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毕业论文

《中医学基础》中职学校教法

时间:2022-10-08 21:36:27 中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医学基础》中职学校教法

  高等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1】

《中医学基础》中职学校教法

  [关键词]高等西医院校;中医学

  中医学以其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诊疗效果在世界传统医学中一枝独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目前中医药诊疗仍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是,在西医院校,由于培养目标不同,中、西医又属于两套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教学周期短,而且大多安排在第3学年,既无前导课的预备知识,又无后续课的联系巩固,加上中医理论本来就抽象深奥,因此学生感到难懂、难学、难记、易忘,对中医也就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偏见。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思考和探讨。

  1、中西医理论体系不同,培养学习兴趣,增强认同感

  现代医学是以实体结构为基础,借助科学实验,在形式逻辑思维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知识系统,偏重于将人体分解为部分来认识,从整体、器官、细胞一直深入到亚细胞与分子、基因水平,即向人体结构的微观方向深入,注重疾病的客观表现和局部组织器官的病理损害。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中国人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积累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在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以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气机升降为理论基础,运用类比、演绎、外揣等具体的思维方法,阐述关于生命、健康、疾病等一系列医学问题的学科,其研究注重于从整体、从自然界的变化过程中来探讨正常的生命活动和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规律,既重视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以及内在联系,也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

  因此,两种医学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

  中医学课程一般在3年级开设,学生已经较全面地接受了西医理论,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现代医学思维模式,学习中医学时,常有“先入为主”的思想,习惯将中医的“心”与西医的“心”、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相比较,对“心藏神,肾藏精”等中医理论感到不可思议,难以认同,并认为中医是“玄学”,甚至否认中医的科学性,其认同感相对较差。

  通过导论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中医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起到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及对祖国医学的认同感,同时从中西医学不同的认知方式及其理论特点来分析中西医学不同的思维方式。

  如对“病”和“证”的认识,西医重视对病的研究,擅长对疾病从病因病机,发展过程及预后做出判断,重视局部的器质和功能变化;而中医重视证,重视不同个体在当下的整体状况,治疗更具灵活性、多样性,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三因制宜”等不同的治疗原则。

  此外,还可适当介绍现代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科研成果,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对未知领域探索的好奇心。

  如青蒿素的研究开发成功,不仅是中药开发的突破和新途径,也是我国第一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这些生动具体的事实与成就的介绍,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中医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认真学习《中医学》。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认真写好教案

  教学大纲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只有吃透了教学大纲,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取舍才有充分的依据、才有针对性。

  明确教材中哪些是必须讲授的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哪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区分对待基本教学内容与可选教学内容,分清要让学生了解、熟悉或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

  课堂教学主要围绕要求掌握的基本教学内容进行,其次是要求学生熟悉的教学内容,对要求学生了解的就少讲授些。

  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有选择性,把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教学内容组织的清晰程度对学生的注意力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教案是教师为传授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训练学生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方案;是教师为实现自己的课程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将特定时段的教学活动及其内容和形式进行有机组合、有序排列而形成的教学实施体系。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以教材为蓝本,认真总结自己以前教学的经验教训或借鉴同事们的教学经验,在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教材内容、认真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重新进行调整,合理组织,撰写清晰教案。

  3、教学方法多样,技术手段先进

  中医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课程,如何使该门课程的内容生动化、形象化是讲好这门课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教学方法多样化,对于培养高素质学生必不可少。

  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板书、挂图之外,多媒体教学显得尤其重要。

  多媒体教学课件可将枯燥晦涩的中医理论通过图片、图表等尽量以简洁明了、形象生动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信息量。

  可根据教学大纲制作出适合西医院校学生学习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其色彩的多样性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其直观性可以加深同学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譬如说,在讲到中医的阴阳五行、针灸经络的循行路线时,借图片的动态演示来阐明五行的关系和经络的循行,比一般的图形演示和讲解更能吸引同学们,帮助理解记忆。

  通过多媒体课件学习,可使学生对望诊及切诊尤其是中医特色“舌诊”及“脉诊”产生直观感性的认识,易于掌握及理解,并将舌诊、脉诊的现代研究进展通过多媒体介绍给学生,以扩大知识面。

  中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将相关中药的图谱展示给学生,增强学生对中药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4、加强中西医结合,结合临床采用病案分析法授课

  西医院校毕业的同学大多数将会从事西医临床工作,因此在讲授中医学时结合西医相关知识,让同学们能体会到治疗方法、手段的多样性,更深刻地理解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这样学生将来在临床上就会心中有数,显然更能适应临床需要,也能更好地推广,发展中医。

