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英语毕业论文

加强大学英语的人文素质教育

时间:2021-01-19 09:04:07 人文社科英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加强大学英语的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大学英语的人文素质教育,下面带来的加强大学英语的人文素质教育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加强大学英语的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大学英语的人文素质教育【1】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日趋功利化,许多学校以考试为导向,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语言教学中更为重要的的人文精神教育。

  大学英语教学变成了“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技能培训,强化了其工具性和实用性,大大淡化了其人文性。

  因此,改变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大学英语人文素质教育

  一、引言

  随着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逐步推行,随着社会上招聘单位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日趋功利化,众多学生把英语学习的目的定在通过英语考级,获得一纸证书。

  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层出不穷。

  这一切似乎把英语学习仅仅作为一个敲门砖。

  大学英语也日趋以考试为导向,许多学校纷纷采取大量的题海战术、强化训练等,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培养;重语言知识,轻人文知识;重课堂形式,轻素质提高; 重视语音、词汇和语法,不重视文化等。

  大学英语教学变成了“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技能培训,强化了其工具性和实用性,大大淡化了其人文性,使得大学英语教学似乎只是为了培养“语言技工”。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只把语言作为工具来教授和学习就陷入了外语教育的认识误区。

  然而较长时期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受全球化的实用主义和经济主义思潮影响,同时由于过于重视外语的应试功用和交际功能,急功近利思想较为突出,工具主义观念受到青睐,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语言教学中更为重要的的人文精神教育。

  因此,改变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已势在必行。

  二、大学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自我发展。

  英语素质其实就是人们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的内在潜能。

  它一般不会自然流露,只有通过教育活动的发掘才能外化出来,这种外化出来的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英语能力,归纳起来不外乎是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能力不等于素质,它需要不断内化才能转化成素质。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英语素质教育,重视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品格教育和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正确态度和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强烈意识。

  从时间上看,素质教育是一种立足于未来的教育。

  英语作为信息的载体,是人们交流情感和传递信息的媒介,开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有必要提高英语素质。

  从性质上看,素质教育不是一般的知识与技能的教育,而是一种基础教育。

  英语是人们认识和描写世界的工具,已成为学习其他知识的前提与今后更新知识的必要手段。

  从目标上看,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措施。

  英语是大学教育中重要的涉外课程,掌握英语已成为当代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基本文化素养要求。

  提倡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

  英语教学同其他课程教学一样,是整个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应该遵循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这个总目标开展工作。

  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因此,英语教学不仅需要传授语言知识和西方文化,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还要结合创新教育和课堂教学,强化英语语言和文化中的人文与德育因素,寓素质教育于语言教育之中。

  三、如何加强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

  1. 更新教育观念,在教书育人中提高英语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念,而不是单纯的教育模式或方法;素质教育的开展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而不只是品德课教师的责任和任务。

  英语教学不仅是单纯的学科理论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人格素质的训练。

  因此,英语教师应更新育人观念,充分认识素质教育丰富的内涵,把素质教育落实和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全过程。

  同时,素质教育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英语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既要在英语技能方面有扎实的功底,又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及极强的教学驾驭能力。

  教师通过展示自我良好的人格特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学生,对学生无疑会起到示范作用。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尽可能真实的交际环境,围绕所学语言内容和知识进行具有交际性特征的语言实际活动,它虽不是完全自然的交际性活动,但与机械的语言操练相比,更贴近生活,真实自然在这种准交际的活动中学习英语,学生更容易理解语言的意义,掌握语言的技能,帮助他们飞快地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使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将真实生活情景引入课堂,缩短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给学生提供语言交际的好机会。

  通过设计角色扮演体系,创设外语应用环境,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使用外语,让学生在使用外语过程中发现问题,弥补不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各种英语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

  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有各种途径,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好课堂活动,将英语课上得引人入胜,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自然就加速了听说能力的提高。

  外语教学的实践性强,因此,就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3. 树立全球文化理念,从教材做起。

  我国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在本土学英语,而且将来可能会与国内外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英语教师无需过分依赖“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的模式来教学生,要引导学生接触多种英语的多样变体,让学生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使他们树立“全球英语”的观念。

  鉴于此,一套适合全球化趋势的大学英语教材显得十分必要,这些教材应具有全球文化和本民族文化视野,要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要能够体现全球英语的特点。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材无论是国内出版的还是引进的原版教材,主要以英美文化内容为主。

  这种内容的局限会使学生的视野受限,从而影响他们对世界的全面了解。

  只学习了解英美文化,不学习、不懂得如何表达中国文化特色,与西方人交流时就会不知道用什么词语表达我们的优秀文化,也不能与其他国家的人士用英语进行成功交际。

  近几年,大学外语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特别在教材建设方

  面成绩突出,收到了较好的使用效果和广泛好评。

  但如何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计依然是我们不能轻易绕过的课题。

  因此,今后对教材建设的探讨应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手段。

  人性化设计,立体化开发,充分满足现代学习者个性化自主性和实践性的要求。

  四、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学肩负着素质教育的重任。

  然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还未能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未能上升到培养人的素质的高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教学而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不只是教学生学一门外语,掌握英语的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情况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大学英语还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应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格和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对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它的出发点和归宿,唯有如此,我们在教授英语和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与交际能力的过程中,才会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教材内容来陶冶性情、明辨是非,培养高尚情操与优良的品格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晔, 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素质教育的探讨[J], 职业时空,2008(9).

