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毕业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素养

时间:2022-10-08 22:48:24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素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素养,下面带来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素养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素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素养【1】

  摘 要:在国家教委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第一次使用了“数学素养”一词,成为全国中学数学教师的热门话题之一。

  数学素养是人所必备的素养。

  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逐渐积累着对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认识,没有这种素养,人类就不会记数,不会排序,不会测量,不会分配,社会也就不可能发展,也就没有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数学素养

  把“数学素养”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

  本文拟就初中教学中实施数学素养教育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数学图形是物质世界和人类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完善形式。

  数学语言是全人类共同使用并可以传授给机器人的一种交流手段。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灵魂,在运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着人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共同参与,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去领悟,去解决问题,有助于知识的透彻理解。

  把竞赛式教学方法引入数学课堂,也能产生非同凡响的效果,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师传生受的教学旧框架,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初中数学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导,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能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很难做到,因为现在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优秀的学生独立完成或相互讨论是能够完成课堂的探索,但基础较差的后进生很难独立完成课堂的探究过程,甚至在分组合作时也是一言不发,基本不参与课堂的讨论,有的后进生学习习惯较差,在课堂讨论时不但不参与讨论,反而借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没注意时,在下面搞小动作或是与其他同学讨论与学习无关的事。

  二、突出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教师不能再用传统的老模式,采用“满堂灌”“满堂问”“磨时间”等一些旧的思想观念。

  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追求一些新的教学意识,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勤奋学习,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现在的教师应该教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该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能够不在教师教授的情况下就能做到自主学习。

  教师课前都要备课,以前备知识,自己备自己的,很少去交流。

  所以思想就比较闭塞,教授方法也比较单调。

  但是大家互相交流分享的话,备课就比较全面,所涉及的问题考虑也会周全,这有助于设计方案的科学化,使课堂能够更加有效,提高课堂质量。

  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学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

  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才能得到体现。

  我们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缩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音乐课。

  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

  能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积极、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最终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三、抓住培养思维能力这一数学教学的核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要想学生学有所得,教师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身边的数学事例总结数学中知识的发展与形成过程。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教材列举与生活相关的题材和图表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我们还要使学生先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数学中丰富的情感内涵非常重要。

  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动起来,课堂才会有气氛,学生才会逐渐喜欢数学,从而才能对数学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总之,教学过程是教学方法不断提高的过程,是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要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会学”,只有这样,学生的自身素质才能得以提高,才能让学生获取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 颖.让“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现代校长,2007(11).

  [2] 张晓玲.数学教学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8(06).

  改革初中数学教学【2】

  【摘 要】数学是初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主要途径。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数学是一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对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做数学;改革;措施

  一、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初中数学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同时也迎来了更严峻的挑战。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数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所谓“做数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心理的特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因素,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来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初中数学开展“做数学”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够将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相连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做数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1.有效运用“做数学”开展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好老师。

  只有学生发自内心地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断探索和发现,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而“做数学”的教学方式,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或者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和收获知识,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巧妙借助“做数学”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积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比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时,对于(X-1)(X+2)=70的求解讲解过程,很多老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先将方程式去括号,得到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形式的式子,然后再用常规方法解答。

  这种教学方式无可厚非,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仅仅只是老师一个人在讲解和思考,学生只是被动地跟随老师的步伐解题,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交流,这样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其实,老师可以运用“做数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首先,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大概四个人,让小组的组员互相讨论和探索,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一道一元二次方程,并且比一比哪种方法最简便高效,最后找一位代表将小组的想法和意见分享给大家,看看哪个小组找的方法最好。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投入到小组讨论中。

  老师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要留心学生的表现,并且对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及时地给予讲解和引导。

  最后,老师要对每一小组代表的发言给予恰当的评价,做得好的地方要表扬和鼓励,不对的地方要及时纠正。

  通过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是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为思维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学生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的养成。

  2.借助“做数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科教学的发展。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运用“做数学”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拆项消元法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拆项消元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应用,老师可以采取“做数学”的方式展开教学。

  先在黑板中给出一个较为复杂的分式,然后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发现式子当中隐藏的规律或拥有的共同的分式,然后将其改写成拥有相同分式的式子再进行约分简化。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和动手实践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

  3.借助“做数学”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做数学”的学习方式,就是注重实践的过程。

  老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做数学”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锻炼自身思维能力,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比如,老师可以结合所学知识点,设计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独立或者分组合作完成。

  例如学习数据的收集和表示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实生活中收集一些数据,如车流量等,并且尝试对数据进行整理。

  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做数学”的学习方式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它的有效实现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它需要教学工作者对相关理念正确解读和理解,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和探索,不断尝试和总结,从而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将“做数学”和教学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黄加亮.浅议“动手做数学”的优点及在教学中的实施[J].语数外学习.2013.(12):73

  [2]王营军.“动手做数学”的优点及在教学中的实施[J].教学实践.2013.(6):52

  [3]张银玲.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做数学”[J].课改论坛. 2013.(11):11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素养】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论文03-24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论文03-24

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10-08

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美10-08

数学教学中的"画数学"10-06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0-12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尝试学习论文10-08

依托数学阅读 提高数学素养10-06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赏识教育研究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