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美食的随笔

时间:2023-05-13 10:20:25 随笔 我要投稿

美食的随笔(1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说起随笔,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食的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美食的随笔(15篇)

美食的随笔1

  如果有幸和几个与自己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在一起,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改变的方式。如果彼此身处不同的世界却没有意识不到,就不讨论了,因为没有认知和自省的能力。最幸福的事情应该是身边有比自己优秀的朋友,自己又能敞开胸怀虚心学习人家的优点;身边出现没有那么优秀的朋友,自己又能正己修身,一日三省。

  某豪们一直以来是我学习的典范,昨天深夜提出想要见面聚聚,今天上午就落实了,这般果断与高效也不是常见的。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酒足饭饱之后,某豪拿着尚未使用的餐刀(全程用叉)开了一个玩笑:“哎呀,忘记拍照了,我该发朋友圈的”说罢,喝完最后一点意大利菜汤,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呀。他们吃过的美食并不少,却从未看到他们在朋友圈里显露出来,这般淡然与高远我还差得远,想来我这种不主动“炫耀(消极者的理解)”非要别人问出来再“分享(积极者的理解)”的思想,也是修炼不到家的表现吧。真正的大格局,大胸襟应该是像他们这般不卑不亢却又潇洒自在,活出自己的精彩,也可呼应他人的期盼。

  今早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和因工作或学习需要必须走的很近的女生牵手了。是在一起看风景的过程中,因一场雨,路上泥泞不堪,我俩只得挤在伞下,相互扶持越过水洼。只记得山很翠绿,水很清澈,她一直很高冷,雨势渐大,她花容失色,冻得瑟瑟发抖,看起来很需要保护,我牵手后她很温柔。那时我还在想,我什么都没有,便这样牵了她的手,会不会对不起她。(梦里还考虑现实问题,我自己也是够了。)后来是在梦里暗自下定决心,既然牵手了,会对她好一辈子,会去努力奋斗。像是有预感一样,我俩的手在同一时刻牵的更紧了。后来梦醒了,躺在床上傻乐了一会儿,开心了一上午。有时想想,日子过成这样,也是不错的吧。

  某些地区或环境里的人他们的消极思维渗进骨子里了,我承认生活总是有些不如意的地方,但总有那些让人幸福快乐的东西,我没那么伟大,改变不了你对某些事情的认知,但你去诋毁那些美好的东西,阻碍那些幸福的事情,只能说明你的`可悲与可笑。时间会证明一切,总是要学会和不同的世界的人生活在一起,去和谐共处,去反省自己,去发现这个真实的缤纷的世界。放假了,和朋友们在一起很开心,喜欢积极的他们,或插科打诨或嬉笑怒骂释放着自律自知自强之下的别样风采。

  改用一下得力的广告词好了,他们总是吃的很好,穿的很草,生活有他们总是会变好。时光总是很残酷,今早有两个梦,另一个事关佛道两家就不说了,写这篇文章没有其他意思,一做纪念,二做分享,与有心人来入梦,安。

美食的随笔2

  人的味觉是有回忆的。如果现在让你说出小时候吃过的印象最深的一道菜,你会想到什么呢?或许这道菜的味道还深深印在脑子里,但那种滋味已经无法复制,无法取代;或许这道菜你已经很难得再吃到,也因此显得特别珍贵;或许已经忘记了这道菜的味道,但是不会忘记它背后的故事。总之,还是会让你感触颇深。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美食,它可以唤起许多回忆,让你想起当时的自己,想起最亲的人,或者是一段难以忘怀的故事。60后、70后、80后,因为时代不同,环境不同,记忆不同,每个年代的人都有属于那个年代属于自己的美食故事。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一些菜也能让你产生共鸣呢?

  “60后”:日子的苦更显回忆的甜

  “忆苦思甜”是“60后”的写照,采访到的“60后”都会说,当时环境肯定不能跟现在比,生活比较艰苦。但是对于他们来说,那些现在看来很粗糙的菜,却有难以言喻的美味。

  张先生回忆道,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菜就是豆腐渣。每次黄豆磨成了豆浆后剩下的豆腐渣都会留下来,揉成团然后进行酶制,干了以后切成条状,下粉条,下肉沫。张先生说,事实上豆腐渣做菜在味道上来说不能谈得上美味,但是当说到印象最深刻的菜时,第一个在脑海里面出现的竟然就是最平凡的豆腐渣。40多年过去了,现在每年都会让人从老家带豆腐渣回来,心里面老惦记着这道菜。

  李姐是客家人,她说小时候在学校饭堂里面吃到的梅菜让她至今都难以忘记。李姐说,他们小时候上学住校都要带上自己一个星期的饭菜。一起的几个朋友把自家的菜都拿出来,大家分着吃就能吃到不同主妇的手艺。但是在夏天,饭菜到了第四天都坏掉了,于是他们就会大家凑点钱到饭堂加菜。有一次他们点到的'梅菜到现在都觉得味道很好,还依然念念不忘。

  “ 70后”:想起这道菜因为想起了你

  正式走上准爸爸准妈妈之路的“70后”才感觉到为人父母的辛苦。许多70后的人离开家人,从家乡走向了城市,难 得吃上一回妈妈、姥姥做的菜,特别怀念那道菜和家人温暖的怀抱。

