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03 09:29:50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精选】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语文教案【精选】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重新阅读本组几课文。

  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

  3.阅读成语故事书。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阅读同一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二、体会范例。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四、拓展练习。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方法。

  日积月累

  一、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

  二、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三、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

  四、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

  五、当堂检查背诵情况

  六、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成语故事

  一、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

  二、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三、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

  四、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两文章,供学生阅读。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及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你喜欢灰尘吗?为什么?看到“灰尘”一词,老师想起一句诗:“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读一读,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2、是啊!这就是灰尘,它散落在窗台桌面,污染环境;漂浮在空中,如影相传、传染疾病,所以人人都讨厌它。假如没有灰尘,这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假如没有灰尘)

  二、默读课文,印证设想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想: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2、学生交流。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并用“------”画出写灰尘的特点的句子,用“——— ”画出写灰尘作用的句子。

  2、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灰尘的特点 。(小)你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灰尘的小?

  出示:“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读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什么?(灰尘的细小、极小、微小) 这句话是怎样写出灰尘的“小”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庞然大物”是什么意思?作者说哪些灰尘是“庞然大物”?拿看得到的灰尘和谁比?大的灰尘直径是小的灰尘直径的多少倍?这里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列数字、作比较)

  灰尘如此微小,让我们感到惊讶。让我们带着惊讶的情感读读这段话。 这段话介绍了灰尘的大小。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更具体,真实地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增强可信度。

  (2)灰尘的作用

  灰尘虽然令人讨厌,但人类却离不开它。灰尘能——;灰尘能——;灰尘能——。

  灰尘的作用真不小!下面请同学们从第4—6自然段中任选一段,细细品读,用“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这个句式来说说灰尘的作用,并想想课文是怎么说明灰尘这一作用的。

  4、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出示句式: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

  (1)填写课文内容。

  (2)读一读,说一说,你从这几句话中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是的,假如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没有灰尘,天空将只有单调的蔚蓝色;假如没有灰尘凝结成小水滴,就没有云雾、雨、雪来调节气候,就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有了灰尘,才有气象万千的美景。课文学到这里,你对灰尘有什么新的认识,想说点什么?

  5、灰尘的作用真神奇,难怪作者在文章的结尾用了一个感叹号。作者为什么要用感叹号?是讨厌灰尘吗?带着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句。

  6、那么,作者开头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再读第1自然段进行比较。

  7、是啊!小小的灰尘,有危害人们的一面,也有造福万物的一面。这叫什么?(事物的两面性)看来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两面性,被我们深恶痛绝的灰尘也有它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

  四、明白道理,拓展思维

  1、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来什么道理?

  2、从人们在生活中对待灰尘的的看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请举例说明。 如电视、网络、蛇毒

  4、读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超市,选择练笔

  1、让学生继续以《假如没有灰尘》为题写下去,可以写生活中没有灰尘的益处,要求有科学或生活实践的依据。

  2、运用说明方法 仿写一种事物。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上法与精读课文有着明显的不同,要上的恰到好处不容易。目前,略读课文的处理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关上门,读读就得,上得过略;一种是敞开门,面面俱到,讲得过细。说实话这个分寸还真难把握。根据课程标准对略读课文的要求,我仔细地研究了教材,教学设计特点如下:

  1、紧紧围绕课文导读提出的学习目标,说说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在和同学讨论一下,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小组可以讨论、交流,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2、结合学生的汇报,弄懂灰尘的特点及作用,仔细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生自由畅谈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让学生开动大脑,联系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共四段,内容简短。第一段主要讲孔子是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主张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受到学生的敬重。第二段主要讲孔子在评价学生的优点的同时谦虚地表示自己的不足,需要不断地学习。最后一段讲后人对孔子的评价。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并结合自身树立正确学习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学生的影响。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认识这个人吗?(课件展示孔子画像)你是怎么认识他的?(在书上、电视上、挂图、走廊的名人相框中……)看来咱同学的视野还挺开阔的,那你还知道有关孔子的哪些信息呢?(学生交流),师补充:孔子不仅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他还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其言行被他的`弟子收入《论语》中,后人为纪念孔子还专门修建孔庙,孔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你们想知道他是怎样教育学生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提出阅读要求。

  ①在文中圈出不懂的问题。

  ②思考:孔子是一个 的人,我从文中、、、地方看出来的。

  2、学生质疑

  老师听说过一句话:“问号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读书贵有疑”,刚才同学们在自读课文时,我发现有的的同学在文中标示出自己的疑问,还有的同学甚至向孔子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师觉得同学们读书的境界提高了很多,我很欣赏你们。

