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二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

时间:2022-10-31 13:29:50 乐怡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模板(精选13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模板(精选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模板(精选13篇)

  二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15个生字,其中会写“欣、服、终、夕、兄、弟、底、欠”8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2、进一步练习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并在阅读中拓展学生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看问题不能太片面;干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会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

  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着重理解两只青蛙的言行。

  教学难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DVD教学光盘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你们学过有关小青蛙的歌吗?唱一唱好吗?(学生唱《小青蛙要回家》)能说说小青蛙的样子和他们有哪些本领吗?(学生回答)有两只青蛙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两只青蛙》。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出生字词,读读认认,然后同桌之间相互检查读。

  3、检查生字新词的识读情况。

  (1) 齐读带拼音的生字。

  (出示:欣 服 终 夕 兄 弟 底 欠)

  (2)开火车认读去掉注音的生字,对于读不准音的字,拼一拼,再读一读。

  (3)同桌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分析易混字的`读音。

  (4)给生字组词或扩词说句。

  (5)出示新词读一读,记一记。

  欣赏 舒服 终于 夕阳 兄弟 井底 哈欠

  一缕阳光 闷在井里 危险 又滑又陡 井壁 懒洋洋 头昏脑胀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每个生字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名分节读课文,学生评价。

  3、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指导观察,书写生字。

  1、学生观察各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议一议。

  2、老师指导较难书写的生字。

  3、老师范写,学生空临。

  4、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5、将生字抄写在田字格本中。

  二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充分体验青蛙开拓进取的精神和生活态度。学习小青蛙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分析课文中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方法:

  讲授指导法、朗读指导法

  教具:

  课件、青蛙头饰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板书课题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请来了两位小客人,瞧!两只多可爱的青蛙呀!我们把它们请到黑板上来。(教师贴青蛙图)这两只青蛙还有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孩子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一块来继续学习23课《两只青蛙》 老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复习检查,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认读,教师指导读“舒服”,读准轻声,读出舒服的味道。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正音、评价。

  3、课件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看大屏幕边听读课文边动脑筋想:两只青蛙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指导学生认识到它们的大小、性格、想法、做法等不同。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它们的想法不同

  1、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两只青蛙不同的语气

  2、课件出示小青蛙说的话,师问学生:小青蛙,你们为什么想出去呢?生找原因。教师板书:闷

  3、指名读,读出小青蛙的感受。师生共同评价。

  4、课件出示大青蛙说的话,师问:大青蛙,你们为什么不想出去呢?生找原因。教师板书:舒服

  5、指名读,读出大青蛙的感受。师生共同评价。

  (二)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它们的井底生活。

  1、师:这两只青蛙到底在井底过着怎样的生活让他们的想法不同?课文哪句话写出来了?

  2、学生用横线画出它们的井底生活的句子。指名读。

  3、指导朗读,读出两只青蛙不同的感受。

  (1) 指名读,师生评价。指导读出小青蛙闷、大青蛙舒服的感觉。

  (2) 老师范读。

  (3) 师: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带着你的感受一起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三)学习第3自然段。

  师;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小青蛙觉得这样的生活太无滋无味,于是它想怎么样?

  1、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

  2、课件出示句子:“小青蛙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心,它沿着又滑又陡的井壁向上爬。爬呀爬,爬呀爬,跌下去又继续爬。”学生读。

  3、师生齐做爬、跌动作。

  4、师:小青蛙,你们爬了这么多次,为什么总也爬不上去?

  5、学生找词语“又滑又陡”,指导学生读出井壁特别滑、特别陡。

  6、师问:你们害怕吗?从哪些词语看出你不害怕?

  7、分组轮流“跌下去又继续爬”。把它放到句子中,带着你的感受再读。

  8、师:看着小青蛙累成这样,大家想象一下坐着的大青蛙会说什么?

  9、生想象说大青蛙的话。

  10、 师:可不管大青蛙怎么劝说,小青蛙没有??

  11、学生接着老师的话读,“小青蛙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心,它沿着又滑又陡的井壁向上爬。爬呀爬,爬呀爬,跌下去又继续爬。”

  12、师:眼看着小青蛙就要爬出井口了,可是一不小心它又重重地跌了下来。小青蛙们,还爬吗?(生答:爬!)

  13、课件出示句子“小青蛙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心,它沿着又滑又陡的井壁往上爬。爬呀爬,爬呀爬,跌下去又继续爬。小青蛙爬呀爬,爬呀爬,终于爬出了井口。”教师随机板书:爬出井口。指导朗读,体会小青蛙爬出井口的艰辛,练习用“( ),终于( )。”说话。

  14、 师:小青蛙终于爬出了井口,他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小青蛙会说什么呢?

  教师板书:多大多大的天啊,多美多美的地啊!学生练习用“多( )多( )的( )啊,多( )多( )的( )啊!”说话。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课件演示夕阳西下,月亮出来青蛙叫的过程,师解说:看,多大多大的天啊,多美多美的地啊!小青蛙太惊奇了,他东瞅瞅,西看看,不知不觉,夕阳西下,月亮出来了,远处传来一片蛙声。

  2、师问:小青蛙,它们是谁?(生答:我的兄弟们)你们以前见过面吗?(生答:没有)这可是你从没见过的兄弟们呀!你的心情怎样?(高兴)

  3、师:你想和兄弟们去干什么?

  4、学生想象说话。

  5、指导朗读,读出小青蛙兴奋的心情。

  (五)活动:学生唱《两只青蛙》

  课件播放歌曲《两只青蛙》,学生边唱边做动作。

  (六)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师:瞧,我们玩得多开心,可别忘了我们的老朋友大青蛙,大青蛙在干什么?男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师问:大青蛙在干什么?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留在井底—→头昏脑涨

  3、谁能模仿大青蛙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4、指导读出大青蛙的感受。

  5、此时此刻,你想对大青蛙说什么?

  四、谈谈议议,体会感情

  1、分角色读课文。指名两名学生戴上青蛙头饰分别扮演大青蛙和小青蛙,其他学生读陈述部分。

  2、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只青蛙?不喜欢哪只青蛙?为什么?