  不知道大家听到辣椒炒鸡蛋和桂花糕是不是也会有共鸣?李小姐说她最怀念的就是这两道菜,一道是奶奶的拿手菜,一道是外婆的拿手菜。她说,每到桂花盛开的季节,外婆都会把门外桂花树上的桂花摘下做桂花糕,外婆做得特别好吃。现在特别想吃但是已经没有机会吃到了,因此更加怀念。

  “80后”:美食里有童真的回忆

  如果你问“80后”印象最深刻的儿时美食是什么?可能许多人的回答不是一道菜,而是某个零食。对于物质相对发达的“80后”来说,他们的童年是零食时代,每个小孩都爱吃零食。

  在某策划公司上班的小梅说印象最深刻的美食就是猪油膏,5分钱一个,在现在看来真是太便宜了,而且味道特别好吃。现在都很难买到这么好吃的猪油膏了,那个时候也是回爷爷家才能吃上,也只有爷爷家巷口那个小摊上的猪油膏才做得这么好吃。

  说到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美食,小陈想到的就是老妈做的猪脚。味道她已经忘记了,妈妈做的猪脚是啥样也忘记了,但为什么这道菜印象深刻呢?因为小陈从小就是个小胖妞,老妈说她一个人能吃两三碗饭,而且特别爱吃猪脚。自从妈妈把小陈“囧事”提出来后,她就对猪脚有了“畏惧”感。但是近年来“吃猪脚补充胶原蛋白有美容功效”之说流行起来后,小陈又“名正言顺”地享受起美味的猪脚。

美食的随笔3

  粘豆包是用黄米面等粘性面、豇豆或小豆等为馅做成的包子。

  黄米又有大黄米、小黄米之分,大黄米是由黍子去皮而成;小黄米是一种有粘性的谷子去皮而成。不论是大黄米还是小黄米,都必须淘洗后趁湿磨面,经发酵后做包子皮,近几年城市出现豆沙馅的豆包,俗称豆沙包。农村豇豆或小豆都是自家产的,很少有人买豆沙馅。

  随着社会进步、人口的迁移,在许多城市逐渐出现了白面皮的豆包,为了区分于馒头,还用胭脂在上面点上红点,馅也逐渐简化,不用豆沙而直接将红小豆煮熟,加糖,看起来,豆包馅一粒粒的,很散的。

  在我的老家,豆包叫粘豆包,但不叫豆馅包。

  粘豆包与其他“包”的区别在“皮”的原料不同——粘。

  粘豆包是一种由粘米面制成的特色食品。先将黄、黏米淘洗干净,沥干水,用碾子磨成面,习惯叫“压碾子”。那时农村没电,更没有磨面机,全屯只有几盘公用的石碾子。说到压碾子,不但花力气,还要排队,大人们常常没等天亮就顶着星星、冒着严寒去抢头班碾子了。

  粘豆包是一种特色美食。作为春节期间的民俗食品,深受农民的喜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经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具有北方年味的'特色食品了。

  在我的家乡,每年一进腊月,家家户户都忙着蒸粘豆包,这是百姓一年生活当中的大事,也是对忙碌一年的一个交待。粘豆包,借“年”的音,取意连年有余。特别是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前,因为那时北方不产细粮,每逢年节才供应一二斤白面或大米,粘豆包就是乡亲们最奢侈的食品了。更是小孩们喜欢的美食。还在锅里蒸着的时候,就能闻到那诱人的香味。锅一打开,围着锅台观望的我们,见了那香喷喷的美食,早已垂涎欲滴。刚出锅的粘豆包粘手粘牙,一定不能着急吃。听老人们讲,邻居二哥性子急,也是饿了的缘故,干了一天活,进屋时妈妈正掀锅,忙着说:妈,这也太饿了。妈妈说:等一会,凉了再吃,现在太热。没事,这么大人了,还怕热?给一个吧!妈妈发了善心,起出一个给了他,他接过来吹了一下放嘴了,一是二哥的嘴太大,二是老太太做的豆包太小,再加上豆包太粘,二哥嚼了一下,烫得“嗷嗷”叫了起来,豆包太粘,将一口牙牢牢地沾上了,也是嗓子眼儿太细,咽不下去,嘴里填得太满,吐不出来,牙在热豆包里的滋味可受不了。科学家说:牙是人体最硬的器官,但也是人体最怕热的器官,待二哥将豆包从嘴里吐出来,里边几只大牙的神经都受损伤了。一朝怕蛇咬,十年怕井绳。从那天开始,二哥再也不敢吃热的了。现在想想,吃豆包蘸白糖,条件好的家庭再加点荤油,吃起来既甜又香,真是别具风味。

  小时候,每当在外面玩耍累了、饿了,回到家里,妈妈早就将豆包在锅里给热好了,有时候手都来不及去洗,掀开锅伸手就拿一个,趁热吃一口,真的是香气扑鼻,其香真的绕梁三日呢。

  蒸粘豆包很麻烦,城里人没有大铁锅,更没有既通气又保温的高粱秆锅盖,往往农村朋友过年前给送些去,都当美食收藏,吃着也会觉得特别香甜。

  粘豆包的制作是有一定规程的。先将淘洗好的黄米碾成面,用开水和面,发酵24小时以上。再将虹豆或红小豆煮熟、捣烂,将面用手拍成薄饼,将捣烂的豆馅放在里面,好好地团起来,粘豆包就包成了,再将秋天采摘晾晒的苏子叶,垫在下面,防止粘锅。粘豆包蒸出来后,一两顿是吃不完的,要放在室外一个大缸里冻着,等正月家里来了客人再拿出来重新上锅蒸,味道一点儿都不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市场上卖的粘豆包有粘高粱米面的,也有粘稻米面的。不论是哪种面的,吃着总没有老家黄米面的感觉好。偶而走到市场上,看到那些农村大嫂朴实的打扮,和她们大嗓门儿的叫卖声,就会想起当年,母亲忙忙碌碌蒸粘豆包的身影,想到这些,年味就浓了。

