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品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走近《列子》《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搏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现在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庄子有关资料学生交流)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及基特点;
2、读懂原文,会概括寓意,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3、探究古文二则共同的道理。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一)展示预习成果
1、作者简介
5.庄子(约前369~前286),名,时期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的代表人物。《郢人》选自。
列子,名,相传郑国人,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伯牙善鼓琴》选自。
2、做“导学案”“基础达标”1——4题
(做完后,学生展示,先答答案,然后说原因,要规范完整)
(二)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朗读课文。
(三)借助注释和词典翻译课文。
(四)合作探究
1.“郢人斫垩”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2.你从庄子讲的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庄子对亡友怀着怎样一份特殊的感情?
3.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又如何“善”听?
4.这两篇古文所共同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1.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很难遇到,没有志趣相投的人,自己的才能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了。
2.庄子想象奇特,拿匠人石和郢人的`寓言比喻自己和惠子的特殊关系,表达对朋友怀恋和惋惜之情。
3.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4.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做导学案自主检测题
2、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节选)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1.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再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2.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五、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 训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庚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教材说明】
这篇讲读课文记叙了陈庚同志回忆的一段往事:长征路上过草地的时候,一个小红军由于饥饿、疲惫,牺牲在马背上。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倔强的小红军》这个感人的故事,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5名)
二、理解课文内容
1、齐读第一自然段,想“往事”是指什么时候的事?
2、陈庚同志是怎么谈这件事?为什么会这样呢?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小组讨论: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4、饥饿、疲惫的小红军是什么样子的?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5、指名读一读,你能从中体会出什么?(“穿着破鞋”“冻得又青又红”告诉我们长征路上又苦又累“黄黄的小脸”告诉我们小红军很饥饿,营养缺乏)
6、齐读第3自然段。师小结:由此可知由于小红军长时间行军,已经非常虚弱、疲惫了。此时,如果有一匹马骑有一点东西吃该多好啊!可是陈庚将军让马时,他是怎么做的?(小组讨论:理解“满不在乎”。为什么?在小红军身上是怎么体现得?用满不在乎说一句话)
7、小鬼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什么要和陈庚的马比赛?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师小结:小鬼为了让陈庚同志放心,故意做出一付满不在乎的样子,好不连累陈庚,而陈庚却坚决要他骑。他们都是为了他人而宁愿自己吃苦受累,多么令人感动啊!
8、指名分角色朗读三至十自然段,并进行朗读指导。(出示投影片)“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吧”(语气亲切、诚恳)“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既满不在乎又关心体贴)“那,我们一块儿走吧”(既无可奈何有充满关爱)“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要很坚决)
9、想一想,小红军真的等同伴吗?(不是)那他为什么不和陈庚一起走呢?
10、再读一遍(男女分读)
11、陈庚同志终于被小红军说服了,骑上马先走了。默读课文十一至十四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出示投影片)
⑴选择正确的读音硬邦邦(bāng bǎng)牛膝(qī xī)骨
⑵陈庚骑在马上,为什么心情总是平静不下来?
⑶从上海广州直至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的眼前。浮现的意思是:。用浮现说一句话:。跟陈庚打过交道的都是什么样的孩子?
⑷陈庚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12、读完这些内容,你觉得哪个地方最令人感动?(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师动情的小结:原来那鼓鼓的干粮袋装的不是青稞面,而是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一块硬邦邦一点肉也没有的骨头。饥饿折磨着小红军,他一点力气也没有了,饿呀,他伸出小手在干粮袋里摸出一块牛膝骨,他使劲的咬着,多想咬下一口呀,哪怕只一口,但骨头太硬了,只能留下几个牙印……(停一停接着说)就在这种情况下,小红军却拒绝了陈庚的青稞面,怎能不令人感动。
13、此时陈庚同志是这么做的呢?齐读最后一段。请你体会一下,陈庚同志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陈庚与小红军彼此关心的情谊。
四、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板书
16 倔强的小红军
陈赓:(关心爱护小同志)让马 拒绝 和马赛跑
小红军:(倔强、不连累别人)一块走 等同伴 送青稞面 鼓鼓的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积累词语(表示声音的词)。
2、复习表示人物语言的句子中,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爱迪生从小善于观察、敢于实践,学习他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品质。
重点难点:
掌握在对话中提示语不同位置的用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爱迪生
2、你能说说你对爱迪生的了解吗?
