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2-10-07 16:23:52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班数学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小班数学教案四篇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8以内的数量,能按同一数量归类,匹配数量相应的同类实物。

  2、通过尝试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教具一套,电脑屏幕,软件、录音机、磁带。

  2、学具人手一份:作业纸、点卡、小动物图片、食物图片。

  3、隧道口三个,每个隧道口上有不同数量的点卡和数字卡;点卡标志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尝试欲望、引导幼儿感知8以内的数量。

  1、听音乐、让幼儿自由开汽车去探望小动物。

  2、屏幕依次出现小猫、蜜蜂和大象,让幼儿通过听、看、点数说出每一种动物的数量模仿其动作或叫声。

  二、教师示范、幼儿操作练习

  1、教师操作示范、巩固幼儿对8以内数量的认识。

  ①教师示范点数动物、匹配相对应数量的食物。

  ②教师示范,看点卡标记,匹配相应数量的动物。

  2、让个别幼儿看数字匹配相应数量的动物和食物。

  3、让幼儿自由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学具操作分三种水平)

  ①按纸上的点数找相应数量的小动物。

  ②按纸上的小动物数量找出相应数量的食物。

  ③让幼儿按数字找出相应数量的小动物和食物。

  4、教师小结幼儿操作情况。

  三、游戏《乘车》

  玩法及规则:让幼儿数一数自己选择的爱心点卡(车票)上的点数,

  然后根据点卡乘上相应的车,并让幼儿相互检查。接着听音乐做游

  戏,并提醒“司机叔叔”在穿隧道时,必须选择相对应的点卡隧道。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地利用环境中的物品巩固幼儿对8以内数量的认识。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意图:

  我依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根据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幼儿爱游戏、好动、好奇、好探究的心理特征和现阶段本班幼儿发展状况,设计了本次小班数学活动《5以内的数物结合》。本活动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形式操作和探索,让幼儿感知数量关系。本节活动通过给小动物“送水果”的情景创设,来引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使幼儿在快乐、有趣的活动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练习5以内的数物结合,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在游戏操作中感知和体验数的有用和有趣。

  活动目标:

  1、感知数与量的结合,能从多个物体中取出5以内的相应数量的物品,初步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乐于参与集体游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一个数字转盘,一个篮子(内装水果图片若干),贴有数字和动物图片的篮子5个,数字卡1-5,“神奇的手指”音乐。

  2、学具准备:数字卡1-5、雪花片若干,“数、物拼板”若干,油画棒、印章及操作单若干。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

  2、手指游戏:神奇的手指

  二、集体活动:

  1、感官调动、复习数字创设情境:数字转盘手中拿,转来转去真有趣,轻轻用手动一动,看看指向数字几?

  2、创境激趣,按数取物。创设情境:森林里要开动物舞会,需要一些水果,有5个小动物来信请求小朋友的帮忙。

  三、分组操作,解决问题。

  第一组:数物连线,幼儿将数字与相对应的物品连起来。

  第二组:盖印章,幼儿根据左边写出的数字,在右边盖上相应数量的印章。

  第三组:幼儿操作“数、物拼板”,使数卡与物卡一一对应拼在底板上。

  第四组:操作数字卡片和雪花插片,相应数量的雪花片与数字卡片对应。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幼儿需要时给予引导与帮助。

  四、游戏巩固,结束活动

  游戏“送水果”。幼儿帮助动物装水果,快乐的去参加动物舞会。

  五、活动延伸,积累经验。

  1、将操作材料投放到活动区,供幼儿自选操作。

  2、在户外活动时玩“点数上车”的游戏。

  六、生活数学,体验用处。

  在日常生活中,凡孩子需要一定数量的物品时,教师或家长都可以引导孩子用数字先表示,然后可按数字表示的数量拿取物品。

  活动反思:

  从目标来看:目标表述角度一致,都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

  材料准备看:材料准备丰富,有精神的和物质的准备,材料投放有阶梯性,体现了“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这一理念,支持和引导幼儿操作,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有一定的提高,且材料功能性强,有一物多玩的功能。

  从活动过程来看:渗透了社会、艺术等领域,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体现了“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这一理念。活动中运用实物教具操作教学有很强的真实感和可操作性,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得活动组织轻松,便于老师引导幼儿操作,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参与兴趣。如:“数字转盘"的转动,提高了幼儿注意力,活跃了思维。“送水果”情境创设激励幼儿准确的数出“水果”,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自己探索并动手操作数字与物品的对应,目标在游戏操作中自然完成。

  不足之处:

  1、材料虽然注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但开放性还是不够强。

  2、在幼儿操作中对幼儿的适时指导把握的不够准确。

  3、自我专业素养还需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熟练掌握手口一致的点数,说出总数。

  2、会按物体的数量匹配圆点。

  二、活动准备:

  各种动物图片若干、圆点卡、各种水果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过生日。

  1、今天有许多叔叔阿姨来看小朋友上课,幼儿园里真热闹。还有一个地方也非常热闹,小朋友想去看看吗?(想),今天森林里的大树爷爷要过100岁生日,森林里呀可热闹了。

  2、听说大树爷爷要过生日,小动物纷纷前来庆祝,我们看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

  3、(出示小松鼠)问:这是谁呀?(小松鼠),来了几只小松鼠呀?(1只)。

  4、(出示小鸟)问:谁来了呀?(小鸟)有几只小鸟?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5、小朋友猜猜还有谁会来呢?(出示小山羊)问:谁呀?(小山羊),来了几只小山羊呀?我们右手食指伸出来数一数?