美食的随笔4

  国庆逛万亩茶山,满目翠绿的茶园风光,采回龙茶叶,观传统制茶法,揉制回龙茶,品回龙茶香,尝回龙茶宴,大厂茶山体验之旅,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茶文化体验之旅。

  从梁河县城出发,乘车到大厂乡茶园;中午品尝富有梁河特色的茶宴和茶叶熏鸡;下午徒步参观“万亩茶园”,漫步秀丽茶山,欣赏回龙茶园风光,参观回龙茶制作过程。

  期间,参与采茶、揉茶、制茶,倒也挺开心的。

  久居城里,吃惯了大鱼大肉和海鲜大排档。几天的大假,我们不吃火锅大餐和全羊席,我们到梁河九保美食街,到吃货的美食天堂,品尝美味可口又不让你担心体重超标的`当地特色美食。

  刺激味蕾、美食荟萃的九保美食街、优质农特产品等着你,富有特色的特色小吃和绿色特产让我垂涎欲滴。

  这就是我的国庆美食——茶叶宴,蛮不错的。

美食的随笔5

  我喜欢吃的一道菜,是板栗烧鸡。

  板栗烧鸡不是一道复杂的菜,但有的人做出来的就色泽红亮,鸡肉鲜嫩醇香,板栗粉糯香甜。有的人做的`无论颜色和口味都欠佳了一点。

  美食需要的是经验,选择好的酱油,在适当的时间下锅,是长期积累的经验。不过,我们需要就是刺激味蕾,放开肚皮好好在国庆吃个痛快。

  在去板栗烧鸡之前,我特意查了有关板栗鸡的相关知识。板栗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之功效。但吃多了容易阻滞脾胃,所以一次也不能吃太多。鸡肉性温,助火,很适合秋燥的季节来食用,但是肝阳上亢及口腔糜烂的不宜多吃。病从口入,吃要吃,也要注意。

  不过面对那么有诱惑力的食物,甘愿在国庆佳节做个美食狂了。

美食的随笔6

  我的好朋友“咕咕鸟”真是个美食主义者,她推荐我去吃****,就在那个有名的煲店旁边。说起那家煲店,开在市中心,我对它的第一印象极佳,所以估计开在它旁边的*****一定也不错,就这样我期待着某一天能去品尝那里的美味。

  在奥运开幕的前一天,总算来了个朋友小聚的机会,在我的强烈推荐下,他们才同意来到这家店的,进去的第一感觉有点拥挤,食客比较多,我们要求到二楼。来到二楼,有股油烟的味道,不过闻着还算亲切,特别幸运的是还有个空着的包厢,窃喜!我们坐定,有种好好吃一顿,好好放松一下的打算。

  席间,不断赞叹“美味!真是美味!”,但不到20分钟,尴尬的局面一发不可收拾。突然停电了,“啊!怎么有这种事?”“没关系,可能空调开得太多,保险丝断了吧!”互相安慰,互相平静心情。吃了3分钟,又断了!“天哪!不会吧?!”凡事,有了第一次,便有第二次,有了第二次如果还有第三次,那就真有本质问题了。我们边吃,边在希望第三次不要来了。我惦记着那个第三次,吃起来有点心不在焉了,果然,第三次在我的预期中翩然而至。停电造成的直接后果不是把菜吃到鼻孔里,而是空调失去了作用。有人已经大汗淋漓,我打趣说“你呆在空调房一天了,到这里蒸桑拿来了,吃和蒸同时进行,你要付双倍的钱噢!”汗流浃背的她,连声说“从没有碰到这种事!我不会忘记这一天的!”说着,第四次来了,第五次来了,第六次,第七次!“是七次吧?”我问,“哈哈,真是太巧合了,今天是中国的情人节耶!想象一下我们几个之间是情人关系,那这顿饭肯定是最后的晚餐了!”有人翻给我一个不大不小的白眼,哭笑不得地说“情人才不到这样的环境来吃呢!”“那也不一定,我放眼望去,好多象情人的!”话题从这家店的味道好吃转移到这家店的`硬件设施落后 再转移到七夕情人节。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臊味,真的,那是刷羊肉的味道!不是,是我们身上的汗臭!不是,是情人节的味道,诗情画意的“七夕”变了味道之后的味道!大家哈哈大笑!

  最后我们都忍不住了,从包厢挪到大厅。这样一折腾,吃饭的心情基本荡然无存!吃已经不是重点了,这样的经历,真难忘!在奥运的前一天,在美好的七夕晚,我们吃了一顿涮肉,停了七次电,出了一身汗,笑了一大堆!

  咕咕鸟,这次的推荐,我还是给你打100分!因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了!