3、把课题补充完整。
学习生字:孵(左半部书空)
二、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爱迪生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交流
(1)生字。
歪(反义词) 楼(换部首) 邻(前鼻音) 傻(右半部书空)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评议。
(3)交流思考题,学习课文第一节。
三、再读课文,深入学习
1、轻声读课文第二~十二节,思考
课文是怎样具体表现爱迪生从小就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的?边读边划出有关的语句。
2、交流
(1)爱迪生更奇怪了,瞪着眼睛问:“妈妈,蛋也跟人一样,会着凉吗?”
指导朗读,再演一演。
过渡:爱迪生怎么会提出这个问题来的?分角色朗读二~六节。
出示句子:爱迪生看见母鸡老呆在窝里不出来,就“哦嘘哦嘘”地叫着去赶它。
仿说练习,积累表示声音的词。
再读二~六节,体会对话中提示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他用柴草做了一个窝,里面放了许多蛋,学着母鸡的样子,正蹲着孵小鸡呢!
想象说话:爱迪生蹲得腿也酸了,他想:,,,,
小爱迪生这么做,能孵出小鸡来吗?
(3)爱迪生嘟着嘴说:“我为什么孵不出来呢?”
指导朗读。
你能告诉爱迪生其中的原因吗?(信息交流)
课后小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3、希望大家像爱迪生那样,做一个善于观察生活、勇于思考的好孩子。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做什么事最快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不同语气。
2、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认识到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最快乐,学会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啄木鸟、水牛、蜜蜂的话来理解妈妈的话:做对别人有用的事,你就会觉得最快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面带微笑看着学生,静等几秒钟)师:老师心情怎样?你
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快乐?
学生自由猜想。师:我觉得能为小朋友服务,是我最快乐的事。
(在田字格中板书:快乐)认识“快乐”两字。
2、你做过哪些事让你觉得快乐,你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吗?(生答略)
3、有一只小青蛙仰着头也在想:做什么事最快乐呢?”
板书课题。(--)“让我们跟着小青蛙一起去找答案吧!“
二、 自主识字,合作探究。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或词语。
2 :同学们,想一想,你平时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生字呢?
生:查生字表,如果生字表里查不到,还可以查查字典。
生:还可以问问老师、问同学。
师小结:这些办法都很好,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法学一学,都认识以后,再把这些词读给你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听的同学要特别认真,他不认识了就帮帮他;他都读对了,就夸夸他。
2、识字游戏(猜字)
三、理解课文 。
1 :教师、学生分段读课文
( 1 ):认真听,想一想:小青蛙都向谁提出了什么问题?
小伙伴们,分别又是怎样回答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生:你们做什么事最快乐。啄木鸟的回答是捉虫子、水牛的回答是耕地、蜜蜂的回答是采蜜。
( 2 ):小青蛙提出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水牛、啄木鸟、蜜蜂的回答不一样呢?究竟做什么事最快乐?
( 3 )小青蛙还是有些疑惑?最后,小青蛙又去问谁?
( 4 )妈妈告诉他什么?
( 5 )最后,小青蛙得到答案了吗?他的答案是什么?
生答:(师板书)
( 6 )那么,小朋友们,你觉得“做什么事使你最快乐?”
小结:每个同学最快乐的事是不一样的,有的同学把帮助别人看作是自己的快乐,就叫助人为乐。帮助别人更能得到快乐,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助人为乐的人或事。说说你们做过哪些好事?心情怎样?
四 、 总结拓展。
师:小朋友,故事学完了,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大家来当小动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好吗?