  [2] 刘磊,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中国电力教育,2009(6).

  [3] 张静, 人文精神培养与英语教育[J], 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6(2).

  [4] 谢芸, 包桂影, 大学英语教学如何提高学生人文素养[J], 江苏高教, 2004(5).

  [5] 周莹, 实行大学英语通识教育,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J], 江苏高教, 2008(5).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熏陶模式【2】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应努力实践人文通识教育的理念,使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受到中西方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熏陶模式的设计与运用及其优缺点;提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时,整合主体教学模式和合作学习模式,在教材的单元主题下,对学生同时输入中西方文化,实现中西方文化输入的双向性和平衡性,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向外国人传播中国文化,避免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主题教学模式与合作学习模式的整合;优缺点

  一、引言

  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向国际化方向转型。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对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体现人文通识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熏陶模式便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新课题。

  由于以往大学英语教学中过多地强调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的输入学习,而忽视了对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形式的输入,从而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症”在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应注重中西方文化输入的双向性和平衡性,培养学生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熏陶模式的设计与运用

  目前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和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中,各单元都是以特定的主题为学习材料,主要选取英美等西方语言文化中的素材。

  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各单元的主题和内容,教师备课时会查阅与单元主题和内容相关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并在课堂上以适当的形式向学生输入。

  如果在向学生传授西方文化的同时,采取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有意关注同一主题下的中国文化精髓的英文表达,并要求他们欣赏或比较同一主题下的中西方文化的蕴含,就可以实现中西方文化输入的双向性和平衡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笔者把每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单元主题下的中西方文化导入阶段;单元语言材料学习阶段;单元语言点运用阶段。

  下面主要就“单元主题下的中西方文化导入阶段”所采用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熏陶模式的设计与运用。

  (一)主题教学模式与合作学习模式的整合

  1、主题教学模式

  SusanKovilik等美国学者在1982年开发了整合性主题教学模式,主张围绕主题去组织并整合课程;认为主题在学科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科的中心组织者,能将学科内纷繁复杂的、片断化的零散知识组织起来;恰当的主题能创设知识间的网络连接,刺激学习者的多种感官从而调动他们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参与,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开拓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主题能在一定程度上跨越本学科的界限,使学习者从多重的视野和多维的层面接触知识,理解知识,使大脑中的知识地图更趋丰富和牢固[1]。

  后来Pappasetal(1990),Lipsonetal(1993)等学者直接用主题教学来表达相同的理念。

  BerniceGelman(2001)指出主题教学能把教学材料进行创设,使之成为有意义的联接,为学习者建立真实化的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2]。

  英语主题教学模式是以现代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主题作为学习内容,以“主题——话题——细节”为主要教学步骤,逐步学习并建立反映主观和客观世界及社会交际需求的、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3]。

  主题教学模式的主要形式有主题演讲、主题辩论、主题读书、主题调研等;主题教学模式的主要方法有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主题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首先按“主题——话题——细节”建立某一主题的认知结构,然后引导学生进入主题的拓展与深化阶段(即学生自主地扩展某一主题的认知结构)。

  2、合作学习模式

  Johnson&Johnson(1994)认为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使其最大化地实现人物目标和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并归纳了合作学习模式的五个基本要素:积极的相互依存;个人责任感;面对面的交互影响;社交技能;小组的自我评估[4]。

  Slavin(1995)的研究发现合作学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社交技能,改善他们对学校和同伴的态度[5]。

  合作学习以动机激发论、认知发展论和知识建构论等理论为依据[6],它包含三个基本模式:正式合作学习、非正式合作学习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

  正式合作学习是指由老师设计并督促或监督学生在一节课或几个星期内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并达到学习目标。

  本文主要以正式合作学习为例来分析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7]。

  (二)主题教学模式与合作学习模式整合的设计与运用

  1、课前准备

  每学期开始,教师根据合作学习模式的要求,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成员轮流当组长。

  组长负责组织一次课的“单元主题下的中西方文化导入阶段”的课前准备和课堂活动工作。

  备课时,教师仔细研究即将授课的单元主题内容,根据主题教学模式的要求,按照“主题——话题——细节”的原则,认真设计“单元主题下的中西方文化导入阶段”的“话题”。

  然后,将单元主题和已设计的系列话题公布在各班的QQ群里,要求各组组长组织成员选定“话题”,利用业余时间查阅所选“话题”的有关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英文资料,并认真熟悉所选的资料和语言表达形式,为课堂上各小组展开活动做准备。

  2、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生动形象地展示自己精心设计的单元主题情景、此情景下的特定的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英文表达形式。

  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凭借已查阅的资料,用英文来表达此单元主题情景下中国文化习俗、西方文化的习俗,必要时可要求各组成员讨论他们对此单元主题情景下的中西方文化的看法。

  最后,各组推荐本次活动的回报者,以口头形式回报。

  教师根据单元主题的内容,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单元主题下的西方文化表演、演讲、读书活动、问题调研等活动。

【加强大学英语的人文素质教育】相关文章: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02-16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02-08

高职英语教学人文素质教育及评价02-16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论文01-25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及评价12-14

医学生临床人文素质教育05-29

高中英语教学应当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12-14

法学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论文10-29

古代文学人文素质教育论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