美食的随笔7

  南方吃米,北方吃面。从小生活在外婆家的我,便是在玉米棒子和高粱面中喂大的,但从小,我却偏爱大米,对那白白的、软软的、胖嘟嘟一口咬在牙齿上就会越来越甜的大米更感兴趣。

  可那是在北方啊!两袋大米的价钱差不多够买三袋白面。所以,大米只有在重要的日子才吃得到。例如请客、来亲戚之类。那时婶婶就会去洗米、买菜,做一顿好饭。虽说是好饭菜,却也不过是白菜炖粉条,偶尔加一碟切香肠,就是意外惊喜了。但切香肠却是舅舅、外公和客人下酒用的。所以不能多吃,一碗饭才三五片而已,但我和弟弟却不依不饶,非要偷偷再夹几片。到最后,往往是外公笑嘻嘻的喝口酒,再给我和弟弟每人夹上两片香肠,最后被婶婶赶下饭桌去。再骂几句“真馋!你们再吃,大人们还怎么喝酒呀!”而我们就笑嘻嘻的对视一眼,端上碗走到院子里,坐在台阶上,慢慢的享受我们的午餐。

  忘不了那个场景,那天天空很蓝,是那种极为干净透彻的浅蓝色。我和弟弟就坐在老槐树下的石磨上。风一吹,洁白的槐花就落下几朵,清浅的'花香中伴杂着泥土的芬芳和阳光的味道,我和弟弟都吃得很慢很慢,小心翼翼的咬一小口香肠,让香肠的甜香和醋的浅浅的酸味在嘴巴里弥漫开,然后吃一大口米饭,来中和一下味道,为了更加长久的享受到香肠的道道,我们会先吃完米饭,最后才吃香肠,往往就要因此吃很多白饭,不过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因为米饭在嘴巴里会越来越甜。

  现在,我再也不必那么小心的省菜了,因为菜多得比饭还多。不仅仅有香肠,还有鱼肉,虾等等。但我却再也没吃到那时的味道,再没那么开心,米饭也不再能吃出甜味,因为嘴巴里的各种味道太多,太浓郁,浓郁的抵住了本就不引人注目的甜美。

  那种味道,只留在我记忆中,再不会出现在味蕾上了。

美食的随笔8

  来天津已经七年,我心里已经逐渐建立起一个完整地天津印象,风土人情、人文特色、地域特点等等,其中非常耐人寻味的就是天津人好吃。严格地说,这不是我的发现,而是身边的天津本地同事告诉我的,而且他们也确实身体力行。另外,从天津各大商场最火的总是饭馆云集的楼层这一点来看,此言绝对不虚。巧了,我也爱美食。老家离天津不远,从道理上来讲吃食应该相差无几,细细探究起来确实也是如此。我今天要写的只是人生经历里印象深刻的几种食物,也许现在还在吃,也许已经难得一见,也许仍是某些人家的家常菜,也许有些地区的人们从来没听说过。我要说的是什么呢?说的就是吃啊,说的就是那些夏日里念念不忘,冬日里想起就怀念夏日的美食。美食作为古典派中国作家写作的一大素材,常见于各种散文体甚至小说里,蔡澜、汪曾祺、丰子恺等等,这些散淡闲适的文人们都爱写吃,而且吃得精,写得妙,看得馋。我至今为止只会做点再家常不过的菜,尚能下口,里头的门道却说不出一二,只是随性而为,不过有一点心得,就是做饭时的心情好,做出来的饭就好吃,有没有科学依据?当然没有。不过吃饭是个能让我们分泌多巴胺的事,开心点吃饭,心情自然就更舒畅了。我能说的都是我吃过的,而不是做过的美食,诸位就当一次美食家,看看我说的这些合不合您心意吧。提起夏日,人们首先会想到热,接着就是冷饮。各种冰棍、雪糕的名字就会摁不住地往外蹦。现在经常吃的那些我不必再提,味道嘛见仁见智。而两角一支的香蕉、小豆冰棍陪伴了我很长时间,算是给一个手里没多少钱的孩童燥热夏天的一大慰藉。当时这种冰棍没有正规包装,都是一大包里面几十支,从小卖部的冰箱里拿出来还带着白白的冰碴。有比较讲究的,顶多是每一支外头包一层纸,其实却造成了更大的麻烦,纸与冰棍冻在了一起。大部分小孩子可管不了这么许多,冰棍和着纸一起下肚。凉!爽!我从小就有点洁癖,这种冰棍买的本不太多,每次见到这种带包装纸的还要一点点地撕掉,往往结果就是吃的时候冰棍化得只剩下一半,我十分好奇当年的我怎么能忍住这巨大的诱惑不去啃一口,尤其是当伙伴们已经大快朵颐的时候。后来等我上初中之后,这种冰棍就销声匿迹了,许是卫生部门查得紧,把这些三无产品都灭绝了吧。