  如面神经麻痹,西医教材上仅区分中枢性、周围性,教学时若能将中医不同的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起来讲授,对临床显然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同时可以结合中西医临床,来比较说明针灸治疗此病的优势。

  病案分析法就是将临床典型的病例展示在学生面前,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的教学方法。

  利用病案分析法进行中医学的教学,较大幅度提高了中医学临床教学效果,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医理论知识系统的回顾,以及对中医临床的深入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一般都喜欢听教师讲临床病案,他们对教师脱离临床实践照本宣科的讲解感到乏味。

  可见学生对临床实践感兴趣,对知识的应用感兴趣。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中医学教学中应用病案教学不失为一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好方法。

  病案既可以是自己临床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以前经典病案;既可以是现代的,也可以是古代的,这样的授课,学生兴趣盎然,理解深刻。

  5、注重教学艺术,营造学习氛围

  教育论认为教学中存在着“知识对流线”和“情感对流线”,“情感对流”促进“知识对流”,以情动人和以情为中介传授科学之理。

  学生的主体结构是知识系统和情感系统组成的完整的动态系统,教师通过责任、希望、赞扬和爱心去碰撞学生心灵,产生共鸣与学习兴趣,并反过来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动性,达到完美的教学环境,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课堂当作剧场,把自己当成演员,注重教学氛围的创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上课前先让学生对本堂课要讲什么、学什么、掌握什么、如何学,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适时介入别具匠心的设疑和巧妙的提问,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激起师生之间情绪的交流,进而通过问题的探究和解答,使学生从质疑到释疑,达到深化认识,触类旁通的境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俄罗斯教育家(B)波拉夫采夫曾说过:“学校经常碰到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存在缺点的现象。

  但我们认为,全部工作都取决于教师,一个知识渊博的、热爱自己工作、生机勃勃的精力充沛的教师一定会使任何教学大纲变活,并补正最差的教科书。”教学中教师自然流露出对中医学的热爱,将自己对学科的深入探索、研究和感受,随教学内容一道传递给学生,以拨动和引发他们的情感涟漪和共鸣。

  同时注意接受学生反馈的情感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状态。

  6、改革考试方法,重视临床考核

  科学地考核评价,对教与学两个方面均有明显的激励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以往的考试往往是一张卷子定成绩,考试题目一般均能在书上找到现成答案,学生依赖考前的突击记忆,养成读死书、死读书的习惯,知识掌握不牢固,更谈不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改革后考试方式要适当调整,应加入考察学生的临床表现,参与的积极性和态度,对中医的感悟能力、应变能力、诊疗操作的规范性、创新精神等。

  笔者曾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就某一主题内容进行试讲,结果计人平时成绩,同学们兴致很高,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活跃了思维,拓展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并且印象深刻,多年后仍记忆犹新,避免满堂灌输式教法,教学效果很好。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所学的理论知识只有在临床实践中加以运用,才能得到充分理解和巩固。

  对西医院校学生进行《中医学》考核时,也可采取结合临床考核,让同学们到中医门诊、中医病房,针对具体的患者参与中医辨证治疗,这不仅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加深了对中医辨证治疗的理解,从而也加深了对中医这门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这样的教学安排能够避免学生对中医产生若即若离的神秘感,从根本上改变学中医走过场、应付考试的被动局面,对学生未来的医疗实践也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是其他现代医学无法替代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其独立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临床技能,与现代医学共同承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任务。

  我国教育部门十分重视西医院校的中医教育工作,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中医课程不仅是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基本要求和民族感情的需要,而且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和培养全面正确的临床思维,尤其对全面认识人类生命现象、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树立整体观念和辨证思维,丰富l临床诊疗技术,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潘丰满,西医高等院校《中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3):80-81

  [2]王华楠,毛兵,在比较联系中培养中医思维方法[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4):15-16

  [3]何英,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实践与探索[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9):661

  [4]王长海,王文,比较教学法在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736-737

  《中医学基础》中职学校教法【2】

  摘要:通过探讨中职学校《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教学方法,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对进一步提高各校《中医学基础》理论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职 中医学基础 教法

  若要问华夏几千年传统文化中最具实用性,影响最深远的内容,无疑是中医学。

  它以独一无二的理论体系、博大精深的历史传承福及国人数千年。

  在捍卫人类健康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学充分证明了自己存在的科学价值。

  作为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中医学基础》全面阐述了中医脏象、经络所体现的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病因、诊断、辨证、防治等基本理论[1],是中医学理论的入门学科。