  3、学生谈收获。

  五、课外拓展

  1、续编故事《两只青蛙》。

  2、读成语故事《坐井观天》。

  二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15个生字,会写“欣,服,夕,兄 弟,底,欠,终”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看问题不能太片面,干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会获得成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15个生字;在读中理解两只青蛙的言行。

  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

  1.出示青蛙的谜语,生猜:

  (一)独坐池塘如虎居

  树阴底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做声

  (二)妈妈有腿没有尾,儿子有尾没有腿,

  儿子长大变了样,脱掉尾巴长出腿。

  2.播放青蛙叫声的录音。

  3.小朋友们,听听,这是谁在叫呀?能说说它们的样子和本领吗?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 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轻声读课文, 划出生字词,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3.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4. 分组分节读课文,学生评价。

  5. 齐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内容是什么?

  三、 以读为本,深入感悟。

  1. 通过读课文,你们已经知道了大青蛙和小青蛙有着不同的想法,它们是怎么说的呢?指名说。

  1)用波浪线画出大青蛙和小青蛙说的话。

  2) 男女生分角色读两只青蛙的对话。

  3) 讨论它们俩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师适时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来理解,明白小青蛙为什么要跳出井口以及大青蛙继续留在井底的`原因。)

  4)指名读,齐读。

  2. 小青蛙是怎么做的?在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

  1) 指名读。

  2)课件演示:启发想像,体会情感。

  (1)小青蛙在努力向上爬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它又会怎么想呢?

  (2)你想对小青蛙说些什么呢?

  3)指导朗读,体会小青蛙向上爬的决心与艰难。

  4) 课件演示:学生为小青蛙鼓励加油。

  5) 用“终于”说话。

  3. 终于爬出井口的小青蛙,看到了什么?

  1)指名读出找到的句子。自由练读。

  2) 指名读,学生评价。

  3) 感情朗读,表演读。

  4) 启发想像:小青蛙到底看到了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先自由想像说,再借助画面,加入想像更具体地说。

  5) 齐读。

  4. 小青蛙还见到了谁?

  1) 启发:小朋友们,你们见到了许久没有见到的朋友,心情会怎么样?那小青蛙呢?

  2) 引读小青蛙的话。

  3) 男女生比赛表演读。

  5. 出示课件

  小青蛙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爬出了老井,来到了广阔天地

  (板书:广阔天地)看到了美丽的大世界,来到了伙伴们中间,过上了新生活,是多么幸福快乐呀!可大青蛙呢?

  板书:留在井底头昏脑胀

  四、 总结课文,体会道理。

  你喜欢哪只青蛙?为什么?

  五、 拓展延伸。

  小青蛙在美丽的世界中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有一天,又来到了老井边,它看着井里的老朋友,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续编故事《两只青蛙》。

  板书设计:

  小青蛙——爬出井口——天地宽阔

  两只青蛙{

  大青蛙——留在井底——头昏脑胀

  二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故事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欣赏动画故事《坐井观天》。

  2、交流感受。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内容。

  3、板书课题,读题,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试着提出自己的问题。

  2、分小组或同桌之间,开展学习竞赛,采取轮读、领读等多形式学习生字、词语和句子。

  3、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读生字和词语,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理解词语含义。

  (2)指名读课文,教师注意正音和范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通顺。

  (3)交流初读感受,解决次要问题。

  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些什么?

  通读归纳、整理,形成如下认识:

  A、弄清故事的人物形象──青蛙和小鸟。

  B、知道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C、明了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原因及主题。

  学生在谈到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关系时,教师顺势切入,学习文章第一自然段次要内容。

  (1)教师简笔画水井的形状。

  (2)学生在水井上贴出青蛙和小鸟图片的`位置,并口述贴图的理由。估计理由有:

  A、我从文章的插图中知道应该这样贴。

  B、我从文章第一自然段中读出来的。

  (3)学生自读文章第一自然段。

  (4)指导朗读。

  4、质疑、释疑。

  三、熟读精思,领悟旨趣。

  (一)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1、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2、点名读,师生评读,体会青蛙打招呼的文明礼貌行为和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的情形。

  3、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4、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读。

  师:一只小鸟飞呀,飞。飞过山川,飞过河流,飞过田野。它口渴了,落在井沿上,井底的青蛙看见了问:____________?

  男生:“朋友,你从哪儿来呀?”

  女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水喝。”

  (二)尝试朗读第二次对话。

  1、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第二次对话。

  2、理解“大话”的具体含义。深入探究:青蛙为什么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

  3、理解“无边无际”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练习说话,(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田野等)。

  4、学生练读对话,想象它们争论的情形,体会语气,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5、指导朗读。

  (三)学习青蛙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1、教师引读,小鸟说天空无边无际,青蛙却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相信了吗?青蛙笑了说:“__________”小鸟也笑了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探究。青蛙为什么笑了?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

  3、指导朗读。

  4、创造想象,读编第四次对话。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了_______________,于是对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全文,感悟寓意。

  1、学习了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

  2、分角色表演读故事。

  五、指导生字书写,完成生字袋的制作。

  六、课外扩展。

  1、课外收集阅读成语故事,开展讲故事竞赛活动。

  2、演一演“坐井观天”这个故事。

  二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 篇5

  【教材版本】

  人民音乐出版社

  【授课年级】

  小学二年级

  【教材分析】

  《云》是一首抒情的儿童歌曲,4/3拍,五声D宫调式,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舒展平稳,旋律起伏跌宕,优美抒情,白云在蓝天上飘荡,引发了孩子们天真的联想,从“蓝天”“白云”到“大海”“帆船”,从“装着小雨点”到“快快浇麦田”,寄托了孩子的真诚而美好的愿望——愿大自然忠实的为人类服务,让人们的辛勤劳动换来丰硕的成果。这首歌自创作以来,一直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久唱不衰。

  【学情分析】

  本课是面向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的习惯是比较依靠感性的思维模式,通过看,听,说,模仿等方式来理解知识。喜欢富有动感,色彩亮丽的画面。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鼓励愿意主动的尝试。在音乐知识方面,基本掌握一拍和半拍的简谱写谱方法,听辨简单的二拍和三拍的歌乐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规律。用自然柔和的声音去演唱歌曲,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歌曲规整的乐句理解换气记号的作用。唱准旋律中的音准。