  还好,我们又找到了另一种替代品,刨冰,这应该也是很多天津孩子的记忆。我小时候吃的刨冰,只是一个塑料小碗,冰碴子极不均匀,有冰块混在里头,后来卖家赚了钱上了专业的机器,刨出来的.冰放在碗里就像堆起来的雪花,晶莹剔透,可唯有一点不好,不禁吃。刨冰里放一勺勾兑的果汁,撒几粒葡萄干,插上半拉山楂片,生津止渴,透心凉。那时候不像现在我在天津吃的,分那么多种口味,顶多就是橘子味、西瓜味,小碗一块五,大碗两块。那时我一天的零花钱也就两块,所以我顶多买个小碗的,剩下五毛都攒起来买了漫画。现在人们注意养生了,都知道这些冷饮对身体并不好,吃多了伤肠胃,估计现在的家长们不会再带他们的孩子去吃这种东西了。你瞧,卖刨冰的摊位也少了,哪怕你卫生达标,环境舒适。现在的孩子们真可怜,这么好的美食享受不了。不过还得恳请他们原谅,这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着想,谁让我们得对他们负责呢。接下来是一个大招,冰镇西瓜。这个恐怕每个人每个夏天都会吃,不管是切成块还是端着半拉拿勺蒯着吃,一旦吃起来就停不下,直到吃得小肚子鼓鼓的,嘴巴子染红了才罢休。马上就要到吃西瓜的时候了,我只是在想,还能不能看到那些戴着大沿草帽,手拿破旧蒲扇,敞着黄白色褂子,脚踏布鞋的瓜农呢?我爱听他们吆喝:大个西瓜,包熟包甜,沙瓤的,不甜不要钱了哎~

  说完凉的,咱们说热的。热的?还嫌气温不高?对,人就是这么奇怪。夏日人们到了饭点最爱吃的是什么?没错,就是烧烤。从前的天津什么样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前几年我老家那里一到夏季傍晚,太阳刚落山,烧烤摊就都摆上了,热火朝天、烟熏火燎,人声鼎沸。人们喝着扎啤、撸着烤串、伴着浓烟,大声聊一会咳嗽一会,时不时还得嚷嚷着提醒店家多放点孜然、辣椒面。一到夏天,大街小巷只有一个名字,烧烤一条街。那会也不知道烧烤还分什么东北烧烤、新疆烧烤、韩国烧烤、巴西烧烤,海鲜烧烤也还没兴起,人们就是吃羊肉串,五毛一串,后来涨到一块,现在多少钱已经不知道了,天津基本都是两块甚至更贵了,可味道却不见长进,反而每况愈下。烧烤摊上颇受追捧的还有烤鸡翅、烤腰子、考各种宝、烤蒜、烤尖椒、烤韭菜,烤馒头……得,就说这么多,爱吃什么您就点什么吧,今天晚上就去。哎?等等。去哪啊?现在哪还有露天烧烤摊了,污染这么严重,烧烤摊都改了烧烤店,炭烤也大多改了电烤,健康是健康了,环保也环保了,味道上排除心理因素似乎也差不了多少,可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最后提醒一句,烤糊的别吃,致癌。

  夏日人们还爱吃砂锅,这个更热了。我尤其爱吃砂锅豆腐,砂锅丸子留到冬天再聊。豆腐这种食物简直是上天的恩赐,很多大文学家写过,我自认功力差得远,难以望其项背,但是夏天吃豆腐,美。砂锅豆腐、麻婆豆腐、家常豆腐、香煎豆腐还有早晨的老豆腐,还有豆腐丝、豆皮等衍生品,豆腐简直是美食之王。豆腐最令人回味的就是口感,入口时是固体,伴着一点烫,其内里与牙齿接触的一瞬间,哗,在口中爆开,豆腐如同有了生命般游弋跳动,充盈口腔,无比顺滑地通过喉头、食道,暖暖地进入胃里……这是不是绝妙的体验?冰镇豆花什么的大抵是南国的吃法,反正我一个正宗的北方人还是爱吃热热乎乎的豆腐,最好是卤水点的。夏日,与豆腐更配哦。

  还有一些关于夏日美食的回忆,我已经分不太清究竟是美食的味道好还是回忆总是香甜。我记得从前在家时,早晨吃老豆腐我最喜欢搭着吃的是一种烧饼,可能学名叫吊炉烧饼。一个面饼,涂上油,一面撒上芝麻,放到一个小锅炉里,最有意思的是,烧饼是反面贴在锅炉顶上,芝麻那面冲下,就像是吊在树上的蝙蝠。锅炉的温度很有讲究,初学者往往会把烧饼烤糊或者粘不住顶,还没熟的时候就噗噜噗噜掉下来,沾了灰。我们那边分两种口味,瓤子烧饼和红糖烧饼,热吃凉吃皆很可口,很多外地人到我们那都会带一些走,路上当零食吃也非常合适。我现在回家还会买来吃,只不过手艺好的人越来越少,价钱却越来越贵,只盼不要最后成了只能在书上看到的非遗。

  夏日里的凉菜也几乎必不可少。天气燥热的时候,看见炒菜就犯恶心,吃点嘛呢,凉拌菜。凉粉、凉皮、拉皮、凉面、黄瓜、素什锦,还有朝族凉菜等等,一言难尽。这些家家户户都吃,材料便宜,制作简单,不多赘述。我常常回想起来我小时候总吃的一种咸菜,现在不太好买了,我们那里管它叫咸菜疙瘩,可能就是腌萝卜或者芥菜头吧。小时候我会跟着妈妈去菜市场买一大块,早晨就着馒头,晚上就着稀饭。后来有走街串巷的小贩,骑着28自行车,两边各挂着个大坛子,叫卖起来很好听。他卖辣黄瓜、酱黄瓜、姜不辣、八宝菜、腌辣子、甜咸蒜,当然最多的还是咸菜疙瘩。我在天津也吃过几次类似的,却总觉得味道不同,不知是何缘故。可能是我吃的好东西太多,咸菜早就不入法眼了,就像是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还有一样东西,差点就忘了,尽管非常普遍,却不得不说,那就是捞面。天津吃捞面我是见过的,卤子是真多,五花八门、样样俱全,素卤肉卤又各成门派,下属十几种分类,大开眼界,蔚为大观。天津吃捞面基本也不分时候,节日吃,平日里也吃,我是服气的。我在老家的时候倒也吃,只不过基本都是夏日的晌午,买了鲜切面,热水煮了,捞出来,放到提前备好的凉白开里过一下,和上麻酱,铺上黄瓜丝,窊一勺蒜蓉,刚出锅的西红柿鸡蛋卤一浇,边吃边拌,我能吃两大海碗。夏日里的美食千千万,我只取一瓢凉白开。夏日里爱出汗,多喝水,开的,凉的。一下肚,沁人心脾,胜过各种饮料。夏天,来了。