  (学生可能会对文中的生词和难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问,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颜悦色”等,引导学生在理解这些词语时可将四个字逐字拆开理解字面的意思,再考虑放在语境中的意思,比如“和颜悦色”引导学生说出四个字的字面意思,“温和的容颜,高兴的脸色”放在此语境中也是指一个态度和蔼)

  3、学生释疑

  孔子是一个 人,我从文中、、、地方看得出来。

  综合学生们的意见,老师随机板书:

  孔子是个有爱心、伟大、谦虚、受人尊敬、了解学生、不贪财、善于教育、因材施教的人。

  同学们的词汇真丰富,由此我们对大教育家孔子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了,孔子身上有这么多品质,那么他的哪种品质给你印象最深,对你的感染最大呢?(孔子的谦虚,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孔子的谦虚好吗?

  (三)品味赏析,朗读感悟

  1、品读第二段

  下面请同学们同桌搭档分角色朗读第二段,同学们要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

  ①同学们自愿分角色朗读。

  ②其他同学点评

  师总结大家意见,读孔子时语气应舒缓,读出虚心;子夏的语气要读出疑惑。

  ③再找2个同学分角色朗读

  这次他们读的怎么样?对两个人物感情把握得都很到位,老师我在这里另有疑惑:你说孔子和子夏在对话时会有怎样的动作和表情呢?请大家插上想象的翅膀,展开联想,等会我们来个“孔子论学模仿秀”怎么样?谁愿意演绎孔子?子夏呢?(掌声雷鸣)太精彩了!想不到咱班同学们不仅是课堂上学习的小精灵,更是舞台上的明星,不愧为21世纪的才子才女呀!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刚才两位同学,让我们目睹了春秋时期孔子论学场面。

  孔子是一个德高望众的老师,他敢在学生面前,说出自己的不足,他的谦虚的确令人佩服,难怪孔子的这一品质可以影响到那么多同学,其实孔子的品质更深深地感染着我,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呢?就是孔子作为教育家,他对自己的学生行为观察细致,对学生的性格了解深刻,我做得还远远不够,所以老师以后也要向孔子学习呢,那让我们大家共同来赏析这一段好吗?

  2、品读第三段

  ①分角色朗读

  这次分角色朗读老师也想参加一份行吗?那你们希望我读哪个角色呢?(孔子)那好,今天我就来当回孔子,谁愿意扮演我的学生子夏呢?好,我们来个师生使用。

  ②学生点评

  谢谢同学们对老师朗读的肯定,其实老师觉得我的语速处理得不如子夏,以后我们要互相学习好吗?

  ③问题探讨:“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一句中,老师对子夏的考评是什么?

  (此环节根据学生的分析情况,由个人思考到同桌交流再到小组合作探究)

  同学们,子夏经过孔子的指点深受启发,那你呢?

  下面我们小组再来次互动,分别说: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四)拓展升华

  哪个同学最有勇气能开诚布公地说出自己的优点或缺点

  (学生交流)

  老师相信他敢于说出自己的优缺点以后就敢于去面对,他会做得更好!

  (学生交流……)

  (此环节当有的学生否认自己有优点失去自信时,我随机调动全班同学用放大镜寻找他的优点,以为其树立自信心)

  我真高兴,大家都敞开了心扉,说出了自己的心理话,那你们知道彼此的优缺点后,会怎样做?

  大家说得非常棒!我看到了同学们不断改进自己,虚心学习的身影了,孔子也有一些看法和你们说的一样,他是这样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将孔子名言齐读,男生读,女生读,背诵)

  (五)小结及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了孔子,知道了他在教育学生方面是位了不起的老师,他的思想、他的人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影响了他学生的学生,以至影响了中国的教育,被世人尊称为“万世老师”(板书)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遇见了孔子,你有什么话对他说呢?

  六、作业

  《我与孔子的对话》

  板书设计:

  孔子和学生

  孔爱心万

  了解学生世

  谦虚先

  子因材施教师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和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2.学会生字“虎、蚊、想、甩、伯、阿”和偏旁“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感叹号,并正确读出感叹的语气。

  教学重点:反复读小壁虎与小鱼、黄牛、燕子的对话,理解它们尾巴的用途。

  教学难点:读第1段和最后一段,联系起来理解小壁虎尾巴的作用和再生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激趣,交代任务

  1.教师先请同学们看一幅图(出示壁虎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小动物呀?

  2.介绍壁虎的外形、习性。

  3.(拿掉壁虎尾巴)问:小壁虎的尾巴没了,他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课,《小壁虎借尾巴》。(板书:19小壁虎借尾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看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特别是表里的6个字,用笔标出来多读几遍。

  2.看汉字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笔标上序号。

  3.指名读全文,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板书、贴小壁虎图)

  三、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学习第1、2自然段。(指名读第1、2自然段)

  (1)想想:小壁虎为什么要去借尾巴?

