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毕业论文

高校美术学教学改革创新论文

时间:2022-10-09 01:09:20 美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校美术学教学改革创新论文

  高校美术学教学改革创新论文怎么写,下面推荐高校美术学教学改革创新论文相关范文,可供浏览参考。

高校美术学教学改革创新论文

  高校美术学教学改革创新论文【1】

  摘 要:紧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往高校美术教学中一些陈旧的教学体系及落后观念渐渐的被纠正了。

  但因有太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我国高校美术教学中还遗留许多问题。

  而且当代社会又急需创新型人才,故而又对现在的高校美术学的教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一切让现在的高校迫切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进行改革,以便培养出富有创造力和审美性强的学生、以增强学生对社会适应能力及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本文从美术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出发,对当前现代高校美术教学之中较为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高校美术学的教学与实践提出建议。

  关键词:教学模式;问题;对策;创新

  在21世纪后,对教育的发展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创新要求,故而现今高校面临的问题是伴随教育改革的深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强以及知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否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决定了其发展前景。

  因而,培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创新人才是加速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因素,以此来迎新的挑战。

  一、当前美术学体系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

  因为国内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故而大多数高校扩大或成立美术系、院的办学力量就是为了顺应着教学体制和市场的要求,同时在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下不断寻找完善美术人才打造方案。

  可是,发展中相对突出的问题也是存在的:第一,有大多数学生表示为了“应考”才学习这个课程的。

  在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情况就是:有些学生原本就没有打算报美术教育专业的,他们是因为各种外在因素因而在报考中让他们勉强选了此专业,所以在生活和学习中,在上像教师类的课程时,他们要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就是“心猿意马”,因此他们觉得“应考”就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了。

  但是,这类生源中在我国高校美术的一些院系中甚至已过半数。

  美术的教育体系是有别与其他教育门类的,必须借助一些相对完善的考核方式来进行教学的评估。

  可是在教学的时候有多数学生在老师在场时无法投入绘画中,并且只是按照教师的绘画思维和绘画模式走,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此绘画的教学便没了实际作用;第二,美术教学质量评估没有得到真正的考核,因为学生课程的考核只是简简单单的按其他学科的考核方法进行的,像美术理论课(解剖)的考核就是不合理的。

  大多数美术院系都是按一般理论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查,结果可想而知。

  开人体结构课程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们了解人体的各个结构与组织,最重要的是要养成学生们在绘画上的基本素养。

  二、当前高校美术教学的改革方式

  (一)要有正确的艺术观

  教育是要把每个人的实际所需及学习特性联系起来,再由系统的学习去引导和培养的,最终可以实现与完善自身的价值。

  现今国内大多数高校都以客观利益为核心,把世俗的价值观作为导向的。

  多数美术学习中的目标已成为让精神产品快速商品化,固而出现了一些名为“艺术创新”而实际上是不重视艺术素质修养而重视经济利益的人,而他们的作品往往都是颓废的、空虚的,却又刻意追求的标新立异的。

  其次,提高艺术价值观的定位可以完善艺术教学体系,这样就需要出色的艺术教学体系来推动发展

  (二)要有计划的进行技能的训练和指导

  形式美是艺术美的要义(如线条、色彩、造型、构图等),同时它的实现又必须依赖于技能。

  作为美术老师,我们必须了解到:学生对形式美的理解程度,在此基础上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理解及表现能力?同时,技能的训练与指导应该是有计划的,有目的地进行,使学生最终可以塑造出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主要课程是社会实践

  首先,在多数社会实践教学中都以校外写生为主,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有种接近自然的机会,而且对社会实际状态和日常生活有些了解,这才是成功的社会实践。

  但是对于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全面的筹划与投入太多的精力,大多时候不过是走个过场。

  美术学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种有实质教学作用与深远意义的美术学的学科,主要体现在:其一、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能深刻了解到课堂上的实际美术运用与美术教学之间的区别与关联,这能让学生们学以致用,真正体现美术教学的客观作用;其二、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可以和其它学校的学生进行交流,互相学习、观摩,接受新思路、新观点,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当前高校美术教学的创新方案

  (一)核心是培养创造力。

  任一阶段的美术教学都要在一种愉悦、美感、充满轻松的气氛下进行,不论是欣赏、创作设计课程或写生都要如此,因为心理氛围条件可以影响学生审美创造力是否的充分发挥。

  (二)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要依赖于技能的训练与指导。

  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要熟练的使用前人发明的技能“敲门砖”,而且要善于、敢于创造(包括新技能的创造),才可以为未来要从事美术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美术技能的提高就需要学生们深刻体会在美术欣赏和创作过程中自主创造中所得的收获和乐趣;