美食的随笔9

  今天早上天空非常晴朗,于是我和爸爸一起乘坐小汽车来到这个小城的北市,去吃早点,这是我第一次吃早点。

  去北市的路非常长,我们走了半个小时才到。到了北市,我不禁感慨道:”哇!北市真大。”爸爸说:”是呀,北市是很大。”说着说着我们已经走到了早点店的门口。我们进了这个店,坐到了一个靠窗的位置。

  这时服务员来了问我们吃什么,我点了两根油条,一小碗豆腐脑。爸爸要了一个大饺子和一大杯五谷果蔬豆浆。

  过了不一会,早点都上来了,因为我是第一次吃早点,不会吃,把豆腐脑当成了豆腐,喝了,刚入口,我感觉到了豆腐的'味道,可是突然盐的味道到了舌尖,我停下来问爸爸:”爸爸,这个怎样吃呀?”爸爸说:”这个要吃一些油条,在喝一小口豆腐脑。”我听了爸爸的话后认真的吃着,可是天不随人意,油条掉进了豆腐脑里。于是我就问爸爸:”爸爸,你看油条掉进了豆腐脑里。”爸爸说:”没事(美食)这样更好吃。”我把没事听成了美食,就以为我做出了美食,每吃一次就让油条掉进豆腐脑里。爸爸看了后说:”怎么了,上瘾了?”我说:“爸爸,你不说我做成了美食了吗?”爸爸笑了说:“我是说那样能吃,你怎么听成了美食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美食呀!

美食的随笔10

  区角游戏刚开始没多久,在美食城里游戏的莹莹就跑到我身边,告诉我美食城里没有碗,顾客去吃点心都没地方放了。

  以前在美食城中,我们教师提供了碗和勺子的。但是由于美食城和娃娃家离得比较近,在游戏时孩子们都会跑老跑去进行游戏,可能在上一次游戏的时候,娃娃家的幼儿讲美食城里的碗拿过去之后没有归还会去。教师没有很好地督促好,孩子们游戏结束后应该将游戏材料归放回原位。莹莹的妈妈自己开了个幼儿教育机构,有空的时候,她都会帮助妈妈当小老师,所以莹莹有了一定的领导能力。在美食城中游戏的.四名幼儿分别是莹莹、欣欣、小龙、小宜,其中莹莹是属于比较有领导能力的幼儿,在看到游戏遇到困难时,她就代表其他幼儿向老师寻去帮助。

  游戏材料的提供是否充足直接关系到幼儿游戏的质量,但是为了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主体性,在之前我们就已经多次提醒幼儿在缺少游戏材料的时候可以自己寻找其他物体来代替。针对此次的案例,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一、间接指导

  由于游戏中遇到困难的幼儿已经由莹莹作代表向老师寻求帮助,所以我只需稍稍间接指导一下莹莹,她就会回去跟其他幼儿商量具体解决的方法了。我告诉她,我们教室里有好多个资源材料箱,里面有好多的宝贝,你可以去那里找找,能不能用别的东西来当碗用的。果然,听了我的话,莹莹就回去跟其他伙伴商量了。过了一会儿,莹莹和欣欣就一起走到材料箱那边找了两只蛋糕盆回去当碗用了。

  二、集体教育

  针对刚才游戏发生的情况,我决定要再次跟全班小朋友们重申一下游戏时遇到缺少材料的时候要自己动脑筋去材料箱寻找其他物品来替代。在结束游戏后的评价环节,我先向孩子们提出了莹莹寻求我帮助的问题请他们帮助。显然,绝大部分孩子都不知道可以去寻找替代物。于是我再次向大家介绍了资源材料箱,并且告诉他们在游戏时如果发现材料不够的话可以去材料箱里寻找物品来替代。

  三、落实实践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虽然多次提醒可以去材料箱寻找替代物,但是由于教师提供的各种材料都比较充足,所以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根本不会想到要去寻找替代物。因此,在之后的游戏中,我都会有选择的拿掉一些游戏材料,让幼儿有机会去自己寻找替代物进行游戏。

美食的随笔11

  我小的时候,其实没有什么美食。所谓美食,不过是我们小孩子自己寻来的一些吃食。

  春天的时候,我们吃榆钱。北方的孩子都知道,榆钱是什么,就是榆树的种子。榆树是一种很奇怪的树,春天的时候,它先长满满一大树的种子,然后等种子成熟了,落地了,再开始长叶子。不过,我小的时候可不觉得这有什么奇怪,司空见惯了。直到我长大后,跟南方的同学说起来,才觉得怎么会这样呢。