  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看,说,听,唱,

  舞等环节来感受作品的旋律美,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助人为乐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能够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来演唱,体会到音乐内在的律动美和舞蹈动作的结合表现。

  【教学难点】

  用自然连贯的声音来表现歌曲,能够理解换气记号的作用,并自然的换气。唱准旋律音准,能够在演唱时想象到美好的海边情景,怀着美好的情感来演唱歌曲。

  【教法和学法】

  教师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法,对话教学法,情景创设法,讨论点拨法,示范法,互动法。

  学生采用观察法,听辨法,比较法,模仿法,跟唱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启发想象

  1、在导入看云的部分,通过观看云的动态视频体会到云的变化多端,引发人们对它形态的想象力。从而产生对学习内容的期待。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什么?它的样子像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云动态及形态的视频动画,引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下面的学习内容充满期待。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感受歌曲解决重点

  1、在本课的新授部分,初次聆听完整的歌曲。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听后说说云变成什么了?它到底想干什么?

  2、再次聆听歌曲,教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教学要求:请同学们边听歌曲,边用拍手自由的感受歌曲。

  3、节拍认识,节奏学习

  (1)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播放三拍子的符号,并感受节拍的律动,一起尝试拍打三拍子的节奏。感受快慢稳定拍子。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提炼出重点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听的同时,感受三拍子在歌曲中的强弱关系,使学生的聆听更加的贴近内心,同时也增加了对歌曲的感受力。)

  三、

  学唱歌曲解决难点

  1、教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

  (1)师:云儿让小雨点邀请我们一起坐上它的帆船,去帮农民伯伯浇麦田。

  (2)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Do”“Mi”“Sol”三个音好吗?

  师:我们把刚才的三个音带入到歌曲来唱一唱好吗?

  师:现在你们来唱这三个音,老师来唱其他的音好吗?

  师:咱们一起来完整的唱一唱好吗?

  教学要求:通过开始对三个音符的音准和唱名的认识和听唱到后来完全的.唱下整个歌谱。

  (3)师:边唱边划旋律线,和歌曲一起结束。

  师: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边唱边画一画旋律线的起伏。

  教学要求:通过划旋律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符旋律的起伏,能够有意识的矫正音准问题。

  (4)师:接下来,我们边听歌曲,边小声的随歌曲填入歌词。

  师:你们的歌声真好听,老师都想跳起舞来了,我想边唱边跳,请同学们看看我是怎样舞蹈的?你能记住哪个动作呢?

  师:边唱边带领学生舞蹈。

  教学要求:通过动作来记忆歌词,增加歌曲的表现力。

  (5)师:同学们你们的歌声真好听,可是有个朋友可高兴不起来,你们看看他。

  师:他叫“换气记号”通常住在歌曲里面,他和我们平时用的标点符号有点像,表示一句话的停顿换气,老师先来帮它找找家,谁能学着老师的样子帮它找一找呢?

  师:我们把换气记号加上唱一唱好吗?

  师:指导纠正。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提炼难点,并以趣味性的呈现方式融入到情境中来,使难点化繁为简,师生互动,让歌谱的学习从易到难,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规律,也是知识的学习更加扎实。以交互式白板的旋律线设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歌曲的效率和效果,最后是以肢体动作来记忆歌词,让歌曲的学习手段更加丰富。)

  四、拓展延伸器乐参与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三拍子的节拍,下面我们尝试用几种不同的节奏型来为歌曲伴奏好吗?

  教学要求:能够掌握三拍子的稳定拍,并能够在教师的提示下,观察三拍子的节奏变化。

  (设计意图:主要是想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认识不同的打击乐器,并能够在此环节中检测对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综合表现增加趣味

  师:我们和云儿还有小雨点一同去帮助农民伯伯浇麦田,我们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助人为乐师一种崇高的品德,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生活中多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让我们为云儿和小雨点庆祝吧。请同学们边唱边跳,伴奏的同学一起来。

  教学要求:让同学们在信息技术创设音乐背景的情景下展开表演。跟随伴奏整齐的表现。

  (设计意图: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营造丰富的视听感受,让学生置身于美好的情境中去表现音乐,把之前循序渐进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同时也使整节音乐课也推向了高潮。)

  二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写“亿”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会写“亿”等8个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欢庆的气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发现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播放董文华的《今天是你的生日》导入课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小组合作解决部分生字词的读音

  3.全班讨论,读准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解

  1.找出生字在文中出现的地方,用横线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生小组合作,找全词语,由小组代表发言读词语

  3.小组讨论理解词语意思,将不懂的词语提出,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4.齐读课文

  四、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气氛

  1.生自读课文第一句,找出都有谁来给祖国庆祝生日了呢?

  (板书:田野枫林蓝天大海)

  2.它们分别给祖国带来了什么礼物?

  (板书:果实旗帜鸽子乐曲)

  3.它们是怎样将礼物呈现出来的呢?

  (板书:献上举起飞着奏起)

  4.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好多描写秋天果实的句子,你能背出几句吗?

  (联系《秋天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5.“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同学们由这句话你能想到那句写枫叶火红的诗句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6.“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出示图片,问,若你是这只在蓝天飞翔的.鸽子,你会对祖国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主发言)

  7.“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若你是大海,你会为祖国演奏那首歌曲呢?