  6、最后到的会是谁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呀?(出示梅花鹿)问:这是谁呀,小朋友认识它吗?(梅花鹿),来了几只梅花鹿呀,我们伸出手指数一数?

  (二)送礼物。

  1、来了这么多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还给大树爷爷准备了生日礼物呢?是什么礼物呢?

  2、小动物们给大树爷爷准备了许多水果。小松鼠给大树爷爷带来了1个大大的梨。

  3、小鸟会给大树爷爷送上什么水果呢?(出示苹果)是什么呀?(苹果),有几个呢?

  4、小山羊会带什么水果来呢?(出示桃子)是什么呀?(桃子),请座的好的小朋友告诉我,有几个桃子?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是不是3个?

  5、梅花鹿在后面等的.可着急了,它很想把准备好的水果送给大树爷爷了,我们看看梅花鹿会送给大树爷爷什么水果,(出示西红柿),是什么呀?(西红柿),有几个?我请上课认真的小朋友来数数看?全班小朋友右手食指伸出来数一数?

  6、大树爷爷收到了小动物的礼物真开心,很想谢谢它们,它也为小动物准备了一件礼物,是什么礼物呢?(出示圆点卡)原来是一些卡片,这些卡片上画了不同的小圆点,大树爷爷想请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来帮它送这些卡片给小动物。

  7、2个圆点送给谁,1个圆点送给谁?

  8、现在大树爷爷要请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下来帮送卡片了。(个别幼儿操作。

  9、他送的对不对呢?(对了)小动物说谢谢小朋友和大树爷爷。

  (三)甜甜的祝福。

  1、今天是大树爷爷100岁生日,小动物送了这么多的礼物给大树爷爷,我们小朋友要不要送些礼物给它呢?(要),为了庆祝大树爷爷的生日老师特意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糖果,可是这些糖果还没有包好,现在就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为大树爷爷包4颗糖送给它好吗?只能包4颗哦,不能多包也不要少包,包好一个数一个,包好以后送到老师准备的礼品盒里。

  2、(小朋友包糖),小朋友包好了吗?(好了),好,包好了请爸爸妈妈回去吧,请把你包好的糖送到礼品盒里吧,送的时候要告诉大树爷爷说,“大树爷爷,我包了4颗糖送给你。”要不然大树爷爷不知道你包了几颗糖,所以送的时候要说:“大树爷爷,我包了4颗糖送给你,祝你生日快乐!”

  (四)唱响生日歌。

  大树爷爷收到小动物和小朋友送的礼物真是太高兴了,现在让我们唱响生日歌开着小火车一起去大树爷爷家里吃蛋糕吧!(播放生日歌)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1. 比较大和小,根据纸盒的特征进行分类和配对。2. 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活动准备:1. 准备与幼儿人数相等的鞋盒,其中大小鞋盒各一半。将大小配对的两只鞋盒使用相同的包装纸进行包装。一只特大纸盒;大小不等、形状相同的球和积木若干;一大一小两只塑料筐。

  2. 自制图片两张。

  3. 幼儿两两分组就坐。

  4. 伴奏音乐《大雨和小雨》。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认识纸盒一家,两两对应区分大小。

  1.老师变魔术,变出一大一小两个盒子,请幼儿观察,找出两只纸盒相同的地方,比较两只纸盒的大小,区分“纸盒妈妈”和“纸盒宝宝”。

  “这两个盒子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你知道谁是盒子妈妈?谁是盒子宝宝?为什么?”

  2. 幼儿每人取一个纸盒,要求根据包装的特征找到与自己相同的纸盒,分组进行比较,区分大小。

  根据相同的'纸盒特征,两两分组。

  “找一找,哪两个是一家人?一家人坐在一起。”

  将相同图案的纸盒进行比较,区分大小。

  “比一比,谁是纸盒妈妈?谁是纸盒宝宝?”

  帮助幼儿加深对纸盒的大小的认识。

  “请纸盒妈妈们一起来打个招呼”

  “纸盒宝宝们来亲一亲。”

  3. 将小纸盒放进大纸盒里,再次帮助幼儿比较大小。

  “纸盒宝宝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快把纸盒宝宝藏到纸盒妈妈的怀里去。”

  二.情境游戏,根据物体的大小特征进行分类和配对。

  1.游戏一:运果果。

  老师拖一大盒子装满大小不同的球,扮纸盒爷爷。

  “嗨哟嗨哟,我是纸盒爷爷,今年我的果园大丰收,收了好多果子,可是我年纪大了,没力气了,想请盒子妈妈和盒子宝宝帮我运果子。”

  “大、小不同的果子,应该怎么运呢?纸盒爷爷把要求都画在图片里了,请你们看一看,说一说。”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08-06

小班数学教案[经典]07-29

小班数学教案08-06

(精)小班数学教案08-13

(集合)小班数学教案08-07

小班数学教案【合集】07-20

(优秀)小班数学教案07-20

实用的小班数学教案07-21

小班数学教案(热)07-25

修路小班数学教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