生; 分角色朗读
师:同学们读的可真不错,看来有当播音员的能力了。
你还知道身边有哪些小动物在做对别人有益的事吗?你来问问它们?(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式:“小青蛙跳到问:“?”说:“最快乐。”)
总结:同学们,只要我们多为别人着想,做对别人有用的事,你一定会觉得快乐,因为你帮助了别人,使别人感到快乐,你就会快乐。
板书设计: 6 做什么事最快乐
╱ 啄木鸟 捉虫子 ╲
小青蛙问 ━ 水 牛 耕地 快 乐
╲ 蜜 蜂 采蜜 ╱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时间的可贵。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发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偷”指的是谁。
2.指导学生明白时间可贵的道理。
教学方法:
诵读法、感悟法、讨论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学案、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 复习生字词。
( ) ( ) ( ) ( ) ( ) ( ) 作家 摇动 猜猜 舍不得 浪费 懒觉 ( ) ( ) ( ) ( ) ( ) ( ) 警察 厉害 宝贵 知识 贪玩 成绩 ( ) ( ) ( ) 影子 惊奇 睁大眼睛 (课前让学生给生字注音,组内交换批改。小老师帯读)
二、 自读课文,质疑。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了课文后,我会思考提出问题:
三、 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学习,解疑。
1、找出小明和爸爸的对话,用“ ”划出,并选择其中的一次对话在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地读读。
2、请小组展示读,老师适时引导理解感悟句子。
①您是怕妈妈说您懒,还是怕爷爷拧耳朵呢?(指导用“是还是”说话)
②在你睡懒觉的时,它偷走你宝贵的时光;在你上课不专心的时候,
它偷走你就要得到的知识;在你贪玩的`时候,它偷走你应该取得的成绩(引导学生明白:当我们睡懒觉的时候,时间就白白的浪费了;因为我们上课不专心听课,时间就又浪费了,知识就没有学好;因为我们贪玩,学不好知识,成绩就跟不上了。)
③总是悄悄地来,悄悄地去,看不见影子,也听不到脚步声。
3、小组讨论归纳小结。
①这厉害的“小偷”偷走了我们什么“东西”呢?(时光、知识、成绩)
②这厉害的“小偷”是谁?(睡懒觉、不专心、贪玩)
4、明理悟情(教育学生懂得珍惜时间)
四、巩固练习
1、仿写句子。您是怕妈妈说您懒,还是怕爷爷拧耳朵呢?
2、我会查找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
五、整理与评价
1、自我评价:认真,自我奖励( ) 还行( ) 需加油( )
2、小组内评价:积极参与讨论( ) 团结协作( )大胆表现( )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对促动今后更大的进步)
语文教案 篇6
创意说明:此设计突出文言文教学特点,用做知识积累卡的形式化老师的琐碎讲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变老师灌输为学生能力训练,为零碎的文言知识搭建科学的知识体系。
教学步骤:
一、从孔子入选世界文化名人开始说起,导入课文。
二、结合书下注释,介绍作家作品。学生做知识要点分类积累卡一:
作家作品: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三、认读课文,落实字音。
1.朗读课文,标记需要注意的.字音。
2.听读课文,校正字音。做知识要点分类积累卡二:
生字词:矣(yǐ)愠(yùn)弘(hóng) 柏(bǎi) 罔(wǎng) 殆(dài) 诲(huì)
多音字:论(lún)语 三省(xǐng)吾身 不亦乐(lè)乎 传(chuán)不习乎 任重(zhòng)而道远 曾(zēng)参(shēn)
通假字:①不亦说乎 “说”同“悦”,读yuè,愉快。②由,诲女知之乎 “女”同“汝”,读rǔ,你。②是知也 “知”通“智”,读zhì,聪明,智慧。
3.大声地、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析读课文,落实词意句意。
1.对照书下注释,分“则”朗读课文,弄懂各则大意。不懂的词句,同学间讨论解答。
2.做知识分类积累卡三:
重点词意(参照课后练习一)
难句翻译(根据自己理解的情况来定)
成语: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不亦乐乎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概括各则大意。做知识分类积累卡三:
关于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关于求知态度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关于修身做人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交流做卡感受,总结经验。
七、背诵全文。
语文教案 篇7
一、读“连接语”,明确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
(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二、默读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
(1)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少年表演的过程的?(3—7自然段)
(2)自由朗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很大,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从少年两次表演的失败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确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3、4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体现老者的宽容和关爱的杂技表演。这可以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从少年前后表现的变化两个角度感受到。
(1)“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老者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2)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第二次失败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可见他第二次失败后已经非常紧张,但当老者安慰他之后,他镇定下来了,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可见老者对他的关爱和鼓励多么重要。
(3)引导想象: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体会到虽然我们不知道老者到底说了什么,但我们可以肯定,正是有了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
(4)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描写老者的片段。
3.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略)
4.作者看到的是一场让自己难以忘怀的杂技表演。(略)
三、感悟写话,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1.引导写话。请同学们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写话交流,体会“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3.小结: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的感受。看来这也是一场让我们获得人生启示的杂技表演!