  (2)(出示投影片)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发生了什么事?蛇咬住了他的尾巴,他是怎么做的?

  (3)理解“挣断”的意思。如果淖壁虎不挣断尾巴,会怎么样?

  (4)指导朗读。要用很难过,很不好意思的语气来读。

  2.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看书上的第二幅图,想想黑板上的问题(小壁虎来到什么地方,向谁借尾巴,借到没有,为什么?),边想边画出这些总是的答案。

  (2)看投影片回答黑板上的`问题。

  (3)小壁虎是怎样来到小河边的?从“爬呀爬”可以看出什么?

  (4)他看见谁在做什么?他是怎么说的,小鱼是怎么回答的?(贴小鱼图)

  (5)指导朗读。指导学生用有礼貌、商量的语气读小壁虎的话,用讲道理的语气读小鱼说的话。

  (6)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呢?(板书:拨水)

  (7)看板书说说学习了第3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3.总结学法。第3自然段我们是按照这样的方法学习的:先读读课文,再看看图,想想黑板的问题,边想边画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下面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自学第4、5自然段,你们愿意吗?

  4、自学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4自然段,看书上第。上幅图想想黑板上的问题,边想画出问题的答案。

  (2)(出示投影片)看,看书回答问题。(贴黄牛图,板书:赶蝇子。)

  (3)老黄牛怎样用尾巴赶蝇子呢?跟教师做动作。

  (4)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小壁虎的话要用很和气、商量和问的语气来读,读老黄牛的话要用诚恳讲道理的语气来读。

  (5)看板书说说学习了第4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5.自学第5自然段。

  自学方法同第4自然段。

  6.学习第6、7自然段。(指名读第6、7自然段)

  (1)想想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后来怎么又高兴啦?(板书:长出新尾巴)

  (2)指导朗读。指导学生用和气、亲切的语气读妈妈的话,用惊喜的语气读小壁虎的话。

  (3)把第1段和最后一段连起来读?想想你又知道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

  1.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

  2.说说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谈话激趣: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一首古诗《长歌行》,能背下来吗?这首诗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生:它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2、师:是啊,“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今天再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匆匆》,看看朱自清先生要通过它告诉我们些什么呢?请大家翻到79页。先自由读读本课的预习。

  板书课题:《匆匆》

  3、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些什么,预习要求中我们做什么?

  (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4、学生交流课外搜集到的有关朱自清先生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先让我们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用笔划出来。在读的过程中遇到有不懂的词语或句子,也请你用笔划出来。学课文的时候我们再解决。

  (学生自读课文,读中感悟)

  2、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板书:一去不复返?)

  3、师:这个句子还出现在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

  生:它还出现在结尾。(生读句子)

  4、师: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1:前后照应。

  生2:说明作者一直在考虑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5、师:对,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学习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碰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汇报交流难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6、师:通过读书,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了解,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

  学生找出第二、三自然段的有关片段和句子,师指导有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其意义。句子1: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7、教师范读:是啊,时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逝了,想到这些,作者心里好受吗?现在,请同学们给老师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我读读这一自然段,看我能不能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读后评议:老师读得怎么样?为什么?)

  8、教师引:还有别的句子写到时间是如何匆匆而过的吗?

  三、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语言

  1、师: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时间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的.,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谁愿意读这一自然段?愿意读的同学就站起来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2、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4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时间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我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走的。像以上所说的洗手、吃饭、睡觉的时间是必要的,可朱自清却认为这些时间是浪费了,可见他有多么珍惜时间。想想我们自己,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时间白白地浪费了。

  (让学生仿照以上句子的结构说出几句话)

  四、品读第四自然段:

  1、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他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你从哪儿可以看出?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2、我们还可以从这一段中的其它句子看出作者的自责吗?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3、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这里老师可以告诉你: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

  五、选读句子,体味语言美

  1、这篇课文语言非常美,我相信大家一定爱喜欢读它。我相请同学们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为什么喜欢它)

  2、你喜欢它吗?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3、总结全文: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你还学到了哪些学习的方法?

