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英语毕业论文

解析人文主义中的美论

时间:2020-12-09 13:28:02 人文社科英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解析人文主义中的美论

  下文是一篇小编精心准备的人文社科论文,解析人文主义中的美论,欢迎各位人文社科毕业的同学进来看看哦!

  摘要:列奥纳多·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一位巨人,他在各学科中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以达·芬奇的美学思想为中心,来探讨达·芬奇的美学体系是否存在,主要通过人文主义的美论、科学的角度和自然科学这三个角度分析其绘画美学思想在画论中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达·芬奇;蒙娜丽莎;美学思想

  列奥纳多·达·芬奇不但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之一,而且也是这一时期具有突出美学思想的一位。他一生不但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还广泛研究与绘画相关的自然科学。达·芬奇不但在艺术和科学上获得了丰硕成果,也形成了系统的美学思想,他所表达的人文主义美论主要体现为以下三大方面。

  一、热烈赞颂人的美

  神学美论认为上帝是至高的,而人是带着原罪的丑陋生灵。人文主义者达·芬奇极力赞颂人的美,他强调人体美的重要性和崇高地位。为了反对中世纪神学美学的禁欲主义观点,他大力弘扬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人性美传统。达·芬奇认为最神圣的是人,最美的形象也是大自然的人。他为了证明人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都是整数比而进行了多次测量,得出人体是最为和谐的美的结论,并称之为“神圣”的比例。为了创造出美的人体,他进行了解剖学和数学的研究,并且广泛地学习当时的一切科学知识用来创造美。他的作品《蒙娜·丽莎》正是以一个城市资产阶级的妇女形象来表现人物的健康、华贵和青春的美,画中人物仪态安祥,表情平静,形象生动。她是一个充满着青春和生命的真实形象,不像中世纪画家笔下那种作为神的奴隶的脸上毫无表情的人。达·芬奇用“蒙娜丽莎”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精神特征和生活面貌,揭示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从神的重压中解脱出来的人的美好歌颂。

  二、从科学的角度来探讨美

  中世纪的美学家认为,美的根源在上帝那里,而文艺复兴时代的美的观点正好与这种神学唯心主义观点相反,美存在于事物的本性之中,存在于自然之中,美与和谐、比例等事物的属性有关。

  达·芬奇认为绘画中的比例等于音乐中的和声,认为这是绘画必修课之一,儿童学画必须先学万物比例。比例法则是作品符合实际的基础,同时也是美感的基础。他认为“整体的每一部分必与整体成比例”。根据他的看法,比例随着形体和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体有多少种不同的比例,就有多少种完美的比例。从这一点出发,达·芬奇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认识比例的观点。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用数学原则去探究世界本质,并提出“美是和谐”的著名美学命题。而达·芬奇用实验的数学方法研究自然,很明显是受到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比例存在于自然的质(形态)和量(规律)之中,是二者共有的因素,是科学和艺术相互联系的环节。在绘画之中,达·芬奇把艺术和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艺术创造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他利用光学、解剖学和数学等多种知识,对线条、比例、明暗等问题作了反复的研究和实践。在他的绘画中可以看到阴影,阴影是为了使绘画显得更真实。他甚至认为“绘画是一门科学”,“绘画研究自然哲学”,因而他提出了“黄金分割律”,在他著名的`草稿《维特鲁威人》中探讨了人体结构的比例关系,而和谐的比例就是美,美感是在这种和谐的比例之上产生的。

  三、从自然科学中寻找美

  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逐渐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也慢慢从神学和哲学中分离出来,达·芬奇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作出了极大贡献。在绘画中,他把自然科学知识和艺术想象有机地结合起来。美存在于事物的本性之中,存在于自然之中。他借助自然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探求美构成的原因和规律,肯定美是自然物体中形式和数量的某种关系,利用各种学科知识去研究比例、光线、色彩,力求找到美的科学证据。他认为离开实践的科学是不可靠的,这就要求人们从自然中寻找美的存在。美与事物的质有关,美就是事物质的形态,而质中存在比例,量中也存在比例,所以就美与量的关系来看,美在自然中是一种数量比例,是和谐比例所体现的质的形态,美以特别的形式存在,美所具有的个性和不可重复性是它的特点。自然万物都是不同的,都有个性的。也就是说,达·芬奇认为艺术创造与科学创造一样,都应该建立在自然科学之上。

  达·芬奇既在美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古典和谐美的思想,使美学思想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并通过人文主义的美论、科学的角度和自然科学这三个角度表达了其绘画美学思想,又在艺术上展现了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艺术成就,完美地表达了自己的美学看法。

  参考文献:

  [1]王端廷,李黎阳.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9年

  [2]苏联艺术科学院美术理论与美术史研究所.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概论[M].杨成寅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

  [3][英]鲍桑葵.美学史[M].张今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4]凌继尧.西方美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解析人文主义中的美论】相关文章:

人文主义中的理性思考07-10

论爱伦·坡文学理论中“美”的概念02-04

“人文主义”教育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的体现01-27

英美文学中的现代人文主义观论文01-26

论民法中的权利失效02-13

物理学中的美论文01-22

古代文学中“亭”的美12-11

论古代文学中的“丽”12-11

谈物理学中的美论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