  8.指名读课文第一句,读出欢乐,庆祝的语气。师生共同点评。

  9.生齐读课文第一句。

  10.齐读课文第二句,全班讨论理解“孩子”一词。

  11.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强调不拖音。

  五、指导背诵,升华感情

  1.在国庆节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无论田野枫林还是大海,都是异常美丽;全国人民更是沉浸在这欢悦当中。这么没美的诗句,如果能把它背下来就更好了!用你喜欢的方式快速背一背,看谁背的最有感情。

  2.指名请学生上台背诵

  3.生齐背课文结束本节课。

  作业:

  1.抄写本课“我会写”生字,一字写3遍,组1词;

  2.背诵课文。

  二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学习《揠苗助长》)

  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的意思就是“篇”)

  二、教学《揠苗助长》

  1、播放课件理解课题、了解故事:

  (1)学生讲解题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

  (2)按照“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

  (3)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

  (1)范读课文,听准生字字音。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读错的字。

  同桌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3)巩固生字:

  读生字卡片。(齐读、指读、开火车读)

  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3、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四个问题:

  (1)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长高时,他的心情怎样?将描写他心情的词句画出来。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

  随机理解重点词语:巴望、焦急。

  出示重点句子,体会种田人的心情。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要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2)种田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

  用课件演示种田人拔苗的过程,朗读第2段,要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

  读第3、4段,体会种田人回家后得意的心情,以及后来知道禾苗都死了,十分失望的心理。

  (3)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4)我们已经知道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或亲属,你怎样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

  4、诵读全文,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守株待兔》)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交代教学目标: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每个寓言都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寓言两则》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寓意,学会生字。

  2、创设情境,播放多媒体动画《守株待兔》,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老师先请大家欣赏《守株待兔》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大家边看边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3、揭示课题,正音:

  (1)揭示课题,正音。

  (2)释题:“株”是什么意思?守株呢?待兔又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4、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落序号。

  二、学习课文,理解寓意

  1、学习1、2段:

  (1)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那个人为什么会守在树桩旁边等待兔子呢?

  (2)默读课文:

  说说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这只野兔的?找出课文的有关句子读给大家听。(板书:检到兔子)

  (3)出示生字“窜”“撞”,理解意思。

  窜──乱跑;撞──碰

  (4)他捡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投影出示句子(要是每天……多好啊),齐读。

  他这样想可能吗?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指导有感情地读句子,指句读、齐读第1、2段。

  2、学习第3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这个人后来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板书:整天坐守庄稼全完了

  (2)齐读第3段。

  3、理解寓意:

  (1)他这样做对不对?错在哪里?学生讨论、交流。

  (2)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3)老师总结寓意。(注意语言要浅显易懂)

  (4)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举例说说。

  (5)老师总结: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然得到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抱有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取得收获。

  (6)齐读课文。

  三、课堂练习

  1、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出示要求写的九个字,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提出书写应注意什么。

  3、指导写字。

  3、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想想”。

  四、拓展活动

  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再请他们讲一个寓言故事。

  教学后记

  通过开寓言故事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读寓言、讲寓言、说说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并收集其他寓言故事进行交流,学生兴致很高。

  二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 篇8

  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识字4”有三组成语。第一组是说人应该“取长补短”;第二组是说看事物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第三组是说做事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三组成语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制作。

  2、制作“果子树”和“生字果子”。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为大家请来了我们的老朋友。看,它是谁呢?(出示图片)对!它就是我们喜欢的宠物小精灵──机灵狗。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

  2、大家真热情!机灵狗还给我们带来了多角星,用来奖励上课积极发言、认真听讲、合作最好的同学。你们想得到多角星吗?那么先过老师这一关。

  3、课下,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的成语,那谁愿意把你的积累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呢?(指名说7、8个)

  4、嗯!你们真了不起,都积累了这么多的成语了!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的是由成语组成的《识字4》。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板书课题)

  二、读中识字

  1、相信大家现在都迫不急待要和成语朋友见面了。那就打开书,自己来读读《识字4》。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你该怎么办呢?(指名说方法)

  2、好!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和生字交朋友,来读成语吧!注意读准字音。(生自由读)

  3、你们都会读了吗?会读和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准确。(同桌互读)

  4、(出示成语原文)刚才老师看到大家读得很认真,现在我把三组成语从书中请了出来,有谁想单独来读成语呢?(指名三人分组读)那么我们可要认真听,然后评一评,谁读得最棒!

  5、听了朗读,你想给谁评一评呢?(指名评价,师奖励多角星)

  6、还有要试试的吗?(指名三人分组读)

  7、你们读得也很棒!老师看到大家都想读成语,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成语吧!(齐读)

  8、(出示“我会认”生字)这会儿,生字的`小伙伴回家了,只剩下淘气的生字朋友了。看,它们已经排好了队伍,正等着你们叫出它们的名字呢?让我们的特快火车开起来,去认识认识它们吧!(开火车读生字)

  9、我们的火车开得又快又好,看来你们早就和生字交上了朋友。现在就把你的识字方法和你的小组伙伴说一说吧!(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10、刚才大家交流得很热烈!那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呢?(指名说方法)

  11、你们的识字方法可真多!你们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现在和老师一起去我们的“识字树”上“摘果子”去吧!(出示贴上生字的果子树)啊!我们的识字树又结出了这么多好吃的果子,谁愿意帮老师摘果子呢!(指名摘果子,领读生字并说词语)

  12、果子都摘完了!没关系的,不久识字树还会结出更多的果子。到时候,让我们再去摘果子,好吗?一言为定。看到满篮子的果子,老师真高兴啊!我还特别给生字果子找了个伙伴呢,请大家来看看!(出示“我会读”词语)你认识它们吗?(生自由读词语)

  13、让我们一起来说出它们的名字吧!(齐读词语)

  14、过渡:祝贺大家,又交到了这么多的词语朋友。在这些词语中,有的字我们还要学写它们呢!你们有信心写好它们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助、功”两字)大家看,你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一起来读读。(齐读正音)

  2、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吗?(指名说,注意“且、工”的“横”变成“提”,右边“力”的“折”笔要向左斜)

  3、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先看看“助”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谁想教大家写好这个字?(指名说位置)

  4、师板书“助”字,生书空。

  5、让生描红练写“助”字。师提醒写字姿势。

  6、让生自己观察后练写“功”字。

  7、师生共同板写“功”字。

  8、过渡:大家写字的本领真不错!相信我们认识了生字朋友,一定会把成语读得更好!机灵狗也想和我们比一比,看谁的成语读得好?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好!比赛前,先自己练一练。(生自由读)

  四、熟读扩展

  1、好!我们的挑战比赛开始了,谁先来挑战?你想挑战读哪一组成语呢?(指名读此小组成语)

  2、谁想给他评一评呢?(指名评价,师奖励多角星)

  3、还有想挑战读这一组成语的吗?(指名读)

  4、那么想挑战这一组成语的同学请你勇敢的站起来,我们一齐来挑战。(齐读)