四、摘录词语
1.词语积累。课文中有很多值得积累的词语。请同学们把你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抄写下来。
2.词语推荐。推荐一个词语和大家分享。
3.结束语。相信同学们会把这些词语记在脑海里,运用在我们的习作中。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1个生字,主动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激励学生从小为人大度,常抱有处处为别人着想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人鱼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杀王子的品质。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
教具准备:
搜集安徒生童话书籍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导入新课,汇报资料
二、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三、自主阅读,体会
1.读课文介绍小人鱼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承受了那些痛苦?
2.最后她 成功了吗?
3.这个故事的结局让你感悟到了什么?
四、积累内化
1.根据小人鱼故事写一篇读后感。
2.自读课文中的相关文章。
五、作业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六、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安徒生的故事,谈谈感受。
板书设计:
小人鱼憧憬人间——序幕
小人鱼救了王子,爱上王子——开端
海的女儿 小人鱼忍痛变成人形——发展
小人鱼爱情失败,没有加害王子——高潮
小人鱼化成泡沫——结局
小人鱼牺牲了自己——尾声
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难点
识字、书写会写字。
感知课文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十课《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3、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4、学习词语库中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
2、汇报朗读,点评。
四、学写生字:
2、指导几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润”字里面没有点;
“罚”下面一个言字旁,一个立刀旁;
“互”的不顺要注意。
3、认真书写,强调书写的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展示作业。
五、课堂小结:
你读了话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活动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齐读课题。
听课文朗读录音,认真听生字的发音。
同桌合作读文。
全班齐读,熟悉课文。
出示今天要写的8个生字,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板书设计
10花的学校
泰戈尔印度
降润碰触裳扬臂
横平竖直方正
教学反思
本课我重点指导学生写字。甚至加细到每一个笔画。当然个别指导也是分不开的。本堂课我有个别同学是手把手指导的`,让他们感受笔画的起笔与收笔的要领。我想,这样下去,久而久之我的孩子们的字会有进步的。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 领略我国丰富的桥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2、 增强学生利用网络等多种工具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3、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