  (三)美术的精神是实行发展性评价创新,艺术重在创新。

  学生认识和思维活动的最活跃时期是在求学阶段,在这一时期他们敢做敢为、热情大胆,而且更善长吸收新生事物,。

  创新意识一般处于潜在状态,这就需要老师不断鼓励学生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助他们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四、结论

  根据每个人学习的实际所需和特性,在通过系统的不断的学习来引导和培养学生成才,这才是教育的实质。

  著名的教学学者马拉斯蒂芬的观点是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不仅要进行书本知识的传授还要教会做人的道理,更要找到教育与教学间融入点。

  正因这样,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要想打造出符合时代特性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美术人才,都必须把美术教育教学与美术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

  高等美术教育的必经之路是使用具像的教学手法,充分发挥学生独创想象力、尊重学生个性特征,更需创造和吸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谢朝玲.浅谈高校美术教育改革[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2]魏传义.艺术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林彩君.高校美术专业中创作课教学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

  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技能课程【2】

  摘要:静物类课程在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中举足轻重,是训练学生熟练掌握绘画技能的基础课程。

  本文试从教具的选取与设置入手,探讨如何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使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静物类课程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而且能够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静物画;主题性;艺术想象;创造能力

  0引言

  静物类课程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构图、空间、质感、色彩、造型等绘画要素综合应用的绘画基本功。

  在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静物类课程所占比例较大,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静物类课程的教学若不能摆脱“绘画基本功训练”观念的束缚,学生会对此类课程失去学习兴趣,并且不利于学生艺术想象力的发展,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培养。

  静物类课程在美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不但是促进学生掌握“绘画基本功”的重要课程,而且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大力加强对学生艺术想象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1静物类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静物画的作画步骤简单,技法较容易掌握,适合作为美术初学者造型和色彩的基础训练,因此静物画也是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经历过高考的美术专业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接受过素描静物、色彩静物(水粉、水彩)等美术基础的系统训练,升入大学后同样还要接受一系列静物类课程的学习,包括素描静物、水粉静物、油画静物、水彩静物等。

  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样都是静物,只是使用不同的材料作为教具,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求学生从静物构图、造型、色调、色彩关系、整体关系等体现基本功的绘画因素入手加强训练。

  众所周知,静物类课程是美术专业学生都要学习的最基础的课程,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通过静物类课程的系统训练具有了基础的或较高的绘画能力。

  进入大学后,继续学习同样的课程,如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均与高中时期的学习没有差异的话,学生必然会对此类课程失去学习兴趣。

  静物画拥有鲜明的形象特色,富于创造性和感染力。

  地方高校静物类课程的教学重点不应再局限于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而应该侧重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创作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创作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将习作向创作进行过渡。

  除此之外,作为教具使用的静物,虽然物品本身是静止不动的、无言无声的,没有生命的,但是经过设计、组合之后摆放出来的静物会产生独特的艺术生命力,对静物选择与摆设的漠视是造成静物类课程枯燥乏味的根源所在。

  当前关于静物的选择与摆设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1静物的选择单调,生活气息不浓郁

  众所周知,静物画的题材无非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瓜果蔬菜、各类器皿以及家具物什等。

  不同的物体,由于形体、光泽、色彩、质感、量感等方面的差异,给予人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亦是不同的。

  [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专业建设资金短缺,对美术学专业静物教学存在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导致教具室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组常见静物。

  静物类课程主要有素描静物、色彩(水粉、水彩)静物、油画静物三大课程,学生在不同课程的学习中接触到的静物基本都是一样的造型和质感。

  例如苹果、梨、香蕉等水果类造型,高脚杯、圆柱形玻璃杯、玻璃花瓶等玻璃器皿造型,黑色的、白色的、褐色的陶瓷类造型,老式火锅、饭缸、水果刀等不锈钢类造型,配以白色、灰色、蓝色、黄色、红色等不同质感的衬布。

  虽然静物是训练学生基本造型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但是长久面对没有变化、没有生气的静物作画,学生难免会产生视觉疲劳,丧失作画兴趣,被逼无奈的为了完成作业而作画。

  长此以往,习作也就只能作为检验学生“绘画基本功”是否提高的工具。

  1.2静物的摆设雷同,形式单一不灵活

  静物画的题材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瓜果蔬菜、各类器皿以及家具物什等。

  不同的物体,由于形体、光泽、色彩、质感、量感等方面的差异,在视觉和心理上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主题鲜明、富于美感的静物能够为学生完成写生提供审美源泉。

  然而,在静物摆设的形式上,教师往往只注意到整组静物的布局,通常选择直线形、三角形或S形布置结构,静物摆设形式雷同,没有新意,不能瞬间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创作的情感。

  1.3漠视静物的摆设,丢弃情感的投放

  静物的摆设过程其实是最好的情境创设,来源于生活的静物,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活水。