  榆钱刚长出来的时候,很嫩,嫩嫩地绿色,一掐就嫩得流水的感觉。我们男孩子,身上背着一个小口袋,爬到树上,一把一把的顺着枝条往下撸,收获非常丰盛,因为榆钱都是那种挤成一团一团的,非常好采摘。待口袋装满了,下得树来,我们坐在树下就开始吃。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卫生,也不管榆钱跟手干不干净。一大把的榆钱塞进嘴里,小牙齿一嚼,立即满嘴的`甜汁。一张张黑红的小脸上,溢满了幸福地微笑。待全都嚼碎了,渣滓也不用吐出来,因为这时候榆钱还没有纤维,很容易消化。待我们都吃够了,就把剩下的带回家,而大人们,一般都会给我们做榆钱饼子。就是把榆钱剁碎了,跟玉米面一起,贴大饼子,非常的好吃,别提多甜了。

  吃榆钱也就短短的那几天,因为榆钱很快就成熟了,变成了白褐色,干瘪瘪的,中间夹着一颗小小的种子,随风飞落。落到泥土里,就能生根发芽,当年就能张成一棵小小的榆树。榆钱非常容易活,墙脚下、洼地里,到处都是榆树的小苗。

  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让我们每个人采一口袋种子,什么草种子、榆树种子、槐树种子,等等的都行,说是要收集起来,去支援沙漠绿化。我们大部分孩子都采的榆树种子,因为量大,好弄。长大后我一直没听说国家曾经有过这么一个活动。是啊,榆树再怎么泼辣,也不可能在沙漠里生长的。是那个年代的人们空有一腔热情没有科学依据呢,还是我记忆出了问题,不得而知。

  除了榆钱,我们还吃槐花。槐花就是槐树开的花,一大串一大串的,乳白色,远远的就飘着清香。槐花比榆钱要好吃,更甜,汁儿更多。可是,槐花不能多吃,因为会拉肚子。那时候

美食的随笔12

  清晨出发。

  十点是个乘坐公交车的极好时间。上班的人到办公室了,逛早市的人到早市了,晨练的人们也已经舞动拳脚了。车里空空的,不挤不吵不闹。

  我坐上320路,一直到射击场,换乘407路到终点西客运车站。两元钱一个半小时晃晃悠悠。十一点四十分坐上去往兴平的班车。已经忘却了往日的长途车站及情形。如今已是极

  方便的,车有司机有,就等乘客了。售票集中在车站大厅里。花14元买了去兴平市(县城)的票。

  四十分钟抵达目的地,下车又上了当地1路车驶往马嵬驿。十来分钟到了。

  下车就肚子饿了,更加向往美食。

  徒步慢行拍照。一路上麦田绿油油,蔬菜大棚远望像一个个飞机的机身,横卧田间。麦子涨到膝盖那么高,远远近近的树木把田间装点得很有层次,煞是好看。立夏时分,更是田野日日好风景啊!

  突然视线被一个个停车场中断,上好的麦田全是光秃秃的,扎起了遮阳的黑网,为停下来的车辆遮挡阳光。那些在田间常年劳作的的.人们都从不曾享有这般待遇。如今,除了往日把城里人伺候得吃喝舒心之外,更让车主们感觉到他们的车辆原来也可以遮阳舒坦啊。我怎么突然觉得车厢的差别越发拉大了呢!这是单纯的城乡差别吗?还是到处都蔓延的拜金?

  一路上塬,左右十来个停车场。看来这份收入比种麦子给他们带来的收益要大很多啊。我很天真地想着,有那么一天会没有麦子吃了吧?

  进入威严的城门,还是停车场。啧啧。

  渐渐地走进了一个旅游地,醒目的广告和logo,揽区平面图,路标指示牌,摆放陈设规矩的车马碾辘軸,墙上的大大的中国结,红辣椒,窗花,昔日农家院落的生活在这里一应成了装饰。也好吧!至少让更多的人开始看看关中农家的生活场景。作为这个项目的策划者,看来是成功的。

  是哦!经营者倒是替游人们想到了,一个铺子里别吃多了,还有一条街呢!

  我一个平常女子,在一条街上竟然吃了四家面食,四碗面哎!仍有食欲,要了一个油糕,一碗豆腐汤。嗨!凭良心凭口味还就这碗乾州豆腐汤好吃,有料有味道。

  此行一顿 “农家面” 吃了四家,共计花去44元。死死,死定了,下回再不来了。原本不信数字谐音这一说,可这次也太。。。。。。

  我也混杂在人群中频频举起小小相机。我的心理其实也是复杂的。

  我出来转转吃吃,首先是因为知青年月,经招工考试进了单位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兴平---曾是我当过电焊工的公司所在地。当时算是陕西省化安工程公司第三工程队的一员,跟随工程队驻扎在兴平县,就在兴化厂西边,铁道南边。学徒期拿着每月18。50元的工资。一直想能回到这个地方看看。

  二来怀念乡土,时不时想吃些乡土饮食。但在这里,却不伦不类地做了一回游客。也没有再吃到那乡土的味道。反倒觉得上了圈套,一种自觉情愿的圈套。毕竟是我自己要来的,是我多少慕了其名而来的。

  比较而言,我更喜欢留在相机中的永远的雨中田野气息,那树那麦子那片土塬......