  5、我宣布这一轮挑战我们胜利了!接下来的挑战更激烈了,谁想挑战其它一组的成语?(指名读)

  6、你读得很不错,有谁比他读得还好吗?(指名读)

  7、我们班勇敢的男子汉们,你们想一起来挑战这一小节吗?(男生齐读)

  8、真是团结起来力量大!挑战比赛进行到这里,只剩下最后一组成语了,不知道咱们班的女同学们,你们有信心一起来接受挑战吗?(女生齐读)

  9、看来女同学也不示弱,读得也这么好!老师真为你们骄傲。送给大家一个大姆指。现在,每个小组选择一组成语合作来读一读,一会儿我们小组来挑战机灵狗。(小组四人合作分工练习读)

  10、哪个小组准备好了,先来挑战?(指名小组读,三组)

  11、马老师看到大家能和机灵狗比朗读,我好羡慕大家。让我也加入你们的队伍好吗?谢谢你们,我来读第一组成语;一、二小组同学读第二组成语;三、四小组同学读第三组成语,好吗?(师生合作读)

  12、老师觉得我们在一起合作很愉快,再一次谢谢你们!可以说,我们和许多成语都交上了朋友。那你们知道吗?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但也有三个字、六个字、七个字、八个字的成语,像我们这节课认识的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它们都是八个字组成的成语。有的成语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你听过哪个成语故事呢?愿意讲给大家听吗?(指名讲成语故事)

  13、假如学生讲故事后没有揭示喻义,师追问生:听了这个成语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指名说),接着师相击点拨,指出这一组成语的含义。

  如果学生讲故事后说出了喻义,师表扬说:你真是一个善于动脑,乐于思考的孩子!不仅成语故事讲得好,你还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你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14、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成语,一定有你最喜欢的成语,试着把它多读几遍记下来!(自由背成语)

  15、好,把你记下的成语说给大家听。(指名说)

  五、总结扩展

  祝贺大家!又积累了这么多的成语!相信爱学习、爱积累的我们会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课后,大家再去找一些成语故事来读一读,我们举行一次“成语故事会”好吗?

  二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寒、袭、击、觅、饿、泣”六个生字,会写“击、叹、泣、粒、腿、幸、哭”7个字。学习积累词语:叹息、哭泣、不幸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小节。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仿写小诗。

  过程与方法

  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词语。

  2.进行朗读训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找准读写结合点,进行仿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自然,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仿写小诗,进行思维训练以及语言的积累。

  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

  1.老师在引导学生在读通、读懂课文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在理解读熟课文后背诵。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假如——”来进行创造性想象说话,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鼓励学生积极说话,感受写话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师讲《神笔马良》的故事。从前,有个孩子叫马良,他特别喜欢画画,可是家里很穷很穷,买不起笔。怎么办呢?他就用树枝在沙地上画画,天天练,天天画。一位神仙老爷爷知道了,特别感动,就送给他一支笔。这支笔可神奇啦!要什么就可以画什么,画什么就会有什么。马良用这支神笔帮穷人做了很多很多的好事。他看见村子里的人没有鱼吃,就画了许多鱼,鱼就活了,大家就有可口的鱼美食了。他看见一位老爷爷穿得很破旧,就画了一套新衣服。老爷爷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可高兴了!他还为人们画水车、耕牛、粮食……他的这支笔真是太神了!

  2.师:同学们,如果你拥有一支这样的神笔,你会画什么呢?

  3.师:有个小朋友叫白冰也特别渴望自己拥有这支神笔。他将自己的心愿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叫《假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小诗。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老师板书,学生书空。

  4.学习“假”。(1)字形。(2)读音。

  5.齐读课题,读准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师:请同学们读白冰的这首小诗,这是我们第一遍读,大家要边读边圈出生字,划下你想积累的词语,还要标上小节号。

  生自由读文,圈生字,划词语,标小节号。

  2.师:同学们,大屏幕上的'词语都是我们需要积累的,小声读读,谁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

  3.师引导学生学习字词。

  (神笔、寒风、袭击、觅食、哭泣、饥饿、谷粒、不幸、叹息、遥远)

  (1)认识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会写字:比较“泣”、“粒”。会写“哭”“幸”(多媒体分解),会组词,用“哭泣”、“幸福”等词语说话。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师:刚才我们认识生字,读了词语,也懂得了词语的意思。现在我们把所学的词语带到文中,把课文再读一遍。相信这一遍你们一定会读得很流利,很通顺。

  学生自由地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小作者想用马良的神笔画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3.师:同学们都很会读书。现在请大家再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给小树画太阳和云朵、给小鸟画谷粒、给西西画一双好腿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四.品读课文,积累语言。

  1.师:同学们都在用心地读书,认真地思考,真会学习!这四个小节都写得很美,请你找出自己喜欢的小节,美美地读一读。待会我们就来看,谁读得最有感情?学生选择喜欢的小节品读。老师随机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喜欢的小节。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1)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2)师:假如你现在就拥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的心情会怎样?生答。

  师:请你读一读,读出你的心情。

  (3)师:读得不错!要是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这样读。

  老师范读。

  (4)师:孩子,要是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怎样读?

  指名读。

  (5)师:同学们,假如我们都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们会这样读。

  齐读。

  3.指导朗读第二小节:

  师过渡:同学们,咱们就这样一遍一遍地读,课文就越读越美了。还有谁来美美地读一读其他的小节?

  (1)指名读。

  (2)(多媒体播放)听,马良的神笔让鸟儿的叫声多么欢快!谁再将这份欢乐送给可爱的小鸟?

  (3)指名读。

  (4)还有谁愿意将这份快乐送给小鸟?

  (5)指名读。

  4.指导朗读第三小节:

  师过渡:真好,不仅动听,还读出了诗歌的节奏美。还有谁愿意读读第三小节?

  (1)指名读。

  (2)师:孩子,谢谢你为西西画了一双好腿。西西的腿好了,他又可以和我们一起唱歌跳舞,还可以和我们一起学习玩耍……。是啊,笑容又回到了她的脸上,马良的神笔让西西如此幸福。让我们一起将这份祝福送给她!