4、 提高言语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欣赏桥上附着的文化及其内涵。对收集的大量材料进行归纳、分析并从中探究出有价值的内容。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确定四个探究子课题:①谈桥论名;②桥与文学;③听听桥故事;④桥意新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围绕自己的任务,分头展开探究,自习课上分小组整理汇报资料。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搜集信息和筛选信息。
2、师生共同收集有纪念意义或欣赏价值的桥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桥的图片:
(“碇步桥”)
初看到这幅照片中的水上建筑,不像桥,但它确是桥。它是最原始的桥,名叫“碇步桥”。青白条石砌成,高低错落,古朴美观。“桥面”上印下的是岁月的足迹。
(“廊桥”)
因其桥上有廊,故曰:廊桥。又因其形如蜈蚣蜿蜒于山涧之上,当地人又称其为“蜈蚣桥”。青山绿水之间,多了一份神异。
(“八字桥”)
这张照片上的桥,色彩斑驳,陈旧破落。不过,这却是中国最早的立交桥。外表虽不起眼,可它身上却承载着我们先人聪明才智。
(“泸定桥”)
这座桥你一定不陌生,[众生齐说:泸定桥] 不错,看到“泸定桥”,我们眼前就不由得浮现出红军战士在桥上用鲜血演绎惊天动地的壮举,让人热血沸腾。
(“枫 桥”)
说到“枫桥”,大家就会想起张继的《枫桥夜泊》。大家一起来背诵《枫桥夜泊》。
学生集体背诵。
其实,不论是古代的桥,还是现代的桥,它们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交通上的便利,还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桥文化已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色鲜明,它的丰富性和综合性为世人所惊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桥世界,一起领略桥文化魅力。
同学们课前的探究活动已经了初步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些成果。首先请第一组的代表给我们“谈桥论名”。听完后,请下面同学就探究汇报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小组展示探究成果
1、谈桥说名
学生汇报
南京桥名析
在我们这个孕育了千年文化的东方国度,巧夺天工的惊世之作数不胜数。桥就是其中之一。我们这个小组就搜集了古今中外大大小小的桥名上千个,我们组同学在探究过程中,都感受到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代表全组同学向大家汇报我们的成果,下面内容只是截取探究报告中的一小部分——对南京桥名的分析。与大家一起学习。
首先,请大家看几幅漫画,谈谈你看到了这些图画想到了南京哪些桥。(展示图片,众人起答:四象桥、老虎桥、迈皋桥、虹桥)。
像四象桥这样的桥名是以数字为序的来命名的,这样的桥还有我们熟悉的三步两桥、五龙桥等
老虎桥是以动物来命名的,此类桥还有狮子桥、鸽子桥、仙鹤桥等。说完动物就不能不谈谈植物,以植物来“塑造”的桥名有很多,莲花桥就是其中之一,还有花家桥,这些桥都给人美好的印象。但像豆菜桥、瓜圃桥就很通俗了。
虹桥是大家熟悉的了,它的桥名属于非木质“构造”的,这样的桥在我们生活还有不少,如:白水桥、赛虹桥、宝塔桥等。
而迈皋桥(卖糕桥)、盐仓桥、糖坊桥这一类桥名都是用饮食堆成的。
桥梁的名称多种多样,深入探究其中,你会觉得它们很有趣。
大中桥、中山桥、下浮桥、等是按大小方位排列的。
北门桥、板桥、四板桥之类的桥名是用“门板”搭成的。
此外桥名中还有不少古代文仁武卫的影子:文德桥、文昌桥、卫桥、武定桥都在其中。
“私家桥”则更多,有管家桥、丁家桥、裴家桥、蔡板桥……
试想每桥皆有名,在我们古老的大国,该有多少桥名啊!如果把所有桥名收集起来,编一部《中国桥名录》,一定会洋洋大观。当然,这些都有待我们去探究去创造。我们收集整理的其它材料,已经被编成小报,课后与大家进一步探讨。
(众生鼓掌)
同学评议
老师过渡:刚才第一组同学的汇报生动有趣,两位同学的评议客观到位。真没有想到小小的桥名中有这么丰富的文化内涵。难怪古代有“地以桥名”做法,意思是说有的地方,干脆以桥名为地名。因此历代文人墨客见到桥就吟诗抒情。下面有请第二组代表,向大家汇报你们的——桥与文学
2、桥与文学