美食的随笔13

  每日上网,在文友圈,在讨论、品赏美文的同时,往往会切入生活,谈到美食。那么,美文与美食有什么关联呢?这要从众口中去探索。

  美文是作家的作品,美食是厨师的作品。

  作家作文,首先要确立思想,确定体裁。有了体裁,开始选题材、拟主题。有了主题,首先需要生活素材。这样,就得深入生活、挖掘生活、探讨生活,经受生活、了解生活,掌握生活背景、环境、节奏等。品尝生活百味,从而从心里产生一种思考或感悟。有了这些生活素材和生活阅历,才能大胆、成熟地去安排作文的构架、逻辑、层次等,把这些运用得好、巧、秒,合情合理写出来的,就是一篇好文章。同样,厨师做菜,首先要确定菜名,然后选择需要的'食材,接着是配菜。菜配齐了,从淘、洗、切动手,一切材料准备好后,再去考虑先做啥后做啥。至于佐料,根据口感要适可而止,一般说,能符合大众化口感的便可以称为美食。

  但是,任何一篇美文和任何一道美食,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

  美文和美食一样,味是调出来的。一位作家说,做美食,首先是爱吃这口。爱好,是基础,越爱越能做好,越爱越能做出最美的味道。的确,这位作家,对写作是真爱,数十年笔耕不辍。他善于在生活中观察思考问题,加上一定的生活阅历,创作并出版了一系列长篇,以及发表在各大报刊、杂志上的好文章,他的文章都颇受读者青睐。他红烧肉做得好,我想,和他作文一样,也是爱生活爱出来的,是生活知识和感情的积累,是慢慢嗅出来的。他还说过,做美食和写美文可谓异曲同工,只要认真对待,端出来就能吸引众人的鼻子。

  总之,美文也好,美食也好,都是一门艺术。但这门艺术,是需要用生活色素和情愫来加工而成的。生活中,美食很多,美文也很多。如果说每一道美食都是美文的好题材,那么每一篇美文又何尝不是一道精神美食呢?

  只要我们热爱生活、认真生活,任何素材都可写成美文,任何食材都可做成美食。

美食的随笔14

  你去过桂林吗?听说过桂林米粉吗?那味道真是好极了。

  说起桂林的米粉,还蕴含着一个历史故事呢!相传: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出军打仗,遭到敌人的强烈抵抗,由于秦军粮食供应困难,再加上水土不服,大量将士病倒。这时秦军伙夫根据北方汤面的制作方法,用兴安大米生产出南粮北吃的食物,为了起到治病的'效果,秦军郎中又在其中加入了中药,当作药物来给将士服用。久而久之,就成了桂林的米粉。清朝宣统年间,桂林出现了一家名振全城的米粉店——车干茶斋。

  桂林的米粉鲜美可口,不尽在面本身,而在于精制的卤水上。听说,桂林米粉的卤水用料各不相同,米粉本身就可以列出:原汤米粉、胃热米粉、生菜米粉、马肉米粉等等不胜枚举。薄薄的马肉,再撒上一些生菜,真是色、香、味俱全……

  有一次,我们去桂林旅游,吃午饭的时候我们来到一家小吃店,我就点了店内名扬四海的猪肚米粉。只见师傅用容器端来了一个用米做出来的面块,接着拿到熟练地切成一条条的米粉,正当我眼花缭乱时,他象变戏法一样又端出一个佐料盒,红色的辣椒、绿色的香菜、黄色的竹笋,加上雪白的米粉、米色的猪肚,轻轻一拌、一撮、一铺,瞬间,一碗五彩缤纷的米粉就完成了。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真实粉质嫩爽,味鲜香辣。

  我不禁竖起大拇指:“真棒”!吃完了米粉,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米粉馆,心里说:“真想再吃一碗啊”。

美食的随笔15

  美食与文字是我的两大喜好。

  与其说喜欢文字,颇有点附庸风雅之嫌,小可既非文艺圈人士的考究,又非小资阶层的闲适,碌碌庸才,对于文字,仅此喜好而已。美食对我而言也有点奢华,因为我喜欢的食物,多不登大雅之堂,上不了席面,隐于山林,藏于市井,不足为饕餮之徒道也。比如什么野地里烤的红薯,乡间煮的毛豆,小时候电影院旁边的绿豆粥,每次我一说,老婆都在旁边摇头。

  美食也是因人而异,就像川菜的麻辣令喜欢者大呼过瘾,对于饮食清淡者而言,是一次很痛苦的磨难;文字也是,有人喜欢白话文的'简洁明快,有人则喜欢古体文的对仗严谨。

  对于品尝美食,我是没有一点心得的,我更不是到处搜罗美食小吃的吃货,旁人如果问我哪里有美食?我更多的是一脸茫然。我只是喜欢美食的感觉,特别是喜欢菜品色感的搭配,比如说用洁白的盘子里面放一些碧绿的菜肴,点缀上几粒鲜红的枸杞,对于我来说,简单,清淡,赏心悦目比食物本身更有趣味。

  另外,我看到洁白透亮的餐具时,不由得总想起肤如凝脂,手如柔荑之类的词汇,老婆则严肃的批评我思想不健康。指尖所及精美的餐具,火花四溅,心神激越,作文也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偶得一二佳句,辗转反侧,欣喜若狂,夜不能寐。

【美食的随笔】相关文章:

美食的随笔05-13

关于美食的随笔08-26

美食的随笔15篇05-13

美食的随笔精选15篇05-13

美食惹的祸随笔散文02-28

美食的随笔(集锦15篇)05-13

美食的作文12-01

美食的评语大全07-19

美食好评语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