  (3)齐读。

  5指导背诵课文。

  师过渡:同学们的朗读给老师一种享受。这么美的诗,要是我们能印在脑海里,那该多好啊!老师给大家一点点提示,每一小节都有像这样的句子,(多媒体出示: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__________,画_________。让_____________。)

  学生自由背诵。 《假如》公开课教学设计

  五.回读课文,扩展延伸。

  1.师:让我们一起伴着音乐,背一背这首美丽的小诗。

  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小作者希望用神笔给小树画上太阳、云朵,为小鸟送去谷粒,给不幸的朋友画上一双好腿。他只有这三个愿望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省略号)

  学生回答。

  3.师: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什么呢?

  生自由说话,师引导拓展说话思路,出示图片:缺水的村庄、荒凉的山坡、破旧的学校、流浪的小猫。

  4.师:同学们的愿望都很美好!如果把我们刚才说的、心里想的写下来,不就是一首小诗吗?快,拿出你的笔写下你的愿望!

  生自由写话。

  5.师:谁想读读自己写的小诗?

  学生朗读自己写的诗,老师随机评点。

  老师和学生一起写,展示老师写的小诗。

  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从你们这些美好的愿望中,老师可以感受到你们和马良和白冰小朋友一样都是善良的好孩子。老师祝愿你们的愿望能成为现实!也希望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别人带来更多更多的快乐与幸福!

  附:1、板书设计:10.假如

  小树 太阳云朵

  小鸟 谷粒

  西西 一双好腿

  …… ……

  2、练习设计:

  (1)背诵课文。

  (2)仿写小诗。

  二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估算的意识,并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

  教学难点:

  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估数游戏,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估算了,你能帮老师估一估这些数大约是多少吗?

  1、一件上衣399元,大约是多少元?

  2、一箱水果重104千克,大约是多少千克?

  3、一艘轮船能载客859人,大约是多少人?还可以估成多少人?

  4、小明家离学校734米,大约是多少米?

  5、小亮一分钟拍球123个,大约是多少个?

  6、学校新买来867本书,大约是多少本?

  7、一个暖水壶28元,一个杯子23元,买这两样商品,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

  师: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估算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估算。(揭示课题:估算)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估数游戏,唤醒学生对近似数和估算的记忆。同时后两题注重了对估算单位的渗透。)

  二、通过购物情境,渗透估算单位

  1、师:小朋友们,周末的时候乐乐和妈妈去逛超市,她看上了这两样商品,你能帮忙估一估,大约要花多少钱吗?我们要先算算这两样商品的总价钱,怎样列式呢?

  生:219+192

  师:要很快知道这两样商品一共多少钱,你是准确计算呢还是估算呢?谁能很快的估一估,大约要花多少钱?把你的结果写在练习纸上。

  2、汇报

  (学生说,教师板演)

  生1:把219估成200,192也估成200,200+200=400,大约要花400元。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明白:把219看作200,192看作200,200+200=400)

  这样做可以吗?谁也是这样做的?你能再说一说怎样想呢?(多找几名学生重复说过程)

  师:(指着219+192和200+200=400的算式)这位同学把每个数都看成了200,也就是以“百“为单位,把每个数都看作“整百数”进行估算。(教师重音突出“以百”为单位)还有不同的吗?

  生2:可以把219 估成220,把192估成190,220+190=410,所以大约要花410元。

  师:哎?这个同学是怎样想的?谁听懂了,看明白了?(指名)请你说说他是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询问生2是否和他的想法一致)

  还有谁听懂了这位同学的想法?指名回答

  这样做可以吗?

  师:(边指着相应的算式,边说)第一个同学是把这两个数看作整百数,这个同学是把它们看作……(如果学生能接上说最好,如果学生接不上,教师直接说)

  师:看来,我们也可以以“十”为单位,把每个数都看作“几百几十”进行估算。(教师重音突出“以十为单位”)

  (预设:生3:还可以把219估成220,192估成200,220+200=420,所以大约要花420元。

  生4:老师,还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192估何曾190,219估成220,190+220=410,所以大约要花410元。

  师:这位同学的想法真棒,连四舍五入的知识都学会了,你在哪知道的“四舍五入”

  生:辅导班

  师:老师真佩服你爱学习的精神。

  生5:我计算了一下,219+192=411,大约是410元。

  师:小朋友们,看这道题目,有必要精确计算吗?我们是不是算出一个大约的范围就可以了呢?)

  这一环节去掉,把后面大估的情境放到此处。

  (修改理由:这个情境没有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不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小结

  师:同学们,看,这么一道小小的估算题目,我们竟然想出这么多的办法。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可以以“百“为单位,(重点突出)把每个数都看作“整百数”,也可以以“十”为单位,把每个数都看作“几百几十”进行估算,(手势配合)这些估算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4、感受估算单位

  师:小朋友们,老师在同学们估算的同时悄悄地计算出了精确结果,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板书:411元),看到这个结果你们又有什么想法吗?

  生:410这个结果最接近411,,只差一个数。

  师:对啊,他是怎么估得呢?

  生:把每个数都估成几百几十的数,这样误差就比较小了,所以更接近精确值。

  师:观察的真仔细,所以说以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估算。

  (设计意图: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历,所以我创设了“购买玩具”的活动,在情境中帮助学生积累估算的生活经验,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汇报过程中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感受在具体情境中选择不同单位进行估算的价值。)

  5、练习巩固

  ① 以“百”为单位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这么棒,下面老师要出道题目考考大家!

  出示题目:乐乐学校组织为希望小学捐赠图书的活动。一年级共捐592本,二年级共捐315本,两个年级一共大约捐赠多少本图书?

  (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

  生:900本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估的吗?为什么要这样估呢?

  (把两个数都估成整百的,这样算起来更快。)

  小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以“百”为单位,把每个数估成整百数更方便一些。

  ②以“十”为单位

  师:大家看过抢购商品的游戏吗?你知道怎样才能获胜吗?(在规定时间内,所购商品价钱的总和最接近(强调)给的钱,这样就会获胜。)

  大家想不想亲身体验一把?今天我们也来一次模拟购物。

  师:每个小组内都有一个信封,里面装有各种物品的图片,可以选两个或三个,看哪个小组“购买”的商品不超过600元。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估算?估成整百的?还是几百几十的?