  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在空间环境和物体组合中被赋予不同的意境、情调和品位,从生活美到艺术美,结构、光影、质感和肌理油然而生,情趣、意气同时迸发,虚实、明暗的把握幻化出铿锵的节奏和韵律,生发出撩拨人们心弦的充满生趣和意蕴的巨大艺术魅力,再配以浓郁生活气息的主题情境,配合教师精心设计的言语解读,学生对眼前静物的审美情感必定会被调动和激发,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对静物的审美创作之中。

  然而,当前在静物教学中教师在课前独自完成静物的摆设后就进入到绘画教学中,漠视静物摆设过程对学生情感激发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忽视对静物摆设分析解读对学生绘画创作的启发引导作用,导致学生机械被动的面对眼前的静物进行观察、写生。

  2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2.1加强静物类课程的主题性教学

  静物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通过静物的组合摆放构成,因此静物的选择是有主题性的,不能随意摆放,尤其不能把意义上没有什么联系、形式上不相协调的物品拼凑在一起。

  静物类课程的组合要求内容与形式的协调统一。

  赋予每一组静物以明确的主题,就好比给作文拟题目,静物与静物之间应具有某种特定联系或隐喻关系,表现出静物组合的主题性。

  例如,田园生活主题可以选择鱼、白菜、石榴、柿子、桃子、农家日用陶器、斗笠、围裙等实物,营造乡村恬静安详的氛围。

  再者,主题性静物还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路,进行主题创作。

  例如,笔者曾执导学生完成一幅名为《红色记忆》的油画作品,静物由一盏红色的马灯和一张报纸组成。

  当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全国各地都开展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笔者提出将组合景物中的报纸用写实的手法进行处理,在画面中若隐若现的突出“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相关的新闻报道,根据构图需要再在红色马灯旁边加上一支刚刚燃烧一截还冒着青烟的香烟,借以突出对辛亥革命的追忆,不仅是静物有了突出的主题性,而且整个画面引人深思。

  该作品参加省级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专业组一等奖。

  2.2促进学生艺术想象能力的培养

  “艺术想象是创造性的想象,它的结果是产生审美意象。”[2]艺术想象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努力积累文化和专业知识,认真研究事理以发展自己的才能,对各种事物注意观察研究,并且锻炼自己驾驭绘画语言的能力。

  虽然绘画是一种符号语言,但是绘画过程尤其是绘画教学过程并不排斥言语表达。

  教师在教学时从摆放静物开始就应该有意识的创设主题情景,将静物与生活相联系,营造轻松宽裕的对话氛围,引导学生发挥艺术想象,启发学生主动表达自己对静物的观察体悟,创作出具有审美意象的静物画作品。

  2.3重视学生艺术创造能力的提高

  静物类课程的教学不能要求学生一味做基本功练习,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创作出自己的优秀作品。

  汉代美学家王充在《论衡超奇篇》中曾有这样一段话:“他打比方说,你到了山里,能知道各种树木和野草的名字,但你不会伐木以作室屋,不会采药以和方药,那你就仅限于知而不能用,你就不是一个创造者。他认为世界上好学勤力,博闻强记的人很多,如果不会创造,就只是属于鹦鹉一类,并不可贵。 ”可见在艺术领域要强调创造,要创新,而不能满足于拘于古人之法。[3]静物类课程的教学同样不能要求学生一味做基本功的练习,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教学理念为主,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创作出自己的优秀作品。

  2.4适度拓展引入信息化教学资源

  在信息化时代,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善于引进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媒体、地方高校精品课程、优秀教学光碟等不同渠道了解不同艺术流派的艺术风格特点,以及当代艺术的语言形式特点,引导学生自由表达个人感受,按照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寻找适合自己的语言方式,如突出造型、表现技法、肌理、材料、画面构成等特点,大胆探索尝试,从对客观造型的描摹重点转为对形的主观把握能力的提高,融入主题性意识和创新思维,在美术学静物类课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使美术学专业静物类课程区别于过去的传统静物类课程教学。

  3小结

  美术学专业静物类课程的教学,不仅在于准确地描绘对象,讲究构图、质感、造型等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对所表现物象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意思维,并结合带有一定艺术性和主题性相统一的教学内容及作品加以恰当地点拨。

  静物类课程教学要打破按统一的标准、模式要求学生,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思考、索静物类课程表现的形式,在鼓励和引导中提供建议,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体,使写生课堂融入更多的创造意识。

  在教学中,突出静物类课程造型训练的基础价值,为今后的创作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梁强.万物静观自得[J].美术观察,2007(2):3.

  [2]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237.

  [3]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79.

【高校美术学教学改革创新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改革创新论文10-08

声乐教学改革创新论文10-01

师范院校美术学素描教学改革思路论文10-08

美术学课程体系的实践与创新论文10-09

高校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论文10-08

教学改革经济学论文10-09

药剂学教学改革论文10-09

高校《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的论文10-10

工商管理教学改革与创新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