  教学反思:

  本课文质兼美,是学习语言的典范。我教学本课以读为主线,由以读《长歌行》导入新课;以读激情:时间匆匆而逝的无奈之情,没有把握好时间的惋惜之情、自责之情;以读导练,“你在xx的时候,xx从xx过去”,练习说话,创新运用,以表达学生读文后的独特感受。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做得较好的是:

  1、整体把握了作者的感情基调,在读中使读者与作者、文本对话。

  2、和学生一起欣赏、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及探究了它的表现美。

  3、使阅读中领悟到的语言表现形成迁移到了写作。

  不足之处:有些相关背景知识没有引导学生去掌握。因此,语言的感悟还不是很到位。

  全堂结尾:

  同学们,一篇匆匆为我们敲响了时间的警钟,人来到这世界上要怎样走这一糟,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答案,对于时间相信大家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用自己的方式珍惜时间,利用时间,抓住最容易被忽视的今天,我相信并期待着你们的成功!

  原文参照: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青花瓷》,同时欣赏青花瓷图片。

  这首别致的歌曲,赞美的是——青花瓷。

  由英文中“中国”“瓷器”同为一个读音“China”引入:瓷器是咱们祖国的象征之一,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的最美丽的精品。你了解青花瓷吗?(交流课前阅读的相关资料。阅读课后的“学习链接”。)

  2.歌曲里头有一句歌词是“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到底这传世的青花瓷为什么这么美丽呢?当我们学习了今天课文《青花》,就明白了。

  【周杰伦这歌曲很现代也很中国味,配合精致的图片,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青花的兴致。】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事情?

  (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

  2.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由来。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

  【问题很简单,但是抓住了课文的主线。也渗透了有效地捕捉课文重点信息的方法——重视过渡句。】

  给课文分段。

  3.轻声朗读课文的两个部分,把生字读准。指名读生词。正音,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重点理解:

  两鬓班白:鬓脸旁边靠近耳朵的头发。头发已经花白了。

  锲而不舍;锲,刻;舍,放弃,停止。镂刻不停息,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荀子·劝学》中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反义词有:半途而废;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

  嬉戏:游戏;玩耍。

  瑕疵:微小的缺点。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接连不断地到来。注意“沓”不要写成“踏”。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窥破: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暗中察看。暗中看出来或觉察明白了。

  郑重其事:郑重,严肃认真。对事情采取慎重认真的态度。一点儿也不马虎、不敷衍。

  如饥似渴: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那样。形容非常迫切的情状。

  茅塞顿开:茅塞,被茅草塞住;顿,顿时,立刻。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现在一下子打开了。比喻突然一下子明白了。也作“顿开茅塞”。

  3.齐读课文,说说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三、小结

  美丽的青花,一代代艺人的骄傲和满怀的心事都凝聚在上边。到底父亲要儿子找到什么东西呢?下节课再一起琢磨!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听写生词。

  回忆课文的条理。

  二、细读理解。

  (一)研读“默默期盼”

  1.读1-4自然段,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

  2.交流。

  (1)抓住“独树一帜”体会父亲的“手艺高”。

  (2)抓住“完美”设计悬念。(什么是父亲心里的“完美”?)

  (3)找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理解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

  【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这些语句时越读越迷惑,迷惑于“完美”与“祖传配方”之间的关系和奥秘,迷惑于“手艺高”的父亲的古怪的动作、企盼的眼神、令人费解的话语……学生越是迷惑,对接下来的重点内容的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浓厚。】

  3.齐读第三小节。

  4.小结:这个部分,我们领会到了父亲对孩子的默默期盼和良苦用心。到底在期盼什么?儿子怎样完成父亲的任务,成长为青花瓷器的合格接班艺人呢?

  (二)研读“苦苦寻觅”

  1.默读读5-16自然段,思考并找关键语句写批注:

  (1)“我”怎样寻觅“祖传秘方”?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次我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心情怎样?父亲是什么表现?

  (3)研究父亲不同表现的原因。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交流。

  (1)理解第五自然段的两个设问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2)(6——8)自然段为第一层,写“我”找到瓷片。“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9——11)自然段为第二层,写我“复制”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儿子已经大有进步,父亲还想要儿子进步,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12——16)自然段为第三层,写“我”自制青花,父亲看到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原来父亲眼中的“完美”,是青花瓷器艺人一代代的“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在有感情的朗读、交流重点语句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感受,修复好的青花是昨天的青花,复制好的青花依然还是昨天的青花,在精通前人的手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独特的元素,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青花,才是最珍贵的、最美丽的。而这一切的目标的抵达与超越,都是在主人公艰辛的工作和深入的思考、想象中得来的。】

  3.齐读第二部分。

  4.小结:父亲的默默期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原来“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三、再读领悟。

  把文中多次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找出来,注意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

  四、练读拓展。

  1.读一读。

  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唱歌。

  人间瑰宝——青花瓷

  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2.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并填空。

  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我更赞美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9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7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风筝》教案11-23

语文古诗教案05-27

语文小学教案05-30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11-20

【经典】语文教案11-15

语文教案(经典)11-16