同学汇报: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桥与诗歌”。古今中外,桥的式样和造型可以说是多姿多彩,丰富多样,这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无数关于桥的诗歌。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们组同学受益匪浅,下面就请我组同学把这些诗歌奉献给大家。从吴晓宇开始。
[第二组同学轮流背诵与桥有关的诗句][幻灯显示诗句]
其实,我们还搜集了很多关于桥的诗歌,但是以上是我们精选给大家的。
我们第三个环节是桥与对联,下面是我们精选出的几副对联。
第一个是:永惠桥上的对联,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往来之桥。请大家把它读一遍。
第二个是众所周知的赵州桥上的对联:水从碧玉环中去,人在苍龙背上行。远远望赵州桥,桥身倒影水中,恰似碧玉之环,河水潺潺流逝,犹如穿环而过。于是就有了水从碧玉环中去。赵州桥雄伟壮观,横跨水上,桥宽肩背阔,给人以稳健之感,好似苍龙卧波。于是就有了这个下联:人在苍龙背上行。请大家把它读一遍。
第三个是:石婆婆磨刀劈竹竿,万家箍桶;范公公拖板搭浮桥,千秋太平,在这幅对联的下联中,用到了镇江的几个桥名:范公桥,拖板桥,石浮桥,千秋桥,太平桥,词义贴切,生动形象,对仗工整,风趣别致,写出了箍桶婆婆和桥匠公公辛勤忙碌的劳动情景。请大家把它读一遍。
最后一副是: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请大家把它读—遍。
同组同学唱《小放牛》
同学评议:
老师过渡: 桥,在诗人的笔下已不是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建筑物,它的身上承载着多少文人的情思。人们情不自禁地用诗文来赞颂它,关于它的故事传说也十分丰富。下一组给我们带来的桥故事,一定会让你对桥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
3、听听桥故事
同学汇报:
有关桥的故事真是多,由于时间关系我在这里只能给大家讲一个桥故事。(幻灯显示图片)
莲花桥的传说
进香河南段与北门桥和相接处,又一座桥叫莲花桥,以桥旁的莲花庵得名。相传这里原来只有几户人家,既没有桥,也没有庵。有户姓成的人家,只有母子二人,母亲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儿子成孝以背人涉渡为生。成孝与邻家女何莲青梅竹马,相爱多年,正准备成婚。不料住在附近的恶霸赵高对何莲窥视已久,强抢了何莲,并把成孝打得卧床不起。
一天傍晚,成孝听见外面有人在呼渡,出门一看,以老妇形如枯槁立于对岸,乞求他帮忙背渡。成孝虽然伤病在身,但看到老妇可怜的样子,顿生恻隐之心,挣扎着将老妇背到对岸。老妇过河后突然口吐白沫,倒地不醒,成孝二话不说,又将老妇背回家照顾。并跑去请郎中。但当他带着郎中匆匆赶回时,却发现老妇不见了,他母亲奇迹般的复明了 ,并且伤痛全无。母亲对成孝说:“儿子啊,我们遇到活菩萨了,刚才那个老妇用手摸了我的眼睛,我就什么都看见了,浑身的病也没有了。”正在这时,何莲也回来了,原来成孝背的老妇是观世音所扮,他被成孝的善良所感动,治好了他母亲的病,救出了何莲。使成孝一家团聚,幸福生活。
人们为了报答观世音菩萨的救苦救难之心,在河边盖了座莲花庵,又在庵旁修了座莲花桥。此地因此而得名。
此类故事还有很多,如《文德桥的典故》、《鹊桥传说》等,透过这些故事,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对勤劳善良,也看到了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们组也为大家编了《桥故事》报,课后与大家再交流。
4、桥意新释
同学汇报:同学讲相声:材料
甲:最近可好啊?
乙:不好。
甲:WHY?你要是有什么困难找我,要知道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乙:既然这样,那我就跟你比试比试,谁知道的.桥多!
甲:你正好撞在我的强项上了!这个桥我知道的太多了!
乙:算了吧,你肚子里有几跟葱我比谁都清楚!就你那两下子!切----
甲:不信?你数着:赵州桥、朱雀桥、飞虹桥、迈高桥、文德桥、四象桥、包东桥(本班同学的名字)……这个南京大桥的设计师的姑妈叫什么名字我都知道!
乙:停,我们是比谁知道的桥的新意多!你可知道心桥是什么?
甲:心桥不就是心脏搭桥手术吗!叶利钦就作过这样的手术!·
乙:去你的!心桥是人与人心灵之间沟通的桥梁。你输了,请客!!
