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东方的文化王国的论文

时间:2022-10-08 10:21:44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东方的文化王国的论文

  废墟取代了失落的文明,空白意味着无尽的猜想。透过齐都遗址出土的一方“稷下”石碑,我们隐约可见历史的地标、恍惚听到精神的召唤 ---- 稷下学宫,齐国的高等学府,世界最早的官办大学。窃以为稷下学宫是东方的文化王国,王国里的先生都受到了贵宾式的优渥礼遇,王国里的学士都享受着饕餮般的文化盛宴,这个东方的文化王国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天堂,齐国缔造的稷下学宫一心一意地尊师重教、铺天盖地地百家争鸣、悄无声息地田氏代齐、水到渠成地乱中称雄。这是中国的文明得以绵延的文脉,这是中国的文人的千古一梦。

东方的文化王国的论文

  一、稷下学宫把尊师重教上升为国家战略

  开启尊师重教先河的应该是春秋末期,孔子杏坛讲学,弟子三千圣贤七十二,后世为了尊崇孔子,称为万世师表,死后庙中配享,华夏建有 2000 多座文庙,万古流芳。然而那毕竟是死后的哀荣,民间的自发行为,真正把尊师重教上升到国家战略是始于战国时期的田齐。那么田齐是何以施之?

  其一、田齐缔造了蔚为壮观的稷下学宫。史载稷下学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既有别于后世的各大书院为避都市纷扰而退居江湖之远 ;也不同于国子监为王子公孙独辟而跻身皇城之内。稷下学宫建在了齐都临淄的稷门之外、城隍脚下,仰可接天命,俯可接地气,既方便了稷下先生披星戴月的出入学宫,也避免了皇城守卫的诸多限制 ;稷下学宫临街而建,学宫外通达顺畅,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学宫内却是另一番情景,真的有处喧见寂之趣 ;巍峨的牌楼,阔达的堂舍,果真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毫无疑问,田齐把教育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子。

  其二、稷下先生们受到了格外的尊宠。史载 :“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徙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战国时期各国的先生学者都以“士”相待,然而齐国却赐为“上大夫”,尽管是“无官守”的虚衔,即便名惠而实不至,但却极大地满足了中国知识分子渴望被赏识的心理,一反寒士不受人待见的局面。无上的地位,炫目的光环,引来了四方游士、各国学者慕名而来,以致稷下先生在鼎盛之时多达千余人,而稷下学士有“数百千人”。尊师真正使齐国人才济济,形成了东方的文化王国,其中一代宗师孟子去鲁居齐三十载,“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诸子的集大成者荀子离赵赴齐,“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大学校长)”。

  其三、稷下学宫荟萃了天下名流。稷下先生们并非走马兰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争鸣一番,批评一通,绝大多数先生学者耐住寂寞,忍住凄凉,静心整理各家的言论,出了一大批知名著作,诸如传说是春秋时期管仲著述的《管子》,史界大都认定《管子》这部内容繁杂的著作,就是战国时稷下学宫各家学派的言论汇编,现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管子》一书“就是稷下学术中心的一部论文总集”。

  建立稷下学宫,赐稷下先生为上大夫等尊师重教的政府行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确实是空前绝后的。

  二、稷下学宫为百家争鸣打造了梦想舞台

  稷下学宫之所以成为东方的文化王国,是因为稷下学宫以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垂青于史而著称于世。稷下学宫,既不把持舆论导向,也不培植死党,更不设立一言堂,稷下学宫犹如一座花博园,群英荟萃、百花齐放,战国时期的诸子,犹如过江之鲫,齐聚稷下学宫,无论派系、不分国别、没有歧视、也无拒绝,齐国的国君一律怀礼下士,把诸子尊为稷下先生,更期待他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其一、打造了百家争鸣的舞台。稷下各家各派为了立言立说,诸子们针对不同于己或有悖于己的观点展开论争,舌战之激烈、场面之火爆可以略见一斑,激烈的只是义理之争,却不带有人身攻击 ;火爆的只是气氛热烈,而非肢体冲撞。这就是学术争鸣,不是主义对抗,学术需要以理服人,不需要煽情愚弄 ;学术需要地位平等,不需要贫富贵贱 ;学术需要货真价实,不需要讨巧剽窃。基于此,田齐创建的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诸子的梦,为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的局面打造了一个梦想的舞台。

  其二、营造了文化包容的氛围。诸子百家同在一个平台的论争,充分验证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俗语,各家各派既展示了各自的理论优势,也暴露了各自的弱点,然而诸子百家却本着文化包容的态度,取长补短,他们对新思想吸纳而不拒绝,对错误修正而不掩饰、对不足完善而不固守,据郭沫若《十批判书 · 稷下黄老学派批判》的描述,认为孟子关于“养浩然之气”的思想,就是受稷下先生宋钘、尹文“气论”的影响而形成。论争增进了各家各派的包容和气度,论争促进了不同见解的渗透和融合,论争营造了包容氛围、摒除了学霸之气、体现了学术自由,当然也淘汰了南郭先生。

  其三、形成了思想多元的格局。稷下先生学者因政治主张、地域文化、价值观念、思想体系存在着巨大差异,所以争论的焦点,无法相互认同,难以达成共识,他们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世称“百家争鸣”,从而形成了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名家、兵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等思想多元的格局。稷下学宫诸子百家各自成型 ;稷下学宫经世匡道步入正轨 ;稷下学宫是东方文化的千古绝响,开启了中华文化的源流。对此,司马光在《稷下赋》中感叹 :“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稷下学宫,打造了百家争鸣的舞台,营造了文化包容的氛围,形成了思想多元的格局,没有违心论,没有一言堂,没有文字狱,没有学术不端,不为权威者所垄断,不为善辩者所左右,诸子百家言论自由,畅所欲言 ;学术自由,著书立说。稷下学宫,一个东方的文化王国,一片东方的文化净土,中国知识分子的天堂,难怪后世学者只羡诸子不羡仙。