  生:几百几十的,一位这样得到的结果才最能接近600元。

  火车侠:329元电风扇:247元

  机器人玩具:205元书包:143元

  汇报:

  生1:我们组选择329+247,330+250=580

  生2:我们组选择329+205,330+200=530

  生3:我们组选择247+205+143,250+200+140=590

  生4:我们组选择247+143,250+140=390

  ......

  师:小朋友们,光看估算值的话,哪个小组会获胜?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计算出每种情况的精确值)大家说哪个小组获胜了?

  祝贺这个小组。请这个小组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获胜有什么窍门吗?

  小结:看来,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以“十”为单位进行估算更合适。

  ③小猫钓鱼

  (349+226 720—112 106+438524—239

  419+201 864—243 258+171619—203)

  去掉此环节

  (修改理由:这只是在单纯的计算,没有符合教学目标中提出的“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的要求”)

  师:请你估一估,快速地把小鱼放到相应的筐子里。(给学生留出时间思考,然后汇报。汇报时,学生举牌进行判断)

  生:349+226,只看百位上的3和2,加起来就是500了,这个数肯定比500大。

  师:哦~~原来你是以“百”为单位进行估算的`啊!

  (后面的几个快速找学生回答)

  师:258+171,这个怎么有举牌的,有没举的呢?

  生1:百位上的2加1等于3,所以比四百小

  生2:不同意,这个只看百位还不行,还要看十位呢!

  师:那你是怎么估的呢?

  生2:把258估成260,171估成170,260+170=430,比400大,但又比500小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谁能再说说?(找学生说)619—203呢?请举牌!你来说说理由。

  小结:在做估算题时,我们有时候可以直接以“百”为单位,估成整百数,但是像这样的题,就要以“十”为单位,估成几百几十的数,以免判断错误。看来,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啊!

  三、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估算策略的灵活性

  (一)大估

  1、师:乐乐和妈妈在超市里逛了好长时间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又买了什么东西?

  (出示:一个电风扇245元,一个电饭煲187元,妈妈有400元,买这两样东西够吗?)

  2、要确认妈妈带的400元钱够不够,是精确计算还是估算一下就可以呢?(估算一下就可以,因为我们没有必要求出精确值,只知道大致够不够就可以)

  3、师: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生:245+187

  师:仔细想一想,请你把估算的结果写在练习纸上。

  生1:把245估成200,187估成200,200+200=400,所以400元钱够。

  生2:不对不对,把245估成250,187估成190,250+190=440,所以400元钱不够

  师:唉?怎么一个够一个不够呢?把我都弄糊涂了,到底够不够啊?

  生:肯定不够,这里不能估成整百的数,把245估成200,也太小了吧!

  师:那应该怎么估呢?

  生:要尽量往上估,(也就是往大估),这样才能确保钱够不够呢!

  (也就是说往大估钱都够了的话,那400块钱肯定没问题,对吗?)

  (预设:生:刚才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已经说过,像这样的情况不能只估成整百数进行判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这里最好是把它估成几百几十的数。

  师:这位同学都学会活学活用了,老师真佩服你这种爱学习的精神。)

  师:嗯。谁能再说说?(生说)在确认钱够不够时,我们要尽量的把花的钱往(大估),这样才会更保险,对吗?

  改为:把这一环节去掉,直接用这个情境放到主力情境中

  (修改理由:这个情境的创设更能突出估算的必要性,而且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二)小估

  1、师:现在妈妈和乐乐已经买完东西步行回家。超市到家的距离有860米,他们已经走了426米,大约还要走多少米才能到家?

  (学生思考后,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

  2、汇报:

  ①把426估成430,860—430=430

  ②把426估成420,860—420=440

  ③把426估成400,860—400=460

  师:在这种情况下,哪种估算方法更合适?(同桌讨论一下)

  生:用第二种和第三种估算方法肯定能到家,但是第一种估算方法剩下430米,走了426米,一共才856米,还没到家呢!

  3、师:唉?刚才那个题是把数往大了估,这个又要往小估,到底什么时候往大估什么时候往小估呢?我都糊涂了!

  生:要看什么题

  师:也就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灵活选用方法。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继续学习了估算,在估算时,可以以“十”为单位,把数估成几百几十的数,也可以以“百”为单位,把数估成整百的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选用。

  二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写“亿”等8个生字,会认“庆”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会写“亿”等8个生字。

  教学难点:

  掌握“亿”等8个生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10月1日就成了我国的建国日。中国这条沉睡的巨龙终于苏醒,再一次屹立在东方,让我们一起去见证这一庄严而又神圣的'时刻吧。(出示开国大典历史资料)

  回忆这庄严的场面,真是令人激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欢庆国庆的小诗《欢庆》。(板书:欢庆)

  二、初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1)圈出本课出现的生字词

  2.找学生说出自己画出的生字词,师生共同注音

  3.读生字

  (1).学生齐读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开火车读生字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重要的生字词并组词

  (1)“亿”字,左右结构,左小右大,一共3画,一亿。

  (2)“洁”字,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半部分是士加口,不是土加口,洁白。

  (3)“祖”字,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左边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祖国。

  (4)“旗”字,左右结构,不可忘记写其上的一撇一横,红旗。

  5.学生动手在练习本上书写“亿”等8个生字并组词,教师巡视并个别辅导

  6.学生领读生字及组词

  三、课堂小结

  10月1日,这是个特殊的日子。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都沸腾了,整个世界都震动了。一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从此,每年的10月1日,我们都要为这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欢庆》。

  四、作业布置

  抄写本课“我会写”的生字,一字抄3遍,组1词。

  附:板书

  欢庆

  亿(十三亿)洁(洁白)

  欢(欢庆)祖(祖国)

  旗(旗帜)帜(旗帜)

  二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12个,会写8个。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考虑、多问几个为什么。

  教材分析

  本课课文的故事很古老,但很符合现代教育观念,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是从生活中最细小的地方开始的。

  学校与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对大科学家的故事都很感兴趣,教学中可以利用并继续培养这种兴趣,鼓励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

  公开课教案

  (一)交流资料,谈话导入

  1.课前交流 。

  师:同学们,你了解的科学家有哪些?能说一说它们的主要事迹吗?