甲:不带的!我也来问你一个!你知道商桥是什么意思?
乙:商桥是现代社会一大隐患,在立交桥上全是卖杂货的小商贩!让外国人看到多不文明呀!
甲:回答错误,商桥是商业沟通的桥梁!
乙:哦~~~该我问你了!书桥是什么?
甲:是以书来沟通的方式,THIS IS A PIECE OF CAKE!
乙:真不知道廉耻,问你个简单的你就爬上房顶了!文化桥梁怎么解释?
甲:就是文化沟通的渠道吗!
乙:说的好!
甲:我问你个难点的!经济桥梁是啥?
乙:不就是搞中介的吗!真不是个玩意!坑人害人!
甲:不知道就别讲,这个经济桥梁是指经济上互通信息的手段。常向我学学嘛,长知识!!
乙:诶,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你水平渐长,令我自叹不如啊!那你还知道什么桥?
甲:还有鹊桥!
乙:鹊桥是什么?
甲:是传说中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How romantic!
乙:那鹊桥是什么样子?
甲:我怎么会知道?我又不是牛郎!这只是传说中的桥!
乙:说道传说中的桥,我还知道“奈何桥”!这是通向阴曹地府的桥梁!
甲:还有橡皮桥、太空桥、诚信桥、友谊桥、信息桥、文艺桥、警民连心桥……
乙:怎么都是一个名词+桥啊!生活中的许多职业与物品也起着桥的作用,如电话是通讯桥、家长是孩子的成长之桥、老师是知识桥……
甲:还有许多软件如译桥、桥接器、陈桥五笔输入法、象棋桥……
同学评议:
二、活动拓展
1、看图配桥联。
我国桥文化是如此的丰富,可惜我们课堂上的时间非常有限,不然我们可以更多了解大家探究的成果。探究成果喜人,不过探究过程也同样有意思。
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我发现这么一座小桥(投影照片),请看屏幕,桥的外形也不是很特别,这是浙江绍兴的一座古桥,名曰“小江桥”,连接萧山与北后两个地方,桥上有一幅对联,其中上联是:“大善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现在我想考考大家,请你根据上联以及这座桥的名称和外形特点,对出下联。请大家思考,在纸上写写。
学生思考、动笔。
老师巡视,请出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写下联。师生评议。
2、给小桥命名
大大小小的桥遍及我们生活空间,展图片给桥明名。
三、活动延伸——展示桥照片,写作导游词。
中国桥确实多,而且美,它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观光,给人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记忆。今天我们虽然不能抚摸到它的桥栏,也不能上去踩踩它的背脊,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图片,和它有一个亲密的接触。请大家欣赏我们收集的南京二桥的照片。
同学看照片。
作为东道主,结合图片,请你给外地游客,作个导游解说。你的导游词要尽量突出这座桥文化魅力,以其文化魅力吸引四方游客;一百字以内。相信效果一定会更好,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由于时间有限,写作导游词,留给大家回去继续完成,作为下节课汇报的内容。
四小结:
中国的桥文化举世无双,之所以有如此的魅力,那是因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人文鼎盛。我们在为这些桥文化感到骄傲、自豪时候,别忘记把这座传统的桥延续下去。
【课前布置】:
学习这个单元的初始,关注综合性学习内容。布置学生回家阅读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的课动介绍和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师生共同确定四个探究子课题:①谈桥论名;②桥与文学;③听听桥故事;④桥意新释。
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注意人数的平衡,实力的均衡),利用课余时间围绕自己的任务,分头展开探究,自习课上分小组整理汇报资料。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搜集信息和筛选信息。
这一过程中,师生还要共同收集有纪念意义或欣赏价值的桥的图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语文教案12-05
【经典】语文教案11-20
语文教案(精选)12-01
[精选]语文教案09-29
语文教案【经典】12-30
(精选)语文教案09-26
语文教案(精选)11-20
语文教案(经典)11-16
语文教案08-09
(精选)语文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