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年级数学下册《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中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2、在联系实际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能根据数量间的联系说明思考的大致过程,初步积累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推理、判断等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
3、通过探求问题解决的活动,体验自己思考、探索的成果,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可爱的小猴子皮皮将和我们一起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咱们来比一比谁学得更好一些。有没有信心?
师:看,猴妈妈带着皮皮正在做什么? (摘桃子。)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这幅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猴妈妈带小猴去摘桃子,已经摘了23个,树上还剩5个。)
二、 引导探究
1、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板书: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图的意思和要求的问题。
(猴妈妈带小猴去摘桃子,已经摘了23个,树上还剩5个,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2、解决问题。
师:你知道原来是什么意思吗?
师:现在桃子被分成了几个部分?是哪两个部分?要求原来的桃子,我们就要______?
谈话:谁能完整的来说一说,怎样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
师:你会列算式计算么?
23+5=28 或 5+23=28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要求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师小结:把已经摘下的23个桃子,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就是树上原来的桃子。(再次出示)
3、指导写单位名称、口答
从今天开始,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后,小朋友都要自己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 这里的单位名称应该写什么呢?板书:个
解决实际问题时,除了要在得数后面写单位名称,还要回答题目里的问题,以后在求出结果后,都要口头回答,这叫口答。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
师:检查一下,想的对吗?算的呢?
4、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把还剩的和已经的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三、 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图中小朋友在玩拼图。从图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板书:一共有多少块拼图?
学生列式计算。(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算式)
2、“想想做做”第3题。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已经知道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师:你会列式计算吗?
生:12+4=16(个) 4+12=16(个)口答:。。。。
师:要求妈妈买了多少苹果就是把什么和什么合起来。
3、“想想做做”第4题。
师:生活馆里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两个小朋友在养蚕)
出示:(1)玲玲养了36条蚕,兵兵又送给她10条。玲玲现在有多少条?
(2)玲玲养了36条蚕,送给兵兵10条。玲玲现在有多少条?
请学生自己默念,边看边思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学生分析交流,列式计算,口答。
4、拓展练习
最后老师还要带大家到智慧屋里去转装,看看谁能赢得智慧之星的称号!
树上飞走了24只小鸟,_______________,树上原来有几只?
问:这个题目能算吗? 再问:为什么? (只有一个信息或缺少一个数学信息。 )
追问:你能给这个题补充一个数学信息吗?你想怎么填? 你会算么?怎么列式。
写出算式。 24+_____=_____(只)
口答。
四、课终小结
我们学习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把已经用去的和还剩的合起来,用加法。列式计算后还要写出单位名称,还要口答。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不错
【一年级数学下册《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教案】相关文章: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案10-12
数学下册一年级教案02-02
数学列举法求概率教学教案10-07
数学下册一年级教案模板02-02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16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10-01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10-08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求未知加数的优秀教案10-08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教案02-04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