  三、稷下学宫为田氏代齐捋正了承袭名分

  公元前 386 年,始于太公望的姜齐政权,被深得广泛支持的田氏取而代之,这在“家天下”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件震撼朝野的大事,然而田氏代齐这一“篡位”事件,似乎“山高云无碍,水流境有声”,过渡得极其自然,几乎没有斧凿痕迹,历史上鲜有“篡位”的质疑,田氏也未做出“正统”的争辩。何以至此呢?这要得益于田齐创建的稷下学宫,当然也蕴含着田氏承袭政权、巩固政权的苦衷。

  其一、田氏策划了“示弱”的外交。据《史记》记载,当田氏欲代姜齐时,也被恐惧纠结着,担心诸侯们群起而攻之,于是田氏“乃尽归鲁、卫侵地,西约三晋、韩、赵、魏氏,南通吴、越之使……”当然,战国时期诸侯们非常乐见一个弱化了的齐国、一个因袭政权无法抱团打天下的齐国、一个不能称霸扩张的齐国、一个构不成威胁的齐国,甚至是一个任其摆布的齐国,“示弱”捋顺了外部关系。

  其二、田氏拉起了“尊王”的大旗。尽管战国时期的周王室已经偏安洛阳一隅,衰微到几乎无人问津的份上,换句话说诸侯国已强大到目中无王的地步,然而田氏篡位当然需要挡箭牌,需要冠冕堂皇地承袭大统,需要一块天子授权的遮羞布,才致没有杂音噪音。据史载,当田氏取代姜齐时,田氏会见当时最强大的魏文侯,并请其出面求立,假意得到了周天子代表诸侯的认同,方承袭为齐侯,“尊王”得到了天子策命。

  其三、田氏制定了“安抚”的内政。据史载,田氏在国内“修功行赏,亲于百姓,以故齐复定。”田氏篡位做了相当的功课,大秀了一把亲民、惠民的形象,大有“去姜齐化”的态势,国之栋梁,论功行赏 ;黎民百姓,亲而惠之 ;国君易姓,国号未改 ;……自此开始了田齐的新纪元。但田氏代齐后最大的心病,还是忧虑背负篡位的恶名,更加期待承袭大统的合理性,“安抚”赢得了齐国的民心。

  最终田齐因创建稷下学宫,一方面引来八方名流转移了齐国人对国君易姓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营造文化包容的氛围也让田氏得到了齐人的包容,所以史界鲜有“篡位”的质疑,田齐虽然不为自己争正统反而为代齐捋正了承袭名分。对此庄子评论道“彼窃钩者诛 ;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四、稷下学宫为乱中称雄提供了智力支持

  如果说姜齐的圣君齐桓公,因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那么田齐最为贤明的国君当属齐威王和齐宣王,他们父子把稷下学宫推向了巅峰,成为东方的文化王国,使天下文明的潮头转到了齐国,最终以文化强国,并使自己称雄于诸侯,列为战国七雄的雄主。

  从田氏代齐到称雄于诸侯,田氏顺应了“顺我者昌”的历史潮流,示弱以求谅解 ;尊王以求承袭 ;营造包容氛围以捋正名分 ;延揽天下名士以资政 ;富国强兵以称雄。这一切的政治智慧,非天下名流集智不能为也,那么天下名流何以汇聚齐之一国呢?唯一的解释,东方的文化王国——稷下学宫的召唤。

  战国,顾名思义就是群雄征伐、适者生存的时代,就是合纵连横、以力假仁的时代。不曾哪个诸侯国独享“我不犯人、人不犯我”的清静,也不曾哪个诸侯国没有侵土犯边、图存壮大的野心,那是一个时代的生存法则,那是一个时代的共同心理特征。据史载 :威王即位伊始,九年之间伐齐之战就有 :韩、赵、魏、鲁、卫、越等攻城略地,齐国是上荒下嬉,内忧外患,国将不国。

  因此稷下学宫,这个东方的文化王国发挥了政治功能,稷下先生提供了不可估量的智力支持,例如淳于髡用隐语谏威王,戒“长夜之饮”,使之“一鸣惊人”;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而使之从谏如流 ;孙膑以谋伐魏 ;孟子同宣王彻夜探讨“行仁王天下”的道理 ;王斗直刺宣王“好马”、“好狗”、“好酒”,独不“好士”,直至宣王纠错……稷下先生集体的智慧,使齐国大治,经过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围魏救赵等征伐,使齐国称雄于诸侯,从而把威、宣二王推向了战国七雄的雄主地位。

  总之,稷下学宫,几乎与田齐政权相始终,历时大约一百五十年,是威、宣二王把它推向了巅峰,打造为东方文化的王国,驰名的文化品牌,使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出现了二度繁荣。如果没有稷下学宫,没有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也许田氏代齐就要背负篡位的恶名,也许像遭到灭迹的鲁国一样没有了身影,当然历史没有“如果”。我们觅史寻踪,不唯感叹慨叹逝去的背影 ;我们仰慕先贤,唯愿东方文化王国的风范,稷下先贤积淀下的齐风文脉,能在今天文化冲突的迷失中,重拾信心,找回自我,再铸辉煌,圆我们文化复兴的中国梦。

【东方的文化王国的论文】相关文章:

茶文化论文11-04

制度文化校园文化论文10-10

文化广场设计论文10-12

简论文化结构10-26

文化与道德相关的论文09-26

跨文化交际论文11-03

高校体育文化论文10-10

琵琶文化论论文10-10

关于生态文化校园文化的论文10-10

文化线路与历史文化探究论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