  生1:我通过看书,知道了张衡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发明了能预测地震的“地动仪”,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生2:我在爸爸的协助下上网查询了爱迪生的有关资料。爱迪生是著名的发明家,他一生共有1000多项发明,我们熟悉的电灯、电影都是他发明的。

  2.激情揭题

  师:(出示牛顿在苹果树下深思的幻灯片)发挥你的想象,你认为牛顿在树下想什么?

  生1:我认为,牛顿是在想怎样把树上够不着的苹果全都摘下来。

  生2:我认为,牛顿是在想苹果摘下来以后,怎么运回家?

  生3:牛顿在想苹果熟了为什么往地下掉,而不向天上飞?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牛顿,一起学习《苹果落地》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师:请同学们自身试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干把课文读通顺?

  生1: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认字表、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问老师。

  生2:还可以看上下文猜一猜。

  生3:读课文时,要看准了再读,不能随便添字,漏字,读不好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后,开始讨论汇报:自身读明白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地球有吸引力是他最早知道的。

  生2:牛顿遇到好奇的问题善于观察和考虑,我以后要向牛顿学习。

  2.自主识字 ,合作交流

  (1)现在,老师已经给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了一套生字卡片。请你们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干使小组中的`每一个同学都能把这些生字读准。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教师巡回,了解各小组活动的情况。

  (3)检查生字:老师可指名读生字卡片,也可检查学习小组认读生字的整体情况,教师和时评价。

  (4)做游戏巩固生字。

  具体操作:黑板上画有一棵苹果树,树上贴着许多苹果,苹果的反面藏着生字,学生抢着读生字并组词。

  (在识字过程中,“左”和“右”两个字个别学生区别不开。“秘”和“密”在口头组词时有难度,教师应适当点拨,拓宽学生思路,除“秘密”外,“秘”还可以组“秘书”、“秘方”、“秘诀“等。“密”可以组“密码”、“密切”、“严密”等。)

  (三)读好课文,深化感悟

  1.认识了生字,我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 请自由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生1:苹果幼稚后落到地上,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牛顿为什么感到奇怪?

  生2:在牛顿以前,为什么没有人研究苹果落地的原因?

  生3:老师,我不明白“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生4:“抛开”这个词的意思我不明白。

  3.学生自由选择自身感兴趣的问题,小组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想方法解决。

  4.汇报交流。

  生1:苹果落地,在我们看来是很正常的现象。牛顿小时候善于观察和考虑,当他看到苹果落地时,脑子里发生了疑问。因为能够发现问题,牛顿经过观察和研究,才发现了地球有吸引力。

  生2:通过看书我还知道,英国科学家瓦特小时候,发现水开以后,壶盖不停的上下跳动,他对这一问题发生了疑问,长大以后经过研究和试验,终于发明了蒸汽机。

  生3:在牛顿以前,当然也有苹果落地的现象,只不过人们把它当成正常的现象,没有从中发现问题,更谈不上研究了。

  生4: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自言自语”是指牛顿跟自身说话。

  5.看了牛顿的表示,对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对好奇的问题或现象,多观察,多考虑,多问几个为什么)

  (四)引导质疑,拓展延伸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

  生1:地球有吸引力,是不是地球内部有一块巨大的磁铁?

  生2:假如地球没有吸引力,我们会飞走吗?

  生3:地球有吸引力,为什么不会把太阳、月亮和星星吸过来?

  2.学生能回答的,让学生回答,不能回答的,让他们选择自身喜欢的问题走出课堂,想方法查阅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最胜利的地方是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了,永远坚持这种神圣的好奇心,谁能说我们班不能出几个牛顿呢?

  案例点评

  这节课的设计突出了以下特色:

  一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俗话说:学贵有疑,大疑有大进,小疑有小进。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读书中发现问题、自由选择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然后交流汇报学习效果。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学习结束,教师又让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已经由课本走向了课外。课结束了,但学生的学习没有结束,而是开始了新的阅读和探索。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二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科学家的资料时,要特别说明搜集资料的渠道,注重让学生掌握方法,运用方法。

  三点建议:

  一是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进行梳理,哪些是比较简单的,和时解决就行;哪些是有难度的,需要讨论解决;还要防止两种情况:首先是学生提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牵着老师的鼻子走,最终迷失了方向和目标;其次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两张皮,还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二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自主识字的环节调整一下,让学生在交流已知的基础上提出不明白的问题,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三是小组合作识字的过程教师要加强指导,使小组合作达到应有的实效。

  二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第4页《秋游》。

  教学目标:

  1、教材分析:注重利用情境图发展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话,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以及数学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学情分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白,要知道还有多少个空座位,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

  3、具体目标:

  (1)能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

  (2)经历探索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列竖式计算连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教师找两名学生板演下面两题。 28+16+37=

  35+18+24=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观图,获取信息。

  师:秋天了,学校组织小朋友乘船去秋游,小朋友们可开心了。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这条

  船可乘90人,一队学生有45人,另一队学生有25人。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发展学生用语言完整表达问题的能力。

  2、提出问题:

  师: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巡堂指导学困生。

  生1:可以从90个座位中先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就是船上剩下的空座位数。

  3、解决问题

  师:从90中减去一个队的`人数,再减去另一个队的人数,可以写成一个算式:90-45-25=

  ,这样的算式叫连减式,计算连减一般从左往右计算,竖式的写法是:

  师:对于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可以算出两个队的总人数,然后一次减去两个队的总人数,就是船上的空座位数:45+25=70(人),90-70=20(个),所以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2题

  这是一道连减的计算题,指明板演,让学生用不用的方法来解题。教师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2、乘车问题

  师:同学们之间的表现非常棒!解决了乘船的问题。如今啊,同学们的秋游就要结束了,要乘车返回学校。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乘车返回学校”情境图。

  师: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你能算出第3辆车上有多少人吗?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尝试解答后小组内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与大家分享一下。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二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复习课教案11-15

五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集锦01-12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11-30

优秀初三历史复习课教案05-20

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11-30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名师语文复习教案10-16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9篇11-30

语文综合实践课教案优秀03-10

小学语文课教案范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