  但是,对学科基础本就不佳的中职生来说,以文言文为载体的中医理论内容显得深奥且枯燥,极易产生畏难心理、丧失学习兴趣。

  在国家大力提倡“实施课程改革系统工程”的当下,中职学校《中医学基础》教学必须要走革新教法之路。

  在此,笔者结合个人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在彰显中医理论特色,不断扩展其内涵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中医理论的兴趣,夯实理论基础和强化操作技能。

  拓宽思维,调整内容

  西医快,中医慢?西医副作用大,中医副作用小?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类似的言论。

  作为两大医学体系,西医学与中医学的激烈碰撞从未停止。

  关于二者孰优孰劣,至今未有定论。

  学生对此也极为关注、兴趣颇浓。

  而这恰恰正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的兴趣支点。

  所以,教师可拓宽授课思维,在传授中医理论知识的同时,适时把中、西医学在基础理论、病症诊断、临床治疗中的差异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了解双方的优势与劣势,不但能满足其好奇心理,更能让学生科学辨证地看待两者在疾病诊疗中异同。

  根据重要性和实用性,结合大纲要求,将教材内容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类。

  仅需了解的教材内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学;要求理解的内容,教师要向学生简明扼要的说明,让学生熟知其中的医学原理,不作深挖、不加难度;要求掌握的内容,教师要系统地全方位讲解,力求学生能抓住重点、全面过手。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因此,在这一过程中,理论联系实践的指导思想不可或缺,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为优先。

  另外,针对《中医护理学》、《中医学》、《中医学基础》三门课程内容之间知识交叉、内容重复的现状,有必要优化整合这三门中医基础课程,使其知识内容上的联系及分工更加合理化,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创新。

  创新教法,多元施教

  “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告诉我们:如果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缺少变化,学生定然会有单调刻板、兴趣日减之感,最终严重影响课堂效果。

  因此,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是活跃课堂、提升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

  笔者在多年的实际教学中发现,将启发引导法、归纳总结法、分组讨论法、、趣味记忆法、寓教于乐法、中西合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中医素质,提高学习水平有明显效果。

  比如用名句“为伊消得人憔悴”来印证“思为脾之志、思伤脾”,用典故“范进中举”来说明“喜为心之志、喜伤心 ”,这种寓教于乐自然能让学生一点就通且过目不忘;比如在讲解“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时,向学生说明“木火土金水”五者相邻即是相生,相隔即是相克,学生很容易记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在识记麻黄汤的四味主药:甘草、麻黄、桂枝、杏仁时,依其谐音,把它翻译成“干妈贵姓”,这样的趣味记忆相信学生想忘记都难。

  善用资源,形成合力

  由于中医学基础是一门纯理论学科,基本没有实验课程的相关安排。

  这是导致学生兴趣流失、信心缺乏的根本原因[2]。

  在实际教学中,为加强学生对中医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独立分析、创思维新和触类旁通的能力。

  可用课外兴趣小组、图书室开放阅读等载体向学生开设《方剂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食疗学》《中药学》等多门选修课程,让学生能较全面了解中医学知识。

  多媒体教学集文本、声音、视频、图像为一体,表现力丰富。

  这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容易把复杂、抽象的中医学内容形象化,便于学生更直观加以理解。

  尤其是在望色、舌诊、经络等内容枯燥的章节使用多媒体手段,学生对形象生动的演示兴趣浓厚、印象深刻,可以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也克服了规定课时不足的短板。

  另外,充分利用针灸用针、火罐、脉诊仪、红外线照射仪、数字针灸模型仪等常用的中医器具设备,也能有效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笔者看来,中职学校《中医基础学》的理论教学,始终要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实用为目的,重组教材、抓住重点,灵活选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力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不断更新的时代发展,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如何让传统的中医学基础理论与先进的现代思维同步,我们探讨、革新的脚步还需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1] 伍利民,蒋琪。中医学基础(二版)。科学出版社。2008—2—1.

  [2] 潘卫英.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愉快教学方式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6,3(19)

【《中医学基础》中职学校教法】相关文章:

中医学基础教学10-08

中医学基础教学优化10-08

关于中职卫校农村医学专业《中医学基础》教学微探的论文10-08

《中医学基础》教学方法09-30

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教改倡议10-05

如何上好中职学校的《会计基础》论文10-04

“实验中医学基础”课程建设回顾与展望论文10-08

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愉快教学方式的探讨10-07

中职市场营销基础课件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