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毕业论文

法律涵义与法律概念的探究

时间:2020-12-01 19:55:11 法律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法律涵义与法律概念的探究

  本文认为在研究中要采用单独的方法,法律在运用的时候有时是综合性的,这也可以看出,法律的涵义的实质就是法律的思维方式。

法律涵义与法律概念的探究

  摘 要: 法律的概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是一个学科体系建立的逻辑起点。法律的含义强调了法律规范和程序的权威性,同时又灵活的对规则进行运用。

  关键词: 法律涵义 法学概念 法律解释

  一、法律概念的理论意义

  总的来说,一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的建构之间是有重要意义的。如果我们定义的得当,它在理论体系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当我们不能发现一个可以适合一个学科的核心概念的时候,就不能对其理论体系有一定的逻辑定义。所以现在我们仍不能建立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是因为我们对法律的研究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

  至于这个存在的问题,可能是因为我们直接引进了西方法学的一些方法论,但是我们在理论研究的时候,却没有更进一步对法律的概念作进一步的细致的思考和反复的论证。因为一个学科体系在初级阶段的时候,是不能对其中的基本问题有很深入的研究的,此时我们还不是特别清楚这个学科的主要内容。就目前我们掌握的学科发展史可以看出:当面对一个学科出现的许多问题的时候,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时,我们才能对这个体系进行建构。但是是否是建构成熟的体系的机会是不是已经到来,我们还需要历史的检验。

  在现在的社会中,许多人都希望得到“一劳永逸”的简明方法,都希望在掌握了某种技术之后,可以解决一道道难题。这其实具有一种“立法”的志趣。其实立法本身就是一种法制社会的治理方法和手段,立法的人首先就是要用完善的'法律法规解决所有的事件,但是这个最后被证明是不可能的。

  二、法律的涵义

  法律是一个有限的知识与理性的领域,它始终运用的都是制约问题,法学中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就是:法律的正当性问题。它重视逻辑,讲究模式,解决本体问题。法学不只是运用知识的活动,同时也是创造性的活动。就是说明法学已经超出了法律本身的概念。

  法学的涵义原本就是普遍性和一般性的统一的运用到各自的独立的个案当中去,换言之,就是法学从一个实用学科的角度智慧的运用到了实在法当中。其实不仅是法律涵义容易引起误解,几乎所有的概念和涵义类都可能存在被误解的时候,这不能构成不被误解的原因。

  在我国立法和司法领域,对法律的涵义的研究成果并无太大的关系,我国的法学理论来自西方,在实践的时候,存在一些不符合的问题,就使得法律在运用的过程中存在误解。就算存在误解,在法学中也叫做并无大碍。如果我们进一步深层思考的话,就会发现,法律的方法论其实就是法学的方法论,一些法学家眼里法律是多元的法律,所有的法律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法律的涵义。但是大陆的法学和国外的法学存在较大的差别。

  实际上我们发法律和法学的方法视为法学的研究方法也不会有大的问题,但我国的存在的问题就是,一提到方法,就会联想到哲学上的方法,以及其它一些方法。其实越高的研究,就越容易出错,因为这是在法律涵义之外的研究,虽然说什么似乎都有道理。但是实际上,真正的法律研究是离不开法律涵义的讨论的。

  三、法律究竟要做什么

  法律的运用不等用的对真理的判定。这之间存在着各种讨论规则与案件的关系,这个过程中,要遵守规范和技术,同时也要对法律的各种方法进行综合适用。司法的过程不是规范与技术的直接运用。除了法律的规范和程序,其中还参杂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虽然社会上出现有失公平的判断,但是良心的不安也会使人的心灵受挫。

  规范的使用不是完全按照参照标准来实行的,因为如果二者有了依赖关系,那将是不可能事,如果遵循一种不能跟别人说出的标准,那么就没有方法使其从正确的中区别出来。对于法律的适用者来说,只要对任意的限制,判断出其不具有真理性,那么就不会有那些哲学家所说的最终标准。法律方法的核心是法律解释学,解释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误解的出现,也学这样对法律解释学定义不太符合,那是因为有关误解的定义其实就是假定了正确答案的存在。许多法律人对法制的解释并不是很符合要求,但是这在法治论看来是不能允许的。人们可以根据行为的意义来对待社会实践,因为在法哲学中,之所以涉及到误解的概念和法律解释学的一般特征相符合,是因为法律解释学者认为,独断性是法律解释最主要的特征。独断性要求法官等法律人所作出的解释必须是法律的已有意义,只是解释者自己的意志是不可以的。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才会使法治得到实现。从整体上讲,法律解释学是为法治服务的。在法哲学中,这一传统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在法律解释方面,这使这些理论应用的很自然,甚至还有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在法的本质上对近期学者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舒国滢.法学方法论问题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2]陈兴良.刑法方法论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张掌然.问题的哲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保罗・法伊尔阿本德著.周昌忠译.反对方法―――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要.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5]戚渊,郑永流,舒国滢,朱庆育.法律论证与法学方法.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6]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7]戴维・M・沃克著.李双元等译.牛津法律大辞典.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8]胡玉鸿.方法、技术与法学方法论.法学论坛.2005(1).

【法律涵义与法律概念的探究】相关文章:

法律涵义与法律概念研究论文01-23

《法律篇》的法律思想与启示论文01-23

法律与社会06-08

比较法律文化与法律移植01-15

法律移植与法律本土化06-08

诊所式法律教育探究论文03-12

法律监督内部关系的概念论文01-24

试析弗里德曼的“法律文化”概念研究02-12

哈耶克的法律哲学思想探究论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