真正含义,深化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五).总结

  1.结合自身谈学习感受。

  2.参加实践活动。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写出你的座右铭。

  附:板书设计

  走向生活 → 广交朋友 → 增添快乐

《走向生活》教案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3、练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一位前总统夫人,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可得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回答。他究竟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总统夫人又是怎样回答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走向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

  2、从文中找出我提出的问题及总统夫人的回答。

  三、分小组学习

  1、读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罗斯福夫人为什么要那样回答?她的话在科宁斯身上起了怎样的作用?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2、组内交流。

  3、集体研讨。

  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题目走向生活的真正含义,深化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四、总结

  结合自身谈学习感受。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写出你的座右铭。

  附:板书设计

  9走向生活→广交朋友→增添快乐

  教案点评:

  教师先让学生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通过读、想、画、写、议,自主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谈感想。对于含义较深刻的句子,教师适当予以点拨,帮助学生理解,使其深化认识和理解。

  探究活动:

  当一次小记者,采访校长,老师或社会名人,采访前,注意收集资料,作好准备。然后把自己采访的过程写下来。

《走向生活》教案5

  一、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一位前总统夫人,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得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回答。这个记者从罗斯福夫人的话中得到了一个人生态度的启示——主动走向生活。

  课文篇幅比较长,全文按照“采访前——采访时——采访后”的顺序,具体地记叙了校报记者采访前总统夫人的经过。重点描写了前两个部分:一是采访前紧张的心情和所作的准备,二是采访过程。第三部分则是概括地说明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虽然笔墨很少,却是画龙点睛之笔,具有提纲挈领、总结全文的作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感悟积极准备、大胆应对、广交朋友、主动走向生活的人生态度;二是如果有条件,以“采访”为拓展点,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侧重点仍然是进一步练习“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

  引导学生从校报记者的经历和罗斯福夫人的话中得到人生态度的启示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罗斯福夫人的话含义比较深刻,是教学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读懂课文,感悟主动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

  3.练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三、教学建议

  1.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教学时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来进行:一是读懂课文,了解内容,感悟主动走向生活的人生态度;二是再读课文,了解科宁斯是如何进行“采访”的,感悟采访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为综合实践作好铺垫。

  2.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悟“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可作这样安排:先让学生读读“阅读提示”,按照提示要求自读课文,至少要读两遍;然后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问题或抓住重点、难点提出几个问题来共同讨论,力求领悟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的人生态度;最后让学生选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如,采访部分)练习有感情朗读。

  3.本课课外拓展实践是:如果有条件,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当一次小记者,采访校长、老师或其他人。为了较好地完成这个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读读课文,想想、议议科宁斯是如何进行采访的。通过课文,启发学生体会采访前如何收集材料,作好准备;采访中如何大胆与陌生人交谈,并作好采访记录;采访后如何整理材料,把采访过程写下来。然后,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去当小记者,进行采访。要把这次实践活动,作为“走向生活”的尝试,同时进一步学习收集资料和使用资料。

  4.略读课文教学在字词教学上没有什么具体要求,但本课成语较多,可引导学生摘抄,做一些积累。

  下列词语解释,仅供教师参考。

  初出茅庐:比喻刚踏进某一领域,还缺乏经验。

  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名字。形容名气非常大。

  成竹在胸:比喻办事以前,已经有了全面的设想和安排。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

  接二连三: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

  莞尔一笑:微笑。

  始料未及:没有预料到。

  无拘无束:一点儿也不受拘束。

  座右铭:写在座位右边,做警戒、提醒用的有教益的话。

  赋予:交给,给予。

【《走向生活》教案】相关文章:

走向成熟作文02-05

走向成功作文03-03

走向远方作文(经典)11-07

走向深处作文06-01

走向远方作文06-09

告别陋习,走向文明主题班会教案09-18

走向成功励志语录11-11

走向成功小学作文07-06

天的走向,心的温度04-06

走向海洋作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