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一年级数学《练习九》的教案

时间:2025-01-21 10:20:28 佩莹 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练习九》的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练习九》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数学《练习九》的教案

  一年级数学《练习九》的教案 1

  教学内容:

  第63---64页

  教 学目 标:

  1、巩固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笔算。

  2、进一步发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策略。

  难点:理解“至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以抢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对比题组引导学生分析算理。

  同桌一起参与,交流猜的方法,可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光盘介绍生动形象,吸引学生,再结合老师的难题激发学生探讨的欲望,激励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交流,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一、 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1、 抢答并说出怎样算的(口算卡片)

  32 + 6 = 68 – 2=

  32 + 60 = 68 – 20=

  2、 完成练习四第6题。

  时间3分钟,直接把得数写在书上,然后检查正确情况。

  二、 猜一猜,看谁猜得准。

  1、 你能猜出得数是几十多吗?你是怎样猜的?

  54-23= 31+25=

  2、 跟你的同桌猜一猜,共同完成第7题。

  67-26= 99-72= 41+48= 50+19=

  86-45= 22+33= 55-42= 62+16=

  再用竖式算一算第7题。

  三、 我该怎么办?

  1、(教学光盘第8题)一条裤子46元,一件上衣比裤子贵22元。我要买一件上衣至少要带几十元?

  2、小组讨论“贵22元”和“至少要带几十元”的含义,再估计。

  3、全班交流:

  46+22=68(元)

  老师至少要带70元。

  四、 请你当裁判。

  1、(教学光盘第9题)小朋友比赛拍皮球,小芳拍了20下,小军拍的比小芳少,小强拍的比小芳多。

  2、小组讨论

  (1) 小军最多拍多少下?

  小强最少拍多少下?

  3、全班交流:

  (1) 小军最多拍19下。

  小强最少拍21下。 教学后记

  学生通过这一节课巩固了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笔算。进一步发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策略。 板

  书设计

  解决问题

  比一比

  猜一猜

  我该怎么办

  请你当裁判

  一年级数学《练习九》的教案 2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正确熟练的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课前准备:

  投影、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5+1+2 3+2+5

  6-0+3 7+1+2

  7-4-1 10-5+3

  6+2-2 4-3+5

  二、基本练习

  1、说说括号里面填写几。

  8+( )=10 ( )+2=7

  5+( )=8 7+( )=9

  2、完成第1题。

  (1)出示第1题图,问:怎样来比一比谁跳得快?

  (2)同桌两人每人算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快。

  (3)交换进行练习。汇报交流时,说说每道题的结果。

  3、完成第2题。

  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运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想法。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3题。

  (1)你打算怎样比较每组两边的大小?

  (2)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中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确定在○里填什么符号。

  (3)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比较出来的。

  2、完成第4题。

  (1)出示题目,介绍什么是行和列。

  (2)指名说出第一题第一行的连加算式,板书:1+2+3=5

  3、完成第5题。

  (1)学生独立在书练习写第5题的算式,并算出结果。

  (2)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 10 5 9 4

  3. > = <

  4. 1+2+3=5

  5. 6-3+2=5

  教学反思:

  学习兴趣是支持学生投入学习的巨大内动力。所以,教学时应选取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活动素材。

  数学活动的设计更要富有情趣,要灵活多样,要富有挑战性,要用具体生动的情境或丰富多彩的画面来呈现活动内容,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和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在数学实践与活动中,要依据丰富的学习内容,确立多样的学习目标,营造趣味化的`学习情境,创设探索化的学习过程,采用民主、平等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合作,参与评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与畅所欲言的机会,真正成为“探索者”“发现者”,而不是“观察者”“验证者”。

  一年级数学《练习九》的教案 3

  教学内容:

  简便计算第39页例4练习十第5-10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有中、小括号的运算,在混合式题运算中能自觉地使用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

  教学重点:

  混合运算式题中怎样使用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具准备:

  小黑板,卡片,幻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xx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xx。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xx;如果有中、小括号的,要先算xx,再算xx;遇到除法的商除不尽时,一般xx。

  2、计算:(指名板演,其余座练)

  7.4×1.3-4.68÷0.9

  [10-(0.2+16.7×0.7)]×0.01

  教师针对性评讲,着重让学生说说脱式时哪一步用约等号,哪一步用等号,为什么?

  3、口算:说出下列算式根据什么定律,性质进行简算。

  7.5-0.26-1.74+2.50.25×13×4

  18-2.7-9.332×0.125

  3.5×3+3.5×74.5×20-3.5×20

  二、新授

  1、谈话引入。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板书课题)

  2、教学例4。

  看一看,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运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试一试,让学生自己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教师指出;这道题虽然不能把整个题简便计算,但是式子里有两步可以简便,能简便计算的要尽量使用简便方法。

  看课本第39页的`例4,提问:虚线框框里的算式表示什么?

  3、做一做第39页

  指名板演,其余的做在本子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评讲。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应该随时注意,能简算的自觉简算。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第5题

  先独立练习,再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有没有简便算法。

  2、练习十第7题

  这三道题,主要训练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和使用括号。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再集体订正。

  3、练习十第8、9、10题

  指名分析题目,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四、课堂(略)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第6题

  板书设计: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一年级数学《练习九》的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认识求两数相差多少简单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能正确列式解答。

  2、通过练习体会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相同点,提高笔算加减法的运算能力,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积累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体会咋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逐步发展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59+xxxx+7062+436+237-676-5057-466-20

  学生开火车口答。

  揭示课题:练习九

  二、练习

  1、第1题:

  用竖式计算:

  44267457+32+53-24-51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改正。

  说说用竖式计算,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2、第3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3、第4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然后由代表说。

  4、第5题:

  出示插图:从图上读懂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指名说说)

  追问:问题的意思也就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第6题:

  30+1856-4047-2065-320+635+24

  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交流。

  6、第7题:

  7、(1)出示第12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桌子40张,椅子4把,有48人来开会。)

  提问:求什么?有几个问题?是哪几个问题?(再搬几张桌子?再搬几把椅子?)

  (2)学生列式计算后集体交流,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第9题:

  出示情境图: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问题有哪些?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说一说)

  9、第10题:

  出示一组算式:

  99-18=81

  99-27=72

  99-36=63

  观察这些算式:发现了什么?

  你还能写出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三、布置作业

  用竖式计算:

  35+2352+3064+37+4248-1174-2085-3529-26

【一年级数学《练习九》的教案】相关文章:

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九》教案03-21

一年级数学《单元练习》教案03-21

《练习九》苏教数学三下优秀教案03-25

《练习十三》数学教案11-21

练习课的数学教案03-25

练习五数学教案03-22

数学练习课一教案03-22

苏教版数学练习七教案03-23

量角的练习数学教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